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2018年9月11日一名2岁男童辗转数家医院后来到我科就诊,详细询问病史得知,男童3天前出现呕吐、腹部不适等症状,可吃少量流食,家长未予重视,后因症状反复并出现低热,就诊于太原市妇幼医院,查腹部X线片示:右髂部金属异物影,考虑肠道异物,后就诊于省儿童医院,被告知需要外科手术的方法取出,并建议家长可前往山西省人民内镜中心进一步咨询,下午患儿来到我院。我科医生仔细查阅腹部平片右下腹可见一条串珠样物体,再次询问家长孩子可能误吞什么类似形状东西,家长回忆到2月前家中一长串磁力珠找不到了,如果家长猜测的没错的话,这么长时间,磁力珠可能停留在右下腹,因它们带有强磁性,一旦组织互相吸引,强大的吸力往往可导致胃肠道梗阻或穿孔,重者危及生命。<br></h3> <h3>外院腹部X线片</h3> <h3>焦急的家长</h3> <h3> 眼下当务之急是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取出异物。山西省人民医院内镜中心张晶是当日的值班医生,她对孩子进行了仔细的查体,孩子腹部柔软,无明确肠道穿孔征象,腹部X线片提示右下腹异物可能位于升结肠或小肠,但无法确定异物的准确位置,考虑到如果外科开刀取出,对于一个2岁儿童来说,创伤太大。当天我科汪嵘主任组织全科医师进行术前讨论,经过反复评估和权衡,并与患儿家属耐心的沟通后,决定清洁灌肠后行肠镜检查。
第二天上午“肠镜取异物大战”拉开序幕,再次与家长耐心讲解肠镜取异物的相关风险,麻醉科侯晓来医生评估患儿气道情况后,对其进行了浅表静脉麻醉,在患儿安全平稳的情况下张晶医师通过肠镜轻巧地将磁力珠完整取出。内镜下观察患儿肠道黏膜未见明显损伤。<br></h3> <h3>肠腔内的磁力珠</h3> <h3> 大家可能对“磁力珠”不太了解,在这里科普一些它的相关小知识,磁力珠又称“巴克球”,是目前市面及网络上热销的儿童玩具,可以创造出多变的形状和模型,每颗巴克球的直径只有3-5毫米,但却具有高达4000高斯的磁力,是国际规定的玩具磁力近80倍,一颗黄豆大小的巴克球就能吸起两三枚一元硬币。今年欧盟就曾对中国产某品牌磁性玩具发出消费者警告,美国儿科学会也曾发布了一条警告:不要在家里存放高性能磁力组玩具。<br></h3> <h3> 山西省人民医院内镜中心曾接诊过多个误服“磁力珠”的儿童,患儿年龄从一岁多到十几岁;有的患儿因为自己天性好奇误服,有的患儿是被大一点的哥哥姐姐喂服;还有患儿因为要表现男子汉气概,自己吞服。磁力珠长得很像五彩糖豆豆,孩子完全被其“可爱”的外表所吸引,很难意识到这种玩具的可怕性。其中有的孩子发现比较及时,可以通过内镜下取出,更多的孩子没有这么幸运,发现时已经滑落到肠道,一旦吞服2个及以上的磁力珠,且不是同一时间段吞服,由于其吸附力极强,受磁力影响,卡顿在消化道不同位置的小球隔着肠壁或胃壁相互吸在一起,长期压迫可导致肠道穿孔,或者让肠管“折叠”起来,导致肠管不通,继而造成了梗阻,需要通过手术取出,对患儿的危害极大。<br></h3><h3> 这里提醒各位家长,体积较小的玩具或饰品极易被孩子吃到嘴里而成为气管异物或消化道异物。平时要将这些玩具放在安全的地方,不要让孩子拿到。在孩子还不能自主分辨哪些是玩具,哪些是食物的时候,一定要避免让孩子接触到太小的玩具。在选择玩具的时候,要注意其体积必需大于孩子口腔直径才可以购买使用。而磁力珠这种玩具,就尽量不要再买了
山西省人民医院内镜中心 王洋
2018年9月13日<br></h3> <h3> 门诊地址:山西省人民医院门诊楼二层</h3><h3> 内镜中心地址:医技综合楼二层
内镜中心病房地址:五病区二层
内镜中心电话:0351-4960028<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