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别因为自己是女人,就禁锢了双脚。真正长存于世的美,从来不止于皮囊,更是一个女人身上散发出来的独立和智慧。”</h3><h3>
民国时期,那个动荡的年代,曾有一群女人才华横溢,各领风骚,谱写了生命的传奇。然这些传奇的才女里,能成为中国近代最完美的女神者,莫过于林徽因。
林徽因的完美在于皮囊,在于气质,在于她有趣的灵魂。好看的女子千篇一律,美丽的灵魂万里挑一。痴情如张爱玲,美丽如陆小曼,悲惨如萧红都不及独立而理性的才女林徽因,她是那个年代踊出的最璀璨的一颗明珠。
<b> 读书改变气质,知识成就有趣灵魂</b></h3><h3>
林徽因女士,生于1904年,其父乃当世才子,其母目不识丁。徽因自幼父母不合,概因家无子,后其父纳妾,其母常泣。幼年性情阴郁黑暗。后有其姑姑教导读书,自此一入书海,博览群书。
徽因爱读书,6岁可写信,七岁懂其父信中真意。她幼年读书,虽记不清,然书中精髓早已长成骨头与肉融入她的身体。徽因也因读书驱散幼时的阴郁,壮阔了格局,培养出独立的人格和理性的思维。
1916年徽因12岁,全家随父定居北京,后入培华女子中学进学,并在学校崭露头角,一望皎然。
林清弦说:“一个人的气质里,藏着她读过的书。”此语用来形容徽因,倒是极为妥帖。那一望皎然的优雅,都是厚积薄发的沉淀。
1920年徽因16岁,随父去欧洲,同年9月考入圣玛丽大学,在伦敦徽因孤独寂寞,恰逢徐志摩,才子佳人就此相知。
徐志摩初见徽因时曾说:“也许照着了什么奇异的月色”。就这样二人相互吸引,徽因博览群书的灵魂香气,诗意的话语,藏在骨子里的气质就这样吸引了浪漫诗人徐志摩,让她们掉入了爱河。
<b>
把握理性尺度,活出高级人生</b></h3><h3>
热恋中的她们在爱河里沉沦,在康桥相会,在诗书里遨游,却终是抵不过现实的摧残。
错误的时间遇见了错的人注定伤神,若爱请深爱,不爱请走开。徽因终是在爱与伤害中选择了走开。她独自回国,承受这痛苦和无奈。
对于徐志摩徽因是爱的,她们的爱太过浪漫,太过完美,然完美中终是有了一个张幼仪。也是张幼仪的出现敲醒了还在幻想的林徽因。徽因就这样降下了帆,拒绝了大海的诱惑。她的人生因此走上了一条完美的理性之路。
林徽因很理性,她和徐志摩分手后,他们二人依旧是默契的谈诗演戏扮情人,她可以隐藏内心的痛,与梁思成相爱,并最终嫁给梁思成。
当徐志摩向全中国宣告:“我们俩离了。”他想借此挽回林徽因的心。但徽因还是理智选择了思成。她对此说过一句很理性的话:
“人生总在祈求圆满,觉得好茶需要配好壶,好花需要配好瓶,而佳人也自当配才子。却不知道,有时候缺憾是一种美丽。太过精致,太过完美,反而要惊心度日。”
徽因就是九十九度的女子,离沸点永远差一度。减掉一度感性,增加一度理性。徐志摩虽然多才,但是更多情。而女人想要的,毕竟是一份现世的安稳。嫁给一个人,便是嫁给了一种人生。
徽因就这样理性得决定了她的人生,选择了那个最适合她的男人。而这个选择,避免了她成为另一个“张爱玲”,也让她以后的人生更加的完美。
有句话说得好:“女人越理性,活得越高级。”你可以保持九十九的热度,但要想活得美,请把最后一度感性换成理性,这就是林徽因,永远知道该放弃的时候放弃,该理性的时候理性。
<b> 找寻人生方向,成就有趣灵魂</b></h3><h3>
林徽因说过一句有名的话:“许多人都做了岁月的奴,忘记自己当初想要追求的是什么。”所以,婚后的林徽因不愿只是“梁思成太太”,她要做一个独立的林徽因,找寻人生的方向,她不是拴在笼中的金丝雀。
很多人曾经称赞她貌美,对此她回应:“真讨厌,什么美人美人,好像女人没有什么事可做似的,我还有好些事要做呢!”
理性的思维,美满的婚姻让徽因的婚后生活多姿多彩。婚后徽因和思成二人双宿双飞,一起出国学习,徽因酷爱建筑,夫妻二人同修建筑学。徽因也在留学期间,学了美学,奠定了深厚的美学基础。
学成归国后徽因和思成在东北大学一起创立了我国第一个建筑学系,也在后来,二人终身致力于古建筑的保护和编写相关著作,为中国的建筑学留下了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抗战八年间,徽因和思成整日冒着炮火的轰炸和艰苦的条件,怀着对建筑的热爱,对文物的一种保护,一次次从战火中抢救古建筑。她也从一个大家闺秀变成了疾病缠身,整日洗衣做饭的普通妇人,但她依旧爱美。
在长达九年的抗战颠沛生活中,即便租住在最偏僻简陋的房里,她去旧货店淘回老家具和旧书,在靠窗的墙上做一个小书架,再在下面的木凳子上铺上一些饰布,并给家里的陶制土罐插上大把野花。再累再艰再穷,她也要房子装点得“欣欣然”。
她常常在夜晚写诗,还要点上一炷清香,穿一袭白绸睡袍,面对庭中一池荷叶,在清风飘飘中吟咏琢磨美丽的诗句。这就是林徽因,骨子里爱美的心,从外在的修身到内在的修心,从不疏忽对美的追求。
她的一生之敌林洙这样叙述生病的她:“我承认一个人瘦到她那样很难说是美人了,但是即使到现在我仍旧认为,她是我一生中所见过的最美最有风度的女子。”
美学家张世英说:“人生四种境界:欲求境界、求知境界、道德境界、审美境界。审美为最高境界。”
所谓审美境界,就是要活得美。徽因的美学基础,对美的热爱,让她不但富裕时活得美,贫穷时更活得美。
1944年,日军占领贵州都匀。儿子梁从诫问徽因:“日本人要是打进四川,你们怎么办?”
林徽因淡淡说:“中国念书人总还有一条后路,家门口不就是扬子江吗?”
梁从诫急了:“我在重庆上学,你们不管我啦?”
林徽因说:“真要到了那一步,就顾不上你了。”
后来,梁从诫回忆说:“我被母亲的凛然之气震动了。第一次忽然觉得她好像不再是妈妈,而是变成了另外一个别人。”如此刚烈,真是比男儿还男儿。
纵观林徽因一生,她写下了那么多诗歌、小说、散文,也留下了许多可载建筑史册的图文与设计。但我觉得这些都不是她最好的作品,她最好的作品是她的人生。能够让她成为民国女神范本的,也正是她高级的生活艺术。
这门艺术的核心就是,倾我所有去生活。不管遇到什么流言蜚语、什么挫折磨难,林徽因始终是积极向上,从不放弃。她要竭尽全力倾尽所有活出女人之美生活之美。这个目标她达到了,她留下的是她独一无二的美,她的建筑学为她锦上添花,诗词佳作为她续写传奇,她是人们心中永远的有着温度的女神。<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