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h3><h1> 天意难违。那年12月7日丑时,父亲接到一张来自天国的“调令”,他没有丝毫犹豫,也没有半点迟疑,转身即走。当年,父亲刚满65岁。</h1><h1> 阴阳两地,相隔甚远。11年来,我与父亲经常在梦里相见,每次就一眨眼功夫,来不及问候,来不及回味,更来不及叙旧,尽管短暂,但从未间断!平日,时常在思念中拉近彼此的距离,而又模糊了我的视线。泪眼依稀中,往事历历在目。</h1> <h3></h3><h1> 印象中的父亲很忙碌。从我记事之日起,父亲已是我们大队(现为村)党支书,他向来早出晚归,整天都不着家。我读高小时,父亲转干调到公社当秘书,掌管公社公章,处理日常事务,还要打理公社招待所,公社仿佛一刻都离不开他。83年,公社改为乡,父亲从秘书直接当上乡长,不久提任党委书记。那些日子,他更加繁忙,整日不见踪影。我初中毕业那年,父亲调到县里,四年后,我师范毕业分配到金城江工作,从此与父亲分居两地。那些年,父子各自奔波,聚少离多,缺乏沟通,交流甚少,我对父亲渐渐生疏,甚至还有些厌烦。</h1> <h1> 雁过留声。在那些忙碌的日子里,父亲总有些足迹铭刻在乡亲们的记忆中。父亲还是“滕支书”的那几年,板买那马片区水田灌溉问题一直困扰当地群众,后来,是父亲带领全大队干部群众战高温斗酷暑,日夜奋战在热火朝天的建设工地上,不到半年,水库建好了。从此,那片田地旱涝保收,收获了一季又一季。福禄隧道,也是身为“老党”的父亲带领群众,“敢叫日月换新颜”!仅凭手中的钢钎、铁锤和身上的党性、意志,一土一石,一铲一筐,硬是把山挖通了,山里通了幸福路,群众也真切感受到党组织的无限温暖和磅礴力量。</h1><h1> 往后多年,父亲的身份不断更替,从“滕秘书”到“滕乡长”再到“滕书记”、“滕主任”,这些标签后面几乎凝聚了父亲所有的青春热血与责任担当。板岭林场林地纠纷久拖不决,存在较大涉稳隐患,88年春,父亲临危受命带队前往一线组织开展调处工作,父亲团队克服困难,秉公办事,经过艰苦细致地工作,历时半年,由来久远的历史遗留问题迎刃而解,深得群众赞叹;94年,加贵乡遭遇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在抢险前线曾留下父亲忙碌的身影,那一次,父亲的队伍最后一批撤退,父亲因此荣立“个人二等功”……父亲留下了太多太多的印记,那一本本荣誉证书就是最好的见证。“雄心征服千层岭,壮志压倒万重山”的都安精神,其实就是我父亲那一辈人用坚强的意志和毕生的心血一点一滴垒砌起来的丰碑!</h1> <h3></h3><h1> 记忆中的父亲很喜欢看书,而且视书如珍宝。平日里父亲稍有空闲,手里必定是拿着书籍或者报刊在阅读。在我们居住的泥瓦房的阁楼上,有一个约60公分宽90公分高镶在墙壁里的柜子,两扇柜门时时紧锁,很是神秘。有一天,趁父亲外出,我和大哥铤而走险,把柜门撬开了,想看看里面到底藏着什么宝贝,结果让我们大失所望,柜子上下四层,全部塞满书籍。原来,父亲的宝贝就是《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西游记》《聊斋志异》《红岩》《青春之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等名著以及伟人、圣贤著作。如果当时我能以精神食粮满足物质欲望,那么,今天的我也许是另一番模样。很遗憾,错失良机也就错过了另一段人生!</h1><h1> 每个人的路要靠自己走,苦不苦,累不累,只有自己知道。那些年,父亲一直在外打拼,家里只有母亲独自打理,膝下养育四个儿子,还要赡养年迈的爷爷,他们再怎么拼命也填不饱几个“无底洞”,尤其是在靠“工分”“粮票”养命的日子。后来,我们兄弟四人先后上了学,家里生活随之陷入困境,特别是我和哥哥上中学的那几年,生活更是窘迫,父亲那点工资除了买化肥、种子及日常开支,还要给我们交学费,常常入不敷出,家里也就债台高筑。</h1> <h3></h3><h1> 97年,我们几兄弟各自都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我也成为了父亲,生活开始蒸蒸日上。那年,父亲参加“房改”,需要购买县政府大院内的宿舍,面积不足40平米,售价也就4千块,父亲说他还缺口一千八,不久,我凑足了便寄给他。后来,在一次闲聊中偶然听到老乡说父亲为买那套房还到信用社贷了600块,得知此事,我非常难过。过后,每次想起,我瞬间泪目。</h1><h1> 父亲习惯了穷酸,他不攀比不追逐,不贪不占,不卑不亢,不骄不诌,日子过得有尊严。父亲当县农委主任的时候,掌管一辆北京吉普212工作用车。92年秋天,我和父亲前往拉烈乡下拜访我的准岳父,路途遥远,交通不便,而且我们又带了一些礼物,确实麻烦,于是,父亲“破例”用了那辆专车。后来司机谭师傅告诉我,那一次“破例”用车的油料费及师傅差旅费均由父亲自掏腰包。还有一次,父亲到金城江开会,返程正值周末,我搭父亲便车回趟老家,当车子开到下坳路口时,父亲叫我和他下车步行回家,他说:“就三四十分钟的路程,我们走走就到了,这是公家的车,不必给谭师傅添麻烦。”说实在的,那时候公车使用“三个三分之一”的说法谁都知道,作为主任的父亲连自己的“三分之一”也放弃了,真的不可思议!再后来,咱弟兄都谋上了可支配公车的职位,逢年过节也随大流开着公车回老家,但每次父亲都神情凝重,甚至流露不满。现在想来,也许是千千万万个像我父亲那样的共产党员忧国忧民的情怀,才更加坚定了党中央反腐倡廉的决心和信心。</h1> <h3></h3><h1>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父亲讲究规矩,处事非常严谨。“穿衣不提领,必定有点蠢。”这是儿时经常听到父亲说的,从小他就要求我们衣着端庄整洁。在家里,看到“牙膏摆放处”“牙刷摆放处”“毛巾摆放处”,就知道物品应归类摆放,门头上方“1”“2”……字样,是父亲给房间编的号,就连垃圾桶、扫把都被标注了楼层。此外,“天生我材必有用”“书中自有黄金屋”等等励志名言在房前屋后到处可见。前几年,老家装修,这些字样虽被抹掉,但已根植我们心中养成了习惯。</h1><h1> 父亲胸怀感恩。他退休的第二年,我们在老家盖了一栋楼房,父亲特意在楼顶竖立一根旗杆,从此,共和国的旗帜一直在那里迎风飘扬。那几年,基本上每隔一周我们就回老家一次,家人团聚更多了,与父亲交谈也更加坦诚、更加深入,我逐渐读懂我的父亲,也越来越爱戴我的父亲。</h1> <h3></h3><h1> 父亲珍惜当下,也淡泊生死。那年冬天,父亲被送进民族医院ICU病房,每次探视看到父亲写在纸上那一行行歪歪斜斜而又饱含深情的文字,再凝望躺在病床上被“全副武装”而奄奄一息的父亲时,我们潸然泪下……那段时间,父亲每次做血液透析,我们四兄弟必须全部陪在他身旁,一个都不能少,否则,他会拒绝治疗。我知道,父亲非常珍惜最后那段时光。其实,父亲对于生死,也很淡然。他病重期间,曾开玩笑说:“我为人厚道、清正廉洁、办事公道,可能得到了上天的赏识,是不是要把我调走了呢……”我们听得心酸涕流。不久,父亲便撒手人寰。</h1><h1> </h1> <h1> 如今,每当我仰望国旗,就会自然而然想起老家屋顶那面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在那面旗帜上仿佛看到一个高大威武、昂首挺胸、正气凛然的影子,身着白衬衣手提公文包,风里来雨里去……我知道,那一定是我的父亲。那,就是我心中的英雄!(2018年9月10日)</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