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前言:伟人毛泽东不仅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政治家,而且还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和诗人。毛泽东诗词是怀着巨大的诗的激情,按照写诗的艺术规律,运用形象思维创造出来的。毛泽东诗词以其前无古人的崇高优美的革命感情、遒劲伟美的创造力量、超越奇美的艺术思想、豪华精美的韵调辞采,形成了中国悠久的诗史上风格绝殊的新形态的诗美,这种瑰奇的诗美熔铸了毛泽东的思想和实践、人格和个性。毛泽东诗词,想象丰富、气势磅礴、寓意深刻、意境高远,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国革命和建设艰辛历程的艺术再现。在历史的长河中,毛泽东诗词,几乎是风靡了整个革命诗坛,吸引并熏陶了几代中国人。 </p><p class="ql-block"> 一、毛泽东早期诗词中的志向</p><p class="ql-block"> 毛泽东少年时就立下了自己的志向,他是以诗言志。 1910年,17岁的毛泽东不愿秉承其父经商的瞩托,离开家乡来到东山高等小学堂求学。这是他人生历程中的一个大转折。临行前,给他父亲留下了一首诗《出乡关》:</p><p class="ql-block">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p><p class="ql-block">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p><p class="ql-block"> 在东山小学,品学兼优的毛泽东以“言志”为题作诗一首 七古《咏蛙》:</p><p class="ql-block">独坐池塘如虎踞,绿杨树下养精神。</p><p class="ql-block">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做声。</p><p class="ql-block"> 这两首诗,表面看来,好像没有什么具体的内容,但立意甚高,凸显大气;有违抗父命、塑造自我的强烈倾向。而这种塑造在毛泽东此后的立志与奋斗历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p><p class="ql-block">二、毛泽东的诗文彰显出他的人格魅力</p><p class="ql-block"> 毛泽东要求文艺家用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观点去观察世界,观察社会,观察文学艺术。毛泽东诗词正是运用这样的世界观分析和表现社会生活的光辉的典范。</p><p class="ql-block"> 毛泽东在井冈山斗争时期,为赞颂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写下了光辉诗篇《西江月 井冈山》:</p><p class="ql-block">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 </p><p class="ql-block">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p><p class="ql-block">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p><p class="ql-block">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p><p class="ql-block"> 这是描写革命战争的第一首诗,毛泽东高度评价了军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在战胜敌人中所起的决定性作用,这是他对群众力量无比信任的群众观点的强烈表现。相信群众,热爱群众的思想,就像一条红线贯穿于毛泽东诗词之中,这也是毛泽东的人格魅力形成的基础。</p><p class="ql-block"> 毛泽东对自己的性格曾经有一段分析。一九六七年,他给江青的一封信中说,我少年时曾经说过: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可见神气十足了。但又不很自信,总觉得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我就变成这样的猴子了。但也不是折衷主义,在我身上有些虎气,是为主,也有猴气,是次之。从某种意义上看,毛泽东关于自己性格构成的这个分析颇有代表性。对毛泽东身上的虎气与猴气,可有不同的解释。但是,在某种意义上,虎气可能指原则性,猴气指灵活性。但是,在某种意义上,虎气也可以指某种程度上的帝王之气,而猴气也可以指某种程度上的反叛、反抗精神。另外,毛泽东于一九六一年十一月十七日,写下了诗文《七律 和郭沫若同志》:</p><p class="ql-block">一从大地起风雷,便有精生白骨堆。</p><p class="ql-block">僧是愚氓犹可训,妖为鬼蜮必成灾。</p><p class="ql-block">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p><p class="ql-block">今日欢呼孙大圣,只缘妖雾又重来。</p><p class="ql-block"> 诗文中,关于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诗句也从某种程度上,表明了所谓猴气的反叛与反抗精神。</p><p class="ql-block"> 毛泽东的自我分析还表明,在他身上的虎气与猴气并不是折衷主义,而是有主次之分的。有些虎气是为主,也有些猴气是为次。二者集于一身,它们组合成神气。而通过毛泽东的分析,我们看到,这种神气并没有什么宗教或神秘的性质。而是与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的自信联系在一起的。</p><p class="ql-block"> 一九二五年三十二岁的毛泽东写下诗文《沁园春·长沙》:</p><p class="ql-block">独立寒秋,</p><p class="ql-block">湘江北去, </p><p class="ql-block">橘子洲头 。</p><p class="ql-block">看万山红遍 ,</p><p class="ql-block">层林尽染;</p><p class="ql-block">漫江碧透,</p><p class="ql-block">百舸争流。</p><p class="ql-block">鹰击长空, </p><p class="ql-block">鱼翔浅底 ,</p><p class="ql-block">万类霜天竞自由。</p><p class="ql-block">怅寥廓 ,</p><p class="ql-block">问苍茫大地,</p><p class="ql-block">谁主沉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携来百侣曾游, </p><p class="ql-block">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p><p class="ql-block">恰同学少年 ,</p><p class="ql-block">风华正茂;</p><p class="ql-block">书生意气,</p><p class="ql-block">挥斥方遒。</p><p class="ql-block">指点江山, </p><p class="ql-block">激扬文字 ,</p><p class="ql-block">粪土当年万户候。</p><p class="ql-block">曾记否, </p><p class="ql-block">到中流击水,</p><p class="ql-block">浪遏飞舟?</p><p class="ql-block"> 一九五八年他在【沁园春长沙】批注中曾经说过,当时有一篇诗,都忘记了,只记得两句: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正是在这首诗文中,毛泽东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并以激昂的气慨粪土当年万年侯。而从毛泽东当时所得的阶级斗争和群众方法两个观点来看,毛泽东的这种自信,并不能仅仅解释为某种早期聪慧,而是有着实实在在的具体内容的。而从这个意义上看,毛泽东的自信与神气是有他的根据的。毛泽东的自信与神气彰显出他的人格魅力。</p><p class="ql-block"> 当然,毛泽东性格与生命中确实存在着某种平衡—协调与和谐,但是这种平衡来自于对立面的冲突,这是其一。其二,与周恩来相比较,毛泽东没有把他的个性的各条经纬编织成一个整体,却让各条线索把他拉向不同的方向。这就从两个不同的侧面说明了毛泽东的人格的魅力,是来自于并非什么神秘的而是实实在在的地方。毛泽东的人格魅力,除了他本人的主观和主体的方面外,更为主要的还是他的人民性方面。而这才是毛泽东的最终的和隐蔽的根源。而这个根源,早在一九二五年的【沁园春长沙】中就存在着,并且在一九五八年、一九六七年的自我分析中也表露了出来。前美国国务卿基辛格,第一次见到伟人毛泽东,他就感受到他(毛泽东)身上发出一种几乎可以感觉到的压倒一切的魅力。毛泽东属于那种把人格的魅力与思想的魅力集于一身的超凡魅力的人民领袖。</p><p class="ql-block"> 三、毛泽东以诗文来激励人民群众</p><p class="ql-block"> 伟人毛泽东具有高超的激励群众的艺术。无论是平时的讲话,还是在诗文中,他往往会从信任、认同、尊重、张扬、鼓励、关怀和爱护的目的出发,激励人民群众去闹革命、去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下面,就两首诗来看看伟人毛泽东的激励群众的艺术。</p><p class="ql-block"> 一九五九年,伟人毛泽东回到家乡韶山,写下了诗篇《七律·到韶山》:</p><p class="ql-block">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p><p class="ql-block">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p><p class="ql-block">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p><p class="ql-block">喜看稻菽千层浪,遍地英雄下夕烟。</p><p class="ql-block"> 这首诗中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既显示出诗人毛泽东的自信,又是对农奴们革命斗志的信任与激励。而最后一句遍地英雄下夕烟,在和平建设年代,悠闲暮归的农民,是毛泽东心目中的英雄。</p><p class="ql-block"> 一九六九年五月,诗人毛泽东回到阔别三十八年的革命摇篮井冈山,感慨万千,赋诗一首《水调歌头 重上井冈山》:</p><p class="ql-block">久有凌云志,</p><p class="ql-block">重上井冈山。</p><p class="ql-block">千里来寻故地,</p><p class="ql-block">旧貌变新颜。</p><p class="ql-block">到处莺歌燕舞,</p><p class="ql-block">更有潺潺流水,</p><p class="ql-block">高路入云端。</p><p class="ql-block">过了黄洋界,</p><p class="ql-block">险处不须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风雷动,</p><p class="ql-block">旌旗奋,</p><p class="ql-block">是人寰。</p><p class="ql-block">三十八年过去,</p><p class="ql-block">弹指一挥间。</p><p class="ql-block">可上九天揽月,</p><p class="ql-block">可下五洋捉鳖,</p><p class="ql-block">谈笑凯歌还。</p><p class="ql-block">世上无难事,</p><p class="ql-block">只要肯登攀。</p><p class="ql-block"> 这首诗发表于一九七六年一月,八个月后,伟人毛泽东与世长辞。毛泽东以其三十八年的经历和感受,集中地概括为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这一高度洗练的箴言,洋溢着深沉而执着的自信。这种自信,既是诗人毛泽东一贯的自信,又是他对人民群众的信任,更是他对人民群众的激励和鼓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