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据《厦门志》记载,玉屏书院始建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早期与白鹿洞寺相邻。民国四年(1915年),厦埠叶崇禄、林尔嘉、黄秀琅等贤达人士与若干厦埠商号(例如“天乙局”,此局应该就是闻名海内外的“漳州天一总局”的厦门分部)一起捐资重修了“述说玉屏山麓曾经出现过书院文化”的唯一地标建筑——朱子楼(下图圈框处),不知被拆毁于何时。如今白鹿洞寺内已无觅得玉屏书院的任何建筑遗迹,却留存下四方摩崖石刻,点滴述说“玉屏人”(玉屏书院的倡建者与教书匠)曾经于此留下的足迹!<br></h3> <h3>位于从前该寺山门前古道旁(下图1之标注“1”的这一侧岩壁位置)、“高山仰止”摩崖石刻右下方,有一幅点滴记录玉屏书院山长(即主讲)与好友同游此地的摩崖石刻(下图2、3)——“嘉庆十有四年仲夏月闽县林春溥长乐梁际昌同游”。<br></h3> <p class="ql-block">林春溥(下图1),字立源,号鉴塘、讷溪。福州府闽县(今福州市区)人。清代教育学家、历史学家。清嘉庆七年(1802年)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派习国书(满文)。嘉庆十年(1805年),散馆考试,钦取翻译第一名,授编修。林则徐、郭尚先皆拜他为师。翌年,任功臣馆纂修,勘校《实录》。嘉庆十二年(1807年),任顺天乡试同考官。翌年,回乡守制,主讲玉屏书院八年。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还朝供职。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任国史馆纂修,参修《一统志》,又任庶吉士满文教习。次年,再任顺天乡试同考官。其间著有《开辟传疑》、《古史纪年》、《战国纪年》、《孔子世家》、《补订武王克殷日记》、《竹书纪年补正》等。道光元年(1821年),任文渊阁校理。翌年秋,回福州,募款扩修朱文公祠。道光十年(1830年),就教浦城南浦书院,兼主江西鹅湖书院讲席。道光十四年(1834年),回福州主讲鳌峰书院,前后19年。卒后入祀乡贤祠。民国版《厦门市志》之卷三十三之流寓传收录了一则关于林春溥的小介绍(下图2,“侯官”与“咸丰朝进士”皆为笔误也)。</p><p class="ql-block">此方石刻即为林春溥执教玉屏书院期间,适逢嘉庆十四年(1809年)仲夏月长乐籍好友梁际昌从福州来厦拜访,遂邀其同游白鹿洞,题刻此方“同游”墨宝。</p> <h3>注释:梁际昌,字用中,福州府长乐县人,乾隆甲寅科举人。“铁齿铜牙”纪晓岚于福州任职福建学政时,曾收此人为门生。梁际昌的“亲堂”乃是与抗英禁烟派人物林则徐一样大名鼎鼎、经学大家兼楹联学开山之祖、福州“三坊七巷”之黄巷里“小黄楼”的主人梁章钜(下图)。乾隆五十九年,梁际昌与堂兄弟梁章钜、梁运昌一起参加乡试并“一榜三举人”。纪晓岚为其梁家题匾“书香世业”,激励梁氏一家读书人。</h3> <h3>查阅林春溥的两本著作封面书名题写(下图1、2;“竹柏山房”即为林春溥故居,位于福州市道山路124号),均为隶书样式,而此方<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同游”</span>石刻墨宝手书也为隶书体,三者字体相近,因此个人推断此应为林春溥手书(目前很难判断这类无题写人落款的“同游”石刻人名顺序是主前客后还是客前主后......如果个人上述推断成立的话,则此方石刻也是林春溥留存鹭岛的唯一一方墨宝题刻)!如今这方墨宝题刻文物正面临该寺弘法楼建设项目的施工水泥零星滴附,令人不胜唏嘘......</h3> <h3>位于此方石刻对面的巨岩上,留有清代中叶厦门岛摩崖石刻达人黄日纪题刻的一首七言律诗——“烟霞酷爱因成癖,汗漫连旬兴趣长。筇杖卓云登法界,山花粘屐带秋香。新池溜细分泉眼,古磬声幽出道房。休恐归迟樵径暝,今宵月色倍清光。荔崖黄日纪”。注释1:由于白鹿洞寺旧山门装修,该石刻题诗的前半段为铁皮覆盖保护;注释2: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总兵官水师提督倪鸿范、都督李全庵调驻厦岛,与兴泉永道白瀛、厦防同知许逢元、绅士黄日纪、林翼池、刘承业、廖飞鹏及生监共谋设学,劝绅士捐金盖讲堂一所(即玉屏书院)。同年十月兴工,次年十一月竣工,耗费白银一千八百余两。注释2:诗中的新池为“半月池”,“泉眼”为琮琤泉(又名“龙泉”)。这两处均为从前白鹿洞寺中的小景点,如今均已不见踪影……<br></h3> <h3>此方七言律诗的诗题与时间一直成谜......周末翻读由厦门图书馆出版的《(嘉禾名胜记/鹭江名胜诗钞)校注》。此书中的《嘉禾名胜记》系由黄日纪自己担任主编、于清乾隆二十三年(1767年)出版的《嘉禾名胜记》。有幸于此书中看到了收录此诗的章节页(下图1右下方这首诗),作者上方标有“前题”二字。前题意为“诗题同前一首”。即该诗与下图1中左上方薛起凤所写之诗同名为“中秋日同诸友集白鹿洞”。另行翻阅了原厦门图书馆副馆长江林宣先生为该书所作序言中的一段表述(下图2中标注红色下划线之处),方知黄日纪于此书成书前的1763年曾邀云洲诗社(乾隆二十八年前后,在黄日纪的倡导下,厦门的一部分颇有名气的诗人成立“云洲诗社”。据清道光《厦门志》载,其主要社友有黄彬、张锡麟、薛起凤、林明瑅、莫凤翔和张承禄等,时有“云洲八子”之誉。他们“登临山水,唱和无虚日,岛中称风雅焉”。)八位才子同游虎溪岩(旧时虎溪岩与白鹿洞合为一处,即玉屏山。游者登览尝从白鹿洞上,虎溪岩下)。而下图1章节中的四位作者均为“云洲八子”成员,且均于当年中秋佳节相邀一起夜游白鹿洞寺,有感而发,每人赋诗一首并共用同一诗题。因此个人推断黄日纪的这方题刻诗词的成文时间应为1763年。或许诗题与时间就在<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遮盖于此方石刻前段的铁皮后面,</span><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静静等待揭开铁皮、揭晓答案的那一天吧。</span></h3> <h3>沿旧山门旁左侧台阶而上,右转至宛在洞口(下图1)平台。又见“黄日纪”。黄日纪并于《嘉禾名胜记》成书的第二年(1768年)再次游历白鹿洞,登临衔山亭(目前已毁),远眺厦岛风光、鹭江两岸,又赋诗题刻《戊子夏登衔山亭远眺》(见下图2及图3右下幅)</h3> <h3>从宛在洞下石阶穿过朝天洞(下图1),至法王宝殿左侧平台,还是一方巨岩上题刻四字隶书大字“三巡鹭江”,此方题刻系兴泉永道道尹曾宪德于第三次任职厦门时所书(下图2、图3左上方)。无独有偶,曾宪德还于魁星山(现中山公园内)题刻一幅与此方石刻同样同款的“三巡鹭江”(下图4、图5右下方)。注释:曾宪德 ,字峻轩,湖北京山人。三度任职福建兴泉永道。任内经常到玉屏书院督学、讲课,召集学生面试,重视培养人才。<br></h3> <h3>林春溥、黄日纪、曾宪德这三位清代文化人,他们无论是深入一线“言传身教”的讲课老师,还是倡修书院的文人贤达乃至朝廷命官,都是“鹿洞书声”这片“书香校园”下的“玉屏人”!在白鹿洞寺中尚有若干方无任何题刻落款的摩崖石刻,或许这背后就隐藏有“低调不留名”的“玉屏人”,默默奉献过玉屏书院!......至于玉屏书院旧址何时迁往如今思明区新华路“厦门实验小学”内,这也是我一直想知道的答案。如有知情者,欢迎call in!......文末顺代:此篇美篇引用两张由厦门知名老照片收藏者紫日先生收藏的两张珍贵“白鹿洞旧时建筑照”,并引用厦门知名文史专家刘端光先生关于玉屏山的山名来历、玉屏书院建成小史及“云洲八子”简介。</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