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忠实,生命之雨停歇了

亘古冰川上的

清晨忙碌中收到一条手机新闻快讯推送:《白鹿原》作者陈忠实今晨病逝,享年73岁。 当时心中莫名一痛,手却习惯性地关闭了新信息。下一秒反应过来,便到处翻找刚才那条信息,可怎么也翻不到了!赶紧又依次点开新闻资讯和网易新闻疯找,没有!没有!打开百度搜索,还是没有!“假消息假消息假消息……”我如是自我宽慰,但心里明镜似的确信消息不假,新闻推送岂有儿戏? 老公看到我失魂落魄的样子问“你在干嘛呢?”我如是这般一说,不到一分钟,手机里就收到了他转给我的凤凰网新闻。确认了。“这么大的事,凤凰新闻不会没有的。”老公说。 陈忠实,这个印象中一脸沟壑人如其名的优秀作家真的走了。我所喜欢的为数不多的当代作家里,史铁生走了,张贤亮走了,如今,陈忠实也走了! 去书架上翻找陈忠实签名的散文集《生命之雨》,这是2000年单位刚开通网络不久,我在当时全国最热闹的网易聊天室参加陈忠实的读者交流会中,作为幸运读者被赠送的。 当时聊天室里的热闹、激动与来不及翻看的聊天刷屏至今仍历历如新。今天的青少年,一定难以理解网络世界里还发生过那样一场是由一个乡土作家而不是某个歌星、影星或球星点燃网络的热潮。当时因为担心聊天室爆满进不去,我早早就守在了电脑前;因为聊天室人流浩大,我的提问在敲下发送键的瞬间就被潮水般的留言卷走了,淹没了,始终没有机会得到陈忠实的回答;又或许他回答了,我却没能看到。但我有幸在那么多参与的读者当中被抽中,获得了这份珍贵的礼物,这是我十几年网络生涯中第一笔实实在在的收获。因为喜欢,因为难得,所以非常珍重。 最早读陈忠实是1994年读大一时。当时读的正是后来获得茅盾文学奖的长篇小说《白鹿原》。与较早接触的贾平凹、莫言相比,《白鹿原》里有与贾平凹一般的亲切乡土,有与莫言一般的魔幻艺术;但《白鹿原》里有比贾平凹更震撼人心的斑斓雄奇,却没有莫言那令人心塞的残忍粗鄙与浓浓的负能量。如今我的书架上并没有当年购买的《白鹿原》。当年同学们轮番借阅,那本书被一个宿舍一个宿舍地传递,甚至被转手借往不同的院系,起毛了,破损了,掉页了,最后竟至于不知所终了。如此亦可略见《白鹿原》于当时影响之大。 因为个人对描写边疆与新乡土小说的偏爱,大学期间很长时间里集中追逐阅读着现代作家沙汀、艾芜和当代作家周大新等人的作品,可这些都没能分走我对陈忠实的喜爱。《白鹿原》之后我和同宿舍的姐妹们一起继续搜集和阅读了陈忠实的《蓝袍先生》等系列作品,往往有激动的分享与交流。古今中外诸多大家里,陈忠实是我们难得统一的真爱之一。 但是今天,这个曾在我们热爱读书同时又有闲读书的青春岁月里,给过我们精神滋养与生命震撼的作家陈忠实,永远地离开了我们。这场淳朴的、温润的、而又不失壮美的生命之雨,于今晨,永远地,停歇了…… 今天,我写下这些苍白的文字,沉痛哀悼陈忠实先生!如您所愿,50岁前,您已经写下死后堪当垫棺枕头的史诗巨著《白鹿原》;而作为一场雨,您润泽过中国的农村,您清新过时代的文坛,您涤荡过一代人的心灵;您奏响了自己生命的壮歌,您又汇入了民族文化的河流,您将一直淌唱在那个滋润浩荡的河床。 您,安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