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h3><h3>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h3><h3>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h3><h3>恨不生同时,日日与君好。</h3><h3>作为一个民国女子,一个留过洋,一个家世显赫的大家闺秀,当她的情感,她的初恋,投注在了一个有妻室的男子身上,那本身就已经注定了是一个悲剧的开始。</h3> <h3>她的思想和情感是要受到控制和束缚的,再加上她自身的修养和道德规范,促使她矜持的对待情感上面的欲望和外泄,这是一个常人无法做到的一种自律。</h3> <h3>如果深爱着一个中意之人,却又能收放自如的对待自己的情感,那是不存在的一种神话。即使作为一个大家闺秀,一个才女,她也不能完全免俗,如她的外表显示的那样,斩断前缘,斩断一切似的进入婚姻;她只能对后面的梁思成说∶"你看着吧,我要用一生来回答你的。"是的,这就是一个女子对待婚姻的认真与承诺。</h3> <h3>由于父亲林长民和徐志摩是知交,在随父亲去了英国之后,林徽因也因此结识了徐志摩,在康桥,他们双双坠入爱河,可是当林徽因得知徐志摩已有妻室时,强忍着内心的疼痛,毅然决然的要父亲带她回国,并从徐志摩的妻子张幼仪的眼睛里看到了自己的多余。她其实是比较理性的,那时候的林徽因才十六岁。</h3> <h3>然而,对于充满诗意和浪漫激情的情痴徐志摩来说,却不愿放弃这个"灵魂伴侣",以至于一直追到林家,对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开了口,这次的开口被林父婉拒了,徐志摩又做出了惊人的举动,为了爱情 他放弃了婚姻,放弃了正在国外的求学,远渡重洋,又一直追到国内;正因为他的一系列痴情的举动, 使得林徽因对徐志摩的爱,越裹越紧,吓得动也不敢动,却也放不下,这样的心情,在林徽因的《仍然》,《情愿》这两首诗里,可见一斑。</h3> <h3>《仍然》</h3><h3>你舒伸得像一湖水向着晴空里,</h3><h3>白云,又像是一流冷涧,澄清,</h3><h3>许我循着林岸穷究你的泉源∶</h3><h3>我却仍然怀抱着百般的疑心</h3><h3>对你的每一个映影!</h3><h3><br></h3><h3>你展开像个千瓣的花朵!</h3><h3>鲜妍是你的每一瓣,更有芳沁,</h3><h3>那温存袭人的花气,伴着晚凉:</h3><h3>我说花儿,这正是春的捉弄人,</h3><h3>来偷取人们的痴情!</h3><h3><br></h3><h3>你又学叶叶的书篇随风吹展,</h3><h3>掲示你的每一个深思;每一角心境,</h3><h3>你的眼睛望着,我不断的在说话:</h3><h3>我却仍然没有回答,一片的沉静</h3><h3>永远守住我的魂灵。</h3><h3><br></h3><h3><br></h3><h3>《情愿》</h3><h3>我情愿化作一叶落片,</h3><h3>让风吹雨打到处飘零;</h3><h3>或流云一朵,在澄蓝天,</h3><h3>和大地再没有些牵连。</h3><h3><br></h3><h3>但抱紧那伤心的标志,</h3><h3>去触遇没着落的怅惘;</h3><h3>在黄昏,夜半,蹑着脚走,</h3><h3>全是空虚,再莫有温柔;</h3><h3><br></h3><h3>忘掉曾有这世界;有你;</h3><h3>哀悼谁又曾有过爱恋;</h3><h3>落花似的落尽,忘了去</h3><h3>这些个泪点里的情绪。</h3><h3><br></h3><h3>到那天一切都不存留,</h3><h3>比一闪光,一息风更少,</h3><h3>痕迹,你也要忘掉我</h3><h3>曾经在这世界里活过。</h3> <h3>徐志摩说林徽因是他的灵魂伴侣,灵魂伴侣是两颗心相互有感知,有感应,有灵感的一种体称;谈到徐志摩对林徽因的爱,是那么的真,那么的诚,那么的痴,林徽因这么聪慧的女子,怎么可能没有感觉,怎么可能不为之动容,在《你是人间四月天》里,她的心情大好,把对徐志摩的情感借寄在刚出生不久的孩子身上,只是因了一切都是时间的错位 导致林徽因只能压抑着,自律着,把控着自己的情感,对于徐志摩那狂热的追求"充耳不闻",才得已平稳的渡过一段时期,以至于一直到徐志摩的意外死亡;在悼念徐志摩的文章里 我们可以看到林徽因的语句里,是那么的解读徐志摩,乃至四年之后,仍然为徐志摩续写纪文。</h3> <h3>其实,她的心是疼痛的(况且,她认为徐志摩的死是因她而为),这就更增加了一层疼痛的滋味;而作为一个有着婚姻和素养极高的她,既不能如自己的心愿去爱,又不能说出来,哪怕有一个可以谈及此事的人,心里的痛苦也会减轻一些,即使在文章中,在诗句里,都很难看出端倪,这是一件很痛苦的,也很苦闷的事,她在《莲灯》这首诗里,写出了人生有些无奈的"算是一次过客在宇宙里,也就是个美丽的梦"而已。她最能当作诉说的对象,就是沈从文了,也不过当作大哥哥一样,就是对丈夫的不满,发一些小女人的牢骚,要在怎样的情况下,才向外人谈及夫妻感情的不愉快,可见平时,林和梁俩个人之间也经常矛盾不断的,即使这样,却也无法说出心中对真爱的思念,哪怕对思念的人说出一句话,也好释去一些痛苦。</h3> <h3>多亏了金岳霖的出现,缓解了林徽因和徐志摩之间的情感纠葛,也缓解了林徽因和梁思成之间的矛盾,金岳霖的出现,也正说明了林徽因是一个优秀的女人;试想,在这样一个情感丰富,文学大家的才女身上,发生了这一系列之事,怎么能够好过得了!再加上后来的内乱,使得她的生活颠沛流离,东奔西走,她的身体有病了,其实,她的内心早已经病了!不过,也只有她才能瞒过世人——只是因为有病而去世的!</h3> <h3>林徽因学的是建筑,行为上和思想上都是比较理性的;理性的思想,只能说明比较能理智的对待一些事情,却不能代表就没有情感,亦或说情感就比较淡薄;其实,林徽因是个情感比较丰富的人,也喜欢参加徐志摩他们诗社的公演,她的诗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徐志摩的影响,这也是因为他们的情感仍然存在,当徐志摩创办诗社时,她也时不时的会写一些诗去添砖加瓦。</h3> <h3>也正是因为是灵魂伴侣,所以,他们之间的感情已超出常人的缠绵悱恻甜言蜜语了,而林徽因隐藏的更深,使得徐志摩也看到了俩个人的结果,是永远不可能走到一起的,只好退而求其次,和梁思成成了好朋友,只想着能经常看到林徽因也就满足了。</h3> <h3>怎奈,林徽因留过洋,有着高端前卫的思想和文学底蕴,在和徐志摩的书信来往中有着文学的默契,这就更增加了俩个人对情感的无法归宗而感到痛苦和压抑。</h3> <h3>当林徽因的痛苦达到极限的时候,也想到过"作",然而,一个有名望的,有修养的,有才华的自己,还有一个有着涵养和容忍度的丈夫在包容着他,也就没有"作"的起来,其实,想"作",也是因为内心的因果还没完全消除。</h3> <h3>最后,也就是金岳霖能够理解这一切,当然,他也是深爱着林徽因的,直到金岳霖无私的爱和梁思成的包容,终于完善了林徽因那完美的婚姻和短暂的一生。</h3> <h3> 《别丢掉》</h3><h3><br></h3><h3> 别丢掉</h3><h3> 这一把过往的热情,</h3><h3> 现在流水似的,</h3><h3> 轻轻</h3><h3> 在幽冷的山泉底,</h3><h3> 在黑夜,在松林,</h3><h3> 叹息似的渺茫</h3><h3> 你仍要保存着那真!</h3><h3> 一样是月明,</h3><h3> 一样是隔山灯火,</h3><h3> 满天的星,</h3><h3> 只使人不见,</h3><h3> 梦似得挂起,</h3><h3> 你问黑夜要回</h3><h3> 那一句话——你仍得相信</h3><h3> 山谷中留着</h3><h3> 有那回音!</h3> <h3>原创 图片取材于网络</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