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秋色不能错过

西林

<h3>  庐山,不愧是世界名山,一年四季都很美。就像人们说的那样:“春如梦,夏如滴,秋如醉,冬如玉”。我最喜欢庐山的秋色。我家60年前有个搪瓷脸盆,盆底绘了花,写了两个字。读书识字后,我认识了那两个字,是“醉颜”,我一直似懂非懂。直到我看到庐山的秋色后,我才真正弄懂了“醉颜”二字的含义。</h3> <h3>  我注意庐山的秋天,是在2012年,从那以后,每年的10月下旬,我就特别注意庐山红叶的信息,生怕错过这人间最美的、让人心醉的秋色。</h3> <h3>  这是九江甘棠湖,我家就在庐山脚下的九江城,本地人到庐山游玩不需买票,会说九江话也行。我上庐山基本都是坐汽车。在长途汽车站,或在师专立交桥乘车,我一般都是在师专立交桥坐车,方便,时间随意,车票15元。</h3><h3><br></h3> <h3>  进入庐山北门后就驶上了庐山山北登山公路。这条公路全长23.45公里,429个弯道。所以毛主席登庐山诗写道:“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h3><h3>坐汽车上山,下车就能看到图片中的风景。</h3> <h3>  这个峡谷叫剪刀峡,拍照位置是日照峰路的山崖边。每次下车我都会首先在街心公园看看这峡谷里有没有好看的云雾。这里的云雾很多,而且变幻莫测。也许刚刚峡谷里清清朗朗,你以为不会有雾。可雾说来就来,快得你不敢相信,一下子就充满了整个峡谷。我就碰到过这种情况。</h3> <h3>  唐伯虎在庐山写了一首诗:“匡庐山高高几重,山雨山烟浓复浓。移家欲往屏风叠,骑驴来看香炉峰。”我挺喜欢。庐山的雾有时特别浓,1983年我在庐山修养时,去过一次五老峰,雾浓的什么都看不到,只能模糊地看着脚下的路。</h3> <h3>  美篇里所有的云雾照片都是看红叶时留下的。庐山的红叶真好看,庐山的云雾韵味足,能同时看到那是美上加美。这张是2015年11月10日15时52分拍摄的。</h3> <h3>  这张是3分钟后拍的,雾从山下飘到山上,只需几分钟。我们爬到山上要两个小时。云就是雾,雾就是云,升到高天是云,靠近地面为雾,要是我们也能像雾一样爬山那该多好。腾云驾雾,上山下山,那就是飘逸潇洒走一回。爬山很累很累,有人形容:上山是气管炎,喘气厉害。下山是关节炎,腿抖得厉害。</h3> <h3>  怎么样?开场的几张图片美吧?大家随着我的镜头,刚下汽车就已经初步领略了庐山的秋色之美。</h3> <h3>  日照峰路山下南边的一所办公楼,也是一栋老别墅。红叶是鸡爪槭树,也叫鸡爪枫,人们叫它红枫,这才是庐山红叶的主角。</h3> <h3>  这是从牯岭镇往如琴湖去的路边一座老别墅。这几棵树的叶子红吧?一定会让你想起杜牧的那首诗:“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h3> <h3>  对于“霜叶红于二月花”,我开始一直以为是诗人的夸张。我在农村有几年,后来工作也总是行走于山水间,看过许多红叶,可就是没见过花一样的红叶。</h3> <h3>  心里想诗人总是想象力非凡,像李白“白发三千丈”都敢说,杜牧有什么不敢说的。到了庐山看到红叶,我这才相信,原来霜叶真的能够红于二月花。</h3> <h3> 时届深秋,天气渐冷,庐山的秋色越来越浓。</h3> <h3>  进入如琴湖景区,湖边山上橙黄或橙红色,基本都是高大的法国梧桐树叶。这几幅图片都是庐山的经典美景。</h3> <h3>  庐山的秋天,风姿绰约,仪态万千。</h3> <h3>  庐山的秋天,枫叶流丹,层林尽染。</h3> <h3>  异国情调,其实整个庐山的风格就是异国情调。现存的600多栋老别墅和规划布局,处处都掩不住欧洲风情。</h3><h3> 可你知道这房子的主人是谁吗?他就是宋子文岳父的。可能你不相信宋子文的太太就是九江人。说来有段故事。</h3> <h3>  法国梧桐的树叶一般落得早一点,槭树的叶子红得晚一些。看红叶时,法国梧桐的叶子,往往就成了这个样子。一种别样的美。</h3> <h3>  这张图片,鸡爪槭红的灿烂,法国梧桐黄的艳丽。可能是个例外吧。</h3> <h3>  漫步在如琴湖边,碰到雾那是再平常不过了,有时很浓,浓得化不开。有时很淡,淡得薄如轻纱。有时快如奔马,有时慢条斯理。雾就是靠近地面的云。如琴湖和芦林湖,一年四季,不断上演《云水谣》。</h3> <h3>  长满树木和水榭的位置只是一个普通的山包,如琴湖1961年建成蓄水后,这里成了一个孤岛,今天看地图,说是叫做孔雀岛,人们做了曲折的桥连接“陆地”,这里很快成了庐山的标致性景点。看看像不像一幅唯美的水墨画。</h3> <h3>  雾就是靠近地面的云。这几张“雾照”,都是2015年11月10日中午拍的,我们很高兴,能碰上这么疏密合适,浓淡相宜的雾,运气太好了。</h3> <h3>  这是上面一张的特写。美丽的山水,有了雾的装点,就有了神秘色彩,让我们不会“一目了然”,总是“浮想联翩”。</h3> <h3>  这里的雾有意思吧,像不像刚揭开的蒸笼。中国画讲究“似与不似之间”,讲究意境,讲究含蓄,追求诗意的美,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庐山的云雾就有这种审美情趣。</h3> <h3>  锦绣谷入口的天桥。相传朱元璋与陈友谅大战鄱阳湖,后朱元璋兵败逃上庐山,带着所剩无几的残兵败将慌不择路逃到了悬崖边,下临深谷,前无去路,后有追兵,正在这危急之时,突然天降金龙,化作虹桥,朱兵马刚刚过桥脱险,刹时晴天霹雳,龙飞桥断,就此留下天桥奇观。继而打下江山。其实这肯定是朱元璋编造的,目的就是告诉人们,朱元璋乃真龙天子,皇权神授。</h3> <h3>  他还命人在南京打造了一块高4米,宽1.3米,厚0.23米的大理石碑,亲自撰写碑文。我算了一下,6600斤。为了把碑运上山,花两年时间专门在庐山修了一条山路,叫九九盘,抬到了山上。这块碑就是仙人洞边御碑亭里的那块,这就是御碑亭,国家重点文物。</h3> <h3>  这棵槭树坐落在湖与花径接合的桥边,2017年10月28日拍的。这是我看到的最灿烂的一次,由于光照的方向不同,颜色也有些不一样。</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这是逆光拍的</h3> <h3>  花的颜色好看,可自然界有这么大的花吗?各位看看像不像一个硕大无朋熊熊燃烧的火炬呀?</h3><h3>这样的美景,我得留个纪念。</h3> <h3>  庐山大林寺82年前的老照片。白居易《大林寺桃花》大家都会背吧。“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大林寺已经淹没在如琴湖底,就在桥的附近吧。</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雾里看花</h3><h3> 石碑上写的是“白司马花径”,这里就是花径的入口。</h3> <h3>  这是花径边的山上,应该是当年大林寺的地盘 ,不知是不是鸡爪槭的自然群落。</h3> <h3>  这里的槭树最多,我也是最近两年才知道有这么个好地方。</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这是从桥延伸过来的一条路</h3> <h3>  有些秋山红叶远观不错,不能近看。而庐山的这些红叶远近皆宜。</h3> <h3>  同一片林子,这棵树落英缤纷,剩下的叶子不多了。叶落归根,变为来年的养分,年复一年,滋养着树的未来。正所谓“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有的树 风头正盛 红艳无比</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人们开心的摆着各种姿态拍照</h3> <h3>  一些摄影爱好者和模特相约来到这里。我这是蹭拍的,她们从不反对,而且还很配合。</h3> <h3>  这里林子大,红叶多,容纳的摄影人自然多。各自看好地方,摆开架势拍起来,互不干扰。</h3> <h3>  阳光穿过红叶,穿过云雾,清晰地看见一条一条沿着直线走过的路径,射向地面。古代的墨子认为光是直线传播的,或许就是看到这种光影得到的启发。</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神秘的美</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神圣的美</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静谧的美</h3><h3><br></h3><h3></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秋思</h3> <h3>  摄影人称之为耶稣光。这是一种可遇而不可求的美。</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秋叶随风落 清泉石上流</h3><h3> 这是去庐山会址的路边河沟里用手机拍的。</h3> <h3>  这是原美国“耶稣升天教堂”,庐山外国建筑代表作之一。说是哥特式建筑风格,欧洲的许多建筑我是分不清,一概叫做欧式风格。建筑本就特别漂亮,旁边满树黄金的古银杏更使教堂增色不少。1959年作为庐山会议的舞厅,毛主席、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许多中央领导都在这里跳过舞。1992年我在庐山疗养院工作了两个月,也在这里跳过一次舞。那是为接待法国客人举办的,法国人个个都跳的好,相比之下,我们差多了。</h3><h3> 庐山恋电影院大家一定熟悉,那也是一座大教堂。</h3> <h3>  这是一棵双主干的银杏树,种在这座漂亮的教堂边。这是2012年11月4日下午3时40分拍的。很幸运,拍到了最辉煌的时候。因为银杏满树金黄的时间特别短,一场风雨就变成满地黄金了。我喜欢拍庐山风景,也是从这时开始的,也是为两年后的退休培养爱好。</h3> <p class="ql-block">  庐山自1895年后,建了千余栋欧式建筑。规划也是外国建筑师做的,有人认为庐山是中国的第一个国家公园。</p> <p class="ql-block">  这是芦林湖,它提供庐山的饮用水。毛主席开会期间就住在湖边的别墅里,也在这里游过泳,庐山人称之为“壹号别墅”,现在是庐山博物馆。这里山水相映,秋色可人。</p> <h3>  这里有点远,来的次数少,没拍到好图片。就是有一次从含鄱口拍雪景,回牯岭路过芦林湖时,拍到了几张好片子,不过那是雪景。</h3> <h3>  1928年,大文人胡适在庐山考察几天后说:“牯岭,代表西方文化侵入中国的大趋势”。庐山的外国建筑,掩映在树木丛中,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当初洋人看中庐山是看中了她的清凉,牯岭的英文就是清凉。住房建起来了,洋人也上山了,他们要生活,要礼拜,孩子要读书,于是西方的生活方式,西方的文化很自然地渗透到庐山的方方面面,进而侵入中国。</h3> <h3>  进入庐山植物园了,岩石上刻了“天绘”二字,边上栽的红叶树。是想说“天绘秋景,醉美庐山”吧!</h3> <h3>  园内有不少鸡爪槭树,其实还有一些槭树品种,我是不认识。槭树并不是特别高大,属于小乔木。别看个头不高,年龄可不小,有些已经有300岁了。</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雾中</h3> <h3>  看到这么美的红叶,你就知道为什么很多人每年都会上庐山,有不少还是远道而来的,因为红叶实在太美了。</h3> <h3>  这树有点意思,怎么我拍的这一条是红色的,而两边却是绿的,总不至于接受光照相差那么多吧?</h3> <h3>  来庐山看红叶的人越来越多,我估计逐年翻番。这应该和我国迅速升温的旅游市场是同步的。这是2017年11月5日拍的,看红叶的人特别多。</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2012年11月4日</h3> <h3>  这是2014年11月18日拍的,人不多。</h3> <h3>  2016年11月12日,小雨。</h3> <h3>  2017年11月5日,人很多。</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调色板</h3><h3><br></h3> <h3>  银杏、水杉和柏树</h3> <h3>  这是1992年在如琴湖边花房拍的。岁月匆匆,我已到了人生的秋天。我们有幸赶上了太平盛世,现在有闲,亦不缺钱,身体尚健,我计划把年轻时许多想做的,想玩的,想买的尽可能办到。游玩庐山是我计划的重点,已经实施了几年,效果不错。虽然我不能把我的秋天过得像庐山的秋色那么绚烂,但我要努力过得有滋有味。</h3> <h3>  这棵树我年年都来看,年年它都不一样。</h3> <h3>  记得《三国演义》里说刘备家有棵大桑树,状若车盖,大概就是这棵鸡爪槭的样子吧。</h3> <h3>  以前可以到树下看,现在不行了。</h3> <h3>  有一次一个外地人,对着红叶发呆,看我过来,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对我说:红叶像什么?我脱口而出说像假的,他说对!对!对!</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单独的倒影更好看</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支金花</h3><h3><br></h3><h3></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躺在地上仰着拍 欣欣向荣 </h3> <h3>庐山是人文圣山,古往今来,故事太多。就说这一百多年,庐山风云际会,发生了多少决定中国历史走向的大事件。如果你对人文感兴趣,庐山就是最好的地方。</h3> <h3>  江西的名山真多,有庐山、井岗山、三清山、龙虎山、武功山、龟峰、明月山……</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江西是个好地方 山清水秀好风光</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载歌载舞 赞美庐山 </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难以忘怀的美丽秋色</h3> <h3>  大自然是庐山的超级化妆师,每年的秋天,她都会把庐山盛装打扮,打扮得风情万种,打扮得美艳动人,打扮得千娇百媚,打扮得超凡脱俗。让人感叹佳作天成,让人看了忘不掉。我连续几年,年年去看,还不止一次,其实每年都有不一样的美。我总是想,庐山的醉美秋色,不能错过。</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