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回忆在三中的日子,这是一件很幸福而甜蜜的事情。就像童年一样,总给人无限的怀念与惆怅。<br>想起这个初登人生舞台的故事,心中就久久无法平静,为青春与热血,为懵懂与无知,为爱情与疯狂,为理想与汗水……这是一段何等丰富的人生初体验!<br>大学毕业,怀揣了太多的梦想与希冀,放弃了太多的理想与挣扎,我终于顺服于命运的安排,来到了地处乡下的连城三中任教。没有太多的悲伤,却也有不少的无奈。<br>我放弃了去永安市省属企业中学教书的待遇,也放弃了留在省城自谋职业的可能,因为父亲的强烈反对,我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家乡的一名乡村教师。值得安慰的是,这个小镇有许多令我喜欢与开心的事情。这里有我的外婆与许多亲戚,有温泉与美丽的溪流,还有好多亲人与朋友,所有这一切都令我这个初来乍到的陌生人有了格外的温暖与感动。<br>值得记录的幸福有很多,如分配到四合院单身宿舍时的兴奋,如上第一堂课时的紧张,如见到亲人朋友时的亲切,如看上喜爱的姑娘时的局促,如第一次领取工资时的自豪……诸如此类,不一而足。总之,这里有着太多的第一次,这些第一次汇聚在一起,令年轻的我那么甜蜜与兴奋,那么开心与快乐。一切的失落与伤感很快就被这新鲜而充实的生活填满了。<br>乡村的温情与宁静终于安抚了这颗不甘而孤独的心,其实,农村长大的孩子骨子里就没离开过乡村这种刻骨铭心的记忆与温暖。乡村以它那纯朴天然与宽广无私的胸怀,抚平了游子的疲惫与忧伤。很快,我便像迷途的羔羊回到母亲的怀抱,静享那一份安详与满足。<br>其实,三中的日子有一半是在教书的时光中度过的。大概是刚刚步入社会,又是初登讲坛,我是那么急切地想把自己拥有的一切传授给学生。怀着满满的爱意与激情,我使出了浑身解数,从天南地北到情感人生,只想让学生和我一样,爱语文,爱读书,爱写作,爱自己。因为同事的委托,我把高一两个班的班会课全包了。可能是口才稍好,也可能是对学生有着深切的责任感,我这个班主任岗位上的新兵,用力确实有些过猛,心情确实有些过急,因此一年过去,我突然觉得有些委屈,觉得自己的良苦用心与付出有点大材小用,或是明珠暗投。<br>无论是人生的开导,还是学习的思想工作,我都不厌其烦,苦口婆心,然而,这些经过一中与二中淘汰下来的学生本身斗志就不强,许多人都对上大学不抱希望与幻想,不少人甚至打定辍学的念头,准备早点去城市打工。就是这么一个军心涣散的集体,我却为之付出了全部的青春与热血,现在想来,真的是有些可怜与不值。<br>然而,令我感到欣慰的是,学生对我的教学还是给予了足够的肯定。他们喜欢我的课,也喜欢听我天南地北地讲些课本之外的知识。从古诗文到古典音乐、书画的欣赏,从外国文学到《圣经》的介绍,从声情并茂的朗诵到演绎课文内的角色……我都试图让学生明白,语文并不是只有中心思想与段落大意,而是要学会去阅读,去感受,去倾听,去质疑……要善于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要大胆地写出自己的经历与心声。所以,我自己到学校图书馆借了200本图书,让两个班的学生轮流传阅,还鼓励他们多看课外书,让他们写周记与日记,定期批改与讲解。<br>多年以后,同事们依然还记得我当年教书的样子,他们说,你当年教书可真是不要命,经常都看见你在改作文,刻蜡板,没见过这么拼命的。也许是年轻,也许是忘我,我对这些倒是都淡忘了,也不觉得累。现在想来,教书还是快乐的,只要你心中有学生,有信念,你就会全身心地投入与付出,无需保留。确实,当你的思想与经验有人聆听,有人分享,甚至有人崇拜,这何尝不是一种幸福!<br>当然,除了教书,三中的日子还有很多快乐的事。比如说邀上个美女一起去泡温泉;比如说和同事一起打乒乓球与篮球,一起在河边的小路散步或晨跑;比如说男男女女一起爬学校背后的文星顶与金石寨,一起说说笑笑,一起疯;比如说同事开会聚餐与乡村节庆喝酒,到同事家或学生家串门;比如说在河边大树下炒田螺吃夜宵,在舞厅看小镇的姑娘跳舞唱歌……都是满满的快乐与回忆。记忆最深的是四五个同事好友常常聚在一起,喝上几杯,记得有一次兴致勃勃,半夜里爬小金山,回来校门锁了,只好爬铁门翻门而入。还有一次,为了迎接新年,得个好彩头,半夜里跑到空无一人的澡堂里泡温泉,从旧年泡到新年。<br>在三中的日子里,性格鲜明、追求各异的同事常常令今天的回忆无比丰富与温馨。一个学校就是一个小社会,在这个社会里,天天都有故事发生。大家都说三中的风水好,而它辉煌的历史也令我无比骄傲,也给了我动力。如这里的学生曾经考上北大清华,好成绩一度盖过连城一中;如这里的老师常常考上研究生,或者外调升迁,一举改变命运;如朋口中学的高中部一度取消,学生迁移到三中就读……如此等等,都让人对三中充满敬意。<br>我身处其中,自然也不例外。在教学之余,我勤奋写作,发表了不少文章,同时,结识了不少闽西的作家,开启了我真正的文学之旅。也就在这些日子里,我开始了真正的初恋与爱情,虽然短暂与失败,但我感谢它,是它,让我飞速地成长与成熟。<br>如今,我感谢三中,也感谢在三中的日子。虽然我才教了一年的书,但我滞留在三中的日子却有五年。除去“北漂”与求学的岁月,在三中的时光也足足有三年。就是这三年,我得到了太多太多;就是这三年,至今影响着我,令我无法逃脱与遁形。<br>我已经把三中刻在自己的生命里,在三中发生的一切就像是我一生的基因与命脉。至今为止,那里的每一个故事与细节,那里的每一声叹息与悲欢,就像童年一样,时时浮现在记忆的最深处。人生之初的选择就像是你生命的脉门,它深深地印在你的脑海里,刻入了你的灵魂。</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