寻找童年的记忆

小冬

<h3>陈艳萍,我小学同班同学,童少年时代又是住在一个院子里的发小儿。自初中毕业后就参加工作并离开家乡,距今已达半个世纪。五十年的后的今天,她带着对家乡的眷恋,专程回来寻找儿时的记忆。</h3> <h3>入住在城西《红石榴宾馆》</h3> <h3>原遵化市科技局长王志华大哥是陈艳平的老朋友,他热情设宴招待了陈艳平和被她呼来的两个老同学——赵建国和我。</h3> <h3>我和艳平高小两年既是同班同学,又在一个大院居住;建国在早也和艳平住过邻居又同是“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的队员,彼此之间非常熟悉。</h3> <h3>应陈艳平的要求,我和建国陪她来到上世纪60年代的小学母校——遵化县实验小学。这所小学承载着许多儿时的记忆,遗憾的是我的孙子在这里读到小学二年级时(大约2013年)已迁往新址,这里目前是大门紧锁,校园内的景像早已今非昔比,一片荒凉破败,空无一人。</h3> <h3>当年的三位小学生只能在母校大门外合影留念。记得当时我们在这里读小学时,学校曾开展全校学习“三平"活动,即全校学生向三位模范好学生马广平、马艳平、陈艳平学习。这个活动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也使我们记住了这三位女同学的名字。</h3> <h3>我们又找到艳平和我儿时旧居,房子还是50多年前建的房子,但原来宽敞的院子已被后来居民所建小房和搭建的各式各样的棚子占满,当年的景像一无所存。</h3> <h3>但看到当年的旧式门窗,仍然有种熟悉亲切的感觉。</h3> <h3>接着我们又找到当年初中母校——遵化二中,除去大门口的位置没变,一切都变了模样。</h3> <h3>这是我们当年上学时唯一的道路,现在已改为直通南一环路。</h3> <h3>校园内,当年我们上课的一排排的教室早已荡然无存,被崭新的栋栋楼房所取代。</h3> <h3>里边那个门洞口的位置,大概就是当年我们教室的位置。</h3> <h3>当年学校的农田和菜地,是我们亦学亦农的劳动试验田,如今已变成了宽敞的操场。</h3> <h3>学生们正在上军训课。</h3> <h3>再见了亲爱的母校!</h3> <h3>再见了,当年上学放学走过无数遍的小路!</h3> <h3>晚上,应陈艳平的倡议,找来当年“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的老同学小聚,畅谈五十多年的离别之情。</h3> <h3>五朵金花:从左往右,齐迎春、陈艳平、佟爱平、艾国、刘凤娴。</h3> <h3>我和艾国</h3> <h3>陈艳平和赵建国</h3> <h3>我和齐迎春</h3> <h3>佟爱平和陈艳平</h3> <h3>刘风娴和陈艳平</h3> <h3>陈艳平和齐迎春</h3> <h3>艾国、刘凤娴、佟爱平。</h3> <h3>艾国和齐迊春</h3> <h3>艾国和陈艳平</h3> <h3>五朵金花</h3> <h3>外加两位帅哥</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