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春华秋实,天道酬勤,又是开学季,秋意浓浓,9月10日,这是个很温暖的日子,教师节,当天下午,很高兴和今年秋季一年级新生家长在一起谈心聊天,说孩子话教育。这是我任职以来,每年秋季和一年级家长的“教育约定”。今天的主题是《教育好孩子,料理好人生》。<br></h3> <h3> 孩子是父母一辈子的“作品”, 今天你给我一颗幼苗,明天我是否还你一颗大树?
叩问“教育”?教育的“割裂”学校是“育人场所”,但不是教育的“唯一”, 父母负责“生”,学校负责“教”?
“养育”,“生养”与“教育”,只生、只养而不教育,让教育“缺席”,让管理“缺位”。
我们经常说“难忘父母的养育之恩”,我们真的“养”、真的“育”“了吗?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br></h3> <h3> 叩问“教育”?育人,无处无在,如莫言的家教。
正如我们四小的校园文化构建理念“一训”【好习惯益终身】、“三风”【校风:教育无小事,细节定成败;教风:敬业、爱生、博学、善导;学风:乐学、善思、明礼、奋进】
一年有四季,人生同样四季,一年四季可以轮回,人生四季: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人生没有彩排,每天都是“现场直播”。
“今天你陪我长大,明天我陪你到老”,这是人世间最温暖最朴实的“心语”。如何如何让“陪伴”更有“力量”。“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如果我们的孩子没有本事、没有能力,哪来“底气”去看看?
“儿行千里,常回家看看”,这是牵挂的“召唤”,更是“孝心”的“叮嘱”,这需要“孝心”的“接力”。<br></h3> <h3> 寻找孩子成长密码,分享孩子长大故事。为学生六年着想,对孩子一生负责。每一个孩子,都是上天赐给我们的“宝宝”;每一个生命美丽、独特,每一段旅程唯一、不可再来;每一天的教育与学习,都是现场直播。各有各美,独一无二,视角不同,解读不同。
实现并发现小学教育的价值,为孩子积蓄成长的力量,让孩子绽放生命的活力。
“目标是动力,关爱是基石,助孩子成长”这是我们的追求,也是社会和家庭共同的责任。 <br></h3> <h3> 寻找孩子成长的密码,那是直通生命的“金钥匙”,共同关注和研究每个孩子在不可复制和不可再来的生命成长中的“独特性和唯一性”。
悟道——知道是别人的,悟到才是自己的。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是你最重要的事业。家长好榜样,教师好模仿,学生好习惯。<br></h3> <h3> 教育,关注人的发展。教育中的“人”:学生、教师、家长。“起点”——首先应该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不断提升教育“内功”与教学“招数”,课堂“本领”,看家“本领”本领。
“终点”——最终回归关注“学生”的发展,孩子们的进步。立德树人,培养关键能力。
“过程”——教育过程一定少不了“家长”的陪伴,因为育人是个漫长的过程,每个老师、每所学校都是每个孩子成长的“接力棒”,在“接力棒”的“接力赛”中,每一位孩子的家长都是自己孩子成长的“见证人”,也是孩子成长的“老师”。<br></h3> <h3> 良好的开端,成功的一半。我们要重视入学教育,让新生尽快适应新的教育环境,进入学生角色,帮助孩子们认识集体、认识学校,初步树立集体观念和纪律观念,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帮助孩子们迈好入学的第一步,尽快地适合小学环境和学习生活。<br></h3> <h3> “大人”做好“传帮带”。 1. 让学生在教师和家长创设的情境中感受到做一名小学生的自豪;2. 熟悉校园学习生活环境,初步了解学校的规章制度;3. 认识新同学和老师,鼓励学生大胆进行自我介绍; 4.通过常规学习,明确要做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怎样做,让学生在活动中树立学习的信心;5.入学教育规范,各班主任、科任老师、家长要根据实际要求渗透规范。<br></h3> <h3> 队列训练。(1)每一位学生清楚自己所在的位置;(2)熟悉立正、向前看齐、向前看、稍息等口令;(3)上课、做早操、放学排队都要做到:静、齐、快。
做到"三个一":一个动作,一条直线,一声不响; (1)洗手区:告诉学生水龙头的正确使用方法,下课排队取水、洗手不拥挤; (2)认识厕所的位置,认清男、女标志,上厕所时慢走,教师告知学生下课要记得及时上厕所; (3)认识老师的办公室及座位(有事找老师,报告允许方可进)(4)操场:告诉学生这里是我们做操、集会的地方; (5) 教室前后的走廊:在走廊里,要靠右侧轻声慢步行;走廊上和上下楼梯不拥挤有秩序; (6)明确学生课间活动的范围;(7)教室:告诉学生在教室里不准随便乱扔垃圾,要放在垃圾桶里。<br></h3> <h3> 放学队伍:快 静 齐。班主任在队列前,一路上要及时纠正学生的行为:走路时看着前面同学,不要掉队,不要东张西望,不要讲话。
学校大门口的环境:告诉学生父母在哪里接你们放学,如果父母没来,你们该在哪里等候?(强调等候纪律)再次强调安全(不中途离队。不奔跑,在规定地点等待家长)。<br></h3> <h3> 学习用品准备。老师应结合学科中的具体要求确定上课内容,告诉学生上课前要做些什么?强调一下学习用品的准备:铅笔;绘图橡皮,不要买花俏的;软垫板等;上课时要怎么做;回家后要如何复习、作业等等。培养学生在刚开学就要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br></h3> <h3> 课间纪律教育。(1)下课后,及时去厕所;(2)预备铃响后,应立即进入教室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并将本节课所需的学习用品整齐地放在课桌角,静候老师上课。值日生在课前擦好黑板,保持讲台整洁;(3)课间做安全的游戏,不在教室、楼道内奔跑,上下楼不拥挤,注意安全;(4)没有经过同学的允许,不乱拿别人的学习用品,不乱摸教室里的电脑、投影仪等教学用具;(5)课间可以在哪些地方游戏、活动;(6)课间不扔沙子、石块等,不私自玩耍,不追逐打闹。<br></h3> <h3> 文明礼仪教育。1)早上进校门前,先与家长说再见,自己进校门,向值日老师、值日同学问好; 2)待人热情大方,会使用“您好”、“谢谢”、“请”、“对不起”、“没关系”等礼貌用语;团结同学,不打架、不骂人,不说脏话、粗话; 3)听从教导,不任性,做人诚实,不说脏话,有错就改。4)讲究卫生,不随地吐痰、文明入厕,不在墙上乱涂乱画,纸屑垃圾等要扔进垃圾箱。自觉认真地做值日,并在课间经常自我检查,随时清理。5)爱护花草、树木,不攀折花草树木,爱护桌凳、宣传栏,门窗玻璃等公共财物,不破坏,爱惜学习用品,学会收拾整理;6)不带玩具、零食进校园,不到校外摊点购买不卫生食物。<br></h3> <h3> 安全教育。(1)遵守校园规则,不追逐打闹,不推撞;(2)不攀窗台、围栏、爬门、上树;(3)不乱接触电器开关,电线等;(4)活动有序,不争抢,不拥挤。
培养学生在刚开学就要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1 . 穿:脸洗净,头梳好,衣着整洁要做到;穿校服,运动鞋,保持一天精神好;2 . 课前(坐、立) 。会听铃声上下课,上下课的礼仪训练。每一堂课开始都有铃声,叫上课铃。上课铃一响,大家都要坐得端端正正,静静地等老师来上课。 3、上课(听、说、看、读、写)。听:上课认真听讲。老师讲话不插嘴,同学讲话不打断。
说:说话训练。⑴跟师讲。⑵自由讲。⑶指名练说。⑷开火车练讲。(说:普通话要坚持,小声议大声说,要发言先举手,一句一句讲清楚。)(说得好用眼神、微笑及语言如"你真棒"表扬,说不好,不取笑,有礼貌。)
看:老师讲话看教师,老师写字看黑板,同学发言坐正听。
读:书斜立,眼睛看,大声读。(训练:跟老师读,朗读,自己读,跟伙伴一起读。) 写:手离笔尖一寸,胸离桌边一拳,眼离书本一尺。(写错了,擦干净、不乱写乱画) 。
5、课间 :上好厕所,好好休息。 6、课后:按时上学不迟到、爱护学习用品、认真完成作业,字迹工整、互助合作、参加活动守时,有事先请假、多读书;遵守交通规则,不横穿马路、放学不在学校逗留,按时回家。吃:先洗手,不挑食;睡:在家按时睡觉,早上按时起床。不贪睡,不迟到。<br></h3> <h3> 教育误区:“忙”、“不懂”。教育孩子的借口:(1)忙——睡不着;(2)盲——盲目;(3)茫——迷茫;(4)繁——繁杂;(5)烦——心烦;(6)凡——平平凡凡度一生,成就不了自己的理想。
教育孩子,好比我们一个人对工作与生活的态度,就像大海中一叶小舟,是选择漂流?还是摆渡?关键在于自我,只有学会摆渡生命,才让自己的生活有方向感,价值观总将悄悄改变人的行为。《你在孩子身上偷的懒,将来会加倍偿还》——最好的学区房,其实就是你家里的书房。《养育缺位——家校共育》自己孩子的一切交给学校、交给老师,是家长极其不负责任的表现。<br></h3> <h3> 于丹教授提到的“六一儿童教育”与“非常6 %20 1教育”。值得我们每一个家长深思。“六个大人供着一个孩子,那是宝塔尖上的孩子”,捧在手心里的“孩子”是长不大的。
关爱是基石,“关爱”不是“溺爱”,“有爱就会有教育”,爱是有“温度的”,爱同时需要“方法与策略”,“恰如其分的爱”与“恰到好处的爱”。
“孩子还小,不懂事”。“这其实是个伪命题。”于丹认为,孩子小时候是最懂事的时候,因为小孩正是学规矩的时候。“一个四岁的小男孩,不管他在家打碎了一个水晶花瓶,还是踢碎了邻居家的窗户,只要他能出来说‘对不起,我错了’,没有大人会出来跟小孩子计较,都会挑着大拇指说小孩会道歉、真棒,但是如果我们家长袒护说‘他太小了,算了’。那么等到这人40岁,还是会一直推卸责任,不是怨天就是尤人? 所以说一个人有没有承担能力,是从他四岁时候决定的、养成的。” 我们俗话不也是这样说“三岁看到老”。 教孩子从小学会独立承担责任。<br></h3> <h3> 最好的教育是“陪伴”——阅读;最好的教育是“陪伴”——活动;最好的教育是“陪伴”——沟通;最好的教育是“陪伴”——鼓励。
最幸福最温暖的画面是“陪伴”。人生四季: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你陪我长大,我陪你变老”, 让这样暖心的画面更有力量,让每一个家庭更幸福。
孩子的优秀,浸透着父母的汗水。好父母都是学出来的。优秀的父母要用心,孩子的问题是父母问题的映射,好成绩不止靠老师,好沟通都是听出来的(倾听、理解、建议),父母的潜教育化进孩子血肉里。 <br></h3> <h3> 听张文质谈家庭教育。人一生要断三次奶:孩子有一个不断的“断奶”的过程,这个很有意思: 第一次断奶:是断母亲的奶水;第二次断奶:是孩子独立的睡眠(3岁以前的孩子,睡觉前都需要父母充分的安抚);第三次断奶:是母亲会比较长时间的离开孩子,一步一步地逐渐离开孩子的过程,最后走向孩子独立生活。
有态度、有温度、有深度的家庭教育。中国最需要教育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尤其是爸爸!在中国家庭里,父亲在家庭教育里的角色错位,使得孩子朝着母性群体倾斜,这是中国隐藏的一个非常大的社会问题。
孩子成长“三元素”。现今中国家庭教育、孩子成长,有三个必备元素:奶、蜜和盐。以爱为营养的“奶”,给孩子充足的原动力;</h3><h3> 甜“蜜”的情感支持,让孩子认识和体察“好的世界”;品格和智识的“盐”,将决定孩子未来的格局。而三元素中的“盐”,更多是来自父亲,父亲的角色在家庭教育非常重要。</h3> <h3> 重新认识母性之爱和父性之爱。母性之爱:德行礼仪、品格气质。母亲在孩子的婴幼、少儿阶段影响巨大。父性之爱:方向性引领和理性作为。伟大的父亲,一定是孩子的引路人、思想的奠基人。父亲和母亲给予孩子爱的方式应该是不同的,母爱是接纳和慈爱,父爱是平衡和责任,充分的母爱会让孩子的心灵更好地成长,适当的父爱有助于让孩子完成其社会化。其次,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存在一个规律:孩子成长需要的母性之爱呈递减趋势,父性之爱呈递增趋势。<br></h3> <h3> 孩子发展的关键期:都是现场“直播”。1、学习咀嚼关键期(6个月)。2、秩序规范关键期(2.5~6岁)。儿童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期,这一时期形成的性格、行为、习惯往往到长大也不会改变。“三岁看大,七岁看老。”3、语言发展关键期(3~6岁)。4、想像力发展关键期(2~8岁)。5、文化敏感期(6~10岁):这个时期的许多孩子,非常好奇,爱动脑筋,问题特别多。应该满足孩子的求知欲望。6、黄金阅读期(8~14岁):如果错过了这一时期的科学阅读指导和大量阅读,将会给孩子的成长造成难以弥补的缺憾。7、独立关键期(12~15岁):这一段抓不好,孩子将永远长不大。<br></h3> <h3> 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学习成绩,而是健全的人格修养!——蔡元培。做父母与做教育。真爱真情真心做父母;用爱用情用心做教育,心静心细心宽品人生。<br></h3> <h3> 又是一年开学季,又遇孩子上学堂,正值教育信托中,我与家长有个约。感谢一年级家长的热情参与,给力点赞,你们的孩子,我们的学生,我们共同的未来。<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