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父亲是一名教师,是一名退休老教师,值此佳节,说一说父亲从教的那年那月。</h1><h3>父亲出生在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家庭,父亲的父亲——我的爷爷是一位奇人,一生未上过一天学,康熙字典倒背如流,村里人包括村里的老师不会的字只管问爷爷,他就会讲此字怎样写,怎样读,怎样解释,在字典的哪一页。他一直是我村学校的名誉校长。爷爷的心愿就是让孩子上学,会写自己的名字就行了,所以,父亲很小的时候,爷爷便送他上私塾了。上私塾,拜师是很隆重的,爷爷先给私塾先生三拜九叩行大礼,然后父亲依样学样三拜九叩。那个年代对先生是骨子里的尊敬。先生的一日三餐,由学生家长轮流送,有些比较富裕的人家,孩子不随先生上学也送饭,都把家里最好的饭菜供养先生。在私塾里父亲是年龄最小的,入学早的,晚的,大的小的都在一个班里上课,学不会老师是要用戒尺打手的。父亲说,万幸,他还是认真的,没因为学习挨过打。</h3><h3><br></h3><h3><br></h3><h3><br></h3> <h3>年复一年,父亲也到了考学的年纪,爷爷说啥也不让考,说上那么多的学干嘛,会写自己名字就行了,家里还有那么多活,赶紧下地干活去。幸亏父亲的一位要好的已经考上师范的同学,赶到我家,做爷爷的工作,算是默认了。父亲他们好几个没钱坐火车,是连夜走着去的青岛,总算是赶上了考试,考数学的时候,父亲因为发烧睡着了,监考老师发现后给他吃了退烧药。发榜的时候父亲还是以第一名的成绩被青岛师范录取了。父亲说,上大学的日子最惬意,学到了丰富的知识,还学会了画画。好景不长,赶上了百废待兴的年代,全国增加了好多学校,严重缺乏教师,国家缩短了这批学生的学习时间,一年半就毕业了,到昌邑当了一名教师,开始了从教生涯。说父亲呕心沥血,兢兢业业,废寝忘食,蜡炬成灰……一点也不为过,除了关心学习,学生家里的困难也想尽一切办法解决,学生闯祸了,父亲也尽心尽力处理好。父亲的第一批学生,论年龄还有比他大的,大部分都和父亲同龄,下课的时候,也不像师生,倒像兄弟哥们。
</h3> <h3>一夜春风,全国恢复了高考,父亲带的班里45个学生,除了五位保送上大学的,其余四十位都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大学,父亲被评为全国劳模。
</h3> <h3>又赶上了尊师重教的年代,父亲又鞠躬尽瘁了几十年,直至退休。</h3><h3><br></h3><h3><br></h3><h3><br></h3> <h3>父亲今年八十三岁了,还坚持看书写字,他说没上够学,做梦都是上大学,上大学,上大学。
</h3> <h3>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三尺讲台含日月
桃李满天春晖遍
</h3> <h3>祝父亲健康长寿,万事如意!🙏🙏🙏
祝所有教育战线上的老师们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h3> <h3>新竹高站旧枝头
老干甘为孺子牛
黑发银丝霜染就
粉笔无言写春秋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