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暑假的10天读书会成为我这个暑假里最有意义的事情,常常回想,也常常在脑海里的策划接下来我们的读书会要如何如何。我雄心壮志地想:我们要进行一场有知识储备、思辨能力、审美水平的阅读革命!
读《丰子恺读本》,让孩子们对丰子恺有了更多的了解和亲近。我想如果放一本《缘缘堂随笔》在孩子们眼前,他们一定会迫不及待地去读。说也奇怪,这学期我们的语文课堂上,发言积极的孩子基本都是我们读书会上的,稍有难度的问题,读书会的孩子都能清晰又深刻地剖析出来。这种感觉甚是美妙。
暑假里只读了三次老舍,这学期我们继续读。老舍的幽默,孩子们能领会,而且喜欢。其实,老舍除幽默之外,还有很多特点,他像丰子恺一样喜欢孩子。《小坡的生日》《小木头人》《宝船》等作品,就是写孩子。老舍的心里装着孩子。他爱养花,他的院子里养着很多的花花草草,他除写作之外,大部分之间都去伺候他的花。他会唱京剧,他的书法也是很了不得的。他爱旅游,到哪都能感受到它的美与特别……
这一周布置孩子们自己读第二单元不同的地方,不同的风景:
《想北平》:老舍在国外的时候,常常会想北平,他想北平的什么呢?
孩子们说:老舍想北平,想的是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想的是北平的动中有静,想的是北平的空地,想的是北平的花草、蔬菜和水果。
其实,细细去觉察,便会发现,老舍想北平,是因为这儿是他生长的地方,这里有他的家,相比在国外浪迹天涯的感觉,北平带给他的是安全感啊!
其中有一个句子:美国的橘子包着纸,遇到北平的带霜儿的玉李,还不愧杀!这句话怎么理解呢?
有孩子说水果本是来自大自然,就应该有着大自然的气息,带着霜的玉李是新鲜的,如果咬一口,那种香甜的味道可想而知。
还有孩子说包着纸的橘子就像个娇生惯养的人,带着霜的玉李是有点野味的,相比之下带着霜的玉李当然更有味道。
说到现在的北京,大家都说没有了老舍笔下的自然气息。对于爱清净的老舍来说,如今拥挤热闹,还有严重雾霾的北京,恐怕能把老舍吓出冷汗来吧!
我问孩子们,当你们离开长沙很久的时候,有没有想念长沙?大部分孩子说没有,恨不得天天住宾馆。哎哟喂,能不能不要这么直接?这也许就是孩子和大人的区别吧!当你开始念旧,就证明自己已经不再年轻了。而我常常有这样的想念,我无比想小时候吃过的罐头的味道,我还特别想在老家幽静的竹林间穿梭,还想在终年流淌的小溪里摸鱼捞虾。就像老舍想念雨后韭菜叶上溅起的泥点……
《北京的春节》:从腊八到正月初六,你最喜欢哪一天,为什么?
很多孩子说喜欢除夕,因为除夕可以不睡觉!
喜欢二十三,可以吃糖。喜欢初五初六,可以逛庙会……
北方与南方过年,有什么不一样?有孩子说北方过年吃饺子,南方过年吃大鱼大肉,听起来有点怪,但又是事实。
我们今天是怎么过年的呢?孩子们说:小孩就是放鞭炮,吃零食,大人就打麻将,然后就是大人带着小孩坐车跑来跑去……
哎呀,我都要冒汗了,我们的春节除了放鞭炮在延续传统之外,好像其他都变了。不过,听说现在连鞭炮都不能放了,有的地方放鞭炮还要被抓起来去坐牢。
我写了一篇散文《童年里的年味》,写的就是我小时候过年的习俗。到今天,也有“辞岁”和“守岁”,还有“耍火龙”。小时候,我和小伙伴提着布袋子挨家挨户去送恭喜,主家会在我们的布袋子里放糖果。可是如今,带着恩恩去辞岁,辞回来的是一袋垃圾食品,辣条和薯片。还有不少现金,很多人家直接就往布袋里放一块钱。小时候,爷爷会在火塘里烧一个大树兜守岁。如今,家家户户都是电烤炉,没有了小时候围坐在火塘边天地说地的快乐。小时候耍火龙的队伍络绎不绝,来了一条又一条,所有的小孩子都要趁机挣点钱。如今,几乎没有孩子玩这个,谁会在乎那点钱呢……
不知道今天的北京是不是还有老舍笔下过春节的景象?
《趵突泉的欣赏》:你从哪里感受到了趵突泉的美?
几乎全篇都写了趵突泉的美:池边还有小泉呢。有的像大鱼吐水,极轻快的上来一串小泡;有的像一串明珠,走到中途又歪下去,真像一串珍珠在水里斜放着;有的半天才上来一个泡,大,扁一点,慢慢的,有姿态的,摇动上来;碎了;看,又来了一个!
老舍先生写趵突泉的水泡,写得无比生动,让你读了还想读。
老舍先生喜欢修改自己的文章,光这个句子就反复修改了五次,我们一起感受了这其中细微的变化:
(1)有的半天才上来一个大,扁一点的水泡,慢慢地有姿态地摇动上来后就碎了;然后又来了一个!
(2)有的半天才上来一个大,扁一点的水泡,慢慢地,有姿态地摇动上来后就碎了;然后又来了一个!(在慢慢地后面停下来,更能感受到这个过程中的慢。)
(3)有的半天才上来一个大,扁一点的水泡,慢慢地,有姿态地摇动上来,碎了;然后又来了一个!(把碎了单独做一个句子,更能有碎了之后的遗憾。)
(4)有的半天才上来一个水泡,大,扁一点的水泡,慢慢地,有姿态地摇动上来,碎了;然后又来了一个!
(5)有的半天才上来一个水泡,大,扁一点,慢慢地,有姿态地摇动上来,碎了;看,又来了一个!(每一处都表达了作者细腻的情感在其中)
“你立定呆呆的看三分钟,你便决出自然的伟大,使你不敢正眼去看。永远那么纯洁,永远那么活泼,永远那么鲜明,冒,冒,冒,永不疲乏,永不退缩,只是自然有这样的力量!”为什么有三个“冒”?
这个问题难不倒孩子们,三个“冒”这个动作更有力量和活力,也更能突出它“永不疲乏,永不退缩”的特点。还有孩子想起了烧开水的时候,水壶里的水不断地想要冲出水壶盖,那种激烈的沸腾的确与这里的趵突泉有些相似。
“冬天更好,泉上起了一片热气,白而轻软,在深绿的长的水藻上飘荡着,使你不由的想起一种似乎神秘的境界。”这样的语言,孩子们都很喜欢,似乎能看到那样一幅冒着热气的画面,还有着绿色的水藻在飘荡,很是好看。
《济南看雪》,这篇文章要读出来才能充分地感受到这幅雪景图的美,我让孩子们一人一句地读着,我也忍不住加入朗读的行列。
这篇文章的美在于老舍先生运用了多处联想,把我们也带入了这丰富的联想之中。“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百花,像些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凉,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样的语言把小雪里的济南写得就像一幅水墨画,值得一看再看。
我们还把其中有些字挑出来品读。“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中“卧”,这个动词用得真是妙。“况且那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中“照”更是把垂柳的爱美之心表达得无比贴切……
《在乡下》,老舍先生写出了乡下的哪些特点呢?
孩子们说写出了乡下的闲适与随心所欲,还有白天的热闹,夜晚的安静。我让孩子们说说自己眼中的乡下,女孩子们大多说乡下的景色,男孩们说自己在乡下做的各种冒险之事,看来,男孩和女孩眼中的乡下是不一样的。
《“住的梦”》:老舍想要在春天的时候居住杭州,因为杭州有嫩柳与菜花,碧浪与翠竹,杭州的春天会教人整天生活在诗与图画中。老舍想要在夏天居住在青城山,因为青城山的幽静和绿色拴住了他的心。老舍想要在秋天的时候居住在北平,他说北平的秋天是天堂,天气不冷不热,吃食多,花草之奇可以甲天下。老舍还想再冬天居住在成都或是昆明。
谁没有这样的梦想呢?有孩子说:如果要我选,我就按天气来选居住的地方。晴天,我就住海南,那天蓝天白云,还有沙滩,碧蓝的海水在晴天里更是美丽。阴天,我就住东江,不用起早床也能看到朦胧的雾城。雨天,我就住上沙,反正不能出门,我就邀请小伙伴来家里玩。下雪天,我就选北京,它没有哈尔滨那么寒冷,但是雪景也是很壮观的。还有孩子按自己的生活习惯来选城市,想要散步时就住杭州,杭州的垂柳那么美,走在垂柳下散步,看夕阳,是人生一大美事,想吃辣味的时候,住成都。心情烦闷的时候,住在贵州,看贵州的云会忘记生活里的烦恼……
老舍先生所到的每一个地方,都是如此用心地观察,感受。我可以想象在济南的老舍,一定不止一次地去看趵突泉,他站在泉水旁,是如何陶醉地观看一个又一个冒出来的水泡。我也可以想象在济南若是下着小雪,老舍定会欣喜若狂地走出家门,一趟又一趟地走着,看着,笑着。绝不像今天我们,坐在车里远远地看一眼,跑几个景点,就表示我去过了。今天的我们,少了对生活的认真。就像如今的我们,读书也是快快地翻过,孩子们都很爱阅读,可是其中有不少总是走马观花地看过,没有留下痕迹,没有留下思考,从封面开始翻,浏览了一些故事情节,然后很自豪地说:“我读过了。”
我曾经思考过,我们读书会要带给孩子对阅读的认识静下心来读,慢慢地品。我们一边读,也一边分享我们阅读到的体验,大家围坐在一起,耐心地听,大方地说,陶醉地读,放松地写。其实,每周都应该有这样的仪式。
上午场,两个半小时我们都在分享书中的文章,时间过得飞快,导致没有了时间练习小练笔。下午场,稍微注意了时间,我让孩子们写了与老舍的同题文章,可以写《我眼中的乡下》,也可以写《“住”的梦》。为了节约时间,老师今后会在每次课结束之后,单独点评,优秀的作品会在下一次课上与孩子们一起共赏。<br></h3><h3><br></h3><h3>点评孩子们的小练笔:</h3> <h3>小作者按照一天中的时间顺序来写乡村,写出了清晨里乡村的清凉。正午时分,乡村的绚丽多彩,花儿绽放的美丽。夜晚,乡村的星空。小作者的语言活泼清新,把乡村的美写得动人。“它的花瓣犹如一把把小钩子,钩住了蝴蝶的翅膀,钩住了蜜蜂的鼻子,还钩住了孩子们的脚步……”这样的语言真叫人忍不住大声朗读呢!<br></h3> <h3>小作者写出了乡下生活的惬意、闲适。躺在躺椅上,吃着葡萄,仰望星空,这样的生活真是令人心向往之。这样的惬意,作者不仅仅属于自己,乡下的虫儿、鸟儿,拉家常的大人,乡下的一切都是惬意的。<br></h3> <h3>中间的部分,写得很美,对植物细腻的描写使文章添色不少。可是后面的部分就很应付啊,孩子,请不要心急,慢慢地写。<br></h3> <h3>“乡下的晚上,没有路灯,白昼里的金黄嫩绿,全被和进了一片漆黑中,黑得静谧,黑得深沉。”瞧,其中的“和”用得多么美妙。屋外是如此之黑,屋里却是亮如白昼,屋内和屋外的世界是不一样的,小作者寥寥两笔却写出了这其中的反差。<br></h3> <h3>读了最后一句话,不禁让人莞尔一笑。前面谈得天花乱坠,最后来一句,这一切只是一个梦,写下来只是好玩而已。<br></h3> <h3>田野里的那几个画面既有趣又充满诗意。仔细读来,作者既写了人,写了昆虫,还写了动物,其中有来自味觉、视觉、感觉和想象的文字,作者打通了身体的感官在写作文,思维也就更开放。只是这个结尾有些突兀,不够自然。
<br></h3> <h3>作者写了一组排比句,写自己在乡下所听到的,闻到的,看见的,感觉到的。“在乡下,我可以感觉到家乡的味道……”总有些感觉不妥,也许是因为前面没有铺垫跟家乡有关的文字。<br></h3> <h3>作者把去哪个城市的理由写得很实在。语言简洁,没有多余的文字,似乎用得刚刚好。其中最可爱的莫过于“冬天去北方好了。但我去什么地方,还得精打细算一下。”相比作者以前的文字,现在写得更有生活气息了,也就更自然了。<br></h3> <h3>“黄昏不舍得离去,夜,悄悄地来了。”这个句子很有意境,把夜来的动作都写入了其中。仔细读,作者的表达思路有些混乱,例如“乡下,说它热闹,其实它很安静,说它偏僻,其实它又非常热闹。”可是,全文并没有写出这其中的安静、热闹和偏僻。作者写得很随性,但是语言的感觉却是不错的。<br></h3> <h3>作者的语言,还有写文章的结构都是没有什么好挑剔的,非常规范的语言文字,写作的思路也很清晰,同时也不乏趣味。<br></h3> <h3>这篇文章,贵在与作者写出了自己对生活的体验。因为体验了在阳台上吃饭,也体验了在阳台写作业,所以觉察到这是一个极好的地方。最妙的是最后的结尾“那个阳台,就像是城里的乡下。”这话令人回味啊!有孩子身居城市却找到了在乡下的感觉,这多么好!<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