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1993年9月初,我考入了武警郑州指挥学校。
初入军校时,兴奋、激动、惶恐忐忑。兴奋和激动源于梦想的实现,惶恐忐忑源于对军校生活的未知。两年学业结束后,回头再看,军校生活苦也甜。苦,精神和身体双重压力之苦;甜,怀揣着对未来梦想之甜。下面我选几个侧面来回顾一下苦涩、艰辛、充实又充满激情的军校生活。<br></h3> <h3> (一)艰苦的岁月</h3><h3> 我们的军校被基层部队戏称为“黄沙军校”,用以形容地理位置之恶劣,生活条件之艰苦。军校位于郑汴之间的官渡古战场附近。除学校东侧有一个村庄外,方圆全是沙丘,学校北侧的沙丘上有植被覆盖,是当地政府为抵御风沙的侵袭号召群众种植的。每次大风来袭,沙土遮天蔽日,不亚于原来北京地区的沙尘暴。</h3><h3> “一盆水半盆沙,喝到最后是泥渣”这是学员调侃刮大风用水时的真实写照;生活用水是地下水,冬天洗衣服,冰凉的水刺骨般的难受,洗完衣服指关节肿胀得像一根根胡萝卜;住的是瓦房,每逢下雨天,有的地方还漏雨,为了避雨,床铺在屋里搬来挪去。</h3><h3> 最不能忍受的是学校经常停水的日子。每到此时,学员们全体出动,拿上脸盆(有时兼洗脚用)到附近一里地外村庄压井里取水,以保障炊事班做饭,接满后端着脸盆深一脚浅一脚摇摇晃晃往回走,最后真正倒进厨房水池的水也就所剩无几了。</h3><h3> 高强度的军事训练,加上年轻消化功能强大,每到开饭前总是饿得饥肠辘辘,每顿饭吃三四个馒头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总是菜量不够,只有蘸菜汤下饭。记忆最深的是晚上训练结束,我们三五成群跑到学校内部的军人服务社,下两包“北京”牌方面,一根火腿肠,一个荷包蛋,那就是最美的美食和一天当中最美好的时光了。一个月几十块钱的津贴除了订杂志,基本上都用在补充营养上了。</h3><h3> 那时部队经费紧张,学员队领导为了给我们补贴伙食,就联系了当地基建工程,每天晚上占用晚自习时间到施工工地挖地基。大概相继挖了有几个楼盘的地基,连续奋战一个多月。年轻真好,不知疲倦。刚入学对任何事情都充满了激情,那时的我们就像刚出笼的包子--热气腾腾。每次挖地基回来,大家有说有笑,一个个拿着脸盆接冷水顺头泼下,浑身爽透。挖地基于我而言,算是忆苦思甜(在我上中学的时候,家里要盖新房,需要到田地里取土烧砖,我也经常帮助父亲在我们自家的庄稼地里挖几米深的土,取出最下面的粘土烧砖用,然后再把上面的土回填进去)。但对于极个别在家没干过重活的学员来说还真有点吃不消,手上磨出了血泡,每天回来都腰酸背痛,叫苦不迭。每到此时,我们就拿他开涮,嫌他娇气,不够爷们。在年轻壮汉群体当中谁要是娇情一点,必是挨拍的对象。那时还没有“娘炮”这个词,不像现在的社会,就连中央电视台《开学第一课》都把“娘炮”当偶像,把非主流当时尚。想不通。策划这个节目的导演肯定没过当兵。 </h3><h3> 艰苦的环境最能磨练人的意志,改造人的思想,发现人的潜质。后来每当遇到困难的时候,想想以前走过的路,眼前的困难算不了什么,咬咬牙也就挺过去了。</h3> <h3> (二)艰辛的成长
每个人的成长道路都不一样,军校学员相对于同龄人来说成长道路更为艰辛。承受着来自精神和身体上两重压力,精神压力更甚。入学前,就听说军校实行末位淘汰制,而且上届学员已有两三名被淘汰,心里不免上下打鼓。这就是部队院校的聪明之处,入学后就给你戴上“紧箍咒”,便于管理。怕被学校淘汰,因为后果很严重,丢人不说,关键是前途没了,退回部队后面临退役。
学员素有军校中“末等公民”之称,在学校是最没地位的一个群体,战士都敢欺负你,因为他们知道你头上有“紧箍咒”。每天生活的小心翼翼,对于这个正在成长并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年轻群体来说,完全地约束在纪律之内也是不现实的。
翻墙事件让往事不堪回首。有一次周末,我们几个学员请假迟归,到校时已晚上九点钟左右,都不敢走大门归队,因为校门口有学校管理处的干部值班,盘查很严。我们几个商议,东围墙离我们学员队较远,从那儿翻墙过去,不容易引起注意。谁知,我们几个“蹭蹭蹭”刚从高墙跳下立足未稳,几把明晃晃的手电剌得睁不开眼睛:“站好!都别动!”这下完了!我们被学校管理处带着警通中队的战士夜巡队逮个正着。这时心里万念俱灰,肯定要被开除了。事已至此,只有老老实实接受处理。接着,我们接受了盘问,做了笔录,管理处的干部打电话让学员队领导领人。后来事情的发展要比我们预想的结果好的多,我们虚心接受了队领导批评教育,在学员队作出了深刻检讨。队领导看我们认错态度好,又是初犯,再则还怕影响学员队声誉,就向学校管理处作了检讨,没有上报学校领导,这件事就这样算是平息了。
翻墙件事对我刺激很大,被逮着时的狼狈相、被问询时的耻辱感、做检讨时的负罪感至今还在脑海中挥之不去。我进行了深刻反思,不该心存侥幸违纪翻墙,要是上报学校领导处理后果不可预料。痛苦的经历可以帮人成长,人在痛苦的时候最能看清自己的弱点,痛定思痛,认真学习文化课,刻苦投入军事训练。
比起其他学员,我在指挥能力、组织训练、带兵经验上先天不足。大多学员都是班长、代理排长基层带兵一线成长起来的,带兵对于他们来说轻车熟路,小菜一谍。像我这样后勤兵(卫生员)考上学的也只有寥寥数人。如果像大多数学员一样按部就班的进行,距离肯定越拉越大,甚至毕不了业。为了激励自己,我给自己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训练计划,私下里下了不少功夫,有时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跑到学校西侧的大操场练习口令、跑指挥位置,反复琢磨练习。通过一步步脚踏实地和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有了很大进步,学员队领导也改变了对我的印象,党组织接受了我的入党申请并接纳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顺利通过了毕业考试拿到了毕业证。这段经历让我明白了,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没有人可以随随便便成功,实力是用虔诚的态度和坚韧不拔的毅志力打造出来的,而不是想像出来的。<br></h3> <h3> (三)处突的考验</h3><h3> 两件事让我印象深刻。</h3><h3> 烤烟厂失火。记得是刚入学不久的一天,我们正在教室内上课。队长吴殿勇急冲冲跑到教室讲台上,口气急促的命令:“同学们,中牟烤烟厂失火,接到上级命令,命令我队迅速到一线抢运烟草物资。现在迅速回宿舍带雨衣、水壶紧急集合。”队长的一声令下,我们冲出教室,5分钟内已整装待发。乘车到达现场后,现场浓烟滚滚,像是乌云压顶,据现场的人员说大火已蔓延至十来个仓库。消防队的官兵已先期抵达现场正组织灭火,我们的主要任务是抢运尚未着火的烟包。现场已有人把浸泡过的口罩发给每个学员,戴上口罩就消失在浓浓黑烟之中......一时间,在滚滚浓烟中肩扛手提,一辆辆架子车不停的穿梭其中......火势渐渐变弱,我们抢运出了大部分烟包,最大程度地保护了烟厂的利益。抢运结束,每个人都成了“黑包公”,满脸都是黑灰,只能看到两只眼睛,大家相视看看,谁也不认识谁。这时,连续两、三个小时的烟熏火燎,很多学员已感觉头晕恶心,体力不支,一个个学员不停倒下去。学校领导也慌了,从没遇见过此类问题,赶快叫救护车(后来,救护车根本不够用,干脆用大卡车把学员直接拉到医院抢救)把晕倒的学员拉到中牟县医院进行紧急处理,严重的被转移到武警总队医院,中牟县医院、武警医院全部被我们的学员住满了。中毒稍微严重的学员在医院接受了高压氧仓的治疗,轻微的在医生的指导下通风换气,静养治疗。后来我们才知道这是一氧化碳中毒所致,我也未能幸免,住进了中牟县医院,在医院作了观察后,我和部分轻微中毒的学员当天晚上就回到了学校上课。</h3><h3> 贾鲁河*决口。记得是94年深秋季节的一个晚上,暴雨如注。劳累了一天刚进入梦乡,急促的紧急集合哨声刺破寂静的夜空,每个学员从床上弹起,按规定携带装备集合后,队长在雨中做动员:“同志们!多日的雨水导致位于中牟县城东北侧的贾鲁河水暴涨,已严重威胁当地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并直接威胁到陇海铁路线的运营安全。我部接到上级命令,立即集结开赴到贾鲁河抗洪抢险,我们的主要任务是扎木桩、装沙袋、堵决口”。乘卡车到达现场后,队长进行了简单的分组,我被分到扎木桩组,带上事先准备好的木桩和铁锤,跳入到齐腰深的河水中。哇!这个季节的水凉得彻骨,暴雨顺头浇下来简直睁不开眼睛,加上湍急的河水冲得我们站不稳脚跟,临时找来绳子,学员一字排开形成人墙,用绳子固定在一起,抵御水流的冲击,学员们相互配合着把一根根木桩剌入决口的地方,把装好的沙袋接力传过来排在扎好的木桩前,连续奋战两个多小时,肆虐的洪水像被驯服了的小绵羊,掉头顺流而下。我们在当地老乡的搀扶下爬上岸去,冻得瑟瑟发抖,嘴唇发紫,上下牙齿不停的打架。险情排除了,附近的村民自发的给我们送来了方便面、鸡蛋......并拉着我们的手动情地说:“太谢谢你们这些当兵的了,要不是你们在洪水中趟水堵堤,俺这个家就毁掉了。”老乡们朴实的语言,把我们这些在水里浸泡得透心凉的男子汉,顿时似注入了一股暖流暖遍全身。</h3><h3> 由于长时间在部队超强度训练加上水中浸泡,膝关节落下了关节疼痛的毛病,每逢阴天下雨,膝关节都隐隐作痛。</h3><h3> 现在想想,那时并不是我们有多么高尚的思想境界,有种本能的英雄主义,从骨子里散发出来的那种战斗精神支配着你冲锋陷阵,就像是一匹不知疲倦的战狼,部队一声令下,毫不畏惧,勇往直前。有了这种精神,就没有完不成的任务。</h3><h3> (注:贾鲁河*据载,1938年日军进攻开封、郑州。蒋介石命令国民党部队炸开黄河花园口大堤企图阻止日军南下。混浊的河水向东南方向迅猛推进,花园口与赵口两处黄水在中牟西北部的茶庵汇合,分成三股南下,西股主流黄河水至中牟入贾鲁河,南泛尉氏、杞县、扶沟、西华等县……在黄淮平原随性肆虐,最终形成了跨越豫皖苏3省44个县的黄泛区)</h3> <p class="ql-block"> (四)萌动的青春</p><p class="ql-block"> 我们的青春就是在内心兵荒马乱,表面风平浪静的岁月中度过的。</p><p class="ql-block"> 正值弱冠之年,青春萌动之时,也曾幻想过什么时候有白雪公主款款向自己走来。青春期里萌动出来的那一点可怜的春心放在铁一般的纪律上弄得冰凉。精神世界极度贫乏,感情生活极度荒芜,看一场电影就能回味好几天。但这并不能阻挡我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每到周末,我就去学校图书馆看小说,那时我迷上了曹雪芹和琼瑶的小说,《红楼梦》读了两遍,基本上读完了图书馆琼瑶的《窗外》《潮声》《水云间》《梅花烙》和《彩霞满天》等全部小说。沉迷于其中,并且很享受这个过程,一段生动的文字,能让人面红耳赤,心跳加速,还真找着点书中自有颜如玉的感觉。</p><p class="ql-block"> 好奇心支配着青春的冲动。和我们同一届入学的有来自全国武警部队的女学员,读的是护理专业。和女学员碰面机会最多的地方是学校的开水房,那时我们全校只有一个烧开水的地方。每到晚饭后,男男女女、三三两两不约而同的提着水瓶到开水房打开水,胆子大的、长得帅得借机和女生搭讪,互生好感的极少数发展为了地下恋,而我们大多数学员还处于最原始最朴素的异性相吸的朦胧阶段。那时班里一到打开水的时间,都是争先恐后,班里最不缺的就是开水,为了欣赏学校那道最靓丽的风景线,有的同学甚至把刚打过来的开水倒掉,再去打一壶开水。 </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谢谢欣赏)</p><p class="ql-block">图片来自《中国武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