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九日怀念伟人毛泽东

贝贝舟

<h3>作为在毛泽东时代生活了十六年的我,出生后学会的第一首歌是《东方红》,认识的第一个名字是毛泽东,学会的第一句英语单词是毛主席万岁。毛泽东是我青少年时代永远抹不去的记忆。</h3><h3><br></h3><h3>我读小学一年级,正遇上文革开始,停课闹革命,读书没课本,红宝书《毛主席语录》就成了课本,我的大多数字都是从《毛主席语录》中认识的。小学一年级时我是副班长,每天上学都要领着同学们"早请示,晚汇报“,祝毛主席万寿无疆,祝林副主席身体健康!早起和开大会前必唱的第一首歌是《东方红》,大会结束唱的是《大海航行靠舵手》。随身带红宝书,佩戴毛主席像章,背“老三篇"(《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学工学农学军,斗私批修,写大字报,跳忠字舞,成了我学生时代的所有内容,十年动乱伴随着我从小学到高中。</h3><h3>高中毕业那年的九月九日,毛泽东去世,当时的感觉好像天要蹋了,那种感觉现在的人们根本无法理解!</h3><h3>如今转眼四十二年过去了,再两年自已也将步入老年人的行列。回首往事,感叹良多。四十二年间天翻地覆,毛泽东也从神坛走向人间。</h3><h3>我崇拜毛泽东,那包含着我青少年时代的所有梦想。我更喜欢走下神坛的毛泽东,喜欢食人间烟火有七情六欲的毛泽东,喜欢诗人的毛泽东,喜欢写一手狂草好书法的毛泽东,喜欢青年时代充满浪漫主义和革命抱负的毛泽东,喜欢与老师女儿谈情说爱的毛泽东,喜欢牵着女儿的手散步的毛泽东,喜欢胜似闲信步长江上游泳的毛泽东,喜欢回韶山为父母扫墓的毛泽东…也许那才是本真的毛泽东,离我们普通老百姓更亲近。</h3><h3>今天是毛主席逝世纪念日,特从网上收集了一组毛主席的老照片,纪念这位新中国和我党我军的缔造者,并与各位亲们一起分享。</h3><h3><br></h3><h3><br></h3> <h3>今天很多中国人也许无法想象,42年前的今天,全体中国人是什么感受? 1976年9月9日,噩耗传来!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向全世界沉痛宣告: 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和导师毛泽东主席逝世! 山河呜咽! 人民齐悲!<br></h3><h3>毛主席去世14年后的1990年7月,我终于在北京毛主席纪念堂内见到了这位躺在水晶棺内的伟人。</h3> <h3>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h3> <h3>青年时代的毛泽东</h3> <h3>难得一见的毛主席在打乒乓球老照片</h3> <h3>毛主席在光湖留影</h3> <h3>坐在景区台阶上的毛主席</h3> <h3>1954年在杭州</h3> <h3>湖边的毛主席</h3> <h3>登高远望</h3> <h3>坐在滕椅上的毛主席</h3> <h3>散步的毛泽东</h3> <h3>散步途中小憩</h3> <h3>难得一见的毛主席戴眼镜老照片</h3> <h3>毛泽东赠陈玉英同志的标准照。</h3><h3>陈玉英是毛泽东、杨开慧家的保姆。出生于湖南省宁乡县一个贫苦农民家,从小给人做童养媳,10岁便外出帮工,后被介绍至毛泽东家做保姆。<br></h3> <h3>各个时期毛泽东的标准照</h3> <h3>毛主席在看书</h3> <h3>在看文件的毛主席</h3> <h3>毛主席在读报</h3> <h3>1949年毛主席在香山,阅读南京解放报纸。</h3> <h3>毛主席在作会议笔记</h3> <h3>毛主席在写文章</h3> <h3>毛主席在国宴上</h3> <h3>毛主席喝酒照</h3> <h3>毛主席吸烟照</h3> <h3>毛主席在给八路军将士作报告</h3> <h3>毛主席视察军队</h3> <h3>1969年九大会议上的毛主席</h3> <h3>在会上作报告的毛主席</h3> <h3>向代表致意</h3> <h3>晚年毛泽东全身照。</h3> <h3>出访苏联时的毛泽东,这也是他唯一一次走出国门。</h3><h3> 1949年12月16日,中午12时,中共中央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抵达莫斯科,开始了他对苏联的第一次访问。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中国百余年来的屈辱外交的历史。按照中国共产党的外交政策原则,新中国旗帜鲜明地站在以苏联为首的和平民主阵营一边,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12月16号,斯大林在克里姆林宫会见了毛泽东,并与毛泽东举行了正式会谈。当时,中国政府既要争取苏联对新中国的支持和援助,又要面对双方之间的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如何处理中苏关系,难度很大。双方就一系列重大问题交换了意见。随后,政务院总理周恩来率中国政府代表团赴莫斯科参加会谈和条约起草工作。经过两个多月的谈判和协商,《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签订。同时还签订了《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及大连的协定》和《关于苏联给予中国贷款的协定》。根据这些协定,苏联同意放弃在中国的特权,将长春铁路的一切权利和财产无偿移交中国政府,苏联军队从旅顺口撤走,大连的行政由中国管辖。   毛泽东在苏联参加了一系列活动,受到了热烈欢迎。12月21号,为庆贺斯大林七十岁生日,在苏联大剧院举行了隆重的会议。出席会议的有许多外国共产党领导人,毛泽东在会上致了祝词。   毛泽东的这次访苏之行,使中苏两国关系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缔结,对于保障中国的国家安全,推动和加速中国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br></h3> <h3>1958年1月,毛主席在南宁人民公社冒雨接见广西各族群众。</h3> <h3>在天安门城楼上的毛泽东</h3> <h3>老年毛主席在接见外宾</h3> <h3>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脱下帽子向红卫兵小将挥手致意!</h3> <h3>1960年,毛主席在北戴河。</h3> <h3>毛主席在北戴河</h3> <h3>1960年7月,毛主席与女儿李讷在北戴河。</h3> <h3>1954年7月,毛主席与李敏、刘松林在北戴河。<br></h3> <h3>1954年,毛主席与女儿李敏、李讷和侄子毛远新在北戴河。<br></h3> <h3>1957年7月21日,毛主席在青岛第二海水浴场与乌兰夫(右4)、刘澜涛(右1)、舒同(右3)一起交谈。</h3> <h3>1966年7月16日,毛主席在武汉附近的长江游泳,在船上他向长江岸边群众挥手致意。</h3> <h3>1966年7月,身穿泳衣的张玉凤陪毛主席最后一次在长江游泳。</h3> <h3>毛主席游泳照</h3> <h3>1959年6月25日,毛主席视察湖北武汉工作刚刚结束,就在湖北省委书记王任重和时任公安部长罗瑞卿的陪同下,从武汉登船东下江西九江。登岸后即乘汽车在一条公路上驰行。前面是到哪里,作为随卫人员也未被告知。经过一段时间的颠簸,才知道是到了毛主席久别的故乡——湖南湘潭韶山。这时所有随员无不兴高采烈。<br></h3> <h3>工作人员向毛主席赠送他母亲画像。</h3><h3>到达韶山,已近傍晚了。毛主席的座车开到他的故居对面,一座新建于南山坡上的房子旁边。这里就是当地为他准备的住处。此处青山环抱,显得十分宁静。也许是毛主席回故乡来得突然,也许是他事先打了招呼,不要惊动乡亲,不要搞什么欢迎仪式。只有时任省委书记的周小舟和村干部、村中长者在那里迎候。<br></h3> <h3>32年前,毛主席就是从这里告别父老乡亲,冲破重重危难,走向革命征途。经过几十年的斗争,革命取得了胜利。新中国已成立十周年了,如今才得以抽暇回归故里。回到韶山的当天晚上,警卫局沈同处长告诉我们,今天到了毛主席的故乡了,晚上毛主席请客,我们从北京来的警卫、秘书、医务等服务人员也都在邀请之列。平时我们总觉得自己和毛主席是一家人,今天怎么成了客人了?不由多思就以客人的身份去赴宴了。我们到时,毛主席邀请的宗亲乡邻已是高朋满座了。客人到齐后,毛主席举着杯,十分亲切地到每个桌前同客人们碰杯,以示对客人诚挚的欢迎。虽然席间没有更多的祝酒、欢迎等客套话,但大家都沉浸在喜悦和幸福之中,当晚吃了什么饭菜,都记不得了,但毛主席热情举杯同自己碰杯的情景,却永远留在了我的心中。也许是对故园32年往事的回忆,对父母、亲人的怀念,对风雨坎坷中奋斗数十年的追思,回韶山的当晚,毛主席的住室灯火通明,通宵达旦,写下了著名诗篇《到韶山》: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br></h3> <h3>1959年6月26日晨毛主席在父母墓前祭拜。<br></h3> <h3>第二天清晨,天刚放亮,许多人还在睡梦之中,毛主席没有通知任何人,仅有当时值班的一名警卫人员随行,迈着轻快的步伐,蹚着没膝深的杂草,从山坡爬上山梁,顺路向西走。不一会,从后面追上来的随行人员也都跟在毛主席的后面,毛主席没有说话,只是默默地在前面走着,此时谁也不知道毛主席要去什么地方。从后面赶来的一位省公安厅的同志说:“这是去毛主席父母亲墓地的路。”果然走不多远,毛主席在一个由黄土新修过的不太高的普通坟墓前肃然停住,在坟前默念片刻,向左右环视着,似乎寻找什么,可是我们昨天傍晚才到韶山,早上又走得匆忙,也不知道主席一清早就去谒拜父母的陵墓,事前也没有什么准备。正在为难之时,沈同处长随即就近找了一束松枝,递给主席,主席满意地献在坟前,然后深深地鞠了3个躬,肃立在墓前默默地沉思着。数分钟后,他怀着依恋之情,小声说了几句话,当时我没有听清楚主席说了些什么,后来才得知他说的是:“前人辛苦,后人幸福,下次再来看你们。”当天晚上他在和罗瑞卿交谈时说:“我们共产党人不讲迷信,但生我者父母,教我者师长,不能忘。”<br></h3> <h3>毛主席和韶山的乡亲们合影。<br></h3><h3>告别墓地下山后,在一位毛氏宗亲的引导下,来到毛主席故居,这时在故居的场地上,聚集了很多欢迎毛主席的乡亲,毛主席高兴地向大家招手致意,乡亲们争先向前和毛主席握手,毛主席走进故居后,屋内基本上保持着原有模样:原来的土墙还是土墙,不过修整后加高了一些,主席首先瞻仰了父母亲的住室,仔细地看着室内的大小陈设,随后又进了毛泽民、毛泽覃等人的住房。当走进养牛的小屋时,带领我们参观的同志指着墙上挂着的一个铁牛鼻子说:“毛主席从小就爱劳动,七八岁就帮家里放牛,这是当年保留下来的原物。”毛主席看了看铁牛鼻子,笑着对大家说:“靠不住,你们别相信,这个东西不知道从哪个山上捡来的。”说得大家都开怀笑了起来。出了家门,有一棵枇杷树,导游同志说:“这是毛主席少年时种的。”开始毛主席说记不清了,后来又说:“有可能。”从故居出来后,去门前同热情看望毛主席的乡亲合影留念。<br></h3> <h3>毛主席与他少年时的私塾老师毛宇居携手同行。</h3> <h3>  1959年6月,罗瑞卿陪同毛泽东回韶山。图为在毛泽东故居前,毛泽东、罗瑞卿、王任重(左一)和群众在一起。<br></h3> <h3>毛主席与家乡邻居和村民亲切交谈</h3> <h3>第二天下午1时30分,毛主席告别韶山,临行前接见了全村和赶来送行的乡亲们,并同他们照相留念。汽车离开韶山时,毛主席提出,他要步行与坐车结合离开家乡,即在1小时中坐车50分钟,步行10分钟,以示对生身之地的留恋,可是他有时一直步行了几十分钟也不肯上车。在步行中,许多行人好像在做梦似地,突然发现是主席在和自己握手谈话。有的行人,从毛主席身边走过,当时没有认出是毛主席,复又惊喜地跑回来,向毛主席问好。还是小朋友们和年轻人敏感,他们很快就认出人群中的毛泽东。 “是毛主席!”一个小朋友惊喜地喊道。 “我不是毛主席!不过有点像他。” “你就是毛主席!”其中一个十一二岁的小学生肯定地说。这些小朋友即刻跑着向四周传送喜讯。 “我们看到毛主席了!我们看到毛主席了!毛主席就在前面!” 接着一群群的社员,从田野路旁,拥上前来,伴随着毛主席边走边谈家常。毛主席问旁边的一个小学生: “今年几岁了,上学没有?” “十三岁,六年级。” 毛主席又问乡亲们: “这里的稻子好不好,是今年好,还是去年好?” “今年稻子长得好。今年种得早,肥料多。” 毛主席满意地点点头。就这样,毛主席走了很长一段路后,亲切地对大家说: “我要走了,下次再来看你们。” “我们也要到北京看望毛主席。”一个聪明的小学生依依不舍地说。 毛主席停下脚步准备乘车,路旁的群众纷纷围上前来,同主席握手。一个中年妇女抱着三、四岁的孩子钻进人群,激动地对孩子说:“快看看毛主席。”这时另一位青年妇女,抱着一个不满周岁的孩子,挤到毛主席身边,把孩子的小手递给毛主席说:“快,给毛主席握握手。”毛主席微笑着亲切地握了宝宝的手。 汽车发动了,毛主席告别了韶山,告别了沿途的乡亲,驶向远方,随着车轮的转动,一幅幅人民群众真诚热爱人民领袖毛主席,和毛主席关心人民热爱人民,同人民休戚与共水乳交融的情景,永久地留在了大家的记忆里。<br></h3> <h3>1966年6月,毛主席在滴水洞居住11天,与工作人员合影。</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