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该理论的提出者 心理学家罗森塔尔</h3> <h3 style="color: rgb(51, 51, 51); 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weight: bolder;">皮格马利翁效应 (Pygmalion Effect)</span></h3> <h3><b>1</b>960年,哈佛大学的罗森塔尔博士曾在加州一所学校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h3><h3>
新学期,校长对两位教师说“根据过去三四年来的教学表现,你们是本校最好的教师。为了奖励你们,今年学校特地挑选了一些最聪明的学生给你们教。记住,这些学生的智商比同龄的孩子都要高。”校<font color="#167efb"><b>长再三叮咛:要像平常一样教他们,不要让孩子或家长知道他们是被特意挑选出来的。</b></font></h3><h3>这两位教师非常高兴,更加努力教学了。</h3><h3>
我们来看一下结果:一年之后,这两个班级的学生成绩是全校中最优秀的,甚至比其他班学生的分数值高出好几倍。
知道结果后,校长不好意思地告诉这两位教师真相:他们所教的这些学生智商并不比别的学生高。这两位教师哪里会料到事情是这样的,只得庆幸是自己教得好了。</h3><h3>
随后,校长又告诉他们另一个真相:他<font color="#167efb"><b>们两个也不是本校最好的教师,而是在教师中随机抽出来的。</b></font>
这就是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 (Pygmalion Effect) 或“<b><font color="#167efb">期待效应”。 </font></b>主要是表达了心理暗示的力量。
一个人的成长,很大程度上是自我暗示的结果。人的情感和观念,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别人下意识的影响。人们会不自觉地接受自己喜欢、钦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响和暗示。当一个人认为他已经接受暗示,觉得他是一个优秀的人之后,不需要你去监督,他自己会朝着优秀靠近。
心理暗示是一个自我实现的过程。当老师给你了一个优等生的偶像包袱之后,你自然而然会给自己一个定位。你自己会去雕塑你内心未来的自己。
但是,心理暗示并不是鼓励那么简单。一句 “<b><font color="#167efb">你很棒</font></b>”这种表扬很难构成持续有力的心理暗示。</h3><h3>
心理暗示是一种方向,是一种目标。或者说,像是像一盏名灯。</h3><h3><font color="#167efb"><b>“”你是个数学天才”</b></font>对于一个数学上略有才华的人来说,则可能会在他内心种下了一颗力量无穷的种子。<br></h3><h3>
<b><font color="#167efb"><font>之</font>前</font></b><font color="#167efb" style="font-weight: bold;">我从来没有开设过小学组,只吸纳特别优秀的1-2个小学生 放到初一组学生一起学,结果他们进步很快很神速。最近应学生家长的要求,我在周日上午开了一个时间段给一组小学生。最近给他们上课,教一个单词“ believe ”时,我会教他们反复重复一个英文句子:</font></h3><h3><font color="#167efb" style="font-weight: bold;"> I believe I can! (我相信我能!)---这其实就是一种持续的心里暗示。
希望童鞋们在以后的学习道路上,无论什么学科,无论碰到什么困难,都告诉自己:</font></h3><h3><font color="#167efb" style="font-weight: bold;"> I believe I can !</font>
<b><font color="#167efb">启示</font></b>:“皮格马利翁效应”留给我们这样一个启示:赞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种能量,它能改变人的行为,当一个人获得另一个人的信任、赞美时,他便感觉获得了社会支持,从而增强了自我价值,变得自信、自尊,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并尽力达到对方的期待,以避免对方失望,从而维持这种社会支持的连续性
<br></h3> <h3><b>思迈特英语,陪你更优秀!</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