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中国联界泰斗常江先生来到风雅颂讲堂。</h3> <h3>今天他讲座的题目是《诗联八异》。<br></h3> <h3>在他看来,诗歌和对联有同有异。他从八个方面阐述诗和联的区别:</h3> <h3>一、诗歌是听觉艺术,对联是视觉艺术。<br></h3><h3>(第一句如石破天惊,发瞆振聋。一听就服气可过去却从未往这儿想。我认为这几乎可说是诗联最根本之异。下面的许多"异"是从这儿来的。)</h3> <h3>二,诗的意境只可意会,联的意境必须言传。(常老举例:李商隐的无题诗"锦瑟“说些什么?多少年聚讼纷纭。诗不能太直白,标语口号不是诗。对联也要巧,但它毕竟是实用的,要让别人看了能知道说的什么。)</h3> <h3>三、诗靠整句产生魅力,联靠词语显示亮点。(诗当然要"炼字“,但古人说"炼字不如炼句“。对联主要靠词语,对准确、贴切有更高的要求。写诗炼字主要对动词的选择,如"僧推月下门"还是"僧敲月下门","春风又到江南岸"还是"又绿江南岸“。而写联对名词要求也很严格,有的对联整个就是用名词写的。表示方位的、表示色彩的、表示时间的一些词运用得好,都会使对联产生一些特殊的趣味。)</h3> <h3>四、诗歌要表达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情绪,对联要表达典型语境中的典型认知。<br></h3> <h3>五、诗歌的形式多有变化,对联的形式基本不变。</h3><h3>(诗歌的变化是一种发展,但也给后人学习带来压力。对联从"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至今其创作规律没有什么变化。当然建议大家别贴这个。亡国之君的对联后来都在亡国上应验了,这不是倒霉催的嘛!)<br></h3> <h3>六、诗歌排斥技巧,对联讲究技巧。
(古人不讲究嵌名、迴文等等,唐诗三百首一首这样的都没有。对联有实用性群众性,有时喜欢搞一些有趣的东西。比如,现在写嵌名联的很多,但建议一,不给名字太普通的人写嵌名联,二,给长者老师不要写嵌名联。直呼其名不礼貌嘛。)<br></h3> <h3>七、诗歌结构讲究起承转合,对联写作不讲究起承转合。</h3><h3>(为什么不能把律诗中间两联诗拿出来当对联?因为那是"零件"。相反也不是拿两副联凑到一起就成了"诗"。人家对联两句已经把话说完了,再加就是"蛇足"。)<br></h3> <h3>八、诗歌创作基本是个人行为,面向自己,对联创作基本是非个人行为,面向社会。</h3><h3>(这最后一条区别,我认为也带有根本的性质。也就是说,诗以娱己,联以示人,它们的社会功能是不一样的。常老认为,对联要理直气壮担负起服务社会的责任,不要把自己的创作简单化。)<br></h3> <h3>在讲座即将结束时,常老讲了自己为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创作的一副对联之上联,曰:夏荷映日,秋菊傲霜,冬梅喜雪,待用心讲述春天故事"。下联是什么呢?您不妨来对一对。</h3><h3><br></h3> <h3>今天来听讲的,"重量级“听众不少。如"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时"的作者、沧州联界旗手朱惠民先生(中)…</h3> <h3>诗人、歌词作家李炳天将軍(左侧穿白衬衫者)…</h3> <h3>诗界联界后起之秀潘洪斌(左二)、白国成(红衣者)……</h3> <h3>长时间的热烈的掌声表达了大家对这场讲座的欢迎。这是一场知识含量丰富而又深入浅出的讲座啊,大写的"服"字写在每个人的脸上。</h3> <h3>真好!风雅颂讲堂,这样的讲座多多益善!</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