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h3><h1> 父亲</h1><h1> 文/赵智平</h1><h1> 父亲是一棵大树,春天倚着你幻想,夏天倚着你繁茂,秋天倚着你成熟,冬天倚着你沉思。</h1><h1> 我的父亲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他从小聪慧好学,在他的学生时代自己学习认真、踏实,经常受到老师的好评。全家人对他也非常关心,不让他干农活,为了鼓励他好好读书,到学校背的馍也和姊妹几个的都不一样,姊妹八个中就只有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当时白水最高学府,倍受爷爷奶奶的宠爱。毕业回家之后,村中学校缺少先生,众乡邻知父之才皆举荐他成为一名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书房先生(小学教师),他不负众望,凭着个人才华、学历和敬业精神,得到乡邻的赞许和教育管理机构的首肯,先后被评为小(学)教(育)高(年)级一级教师职称和小教讲师职称,父亲在2003年满60岁时,三十年教龄的他才离开了自己最热爱的教育事业,享受退休待遇,现在老家安度晚年。所以父亲的同龄人至现在到家里来闲聊时总是问道:先生在不?</h1><h1>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农业农村土地所有制发生了重大改革,从单纯的人民公社所有制转变为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我家人口多,解决不了口粮问题,母亲决定在分到十几亩地的基础上,再承包了村里的几十亩核桃园(即今李家峁)。记得有一年收麦时,父亲借着星期天带我们七口人去李家峁锄地,刚锄没多少,就下起了倾盆大雨,我们在窑洞里躲了一会儿。雨停后,天却快黑了,父亲催促我们一家人赶快回家,但此时南洼河水在一场大雨后已经涨了20多米宽,水淹过了膝盖。“咋办呢?"我们都在问父亲。这时他一声不吭,挽起裤腿,弯腰背上大姐蹚水过河,让我们在南岸等候,看到他腿也不能抬的太高,随着水流,脚步慢慢往前移动,两只手护着大姐的双腿,姐的双手死死地搂着父亲的双肩,水流太急,我们害怕他滑倒,出了一身冷汗,就这样在我们提心吊胆的恐慌中父亲安全地将我们母子六人一个一个背过河。当背起我时看着他头上和肩上的汗珠,再加上他一步一步稳稳的,从急流中走过,心里倍感难受。这件事,时常在我脑海中回荡,现在我深深地明白,那是一种父爱!</h1><h1> 过去每当麦子熟了,农村学校就放忙假。我们家就全部上劳到南洼河(在村子南边的一条归入洛河的支流,河岸附近有可引水浇地的便利条件,确保旱季丰产的水浇田)收小麦。南洼河边的二亩七分地,水肥充足,麦子杆高、穗长、颗粒饱满。麦草还要让牛吃,所以一点都不能浪费,看着眼前那已熟足而丰收在望的麦子,我们姊妹几个越发熬煎,麦子用镰刀割到,要打成一捆一捆的背到半路架子车上,虽路不远可是坡陡弯急。父亲总能看透我们的心思,他拿起镰刀,一次过去占七行,全劳往前割了一段。父亲站起来说:“你们娘几个负责光割麦子,我负责往架子车上担。”收麦天火辣辣的太阳晒在人的身上的确不是滋味,还有那麦芒、麦杆、麦茬扎到脊背上,头上的汗水流到眼角综合性的感觉,现在回想起来让人难以忍受。可是父亲从来都是喜笑颜开,今年又是一个好收成啊!父亲麻利捆好一捆,再捆下一捆,等捆的差不多,就抓紧时间用担子担麦了。只见他双手抓起空扁担猛地插进麦捆,然后双手攥在扁担中间顺势扛在肩上走到另一个麦捆跟前,斜着将其穿进下一麦捆,猛的将担子托到肩上,稍做停顿要闪一闪调整平衡,肩膀移到扁担的中央,小心迈步用力地担起两捆一百多斤的麦捆,走在弯延曲折的山间小路,一回又一回地往架子车上送,当架子车快满的时候,我们每人才背一捆捎到半道的架子车上,捆扎结实拉回家。如今坐下来回想起那时的劳动场景,不由得想说一句:“父亲,为了全家人的生活,你受累了,你辛苦了,儿女们感谢你!”</h1><h1> 责任是一种使命,责任心是一种使命感。父亲常对我讲:“当我站到三尺讲台上,望着那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睛,一种责任心在自己心头油然而升,要教好每一个孩子,对得起乡亲们的信任,深感自个肩上的担子不轻啊!聪明的孩子一教就会,主抓的是学习差的孩子,而对有缺点的孩子,这种责任感就越发深重了。”</h1><h1> 记得父亲在五里路外的邻村教书,那时候家里也穷,为了养活我们,他舍不得给自己买辆自行车,家里有事或者周末,他总是来回步行,从来也不说一声累。</h1><h1> 父亲教诲我们:“随着时代的发展,知识+技能=生存”,这句话让我永记在心。</h1><h1> 教师是一种特殊的职业,也是一项良心活,随着年龄的增长,父亲的工作转到我们村,有时上完一天课,下午放学回来,赶紧到地里去干点活或操持一下家务,零碎活干完了,常常还要批改带回家学生们的作业到深夜,备好明天的课,第二天还得按时去学校开始新的一天工作。父亲这种较强的责任心,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爱岗敬业精神是激励我们这一代孜孜以求,刻苦努力,顽强拼搏,积极向上的动力源泉。</h1><h1> 记得在2017年的除夕夜,我们全家人坐在一起谈笑风生。平日里,用短短的时间陪老人在家里吃个饭就走,‘那夜和家人团聚之时父亲显得格外高兴。他一会给讲年少不懂事的我们,一会说工作之时的自己,一会儿说到他现在的生活,一会探讨我们以后的打算。谈笑气氛的浓烈总让父亲错过最爱看的春节联欢晚会。我就坐在父亲的对面,他让妈把电视声调小,生怕听不清我们的每一句话,说着说着他一会儿站起来了,一会坐下了,一会儿比划着,一会儿哈哈大笑。我长这么大,从来没有见父亲这么高兴过。不知不觉已是2018年正月初一凌晨一点钟左右,妈妈说:“孩子们都累了,早点休息吧!”父亲很精神的说:“没事,我今天高兴,孩子们平日里总是工作忙,时间紧。难得有机会和他们聊天,我今晚上就是想听他们说道,看他们还有啥没给我说,你再添些好吃的给娃娃放下就行!”春节全家团聚,加上父亲无比的高兴,那夜我们全家彻夜难眠!</h1><h1> 父亲退休后,爱看戏,看书,看新闻,每天从新闻上了解一些国家的事情。我们为了不让父母亲感觉到空巢,姊妹五个隔三差五都回家看望他们。二位老人,相依为靠。现在老家安度晚年,有规律的生活着。</h1><h1> 教师节到了,中秋节也快到了,又让我想起在家的父亲,“每逢佳节倍思亲”有真没假,四十不惑的我深感到父亲一生的平凡与不易。您作为一名基层教育工作者,用一颗大爱之心培育出诸多学子,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作为父亲,您抚养了我们姊妹五个不辞辛苦,默默无闻,如今儿女们长大了,成家立业了,在这特别的季节由衷的说声:父亲,教师节快乐!父亲,我们爱您!</h1>
<h1> 2018年9月9日</h1><h1> 【原创首发】</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