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游走河桥古镇

颐真

<h3>  白露过后,秋风逐起秋意渐浓,得半日闲,驱车前往距杭州100公里外的河桥古镇一游。</h3> <h3>  杭州历史悠久的古镇很多,其中位于临安昌化朱秀村柳溪江畔的河桥古镇,建于明嘉靖年间,是古时唐昌(今昌化)县治所在。据史载河桥因"邑水口形胜商务独冠唐昌"被列为首位,便有了"唐昌首镇"的美誉,河桥当地至今还流传着"小小昌化县,大大河桥镇",可见河桥镇在当地的重要地位。</h3> <h3>  走进"唐昌首镇"城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相公殿",相传是百姓为感恩五代时杭州太守柯宁柯老相公率乡人疏通河道之善举而建。</h3> <h3>  相公殿的右侧是钱庄、点心店和杂货店,复原旧时商铺面貌。</h3> <h3>  相公殿的左侧是观音殿。</h3> <h3>  一早入城门时尚无游客,现在开始热闹起来。</h3> <h3>  章家大院又称昼锦堂,宋朝有18年里,章家一门两代连出五位进士,被誉为"一门五进士,浙西第一家"。</h3> <h3>  抗日战争时期,河桥镇曾是浙江抗战的重要后方基地和交通要地。现在章家大院已开辟为浙西抗战纪念馆。</h3> <h3>  古镇的建筑是徽派风格的。这一片的建筑看起来比较新,应该是后来建的,作为各类民俗文化的展示场所。</h3> <h3>  农博民俗馆里陈列的浙西民俗民风、农事家习、谚语故事,是可贵的物质文化遗产。</h3> <h3>  大红灯笼高高挂,喜庆有余。</h3> <h3>  水车</h3> <h3>  走进这座梦春楼。这里曾经商贸繁荣,青楼应运兴盛,据说梦春楼即为当时的青楼,现作为青楼文化馆。看着游客们好奇地挨间窜进窜出,看到介绍牌上"中国古代的音乐、美术、诗词、舞蹈的辉煌成就,与广大妓女的存在是分不开的"… </h3> <h3>  每年农历10月12日百姓举办庙会,也是为祭念柯老相公。届时四乡八镇、三教九流的人汇聚到河桥镇,交易、唱戏、杂耍、把戏、吃喝…热闹非凡。</h3><h3> 观看"把戏"是古镇的一个旅游项目,一天有三场,游客来了,无论散客还是团客,都会凑好时间观看这个节目。</h3> <h3>  原以为这个"把戏"节目是反映临安或杭州或浙江历史文化民俗的诸如戏曲、杂耍类节目,其实不然。</h3> <h3>  男扮女装的歌舞表演</h3> <h3>  川剧的变脸、吐火和吞火</h3> <h3>  </h3> <h3>  </h3> <h3>  请勿模仿的"惊险功夫":手指穿瓷碗,暴雨梨花针透过玻璃刺气球,蒙眼吹镖,手垫青龙偃月刀劈砖…</h3> <h3>  这几个节目也是中国民间传统艺术的"把戏",但与河桥文化并没有直接关系,权当是用半小时看了一档娱乐节目。</h3> <h3>  河桥古镇是中国很早的一个移民古镇,鼎盛时期,商贾云集。其傍依的柳溪江,是徽杭古道的水上延伸,"三百舟船泊古埠,舷歌对唱闹浙西"。据说在碧波丽水之上,曾经驶过红顶商人胡雪岩的庞大船队。</h3> <h3>  还是沿着这条小街进入古镇老街去寻找真正的历史。</h3> <h3>  河桥,顾名思义"有河有桥",古镇正是因河兴商,因桥兴胜。不过,江南古镇几乎都是水乡古镇,水与桥自不必多说,此时更想探究曾经因河因桥繁华一时的老街。</h3><h3> 河桥老街当年曾"富甲千年,繁华似锦",是河桥古镇历史文化的象征。有上街、中街、下街,整条老街近2千米长。</h3> <h3>  在这条用青石板和鹅卵石铺就的老街路上,沿着历史留下的痕迹悠然漫步,忆古追今,无限遐思。</h3> <h3>  老街人不多,除了当地的居民,都是老年人,还有零星的游客。窄窄的街道安静、洁净,时有欢快的小土狗在嬉戏,漂亮的花草点缀在道路两旁,让古朴的老街充满生机和活力。</h3> <h3>  古镇老街上的店铺基本为当地人所开,也一直保留着前店后坊、前店后居的面貌;所售商品多为满足古镇人的生活必需,没有浓浓的商业味。</h3><h3> 我们时常会抱怨某些古镇商业味太浓,人多嘈杂,拥挤得只见人头不见景,而一旦缺少车水马龙的商业氛围和摩肩接踵的人群流动,这老街又会显得冷清、惨淡。</h3> <h3>  店铺后面的小院整洁有序,可以想见居民们生活的怡然、恬静。</h3><h3> 喜欢这样的冷和静!</h3> <h3>  这样的排门院墙在老街上比比皆是,在充满历史的韵味中体味古镇当年的气派与辉煌。<br></h3> <h3>  老街上的太平沟是古镇最具特色的景观,据介绍,水从蒲溪引进,流进家家户户的门前,宽约一米,深约两米,露在上面的青石板与路面平齐,有榫卯相接,每隔一段便设有明井、砌石阶,方便居民日常用水和消防。</h3> <h3>  这里有清代的老房,民国的老楼。</h3><h3> 怡和,是模仿杭州"叶种德堂"格局而建的房子,清道光年间建,距今已200年。几经磨难,从清至民国至20世纪六七十年代,它一直作为商号、商铺、供销社而存在。如今只见石门无言,石条无声,古井石栏无影,石磨石臼半埋于地下。</h3> <h3>  逸庐,建于民国初年,是一幢中西合壁风格的小洋楼。其主人是一位医生,抗战时期浙西行暑王捷少将夫妇曾居于此,解放战争时期昌化县长裘正短居于此……现今,它轮廊依旧,但已几经易主,门楣上的"逸庐"二字已被铲去,只留下一地清晖。</h3> <h3>  始于清、盛于民国、延至20世纪60年代的船帮、排棚都是旧时河桥的行业帮会、水运组织。河桥船帮以青田、温州人为主,排棚则是放排人(多为景宁人)的会所。他们以此为居,为河桥的水贸繁荣做出大贡献,鼎盛时期排夫达数百人。</h3> <h3>  老街上随处可见抗战标语、文革标语,很多人家堂前还挂着毛主席像。</h3> <h3>  当年的河桥人民公社。</h3> <h3>  这里有一座中国较早的乡村耶稣教堂。</h3> <h3>  老街通往现代之路上,一只黑猫傲娇地注视着我们。</h3> <h3>  河桥古镇,自古至今就是"百姓百行百店百匠"汇作之地,这里没有显赫大户,没有显要事迹,也没有荡气回肠的诗篇,有的只是安详宁静、平实古朴和寂寞沧桑。</h3><h3> 老街上的不少老屋已被政府收购,古镇还在继续建设。期待文化的积淀和力量的积蓄在这块土地上重展魅力,让古屋的花香芬芳永驻。</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