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后来相会

东阳

<h3>三十二年前,当南国战事紧急,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十分激烈之际,我们怀着报效祖国的梦想,从东北、从西南、从北疆、从南疆,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汇聚到淮河之滨,燕山脚下,走进了我军装甲兵军事指挥军官的摇篮一一蚌埠坦克学院。 </h3> <h3>我们有缘,我们共同走进了十三队;我们有分,我们有如兄长般的队领导;我们有情,为报效祖国,我们顽强拼搏,严格训练,严格要求,勤学苦练,钻研本领,提升素质;我们有谊,两年的军校生活,我们百多名同学,情同手足,恩深似海。<br></h3> <h3>三十年前,百炼成钢,意气风发,满载收获的我们,怀着为巩固国防抵抗侵略的雄心壮志,主动要求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我们队的同学,听从党的召唤,从蚌埠坦克学院圆满完成学业,打起背包就出发,奔向祖国的四面八方,驻守在东海前哨,巡防在西部高原,守卫在林海雪原,巡逻在南沙群岛。<br></h3> <h3>祖国的东南西北,华夏的天涯海角,都有我们十三队同学的足迹。同学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本职岗位上,恪尽职守,建功立业,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骄人的成绩,创造着一个又一个辉煌,以一流的工作业绩,向队领导汇报,向母校献礼! <br></h3> <h3>军校,是我们人生事业的起点站;军校,是我们提升本领的淬火炉;军校,是我们开拓视野的望远镜;军校,是我们凝聚友情的新家园。两年同窗,一生情谊。当年我们同吃同住同学习,互帮互助如兄弟,结下经久不变的友情。三十年里,我们工作之余,天天在思念,敬老的老师,亲爱的同学,远方的你们,我们何时再相见! <br></h3> <h3>机会终于来了。在队长孙金宝的组织下,程诚、李运峰、牛伟韬等几位同学积极运作,多方协调。在我们毕业三十周年之际,2018年7月6日,在这个美好的日子里,我们十三队的同学相聚于母校一一蚌埠坦克学院。<br></h3> <h3>珠城蚌埠,青山绿水,花团锦簇;美丽淮河,风光旖旎,玉带环绕;壮丽燕山,祥云朵朵,气象万千;学院校园,绿树列队,战车恭候。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同学们,就像当年在军校学习那样,以号令为准,以标准的军人姿势,迈着整齐的步伐,来到了聚会地点。有的远远的看到老师,就奔跑过来,向老师敬上军礼,深表谢意;有的远远的看到同学,迎上前去,含着热泪,相互拥抱,倾述彼此间的思念。说不完的老师恩,叙不完的同窗情,谈不尽的战友谊。看着彼此间岁月留下的痕迹,感叹时光的飞逝。<br></h3> <h3>  三十年的等待才相聚,同学间情谊依旧,感情更为炽烈,友情愈为绵长。三十年的思念才团聚,同学们岗位变了,年龄变了,地位变了,但年轻的心没有变,报效祖国的决心没有变,与队领导和同学们的情感没有变。 三十年的企盼才相会,相会就是加油,就是助威,就是鼓励,更加激发我们携手并肩,一致向前,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br></h3> <h3>当我们走进校园,感受那熟悉的一切:听队领导讲话,坐在教室听课,走进训练场抚摸战车,回到宿舍坐在床沿,走进食堂吃顿饭……仿佛时光穿越,三十年前的一切重现。此时此刻,不由得感慨万千,岁月无情,师生情深,时光飞逝,母校永恒。尤其是看到新学员们坐在教室,那刻苦学习,勤奋钻研的情景;看到他们在训练场上,摸爬滚打,擒拿格斗,驾驶着战车飞驰在淮海大地,扬起那漫漫征尘的场景;看到他们学习的收获,创造的佳绩,不由得感叹,长江后浪推前浪,后起之秀更优秀,我们的母校越来越辉煌,朝着建设世界一流军校的目标正阔步前进。<br></h3> <h3>人都是靠感情紧密联系的。人世间除亲情、友情、爱情外,还有两种情感永远令人难忘,那就是同学情和战友情。军校同学,既是同学还是战友,它的情感不是简单叠加,而是一加一远远大于二的效应。在我们的感情历程中,这两种情凝结在一起,就会成为一生中永远刻骨铭心的情感,成为含金量最高的宝贵财富,将贯穿于我们的整个人生。<br></h3> <h3>相聚时难别亦难。三天的相聚,转瞬即逝。当我们饱含热泪紧紧相拥离别时,谁都不愿松手,谁都不说再见,两行热泪的滚落,就是我们分别的语言。亲爱的同学,是蚌埠坦克学院,让我们结下今生不解的情谊!亲爱的战友,是蚌埠坦克学院两年军校生活,把我们的友情凝聚!这种特殊的情感,正如那醇烈的美酒,时光越长,其味越香。<br></h3> <h3>回顾两年军校生活,畅谈人生的收获,我们百多名同学,都可以这样自豪地说,在人生历程中,我们为这样一段光荣的军校生活而自豪!在人生的岁月中,我们为祖国国防事业奉献过青春而骄傲! <br></h3> <h3>亲爱的同学们,期待我们再相聚!<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