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五十年前,我们这群十几岁的学生,服从领袖的号召,从郑州来到了当年毛主席亲自批示的地方,郏县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人民公社。身份一下子变成了“知识青年”。这叫“青年”不假,可称“知识”那肚里还真没有多少墨水。那些年,我们与当地农民劳作在田间地头,会战在焦枝铁路工地,战天斗地,劳其筋骨,练其心志,酸甜苦辣样样尝过。当年,我们有过理想,信念,憧憬,有过狂热,迷茫,徬徨也曾青春萌动,那时能留下的照片寥寥无几,更多的只是深深地刻在脑海里回忆。仅做此这相册,致我们逝去的青春,</h3> <h3>省里举行了欢送大会,我们手捧红宝书在毛主席像前合影留念。</h3> <h3>背起行李,要踏上上山下乡的路了,省里举行了欢送大会,全城沸腾,激情满怀。</h3> <h3>郑州二十万人欢送全省的第一批下乡知识青年。</h3> <h3>我们知青组一共有十二个人,有缘我们组成了个知青大家庭。</h3> <h3>部分成员与队长李坤乾合影。感谢老队长像兄长一样的帮助照顾我们。</h3> <h3>下乡第二天,田间地头留个影,看我们像农民吗?</h3> <h3>向贫下中农赠送毛主席像章,红宝书。</h3> <h3>听贫下中农讲旧社会的苦难史。</h3> <h3>我们来到了毛主席批示的地方,无尚荣光</h3> <h3>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一切从实战出发。我们是当年的民兵,在汝河滩进行民兵训练。</h3> <h3>在焦枝铁路的工地上,公社书记张振乾专程来工地看望,慰问参加焦枝铁路会战的知青。看大家笑的多开心。</h3> <h3><br></h3><h3>为纪念我们努力,奋斗了的地方,我们亲手建造的知青桥竣工了。留个影做个纪念。</h3> <h3>欢送我们的带队干部,感谢家乡派市委的干部来带领并照顾我们,和我们的带队干部王毅留个影。</h3> <h3>我们组又壮大了,来了一批许昌的知青,弟弟,妹妹们。</h3> <h3>马上要赴鲁山钢铁厂工作的知青们,在毛主席批示的纪念碑前留个影。</h3> <h3>分配工作了。我们要奔赴各地,开始新的工作,新的生活,照相,留影,难舍难分。</h3> <h3>知青组的兄弟姐妹们欢聚在郑州的公园里。</h3><h3>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青春的神采,在那服装灰,黑,兰,绿一统天下的时代,大家仍穿着得体,浑身充满了青春的朝气与潇洒。那时网球鞋特时尚,军衣军帽是男青年的绝配。</h3> <h3>瞧—-我们组的两对知青伉俪</h3> <h3>李俊锋见证了文革时期的二七纪念塔。</h3> <h3>下乡三十周年座谈会上,樊昕与朝阳沟著名编剧杨兰春握手。</h3> <h3>九八年在广阔天地召开了纪念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三十周年大会</h3> <h3>九八年在知青联谊会上,刘剑川,樊昕与当年带队干部王毅在一起。</h3> <h3>九六年八月二十四号在郏县宾馆,我组部分成员回乡探访合影。</h3> <h3>九六年在邱庄村,回村里探访</h3> <h3>九六年回郏县,在汝河滩上,留下我们的回忆。</h3> <h3>汝河滩上,下乡知青和回乡知青二祥及二祥的儿子一起合影</h3> <h3>为什么我们还总是念叨那段下乡的青春岁月?那是因为我们初入农村这个新的环境,深深的感受到与城市异样的一切。经历了劳作,生活的磨练,体察农民生活的困苦和不易,特别是知青大家庭的朝夕相处,生活的点点滴滴,趣闻轶事,喜怒哀乐,………这都是青春任何时段都无法相比的。</h3><h3>那时我们幼稚,青涩。青春不再,让我们友谊长存!</h3> <p class="ql-block">中央电视台的视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