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梦……中越沿边公路行D3

<h3> 今天中越沿边公路骑行第3天,从防城港到峒中镇,约130公里。我们的骑行口号是拉崩拉爆拉残骑友,今天终点拉残了一个老骑友(走遍自然),以后再也不敢跟我们骑车了,哈哈,剩下的老李就要重点保护了,要不以后真的没有骑友。</h3> <h3>  今天早上七点多出发,先来个绞龙出海,预祝我们一路顺风,尤如绞龙出海,顺水顺风。</h3> <h3>  到达东兴界</h3> <h3>  金滩海岸,比北海银滩长多了。</h3> <h3>  小朋友好可爱嗬</h3> <h3>  来到金滩,不慰劳自己,怎么对得起远方来我,就腐败一下,来一个螃蟹海鲜粥吧,哈哈。</h3> <h3>  老李哥吃得好有味呀,抢吃大蟹腿。</h3> <h3>1885年6月,清政府和法国(越南当时为法国殖民军占领)在天津签定《中法越南条约》,条约规定,两国边界自竹山起界,循北仑河自东向西,以河心为界线。其中以河为界的,双方各于已方河岸相对立石,以山为界的则双方共立一块界碑,一面书“大清国钦州界”(当时东兴属钦州府辖),一面书“大南”(即越南)。大清国一号界碑位于东兴市竹山村,奕称竹山村一号界碑,该碑高1.7米,宽0.7米,厚0.4米,用沿海所产的海蚀岩凿成。上面正楷阴刻的字为“大清国钦州界”。大清国钦州界界碑在东兴市内共有八块(广西境内共有33块,碑文“大清国钦州界”,系清界务总办、四品顶戴钦州直隶知州李受彤所书)。据史料记载,公元1886年11月至1888年5月间,清政府清政府钦差勘界大臣、鸿胪寺卿邓承修与法使会勘疆界。开始,法使仗势欺人,要将白龙半岛一半划出中国,在白龙半岛上竖埋第一号界碑。邓承修正气凛然,据理力争,终将起界定在竹山,维护了国家主权。<br></h3><h3> 今天最遗憾的是没有看到沿边公路零点纪纪念碑,可能下次还会要去看看。</h3> <h3>  东兴是口岸,听说对岸好多妹纸,好想过去带几个回来送给亲朋好友,女的亲朋好友可来做保姆,男的就想做什么就什么,想想真美,哈哈。</h3> <h3>这次骑行的最终目标,中越沿边公路正试开始。</h3> <h3>  山泉水</h3> <h3>  来一口山泉水,哗,好清甜嗬。</h3> <h3>看到这路牌有何感想?我不想流汗了,直接流泪。</h3> <h3>  终于到达顶点,给自己加油。</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