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又是一年十里稻谷飘香的季节,我们又可以吃到香香甜甜的米饭了。那你是否真正了解过我们天天吃的大米呢?</h3><h3> 我们食用的稻谷从何而来?</h3><h3> 它又是经历了怎样的“劫难”才变成一粒粒的“小白胖子”呢?</h3><h3> 成熟的稻谷为什么总是弯腰驼背?</h3> <h3> 荆门市实验小学六(4)中队的师哥师姐们5月份在牌楼镇城山村开展了学农插秧实践活动,如今他们亲手种下的秧苗成熟啦!让我们从他们的手中接下“接力棒”,去亲手收割稻谷,与泥土和镰刀打交道,做一个小稻农,让我们可以深刻领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真切意义。不一样的生活体验将促使孩子们懂得收获不易,学会珍惜与感恩。</h3><h3></h3> <h3> 走向户外,迈近稻田,解密大米的前世今生!</h3><h3> 9月8日,荆门市实验小学红领巾亲子志愿服务队五(1)中队在杨军校长和班主任艾迎东老师的带领下,开展了本学期第一场户外课堂“化身小稻农,揭秘大米的前世今生”的活动。</h3> <h3> 杨校长给队员们讲他小时候在农村长大的故事:那个年代生活条件非常艰苦,当时年龄虽然不大,却俨然像个大人一样为父母分担家务;除了要坚持完成自己的学业以外,每天还要帮家里干农活,一年四季都在田地里成长……。</h3><h3> 同时杨校长还表扬了队员们能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他说:“社会实践教育是第一课堂教育的延伸,是对第一课堂教育教学内容的补充,也是锻炼人、教育人、培养人的重要途径。社会实践不仅为学习这一课奠定坚实的基础,最大的好处是让孩子真正地走出课堂,走进社会,去亲自体验生活,通过动脑动手去学习,相信这样获得的知识一定是最牢固的。”</h3> <h3> 艾老师在五(1)中队就是一位慈祥的妈妈,她明白自己的孩子们大多都没有下过田地干过农活、没有用过镰刀、没有收割过稻谷,她也很担心孩子们的安全。</h3> <h3> 艾老师首先给队员们详细讲解了稻谷的前世今生,从在水田里的插秧到如何成长为沉甸甸的稻穗,未来又是如何变成我们饭桌上的米饭,听得队员们大呼惊奇;然后艾老师又耐心细致地告诉大家下田割稻时的步骤,使用镰刀时的动作要领以及保证安全的注意事项。</h3> <h3> 队员们兴奋地围在稻田旁,好多队员都没了解过稻田是如何成长的?又是如何变成大米的?</h3> <h3> 杨校长下田给孩子们示范割稻谷的步骤及动作要领。</h3> <h3> 在稻田的另一边,艾老师也不顾头顶太阳的炙热,为孩子们讲解和示范。</h3> <h3> 队员们自发地分组分工合作,一人在前面割稻,后面排队列传递稻谷,进行整齐有序地摆放。</h3> <h3> 六(4)中队的哥哥姐姐们真厉害,种出来的稻谷长得比我们都高。</h3> <h3> 女队员也不甘示弱:别看我们的个头小,可我们的劲头足,干起活来不比你们男队员差。</h3> <h3> 这两位队员埋头苦干,不怕苦不怕累,汗水湿透了后背都不停歇,率先在整片田地里开辟出了一条通道,开心得跳起来欢呼。</h3> <h3> 艾老师在帮助孩子割稻的过程中,结合数学小数点乘法总结出了独特的割稻三字诀“揽、捏、割”。</h3> <h3> 一揽:用镰刀揽过一束稻杆。</h3> <h3> 二捏:用左手捏住揽过来的一束稻杆。</h3> <h3> 三割:用镰刀斜着向上切割捏住的整把稻杆。</h3> <h3>向孩子们现场传授“三字诀”。</h3> <h3> 孩子们在学习了老师教的“三字诀”后,都说这方法很实用,很容易理解,割稻的过程也变得简单轻松了。</h3> <h3> 肖子为感慨道:“听老师用这种方式讲课比在课堂上听课有意思,老师在课堂上讲几遍我听不懂,在这听老师讲一遍我就懂啦。”</h3> <h3> 经过队员们的团结合作,在短短的2个小时内,整片稻田就只剩下中间的一条稻谷。</h3> <h3> 两边的队员眼看就要胜利会师了。</h3> <h3> 大家一鼓作气,把最后的一点稻谷全部收割完成,所有的队员都欢呼雀跃起来。</h3> <h3> “今天,不仅仅是我们进行的收割稻谷活动,还是我们陪老师过的教师节”,五(1)中队的队员们早就想好要和老师们过一个独特难忘的教师节。</h3> <h3> 许露薇和张淑尧代表全班同学向艾老师敬献了自制的向日葵花束和感恩老师的话语。</h3> <h3> “老师,您辛苦了!虽然我们有些淘,上课纪律也不是那么好,但在您耐心细致地培育下,我们会改好的。感谢您对我们的辛勤付出!”队员们向老师真挚地敬礼。</h3> <h3> 活动很快就结束了,大家对这堂独特难忘的户外课堂依依不舍、流连忘返。不过没关系,明年我们再来,从插秧到收割,这块责任田就是我们五(1)中队的了。我们不光要真正理解春播秋收的意义,还要吃上自己种出来的大米。</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