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莫名的力量~一路向西:甘肃新疆之旅日记(8.24晴)

<h3> 河西走廊</h3> <h3> 丝绸之路</h3> <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b>(十二)莫名的力量</b>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昨晚宿火车,凌晨5:20至瓜州县柳园站,此站因遍地红柳得名,距敦煌有百余公里,需两个小时车程,敦煌是本次出游最后一站。 &nbsp;&nbsp;&nbsp;&nbsp;&nbsp; 今天行程安排上午鸣沙山月牙泉,下午莫高窟,分别位于敦煌附近西南和东南方向,二者相距25公里,其实仅隔了一座鸣沙山,月牙泉在山北麓,莫高窟在东麓。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沿途尽览大漠风光,先是黑戈壁,两侧山脉呈乌黑色,生长有稀疏骆驼刺,接着看到白戈壁,就是通常见到的土黄色,植被相对多一些,主要还是骆驼刺和红柳,红柳顶着满头紫红花絮,在荒漠中格外醒目,接近景区就是真戈壁了,不毛之地、寸草不生,茫茫无尽头,炙热太阳下,让人感到恐怖和绝望。“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佳句一定是诗人在吃饱喝足后写的。<br></h3> <h3> 黑戈壁 祁连山支脉三危山</h3> <h3> 黑戈壁 祁连山支脉三危山</h3> <h3> 白戈壁 可见骆驼刺红柳</h3> <h3> 红柳顶着紫红花絮十分醒目</h3> <h3> 真戈壁 寸草不生</h3> <h3>  鸣沙山月牙泉在敦煌南五公里处,黄色沙山重重叠叠 ,沙粒细致均匀,没有一丝杂色,山脊像刀刃般陡窄。月牙泉小小的,东西长100米,据说上世纪五十年代有二百多米,七十年代后垦荒造田抽水灌溉 ,导致敦煌地下水位下降,月牙泉一度枯竭,如今经应急治理修建渗水场提高地下水位,储水得以稳定。月牙泉宛如一弯新月,清澈碧透、温润如玉,南岸芦苇萋萋、亭台楼榭,高大的鸣沙山像巨人轻轻环拢着她,北面陡峭的沙山恰似巨人手臂,随风滚动的细碎沙粒在泉边戛然而止,无限怜惜地凝视着这一汪清泉。据说鸣沙山细沙滑动时会发出声响,扬起沙瀑在阳光下能闪烁五彩光芒,无论沙山怎么被风吹动或被人踩踏,第二天都会回归原位恢复如初。千万年来,塞外狂风肆虐,飞沙走石,月牙泉始终碧波荡漾、四季不竭 ,我们只能感叹大自然的神奇了。 &nbsp;&nbsp;&nbsp;&nbsp;&nbsp; 可以自费骑乘骆驼、吉普车、直升机登临山顶,一览鸣沙山全景,多数人选择骑骆驼,体验沙漠之舟的悠然,我们三人当然要爬山喽。一进景区就选好了爬山路线,先到月牙泉边赞叹一番,便脱掉鞋子,登爬沙丘。光脚感觉好极了,细沙表层温热 ,踩下去凉沁沁,酥酥地摩挲脚板,只是“一盘散沙”没有定性,登一步滑半步,累得头晕眼花,气喘吁吁。身旁一位胡子拉碴的壮汉,一边手脚并用往上爬,一边喘着气念叨“从前,一位叫月牙的美丽姑娘住在这里,每天晚上沙漠王子都要翻越高高的沙山与姑娘相会……”还真能瞎编!登临山顶,蓝天近在咫尺,清风徐来、阵阵送爽;山坡上人如蝼蚁,缓缓蠕动;山脚下,月牙泉似一只美丽的眼睛静静注视着日月更替、世事变迁。在山顶迎风跑几步、暖暖细沙上躺一躺,感觉自己既渺小又高大的体验异常美妙!遗憾的是传说中的沙鸣和五彩沙瀑都没有看到。<br></h3> <h3> 鸣沙山月牙泉入口</h3> <h3> 驼队</h3> <h3> 月牙泉 宛如一弯新月</h3> <h3> 月牙泉南岸长满芦苇</h3> <h3> 鸣沙山如同巨人环拢着月牙泉</h3> <h3> 爬一步滑半步</h3> <h3> 蓝天近在咫尺</h3> <h3> 人如蝼蚁 缓缓蠕动</h3> <h3>  午饭后游览莫高窟即敦煌研究学院。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始建于十六国时期,有洞窟、壁画、塑像无数,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莫高窟可谓中国最“牛”景区,并不“欢迎”人们游览,每天发放票数、游览时段和路线均有限定。我们本次只参观四个洞窟,需随着人流移动,不得停留,更不能拍照,整个下来也就四十分钟。这四个洞窟应该最具代表性,正面都有一个石身泥胎巨型佛像,有坐式卧式等,四面洞壁及天花板绘满壁画,色彩斑斓。窟里灯光昏暗,壁画看不大清楚,显眼的是用绿松石涂抹部分,常在电视里介绍的飞天仙女、反弹琵琶乐伎等没看到。但我们依然被感动:绚丽的色彩、丰满的人物、高超的表现手法,尤其是面部的微笑,既慈祥又威严,似看透一切又琢磨不定……当年的僧人工匠怀着怎样的虔诚,在茫茫荒漠、漫漫黄沙中,一錾一斧、一笔一划,在经年累月中,开凿出一个精神家园,留下旷世文化艺术瑰宝。<br></h3> <h3> 莫高窟标志性建筑 九层阁</h3> <h3> 九层阁全景</h3> <h3> 莫高窟外观</h3> <h3> 仰望莫高窟</h3> <h3> 莫高窟外观</h3> <h3> 回望莫高窟</h3> <h3> 一个洞窟</h3> <h3>  敦煌研究学院绿化非常好,古树参天,鲜花盛开,特别是杨树、榆树有的几人不能合抱,应该有几百年历史。 &nbsp;&nbsp;&nbsp;&nbsp;&nbsp; 学院外黄沙漫漫戈壁连连,入口处有一座桥,横跨在宽阔干涸的河道上,想来在自然经济时期,敦煌作为丝绸之路重镇,不仅是个补给站,更是朝拜圣地。商贾驼队络绎不绝,一条滚动的清流洗却舟车劳顿,绘在石壁上佛教宗师恒古不变的微笑抚慰着疲惫、焦躁、挫败抑或绝望的灵魂,使经过这里的人们第二天重新坚定地走向茫茫未知……今日无神论的我们在匆匆游览中,竟也能感觉到莫名的力量。<br></h3> <h3> 院内开满鲜花</h3> <h3> 院内的姊妹杨</h3> <h3> 敦煌研究学院陈列馆</h3> <h3> 学院入口干涸的河床</h3> <h3> 学院外是戈壁滩</h3> <h3>   <b>结束语</b></h3><h3> 至此本次甘肃新疆之旅完成,今晚将踏上返程。把敦煌作为最后一个景点不知是组织者有意为之,还是巧合,半个月奔波劳顿、惊喜失望在这里都化为乌有,天地之大、佛法无边,心力向之、无所不能,双脚所到之处,是我们眼睛看到的,双脚不能及的地方,是我们的心感到的,这大概就是旅游的意义吧。<br></h3> <h3> 荒漠中的草坪格外喜人</h3> <h3> 美好的记忆</h3> <h3><br></h3><h3><br></h3><h3> 2018.9.12整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