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9月8日,乡间小路户外群一行12人,利用二天时间,徒步完成了黄山游。</h3><h3>黄山的登山线路有许多种,我们选择的是南门,常见的是后山上,前山下,这次是驴友组队,体力都还可以,我们选择了前山上,后山下。理由一是前山险峻,风景好,二来可以避开后山的旅游团队,错开高峰,三是考虑到体力,第一天体力好,先攻难的,第二天下山终归省力一些。</h3><h3>如图所示,第一天走的是红线,住排云楼宾馆。第二天蓝线所示,西海大峡谷,然后从后山下来。</h3><h3>早上四点半,从家出发,车直接开到最里面停车场,离南大门约300米,买好景交车票,第一拨人开始徏步上山。</h3> <h3>黄山有山峰72座,自古以来就是游览胜地。它兼有泰山的雄伟,华山的峻峭,庐山的飞瀑,衡山的烟云,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h3>我们从前山步行道上山的,在山口留影纪念。</h3></h3> <h3></h3><h3>昨夜下了大半夜的雨,天气预报也说有中雨,虽然担心今天还会下雨,但我们还是来了,黄山天气多变,我们在心中指望天气预报不准,但也做好了思想准备,雨天也有雨天的味道,看雨中的黄山也未尝不是一种另类的味道,队长来之前也跟队友们交待了,一颗红心,二种准备。户外人“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还好,早上有一丝凉意,但没有下雨。</h3>走在最前面的是退休老教师葛教师,75岁了,宝刀不老,一马当先。 <h3>雾气笼罩中的前山</h3><h3>奇松、怪石,还有山上逐渐加重的云雾。黄山呈现的是一种自然风光之美,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是造物主的鬼斧神工,让你不由不惊叹于他的神奇。黄山的云、松、石,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难分彼此,仿佛天地初创时的混沌境界。此刻,远处突出在云海中的山峰,时隐时现,真的好像惊涛拍岸,好像潮起潮落。静态的山石松柏,动态的云雾缭绕,结合得完美无瑕。</h3> <h3>队伍有序前进,从新道口转向天都峰,上山基本上是这种窄窄的台阶。难怪人一多就会堵。由于我们来得很早,路上几乎没人,一路无阻。</h3> <h3>一线天,就我们一支队伍,可以随意拍照。</h3> <h3>山峰若隐若现,仿佛仙境</h3> <h3>半山腰中亮下相</h3> <h3>站在天都峰上,这里的山色秀丽无比,伸手可及。抬头,闭眼,有微风掠过,深呼吸,黄山的气息足以让我陶醉。</h3> <h3>登上天都峰顶,队友们兴奋极了</h3><h3>“不上天都峰,等于一场空。”,我们全都不空了。</h3><h3>天都峰是黄山三大主峰之一, 高达1810米,直冲云霄,为黄山三大峰中最险峻者。古称“群仙所都”意为天上都会,所以被命名为天都峰。</h3> <h3>站在天都峰上,遥望对面若隐若现的玉屏楼。</h3> <h3>这就是鲫鱼背。</h3><h3>黄山天都峰的鲫鱼背,巨石独立万丈,观之遥似孤出尘外。记得我第一次过鲫鱼背时,那时还没石栏杆,是光脱脱的悬空大石,只是在巨石上放两条铁链,我那时也怕得不敢过。后来是鼓足勇气,匍匐在石头上,两手抓紧铁链,眼睛不敢往外看,极其小心翼翼地爬过鲫鱼背。而如今的我,爬过无数的野山光石,对一般的凶险,早已淡定,现在的鲫鱼背,已开辟出一条有石栏杆的小道,有点险但不可怕。但人多时堵是肯定的,仅容一人通过,而且是双向必经之地。</h3> <h3>从鲫鱼背下去,然后下到谷底,爬上山就是玉屏楼,著名的迎客松就在那。</h3> <h3>鲫鱼背上摆拍,</h3> <h3>凿出的台阶</h3> <h3>遥指玉屏楼</h3> <h3>回望来时路,已有不少人在攀爬天都峰。古语说得好:要想景区游人少,你要起得比鸡早。信哉!</h3> <h3>奇松怪石,</h3> <h3>蓬莱三岛</h3> <h3>回望天都峰</h3> <h3>到达黄山标志----迎客松</h3><h3>这颗千年古松生在岩峰中间,模样是那么的熟悉,与闻名的影像是那么的一致,上一次见你,已是八年前了。</h3> <h3>玉屏楼下山,经过百步云梯,往鳌鱼峰进发</h3> <h3>松鼠不怕人,在人前窜来窜去</h3> <h3>龟兔石,上面是兔子,中间档是乌龟</h3> <h3>最高峰处为天都峰</h3> <h3>北海宾馆</h3> <h3>鳌鱼峰</h3> <h3>右后方为莲花峰,象一座三瓣的莲花。</h3><h3>黄山最高的峰是莲花峰。海拔1864米,那耸立天外的峰顶,云雾缭绕,神秘莫测,使人感到它攀登之难难于上青天。她与天都峰是轮流开放的,明年四月份就要开放了。</h3> <h3>经过光明顶,看了飞来石,<h3>石高12米、长7.5米、宽2.5米;其下的岩石平台长12至15米,宽8至10米,厚1.5至2.5米,重约360吨,形态奇特,如此巨石却被竖立在一块长约12-15米,宽8-10米的平坦岩石上,令人惊叹不已!两大岩石之间的接触面很小,上一石似从天外飞来,故名"飞来石"。</h3><h3>走走停停照照,四点半钟到达排云楼宾馆,我们今天住在这了。</h3></h3> <h3>第二天早上,我们到丹霞峰看日出,五点就起床了,但天空不作美,到达山顶,下雨了,只好悻悻下山。</h3> <h3>在宾馆吃过早饭,七点半,出发去西海大峡谷。</h3><h3>“不到大峡谷, 黄山 白辛苦,门票230,峡谷150”.冲着这句顺口溜, 黄山 之行无论如何也要走一趟西海大峡谷。本次队伍中有队友上个月才来过黄山,这次就是冲着大峡谷来的。</h3><h3>排云楼宾馆就在西海大峡谷的路口,下去十分方便,一入峡谷,就看到了远方的云海</h3><h3>此谷是由近旁的石柱峰、石床峰,右前方的薄刀峰、飞来石,对面的排云亭、丹霞峰、松林峰和左前方的九龙峰、云外峰等奇峰怪石所围成的空间。自钓桥庵至排云亭下,全长约15公里。为黄山有名的大峡谷之一。峡谷人口处是狭窄的蛟龙滩,长2华里,宽只有15米,两岸峡壁陡峭,左为伏牛岭脚断崖,右为云门峰麓断崖,各高近百米,幽深骇人,名“夔门峡”。夔,神兽名。过峡入谷内,植物繁茂,奇石嶙峋,山洞幽邃,石林密集,溪水清澈,壁峭如劈,有人称其为“魔鬼世界”是黄山风景区中的一块尚未开垦的处女地。在谷中放眼四顾,可见那高山、中山和矮山;远山、近山和脚下山。但见山边山、山套山,层次分明,轮廓清晰、壮阔奇特,令人叹为观至。</h3><h3><br></h3> <h3>远处是飞来石与光明顶</h3> <h3>贴附在山崖边的山间栈道并不是很宽,狭处只能容一人独自通过,宽处也只能容两人并立。旁边就是悬崖峭壁,虽有云雾遮挡,但云深不知处,心安之余又添几分诡秘。峡谷中的山势多险峻,鬼斧神工之作,处处是犀利,怪石嶙峋,却不妖娆,是那种正气凛然的美。</h3> <h3>游了大峡谷的一环和二环,我们返回,记住:一环往右走,二环往左走,景色最好。由于时间关系,我们没有从步仙桥走,从步仙桥走又要走到北海和光明顶了,据说那里的风景更好,人也很少,下次有机会再去走走。</h3> <h3>返回宾馆,取了行李。这次山泉带了一个西瓜上山,神人!</h3> <h3>狮子峰上看“猴子观太平“</h3><h3>猴子观海,当地居民习惯称为猴子望太平,是黄山的一处奇石景观。猴子观海位于黄山风景区北海景区黄山狮子峰前,一石猴独踞峰顶,仿佛极目远望,又似纵身跳跃静观云海。云雾缭绕之中,山脚的太平县城时隐时现,这奇幻之景被猴子尽收眼底。风云变幻、光影交错,曼妙玄幻的太平夜景蔚为壮观。千百年来相依相伴,猴子眼中的太平县也几经变换,唯一不变的是灵猴对太平的守望和当地居民"天下太平"的美好愿景。</h3> <h3>有些驴在在山上住帐篷</h3> <h3>梦笔生花</h3><h3>传说古代文人墨客若文思枯竭,只要到此一游,便会茅塞顿开,妙笔生花。</h3> <h3>始信峰上观景</h3> <h3>重装登山</h3> <h3>始信峰</h3><h3>据说,明代旅行家徐霞客游览黄山后盛赞:"薄海内外,无如徽之黄山。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康熙时太平县令陈九陛初登黄山,以为徐霞客言过其实,到了始信峰,方为黄山景色所折服,始信徐霞客所言不虚,遂于狮子林客堂壁书"岂有此理,说也不信;真正妙绝,到此方知"。这就是著名的"始信峰"的由来了。</h3> <h3>从后山步行下山</h3> <h3>我花了一个小时15分钟,从白鹅岭索道处走到山脚。</h3><h3>明代旅行家徐霞客曾经说过: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这应该是对黄山的最高评价了。文中照片是本人拍摄的,未经过任何后期加工,但和实景比,相比差了十万八千里,有愧于黄山的美景,以后一定要多请教专家,指导提高摄影水平。本人从小在皖南山区长大,开门见山,加之经常户外登山,对山早已审美疲劳,但黄山却以她倾国倾城的容颜,让我内心无比震撼。</h3><h3>黄山归来已经一周了,但那秀丽的风景犹如一幅幅美丽的图画,仍时刻浮现在我的脑海,我想告诉大家:黄山值得一游,如果你不去,将是你终身的遗憾。</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