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王瑾</p><p> 书,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讲再熟悉不过了,我们国家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成就正是依赖它绵延流承。它揭示了人生存在的意义,提供了智识饥渴的乳料。</p><p><br></p><p> 为什么要读书?我想至少有以下两方面原因:一是职业生存的需要,不看不行。二是书籍是我们最忠诚的朋友,没她也不行。宋朝一位皇帝曾经一语道破天机,他告诉大家“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意思是读书可以做大官,食奉禄,住好房子,还可以娶貌美如花的媳妇。这就是读书的好处之一,即它的功利性。现今也差不多,大多是为读书而读书,因为只有读书才能养家糊口混饭吃。这个职业的书每个人都必须读,从小学中学到大学,甚至工作了还必须读,否则你随时都可能会被淘汰。我想大多数人都不爱读这类满是公式图表的职业书,但不喜欢你也得吃糠咽菜呵。当然也有例外,我有一个朋友也是学财务的四十出头,硬是把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注册税务师、英国特许公认注册会计师统统收入囊中,乐此不疲,一直让我好生羡慕。宿迁好不容易出了位伟人--西楚霸王项羽,却不喜书写!《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项羽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他找了个冠冕堂皇的理由: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刘邦虽然人生的俊美但也不喜欢读书,年轻时贪于财货好酒色。刘邦自己总结其所以得天下,而项羽之所以失天下的关键原因在于他善用读书人,能让张良萧何这批读书人为已所用,而项羽有一读书人范增还不会用。《汉书.萧何曹参传第九》记载,“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沛公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得秦图书也”。相比金银珠玉,萧何爱书更甚,收获亦丰!咸丰元年六月初一,曾国潘在给其弟弟们写信谈及儿子纪泽婚事时有这样一段话,“又余乡间若有孝友书香之家,不必问其贫富,亦可开亲,澄弟盍为我细细物色一番?(《曾国藩家书》)”此时的曾国藩已是礼部侍郎兼刑部侍郎,权倾朝野,即使这样的晚清重臣也想为儿子挑选个读书人做亲家。《聊斋志异》里也有个故事讲,古代民间择婿标准“王侯家所不敢望,只要个读书种子,便是佳耳”在这些择婿人的眼里,读书人是胜过公子王孙的。由此看中国传统书香文化已经深深植根于普通人的脉管了,即把读书看的高于一切。为什么说书籍是我们最忠诚的朋友呢,一来她不会说话,不会变心,不会忘恩负义。二来她内涵丰厚,知识渊博,无论你碰到多么棘手的难题都可以帮助你找到答案,且不索回报。书籍是我们青春期的恋人,中年的知己,暮年的伴侣,终身的朋友。你不用担心时空会谈化你们的友情,只要你不移情别恋,她就不离不弃,忠贞不渝,做你最忠诚的朋友。于幼军,这位前山西省长、文化部党组书记,2008年10月因严重违纪被撤职留党察看,此时的于府已是门庭栖寂,冷淡萧条,即便是平时看来最亲密的朋友也避之唯恐不及。没了威风排场案牍劳形,人却落了个清静。他在北安京紫竹园畔的中国国家图书馆行政办公楼一间十来平米的小屋开始如饥似渴地读书,平时吃食堂或回家自己动手煮碗面,周末国家图书馆食堂不开伙他就买点肉包或饺子就着茶水吃下去。节假日读书饿了,“品诺咖啡店”花18元叫上一份“碟头饭”,外加10元的素菜汤,倒也津津有味,比吃包子改善多了。每天读书不辍,渐渐,书读进去,人走出来了。春去秋来,阅读了三四千万字的图书资料,复印了几百万字的资料,写下了上百万字的读书笔记及资料摘录,书桌上的书稿也越摞越厚。经一年半努力,完成了《社会主义五百年》,做了一件有意义有价值的事,获得了广泛认可和高度赞扬,其本人也在2011年2月被重新任命为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副主任。他在自己跌宕起伏的人生阅历中悟出了读书和图书馆还有一大功用疗伤治病。图书馆能够帮助人们抚平心灵创伤,摆脱精神困境,书籍可以说是人最好的朋友。遗憾的是人往往都是在繁华殆尽、时过境迁后才觉起她的善好。</p><p>读什么书?知识爆炸的时代,书,是绝对读不完的。那我们应该读哪些书呢?其实我们有个最好的老师,她就是时间。经过战火的洗礼、当权者的焚毁、时间的洗练,流传至今的文本,都值得一读。咱们所谓的经、史、子、集中都有极为优秀的文章,为世界上任何国家所无法攀比。当然,读书得根据个人的嗜好,结合自身情况,不能牛不喝水强按头。鲁迅先生告诉大家“多读外国书少读中国书”。更有甚者,胡适认为,中国的“经、史、子、集”都是杂货店,没有什么可以帮助改进道德增进智识,不值一读。他要求年轻人至少要精通一种外国文字,读外国语要读到有乐而无苦。他们担忧的问题其实只有一条,即不要读死书,死读书。看书毕竟是在读别人的思想艺术,尤其是中国有着几千年的封建思想文化。因此读书人首先要做一个较好的思索者,如果读书幽闭了内心,那还不如从来不看书。对于典籍之类的不妨略读,像五柳先生一样,好读书,不求甚解。对于自然科学及外国书不防挑几本精读。</p><p><br></p><p>秀才谈书,屠户谈猪,各得其乐。读书之乐莫过于“雪夜闭门煨芋读禁书”了。说起禁书,大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政治的,一类是像《金瓶梅》这类的。对于成年人,如有幸在宁静的环境,悠闲的心情中静静地读读这类禁书,何尝不是人生最美事呢?然而,过分的功利性追求往往使读书人忽视了读书过程中的乐趣,这多少让人有些遗憾。现代人,尤其是孩子更难体会到读书的乐趣。看了儿子最近几年的语文教材简直让我无语。有陈毅替他妈妈洗衣服的、有邓某某刻苦练字的、有江某某到香港的。不仅内容牵强附会,晦涩生硬,而且毫无教育意义,更难让孩子体会到阅读的乐趣。老师还让他从头背到尾。真佩服小家伙能一字不拉给背出来。如果说想让孩子理解孝心,晋朝李密可算是典范。为终养“日薄西山、气息奄奄”的祖母辞官不做,侍汤喂药,直到祖母去世才出仕,为什么非要选个陈毅呢?想让孩子了解祖国的伟大,增强民族自豪感,那包举宇内鞭笞天下的秦始皇、分天下封王侯的项羽可比邓爷爷、江爷爷威武多了。据说台湾小学、中学的语文教材70%选的是古文经典,另30%出自现代名家之手。因为他们明白,历史的经验已经无数次地证明了,任何钳制人思想的努力注定都是要失败的。对于年轻人来讲,要进步进取,防止老朽,最好的方法是闻闻书香,在这半亩方塘里找寻自己的天光云影。</p><p><br></p><p>生命因热情而奔放,因阅读而美丽。</p><p> 2013.05.12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