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驾环游澳大利亚纪实

小芹

<h3>环澳之旅,带给我刻骨铭心的人生感悟,留给我无尽的美好回忆。三年后的今天,再次整理此稿,旨在给自己留下更加完整的记忆,以表对澳大利亚这片热土的眷恋之情,以及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意!<br></h3> <h3>2015年5月9日至6月19日,我和先生参加由悉尼华人自发组织的自驾四驱车跨越18500公里,环游澳大利亚中、北、西、南部42天的远征之行。 此次远行穿越红土地、沙漠地带、岩石区、湿地、原住居民区,沿北部、西部及南部海岸线,寻找澳洲远去的家园,解读远古的土著文化,感受澳大利亚这片神奇的土地。<br></h3> <h3>这短暂的42天,我经历了人生的第一次大挑战----挑战自身勇气、自身体能、以及在各种环境下的生活能力。同时,我享受了大自然无奇不有的神奇和美景;体验四驱车跋山涉水的强大威力和颠簸;感受地球人在旅途中的简单和温暖;收获灵魂深处对大自然无以言表的敬畏之情;收获人生从未有过的刻骨铭心的经历。我实现了我的诺言,给自己一个42天,收获一个不一样的我。</h3> <h3>环游澳洲42天的行程路线:从悉尼出发,途经中部红土地(北领地)—沙漠—乌鲁鲁国家公园的大石头—进入国王峡谷—彩虹谷—原住居民区及文化中心—魔鬼石—湿地,再向澳大利亚最北端的热带城市达尔文挺进,后再西行沿印度洋南下去Kimbely国家公园—Purnululu国家公园(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区)—Broome珍珠小镇—澳洲最西端印度洋海边的Exmouth小镇—Coral Bay珊瑚礁宁格罗海滩(Ningaloo暗礁群是世界上最大的活珊瑚礁群之一)—鲨鱼湾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区—澳洲西部最大的城市珀斯Perth—沿南部海岸线行驶至波浪石—阿德雷德—大洋路、墨尔本、生蚝小镇—悉尼。<br></h3> <h3>2015年5月9日是我们出发的第一天。上午八点我们一行20位环澳队员,乘着金色的朝霞,满怀期待地开着五部全新的四驱车,威风凛凛地离开悉尼。在悉尼市内,我们所到之处,都受到市民的注目和礼让。这样,从悉尼一路往西北方向行驶,穿越新南威尔斯州和昆士兰省边界,进入澳洲中部的红土地。进入昆士兰约400公里以后,眼前一片荒野。天色渐渐暗了,天边橙黄色的晚霞格外吸引眼球,野外的星星特别明亮耀眼。这一切,从未见过。因此,第一天的行程,我充满期待和好奇心。<br></h3> <h3>一路上袋鼠很多,路标提示:袋鼠出没地带。我们的领队车通过对讲机不断地传递路况信息,提醒大家小心驾驶。听到最多的警句是:“前面有来头车”。我们一听到传呼,就会自觉放慢车速,往路边靠,以免在会车时因车速太快,飞石弹起砸到前挡玻璃。这句警言后来竟成了一句调侃的话--“前面有来头的车”。一句调侃,缓解了我们在路上的寂寞和疲劳。<br></h3> <h3>袋鼠通常会在下午四点钟后频繁出没,公路上每隔50-100米处就能看到被车撞死的袋鼠,可见澳洲的袋鼠是如此之多。此外,还有野兔、鸟、死牛等动物。一路上我们都小心谨慎地行驶,但我们也未能幸免地遭到袋鼠的关顾。我们后面有一部车在行驶中,被一大袋鼠在冲过公路时撞上车的后挡板,听说当时冲撞力、声音很大,车子摇晃,后档板被撞变形了。他们即刻通过对讲机通报我们,从说话的声音听出,他们心存余悸。上天保佑!人没事,就是平安!</h3> <h3>我们每天的行程约在400--700公里之间。在中西部的公路上,偶尔会发现前方有如海市蜃楼般的景色。像是海,海水周边还有树的倒影和烟雾。然而走近一看,除了树林,什么都没有。据分析,这是由于澳洲中西部地区的地质成份多含矿物质,阳光照到地面上所产生的反光效应。<br></h3> <p dir="ltr"><span style="font-size:1.00em;">第三天,我们到达北领地边界,这里全是荒野,一马平川,寸草不生。由于北领地是原住人的天下,为安全起见,我们摸黑再驱车200公里到附近的农场扎营露宿。</span></h3> <h3>在整个行程中,我们以车为伙食单位,我是全程的主厨。我很感谢我的旅友,我们一起友好相处,共同度过难忘的42天,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h3> <h3>中午在沙漠地段吃午饭时,先来光顾的是成群的苍蝇,高压锅上黑压压的一片,即刻,鸡皮疙瘩四起!我们好在有备而来,戴上防蚊头罩,将碗放进头罩内。尽管如此,还是免不了要与苍蝇共享午餐。在Jervois Station加油站加油时,车一熄火,苍蝇蜂拥而至,太可怕了!苍蝇是很扰人的,无处不叮,还专门停在你的鼻孔和嘴唇处,一不留神,苍蝇就被吃进肚子。<br></h3> <h3>13号我们全天赶路,在日落之前到达彩虹谷。很幸运,我们看到了在晚霞映照下金黄色、橘红色相间的彩虹谷的壮观景象,犹如新疆五彩城的色彩,美不胜收!当晚,领队临时决定在此地留宿,期待第二天看日出。可是没水没电啊,我心里直嘀咕。凑乎吧,我说服自己,就一个晚上。可万万没有想到,太阳刚下山,风沙四起,气温骤降,白天气温30多度穿短袖衣,晚上却冷得要着上羽绒服。风沙大得连帐篷都招架不住,不一会儿功夫,帐篷内全是沙,穿着羽绒衣都无法入睡。就这样,躺在地垫上听了一夜的风沙声,没法合眼。第二天起来,风沙停了,我们一个个狼狈地从帐篷里钻了出来,满头满脸满身全是沙。那时的我,只有感叹,感叹大自然的强大威力。</h3> <h3>14号上午九点出发,我们路经盐城来到澳洲中部地区的Uluru-Kata TjutaNational Park(乌鲁鲁卡塔曲塔国家公园,北领地),这里是世界自然和文化双重遗产保护区。乌卢鲁Uluru巨石号称世界上已知最大的单体石,它像磁铁一样吸引着全世界的游客。 Uluru大岩石据说含有大量的铁,在一定的空气湿度中发生氧化反应变幻出血红、赭色、橘红、咖啡、深蓝、深紫的颜色 。同时,随着太阳光照射的角度和強度不同,出现千变万化的颜色,奇妙的岩石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慕名而来。我们在下午四点多钟到达大石头,看到大石头的颜色是橘红的,傍晚时分,大石头成紫色了。第二天清晨在柔和霞光的映照下,居然是血红色的。再过一个钟,又变成橘黄色的了。大自然真奇妙,总会给人们带来惊喜!<br></h3> <h3>夜宿乌鲁鲁营地,面对这几乎是世界上最美丽的星空,陶醉沐浴在银河的光芒之中,那是我看过的最震撼的夜空,美得让我近乎窒息。我静静地坐在草地上发呆,双手托腮,凝望这美妙的星光,呼吸着清新的空气,享受着身边草地散发出来的最天然纯净的清香,多么地美好!我期盼,时空永远定格在此刻。这种宁静,这种美,触动心灵,让我感动!让我敬畏!这画面,已深深地印刻在我的心里(每每写到或读到此处,我都被大自然这绝美的景观,感动得热泪盈眶)。<br></h3> <h3>大石头是原住居民心目中最神圣的石头。按照他们的习俗,是不允许上去攀爬踩踏的。因我们当中有个别队友坚持要上,因此,一直等候天气的许可。三天过去了,不是因为风大,就是能见度等天气原因,最终只得悻悻不快地放弃此念。也许,这就是天意。俗话说得好,入乡随俗,入港随湾。<br></h3><h3>大石头是我们此行的重点项目之一,按计划在这里停留三天。我们住进大石头国家公园的营地,这里的条件一流,生活设施齐全,有小卖部、厨房、洗漱间、洗衣房(趁停留三天的时间,我们花4澳元洗一桶衣服)。虽是扎营露宿,但我们充分利用这里的条件,以车为伙食单位,各显身手,中西餐、南北菜式齐上,给自己加餐:包饺子、蒸包子、煎椰子饼、咖喱鸡饭、烤牛肉等,过着轻松愉快的野外生活。<br></h3> <h3>17号早上6点半出发,开出150多公里后,我们路经Red Centre Way,称之为红土地吧。在这里我们稍停片刻拍个照,就继续前行。</h3> <h3>约430公里后,在10点半左右到达Kings </h3><h3>Canyon国王谷,下午游国王峡谷。<br></h3> <h3>峡谷的地貌像蘑菇石,我们走了4个多小时,脚下尽是碎石子,天热腿累,因太长时间没这么走了,但很享受。<br></h3> <h3>这还得感谢先生给我买的高科技材料徒步鞋—贴脚轻便、防雨透气、抓地不打滑,徒步者的福音!<br></h3> <p dir="ltr"><span style="font-size:1.00em;">18号,我们行程300多公里前往Alice Spring小镇。据说这里以前只是个发报站,镇的名称以发报站发起人妻子的名字命名,而发起人的名字则命名于一条主街。如今镇的规模很大,有好几间大超市,有学校、医院等。每到一个小镇或城市,我们最为急切要办的第一件事,就是备足食品、直饮水,给车加足油,保证人和车的供给充足。</span></h3> <h3>这里是世界上第一所远程教学的空中学校。<br></h3> <h3>19号,我们从小镇开出400公里左右到达魔鬼石,晚上在此扎营。魔鬼巨石是一群高约4米,宽约13到33米经由几百万年长期风化而成的花岗岩巨石堆,并占地约1802公顷。魔鬼巨石彼此相互叠加形成大小不一的石堆,由于长年的风化,多数巨石呈圆形,在当地的土族传说中,它们被称作是“彩虹的巨蛋”。当地的土族人视魔鬼巨石为一种非常神圣的岩石。在游览区,由于沙漠骤冷骤热的天气以及长期风化的影响,魔鬼巨石正在一点一点地受到侵蚀和消磨。<br></h3><h3>有人问,照片里的我,是P上去的吗?NO! 是我借助团友的肩膀攀爬上去的。很感谢这位团友的协助,成全了我这张照片!<br></h3> <h3>澳洲的科学家们相信,在今后的大约5千万年中,魔鬼巨石将慢慢地缩小,以致最后变成一堆小小的圆石。所以,我们人类有义务负起对当地文化,环境以及动植物保护的历史责任。<br></h3> <p dir="ltr"><span style="font-size:1.00em;">在宿营地,邻居是一对阿德雷德的老人,很友善,一见面就给我一杯红葡萄酒。为感谢二老,我想好第二天早餐做葱油饼与他们分享。清早起来,我动手就做,当我将葱油饼送到他们跟前时,我不懂英文怎么说,灵机一动,“Chinese Pizza”(中国比萨饼)脱口而出。他们听懂了,冲了杯咖啡送着葱油饼,竖起了大拇指向我示意,彼此都很开心!之后,让我们参观他们的房车,里面的设施即合理又方便,有一张大床,厨房洗手间等设施齐全。并介绍,买这新车约7万澳元。移动的家,说走就走,人在哪,家就在哪,真好!</span></h3> <h3>在澳大利亚中北部地区,随时可以遇到这样的超大型集装箱车,约有50--60米长。一旦会车时,我们都会尽量减速,将车停靠路边,让路给这庞然大物。</h3> <h3>20号我们驱车680多公里赴Katherine的小镇,晚上我们住在Mataranka Homesread营地。营地是原住人祖先的居住地,保留着一处木屋,门口写着“We of the never never”(永远的我们)。看得出,这表达了他们对先辈的深切怀念。<br></h3> <h3>野外扎营露宿是跟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旅行方式。野外宿营,空气是一流的。每天有清脆的鸟鸣声叫醒,晚上坐在篝火旁(我们每到一处,只要有条件,都会点起篝火。除了照明,还有驱赶动物,免受骚扰的作用),仰望着天上的星星,富有诗意,宁静的星空格外明亮。在这个宿营地,有孔雀、袋鼠、野兔等小动物陪伴,在你的身边悠哉悠哉地自由行走,亲密无间,感觉真好!这里还有一处温泉,周围是棕树、草地,十分幽静,是度假的好地方,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游客。<br></h3> <p dir="ltr"><span style="font-size:1.00em;">21号上午</span><span style="font-size:1.00em;">我们在Mataranka 走访原住居民村。该村建于1974年,开始只有一两户人家,现有300多居民。现在这里有村管会、有学校,现有65名学生。白人老师教给学生英语和数学。村委会按照原住人聚居的文化习俗,尽量安排他们的家族在村里做事。</span></h3> <p dir="ltr"><span style="font-size:1.00em;">在我们到达的几天前,有一个长者去世,按照原住人的习俗,他的家人必须从村里搬出去,到附近河边搭帐篷住一天。这一天,死者原住房要用当地的烟柱绕房子熏一圈,也许是我们所说的消毒吧。死者家人在外头住一夜后,等长者的葬礼办理完毕,他的家人就可以搬回村里来住。但不能回到原先的房子,只能跟其他人调换。这就是原住人的文化。</span></h3> <h3>在澳洲的中西部,到处可见从地上冒出来的一堆堆尖顶土堆,小的有50公分高,据说最高的可达6米之高,这是北领地热带地区的特点,也是这里的一大奇观--蚂蚁窝。据说,地面上的蚁窝有多高,地下的蚁巢就有多大。<br></h3> <p dir="ltr"><span style="font-size:1.00em;">22号我们到达澳大利亚北领地卡卡杜热带地区的营地。车刚熄火,一行人就遭受到如轰炸机般的蚊子的强烈攻击。仅仅几秒钟的时间,所有人被蚊子扰得快崩溃了,有些人提出撤离营地,我被咬得全身起鸡皮疙瘩,实在无奈,忍无可忍。但当我知道这个季节就是这样的环境时,我告诉我自己,既来之则安之,接受这烦人蚊的挑战吧。在这里,主要游览湿地公园。</span><br></h3> <h3>清晨起来,群鸟齐飞,挺壮观的!<br></h3> <p dir="ltr"><span style="font-size:1.00em;">湖边还有水鸟、鱼、蛙及一些爬行动物。但我们都不敢走近,警示牌提示:有鳄鱼、蛇。倒是我们有一个生存能力很强的团友,放了一个鱼篓在湖里,想打捞鱼。三四个小时后去收篓子,刚提起篓子,沉甸甸地,很高兴!可篓子一出水面,一篓子的蛇,蛇的肚子撑得很大,它们是钻进去吃鱼的。这场面,吓得另一团友差点哭了出来,扔下东西,撒腿就跑。</span></h3> <p dir="ltr">23号上午到北领地Kakadu卡卡杜国家公园,这是一处文化和自然景观世界双重遗产保护区。据文化中心记载,原住人在这里居住长达5万年的历史,我们参观了2千多年前原住人生活的洞穴。原住人祖先居住的岩洞壁上,有着几千年前保留下来的岩画。岩画是原住人重要的生活方式之一,记载着他们的生活轨迹,是他们生活的真实写照。有的岩画描述着他们打猎、捕捞鱼虾、收获果实和蔬菜、分享食物,一起玩耍,集会等,有的岩画则是叙说他们自己的故事。岩画的顏料是用各种顏色的石子磨成粉,加之天然的树脂或动物的血,调制而成。岩画保留至今,色彩依然清晰可见,生动有趣。<br></h3> <h3>岩画保留在岩壁上以示后人,并见证这里曾经是原住人先祖居住过的地方。原住人有着自己的语言,但没能形成文字。从一系列实地考察、介绍和图片中认知,原住人才是澳大利亚真正的主人,我们要尊重原住人的文化和习俗。<br></h3> <h3>这是原住人先祖居住和集会的洞穴。</h3><h3>在澳洲,政府给予原住人以最好的待遇,原住人的土地由政府租用,再由政府拨款给他们自理,原住人可以无忧无虑地、按照他们的习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br></h3> <p dir="ltr"><span style="font-size:1.00em;">5月24号下午5点,我们到达期待已久的澳大利亚北部海岸的热带顶端—达尔文市,北领地的首府。这座魅力无限的现代化大都市汇集着来自至少56个国家的人们。这个社会枢纽是非原住人与原住人(Larrakia)、城市与农村、勤奋与懒散交汇的地方。这座城市吸引了来自澳大利亚各地的流动工人和游客,其大学及港口引来了学生和水手。人口的多少随着季节的变换而增减,现人口7万多人。最近40年里,仅仅有40%的人口定居下来。</span><br></h3><p dir="ltr">(以下照片为北领地首府所在地)<span style="font-size: 1em;"><br></span></h3> <h3>Larrakia原住人在达尔文已经生活了数千年,他们过着狩猎、捕鱼和觅食生活。1869年,一个永久白人定居点在此建立,一座新城市的格局初具雏型。最初叫帕麦斯顿(Palmerston),1911年更名为达尔文。20世纪对达尔文来说意义重大:在“二战”持续的64次轰炸后几乎还没有完全恢复过来,这座城市就遭到飓风Tracy(特雷西)的严重摧残。1974年圣诞节的早晨,本来有11200座房屋的城市,只剩下400座还是挺立的。此后,新城市发展迅速,改造着这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其独特的过去和现在(重创和复兴)赋予现代化达尔文更为浓郁的人性化色彩。</h3> <p dir="ltr">25号我们非常兴奋地参观、游览达尔文这座充满活力的城市。 我们首先参观澳大利亚航空遗产中心,门票10澳元。大厅内排列的满是飞机和纪念品,包括巨大的美国B52轰炸机,还有二战时期被击落的日本零式战斗机的残骸。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达尔文是盟军在太平洋地区对日本作战的重要基地。它是当时唯一的一座曾遭到轰炸的澳大利亚城市,当时官方的报告淡化了损失----以激励澳大利亚人的士气。虽然该市没有被64次攻击而摧毁,但全面军事占领对达尔文造成的影响是巨大的。<br></h3> <h3>港口码头,二战被入侵时,1942年2月19日第一颗炸弹落地的地方。<br></h3> <h3>享用午餐,非常惬意!头顶蓝天白云,面向蓝色大海,海鸥伴随身边,海风徐徐吹来,我们尽情地陶醉在这美景美食美酒的享受之中!<br></h3> <h3>午饭后我们来到达尔文中央商务区的北领地议会大厦。议会大厦允许参观者入内,但需例行扫描随身物品。在二楼的走廊上,悬挂着历届北领地的首领和法官的画像。</h3><h3>楼下大厅还有一塑像,是为纪念第一个被选举产生的法院院长Harry(Hen Fook)Chan而立的(任期1965年12月15日至1969年8月5日)。值得自豪的是,这位法院院长是亚裔血统。<br></h3> <h3>当太阳下降地平线时,达尔文市民和游客会来到明迪尔海滩夕阳市场(Mindil Beach Sunset Markets)看日落。我们来的正是时候,是个周日。这里沙滩上坐满观看日落的人们,街头艺人和乐队、在火上丝丝作响的砂锅、冒出蒸汽的蛋奶烘培烤馍、一排排小摊上陈列着手工艺品、还有提供泰国式按摩之类的人工服务。漫步在这色香味弥漫的食街中,各式烹调香味扑鼻,刺激着我的嗅觉,我们仿佛一下子从原始社会进化(在土著地区扎营约一周时间)到现代文明社会。我伸长脖子,生怕错过任何一款美食。在这里我们美美地品尝了生蚝、海虾、带子、青口和烤鱿鱼,泰国喇沙等美食,享受无比!<br></h3> <p dir="ltr"><span style="font-size:1.00em;">达尔文---以其热情洋溢的风格给我留下美好的印象!我称它为是第二个夏威夷---蓝天、白云、阳光、沙滩、棕树、海水、落日......。</span> 祝福你,美丽的达尔文!</h3> <p dir="ltr"><span style="font-size:1.00em;">5月26日</span><span style="font-size:1.00em;">、27日五部车一起出发,路经两处小瀑布,晚上住Caravan Park的Lake Argyle的湖边营地。28号我们赶路400多公里到Kimbely国家公园。一路上,路过四条河,四驱车过河的场面很刺激。水花溅起,漫过车窗,好威!好爽!</span><br></h3> <h3>29日游览Purnululu帕努鲁鲁国家公园--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区。占地24万公顷的国家公园因班古鲁班古山脉而闻名,山脉是一系列弯弯曲曲的蜂窝状沙石塔。山形奇特,由一个个圆形的山包层叠而成,山的地质以石头和松散的红石构成。 </h3> <p dir="ltr">因此,在潮湿季节,这个公园就会关闭,以防山体滑坡塌方。开放时间通常是每年的4月1号至11月30号。这里的山包,石头形态各异,栩栩如生,有如狮子、青蛙、乌龟、鱼等等,奇妙极了!<br></h3> <h3>原住人在2万多年前,就居住于此。在第一批殖民探险队于1879年进入Kimberley之后,他们传统的生活方式大为改变。探险队探寻着这个地方的自然资源和牧场储量。1885年,在Old Halls Creek发现了第一个金矿。这个金矿,迅速掀起了西澳的淘金热潮。 此后,牧民的到来,给这个地方带来了牛羊和畜牧业,奠定了这个地方的畜牧工业的基础,并延续至今。 2003年,这个国家公园以如下的两个主要特征被定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区: 1、极富美丽的自然景观; 2、显著的地质价值。 感谢大自然!是您,赐予人类的生存条件,赐予我们如此美丽的景观。<br></h3> <h3>30号我们继续前行,晚上住Ellenbrae Homestead一处农舍的营地。在他们农舍的院子里,种着一颗1000多年的“酒瓶树”,树身粗得五六个人张开双臂才能环抱。“酒瓶树”是澳洲中西部地区特有的树木。<br></h3> <h3>生命不是一场赛跑,而是一次旅行。比赛在乎终点,而旅行在乎沿途风景。我们每天行走在路上,欣赏自然景观,看日出观日落。即便眼前一片荒芜,我也会欣赏这天地间最清晰的画面。这,就是旅行带给我的心身愉悦!<br></h3> <h3>31号我们在Kamberly国家公园看瀑布,游峡谷。住小镇的Kimberley Entrance Caravan Park Derby营地。</h3> <h3>天气炎热干燥,路经了红土地、岩石区,终于在Kamberly国家公园看到水了,清凉爽心,好兴奋啊!</h3> <h3>途中,由于风干物燥,我们遇到多处山林火灾。最可怕的一次是,山火就在我们的正前方。正好傍晚,我们远看,火柱约有一两米高,十几公里长,我当时心里挺害怕的。车开到跟前时,明显感觉到温度升高,闻到烟味,好在当时风力不大,公路成了山火的自然隔离带。几秒钟内,我们安全通过,但耳边不断传来噼里啪啦的声音。现回想起来,还真后怕!<br></h3><h3>再一路前行约半个钟,一只大鸟“砰”的一声撞上我们车的前档玻璃,听到声音,我们即刻停车,幸亏玻璃没事。一队友往回跑去看那只鸟(澳洲的交通规则有明文,当有动物被撞时,视动物的大小或伤势的情况,要将其送至就近的兽医部门或搬移到路边,以免影响道路的通畅)。走近一看,这鸟起码一斤多重,已经没有存活的迹象,就顺手捡了回来,给我们自己晚上加餐。真的,挺鲜美的一锅野生飞禽靓汤。Yammy(美味)!<br></h3> <p dir="ltr"><span style="font-size:1.00em;">6月1号从小镇出发行驶230公里到Broome珍珠小镇。具有200多年历史的Broome小镇因盛产珍珠而久负盛名。</span>它是一个充满异域风情的海边小镇,最早欧洲人、日本人、中国人因掏珍珠早年就来到这里,所以这里到处都显露出异域色彩。</h3> <h3>Broome是个很受背包客和游人欢迎的西澳小镇,并且号称是色彩绚丽的小镇。Broome尤其以它的日落盛名,所以到了Broome,日落不容错过。达尔文的日落也很美,但两者美的不同。达尔文日落的美,更在于海上的云彩和绚丽的红色,而Broome的日落更在于它的大气、视野的开阔。</h3><p dir="ltr"><span style="font-size:1.00em;"></span></h3> <h3>从地图上不难看出,Broome的地理位置非常特别,它是印度洋上一个突出的一块,除了连着大陆的那边,几乎三面环海,以及80里的白沙滩,吸引着各地游客。<br></h3> <h3>中午,我们坐在沙滩上,面向大海、吹着海风、晒着太阳,享用午餐,爽!<br></h3><h3>当你站在海边看日落的时候,你可以看到很长的海岸线,你视觉范围之内都是海以及远处天海交界的海平线。<br></h3> <h3>夕阳就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一点点西沉,画面温馨柔和。一队队骆驼在这夕阳下悠悠漫步在沙滩上,这梦幻般的剪影令人陶醉、激动、赞叹,让人们充满对大自然的敬畏。</h3><h3>Broome,最美不过夕阳红!<br></h3> <h3>6月3号我们行驶500多公里到达澳大利亚的最西端海岸线的Exmouth小镇,这里最接近印度洋。一路西行,都是一片荒野,200多公里才能见到这个小镇。当太阳西斜时,晚霞映红了整个天边,这一刻,视野更加宽阔,你可以从左到右环视天边180度的圆弧形状,仿佛看到地球的轮廓。如此神奇,如此亲切!旅行真好,让我更加亲近大自然!<br></h3> <p dir="ltr"><span style="font-size:1.00em;">6月4号下午我们来到澳洲最西端的YardieCreek 徒步峡谷、游览海边,收获很大。印度洋的海资源非常丰富,在近海的沙滩上、礁石缝里,可以看到小鱼、小螃蟹、活珊瑚(如下图,拍照时还在动呢),还找到四、五条海参。但因第一次见到这活生生的海参,还真不敢带回来吃,好笨!</span></h3> <h3>最值得庆幸的是,我们居然看到砗磲(佛经中记载,七大佛品中,砗磲是珍宝之最,比珍珠、珊瑚、玛瑙等还贵重)。开始我认为是海蚌,长在礁石窟里,最大的约25公分长,五、六斤重,小的也有三斤重。还挺难采的,它一半长在礁石窟窿里,我们要用斧头撬,挺费劲的,也很危险,海浪打在礁石上声音好大。最后我们带了五个砗磲回营地,但煮熟后没人敢吃,主要是因为第一次见这玩意儿。再就是顾虑,我们还须前行,保证身体的正常状况是首要的,不能有万一。结果,连壳带肉一起被扔进垃圾箱。扔到最后一个大的砗磲,我看到蚌壳有绿色纹理,像玉石翡翠般的透明,舍不得扔,终于给我带回悉尼,随后带回中国。后来,经省工艺美术的老师鉴别,方得知,这是百年以上的砗磲,经岁月的沉淀,已经玉化了。真没想到,还捡回了个大宝贝。好开心!<br></h3> <h3>5号今天从Exmouth到CoralBay珊瑚礁海滩是158公里。宁格罗(Ningaloo)海洋公园从埃克斯茅斯(Exmouth)到红色断崖西北的海角,覆盖5000平方公里的地区,宁格罗(Ningaloo)暗礁群是世界上最大的活珊瑚礁群之一。它也是世界上极少数能够与鲸鲨一起游泳的地方之一。对于潜水者和带吸管的潜水者来说,在宁格罗暗礁游泳的经历是无与伦比的。<br></h3> <p dir="ltr"><span style="font-size:1.00em;">我们来到海边玩。蔚蓝色的天空把海水映照得更加清澈、碧绿,海湾很美。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全家人开着房车在这里度假,游水。有一对老两口已在这里住三个月了。这就是他们的生活方式--轻松、自由、简单、随性。</span><br></h3> <p dir="ltr"><span style="font-size:1.00em;">这里有很多捕捞的人,捕到鱼后,他们只取出两片鱼肉,鱼头和骨架子都扔进垃圾桶。起初我想买鱼,可他们不卖。告诉我,是人家订货的,但鱼头带鱼骨架可以给我。我好高兴,要了四条鱼骨架。我不拿的话,也都会被扔进垃圾桶。他们真可爱!要不是我们的车要离开,我真想把全部鱼头带走。</span><span style="font-size:1.00em;"><br></span></h3> <h3>你可能不知道,那条花斑鱼有60公分长,去掉两片鱼肉以后,鱼头连骨还有约6斤重。那个晚餐,我们煮剁椒鱼头,鱼骨煮紫菜汤,又是一个海味美餐!<br></h3> <h3>6号我们前往Kalbarri,路上行驶400公里。前往西澳鲨鱼湾国家文化遗产保护区。</h3><h3>途中,路经一小镇。正逢集市,我被一些奇怪的石头吸引住了,其中有几个挂件很别致,经查,原来是菊花虫化石(如下图)。<br></h3> <h3>菊石虫生存在大约4亿至6千5百万年前的早期泥盆纪至晚期白垩纪之间。菊石虫自从圣经时代已经被人类发现,那时候叫Ammon's Stones,因为它们很像是公羊角。Ammon(公羊)是古埃及神话里的管理生殖的神。因为几何学的审美,几千年来它们被收集和珍藏。直至18世纪晚期,这种化石被公认为一种曾经存在过的生物遗迹。菊石虫化石因为它的美仍然有收藏的价值,但是更重要的是在于地质演化的研究。它们提供了确定沉淀物时间的参考,有助于地质勘探,石油产业和对地球历史的研究。<br></h3> <h3>中午时分,我们来到海边,参观微生物群。<br></h3><h3>微生物群是地球上最早的生态系统,已经有30多亿年,超过了地球上75%的地质历史。在近20多亿年里,由于受到空气的氧化,影响着微生物群中的蓝细菌的进化。</h3><h3>微生物群生活在极度的环境中。在这片海域,由于太阳光的紫外线充足,浅滩水的咸度是海水的两倍,同时气温很热,再就是这个浅滩位于涨退潮的交界处,即暴露在空气中,又沉浸在水里。 在这个濒临危机的年代,包括大量生物的灭绝,恐龙时代的结束,微生物群也将面临最后会受到影响,被其他种类的生物每英寸每英寸地吞噬的后果。 真是不枉此行,有幸能看到30亿年的微生物群,长见识了!愿这片微生物群能够平安地一直在这里存活下去,让子子孙孙见证大自然的强大、神奇、无穷魅力!<br></h3> <p dir="ltr"><span style="font-size:1.00em;">晚上在鲨鱼湾散步,又碰巧当地渔民在处理当天捕来的斑鱼。我们都忙开了,用斧头将鱼头鱼骨架子砍成小段(每条鱼骨头起码在4-6斤以上)洗干净,按每餐的量分好,装满冰箱。接下来的两周,我们天天吃剁椒鱼头,野外生活真好!澳大利亚的海产资源真是丰富!</span></h3> <p dir="ltr"><span style="font-size:1.00em;">在澳大利亚,旅游业非常成熟,我们借助导航系统,就能顺利地找到目的地。每到一个小镇,村落,都会很容易地找到当地的信息中心(Information Centre),属政府机构,向其咨询当地的著名景点或有特色的标志性建筑。</span>这时候,我们通常会很享受地倾听这近一个小时的详细介绍。工作人员拿出地图,东西南北中,娓娓道来,用笔在地图上做记号,还一边询问我们能在此地停留几天,推介我们选择最佳行程。最后,还将地图送给我们,并祝我们一路顺利、幸运!他们的服务态度如此周到细致,倍感亲切温暖,使我们一扫旅途的疲惫和初到异地的陌生感。除此以外,供旅行者休息的营地也是十分完善的。无论你走到哪里,都会有你满意的住宿营地---有搭帐篷的、有小房间的、有空调设施的套间等。如觉得价格贵了,房间格局不够满意了,等等,他们都会很乐意、很热心地介绍我们去就近的,合适我们需求的宿营地。他们的服务质量真的很好,非常的人性化!</h3> <h3>7号,新的一天又开始了,我们先到鲨鱼湾的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区的国家公园游览,再往Kalbarri 国家公园。</h3> <h3>进这个国家公园,无人售票,仅在入口处立了一个自动投币售票机,当然,没有找零钱的哦。<br></h3> <h3>自然之窗就是在这个小镇的国家公园里,是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区。<br></h3> <h3>沿途还看粉红海滩,但由于有提示牌告知,是工业污染而致,所以没敢凑近,附近会闻到异味。我们稍停留片刻,又急着赶路。</h3> <p dir="ltr"><span style="font-size:1.00em;">8号从Geraldton出发,先游览这个小镇,它是澳洲龙虾之港,中国的澳洲龙虾大部分从这里进口的。</span><br></h3> <h3>这里接近南面,天气渐渐转凉,很舒适。镇上有歌剧院,大教堂等标志性的建筑,很精致的一个小镇,印象非常好!<br></h3> <h3>沿途路经白沙丘。白沙,白如雪,细如粉,一队友兴奋得躺沙丘上打滚。</h3> <h3>我也仿佛时光穿越,回到那天真的童年时代。双手捧沙,随风扬起,尽情地玩,尽情地拍照,开心极了!<br></h3> <p dir="ltr"><span style="font-size:1.00em;">中午时分,我们来到又一处著名的景点--尖峰石阵(Pinnacles ) 。在太古时代,这里曾是森林覆盖。从海边吹来的沙,让沙地逐渐形成。在原始森林枯萎、大地被风化后,沙沉下去了,残存在根须间的石灰岩就像塔一样遗留了下来,石灰石是由海洋中的贝壳演变而成的。雨水将沙中的石灰质冲到沙丘底层,而留下石英质的沙子,滋生腐殖土,然后长出植物,植物的根在土中造成裂缝,慢慢被石英填满裂缝后石化,然后在风化作用之下,露出沙地地表,就成为一根根石柱。石柱从10公分5公尺长短不等,爬上石柱往周边眺望,可以看到这片似乎漫无止境的奇妙景观,密集的石柱非常壮观。</span></h3> <h3>正值午时,烈日当空,金黄色沙地上凸起的石阵,犹如一个个卫士,守护着这片有着几亿年历史的土地。尖峰石阵--壮观、古朴、大气、神奇、绝美、令人赞叹!<br></h3> <p dir="ltr"><span style="font-size:1.00em;">9号游览澳大利亚西澳首府-珀斯。珀斯是澳大利亚第四大城市,是澳大利亚西澳大利亚州的首府,也是澳大利亚第四大城市。由于地处澳大利亚大陆西岸地中海气候地区,温和的气候与天鹅河(Swan River)沿岸的别致景色,使珀斯得以成为非常受欢迎的观光旅游目的地。珀斯拥有广阔的居住空间及高水平的生活素质,在每年的世界最佳居住城市评选中都是名列前茅的。珀斯人的友善态度世界公认,曾于2003年获得世界最友善城市称号,得到世界性的赞赏及认同。福布斯2014年世界最负盛名城市榜中,珀斯排名16位。</span></h3> <p dir="ltr"><span style="font-size:1.00em;">珀斯是旅游度假胜地,在其他澳大利亚其他地方居民的眼中,珀斯的居民具澳式纯朴、幽默、和别具一格的想法。由于人口稀疏,有世界最孤独城市之称(方圆1300英里无规模城市)。1961年,为了给美国宇航员导航,珀斯人还真的全城彻夜亮灯,为空中的宇宙飞船作航标,故珀斯曾有“灯光城”之称。</span><br></h3> <h3>珀斯是一个海滨城市,也是黑天鹅聚集的地方,有"黑天鹅城"之称,西澳旅游局的标志上就有黑天鹅。在城市内有一个规模庞大的公园,这个公园为珀斯增色不少!<br></h3> <h3>我们一行游览了市政厅、法院、教堂、街道、港口。港口可见海豚、水母在水里畅游。这座城市很漂亮,蓝天白云,到处一片翠绿,很休闲,很清静,印象甚佳!<br></h3> <h3>9号我们下午离开珀斯,赶赴波浪石。澳大利亚西澳波浪岩位于珀斯市区以东278公里的海顿(Hyden)。它拔地而起高达约50米,绵延有100米长,从远处看去,波浪岩就象在沙漠中突然出现的滔天巨浪,波浪岩表面上有红,黑,灰等各种颜色的条纹,抬头看去极像波浪迎面扑来。这块形成于27亿年以前的巨型岩石,直立于此,气宇轩昂,使得海顿这个很小的市镇,每天都接待很多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h3> <p dir="ltr"><span style="font-size:1.00em;">接下来的几天,我们主要赶路回程。10号,我们从Lake King小镇出发开车向东行驶,赶景点。晚上住Caiguna营地扎营露宿。下半夜风大天冷,我们的帐篷外帐居然被风吹翻了,好狼狈!</span><br></h3> <h3>11号,连续两天赶路800公里,到达阿德雷德。12号来到南部小镇Lincoln宿营。途中路经生蚝的故乡Streaky Bay(上图为区政务办公楼),买了两打生蚝,饱含海水的咸味,生蚝鲜美无比!<br></h3> <h3>远处木桥上的外地游客,一边钓鱼,一边喝着红酒,把酒言欢,享受着悠闲自在的时光,真有情趣!</h3> <p dir="ltr"><span style="font-size:1.00em;">阿德莱德是一个旅游城市,街道很有规则,整个城市被东西南北四条大街相环绕,四条大街的外侧尽是大面积城市绿地公园相包围。所以说,阿德莱德是一座花园城市,一点也不谓过。</span></h3> <h3>漫步北大街North Terrace, 你可以顿时为它的浓郁的艺术氛围所吸引,在绿荫葱葱的街道边,掩映着总督府邸、美术馆、博物馆、图书馆、音乐厅等。著名的阿德莱德大学也在它旁边,这是一个带有十九世纪风格的建筑群,既古朴又庄严。在火车站的北侧是庆典中心,在这里每年举行世界级的音乐节,并经常上演各类戏剧,音乐会和芭蕾舞等节目。市区内有许多保存完善的老建筑物,整个市中心都被公园绿地包围,是个非常吸引人的海滨城市。</h3> <h3>参观阿德雷德艺术馆,有感于上图的照片,思考人生。</h3> <h3>14日午后我们驱车赶路到蓝湖。由于阴天,蓝湖的色彩偏暗,深蓝色,算是到此一游。并在Kingston小镇住营地小屋。这个小镇才有2000多人,也是澳洲的龙虾之镇。由于恰逢当地节假日,商店都关门了,没能品尝到此地的澳洲龙虾,有点遗憾!</h3> <h3>15号,我们往东继续前行,在离墨尔本约400多公里处的Mount Gambier小镇,有个150年前的地下花园,俗话说的“天坑”。这座花园约1000多平米,深达50米。据介绍,这个石灰岩天坑4亿年前是在浅海里。150多年前花园的主人买下后,按自己的设想而建,后来被政府征用了,现供当地居民和游览者观赏。参观者从地面顺着环绕步梯而下,现坑壁泉水源源不断,坑壁上挂满绿色藤蔓,园内分层种上美人蕉、玫瑰、菊花等,花卉品种各异,长势茂盛。这次算是开了眼界,很有意思! 此地值得一游和观赏!<br></h3> <p dir="ltr"><span style="font-size:1.00em;">16号经大洋路去墨尔本(十二门徒景点。由于海浪的冲击,目前只剩六、七个了)。墨尔本是个非常年轻的城市,1850年,在澳洲大陆南部首次发现了黄金,也就是墨尔本地区的巴特瑞拉(现为市)的疏芬山,距离墨尔本大概一个半小时的车程。自从在墨尔本的疏芬山发现了金矿,淘金潮使墨尔本飞速发展。但到了20世纪初,这里的黄金已淘尽挖绝,金矿主关闭了大小矿山,长达50年的淘金浪潮就此成为了历史。现在的疏芬山 (Sovereign Hill)淘金古镇于1970年代修复后,作为观光景点正式对公众开放。</span><br></h3> <h3>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在墨尔本只停留半天的时间,就继续向悉尼挺进。</h3> <h3>在离悉尼200多公里处,有一个很出名的生蚝小镇,我们满怀期待地再尝尝新鲜生蚝为快。可是,当我们到达时,已过了营业时间,挺失望的!正准备离开,望着长在海边礁石上的生蚝群,顿时决定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大家兴致来了,斧头、刀子齐用上,将蚝连壳带回了营地。经过一番加工,我们享用了一餐美美的生蚝晚宴,为我们的远征之行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回味无穷!<br></h3> <p dir="ltr"><span style="font-size:1.00em;">19号中午</span><span style="font-size:1.00em;">,风尘仆仆的我们,满载着丰厚的收获,平安顺利地回到了悉尼,圆满完成了42天总行程18500公里的环澳远征之旅。</span></h3> <h3>这次远足,我经历了一场心灵的沐洗,让精神突围。登高极目知天地之大,置己苍茫知寸身之微。当我面对大自然,踩在一块石头上,我顿时感悟到:人是那么的渺小,小小的一块石头就有几千万年、几亿年的历史。人,来到世间,只是匆匆过客。在我与山水的相处中,我懂得了如何跟我所在的世界相处。旅行,可以使你中断周而复始的繁杂琐事,让自己的胸怀得以舒展,让心灵得以净化。<br></h3> <p dir="ltr"><span style="font-size:1.00em;">借此机会,感谢一路陪伴我们同吃、同乐、同游42天的所有家人们!有你们的陪伴,令我们此次远行更加的精彩有趣!</span><br></h3> <h3>附:我的一位老同学读后感(经本人同意),她的读后感,是我这篇纪实文章在精神层面上的进一步升华,走进我的心灵,为之感动!感谢老同学如此认真负责地阅读&lt;纪实&gt;,并给予深刻解读和提升!</h3><h3> 《跟随小芹同学的足迹,来一趟涤荡心灵之旅》 在阔别五十年之后,当我与小芹同学重逢在距离当年“五三班”教室万里之遥的悉尼城中,那一刻,心中未免忐忑。记忆中的我们,性格、际遇、人生体验完全不同,五十年后的我们,除了同学情,能否找到新的话题? 然而当我读完她的《环澳纪实》,跟作者一起陶醉在大自然的美景之中,我已经忘记了“我是谁?她是谁?”,在亿万年苍茫宇宙之中,我们都是匆匆过客,我们一样的卑微渺小。我们之间的不同,被淹盖在日月星辰的光芒、一望无际的荒漠和无边的大海之中。 感谢今天的网络世界,让我们敢于撕下现实中的面具,挣脱现实中的生存桎梏,将本色的我们展现,诉说我们至真至善的稚子情怀。 在广袤的澳大利亚疆土之上,苍凉与秀美共存;在印度洋和太平洋共同环抱之中,人类文明的成就和地球混沌之初的面貌同在。 小芹同学笔下的彩虹谷、红土地、国王谷……乌鲁鲁营地的星空……印度洋边的日出日落……引领我们探寻天地之初,让不在现场的我们也感受那份心灵震撼。 那一篓蛇,凑趣的苍蝇和轰炸机般恐怖的蚊子,还有那野营地的葱油饼、六斤重的鱼头……哎!再说下去我本来很严肃的文风就要跑调了! 如果你有机会像小芹同学一样,探索这片人间最后净土,追寻澳大利亚远古的家园,我相信你得到的不止是美景美食,最大的收获一定是心灵的涤荡,精神境界的提升。 行万里路,如果没有思考,无异于邮差。小芹同学是惜福之人,惊艳于造化之际,感恩大自然慷慨赐予的同时,她思考了。 感谢她的分享,跟随她的足迹,学习她的思考心得,我突然间自大起来:我知道了,在那块27亿年的岩石面前,世界首富跟我的差距根本看不出来! 感谢她的分享,跟随她的足迹,学习她的思考心得,我突然惭愧起来: 土著人,他们那直接领悟自大自然的智慧,远非读了一点书的我们能相比! </h3> <h3>作者陈小芹 摄影陈建军<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