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说起钱,大家是不是都想到了毛爷爷</h3><h3><br></h3><h3><br></h3><h3><br></h3><h3>其实在上个世纪,有好多“另类的钱”</h3><h3><br></h3><h3>比毛爷爷还牛B~</h3> <h3><strong style="max-width: 100%; color: rgb(63, 62, 63); font-family: 微软雅黑; font-size: 16px; letter-spacing: 1.5px; text-align: center; white-space: normal;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国库券</strong><br></h3> <h3>▲1994年500元国库券
大部分90后、00后的小伙伴,都没有见过国库券。国库券,其实就是国家问你“借钱”,到期还本付息的一种凭证。国库券不记名,就像钞票一样,捡到了,就是你的~
我国自1981年开始发行国库券,到1998年停发,前后经历17年,共发行80多个品种。国库券面额有1元到万元不等,当时利息高,有些单位还有摊派的指标,因此几乎所有家庭都认购过它。
可能还些朋友家里有国库券,有人会好奇,现在还能不能到银行兑换?
答案是:可以的~
不过,国库券只能按照票面期限计息,逾期不算,就是说,你手里有张1981年的3年期国库券,哪怕存到现在有37年了,也只算你3年利息,多余34年,是白存了。
所以,大家手里有国库券,千万别去银行兑换,太亏了!国库券虽然当年发行量大,但大部分都到期兑付了,留下来的很少,尤其是高面额的国库券,是很多集币爱好者的心头好!<br></h3> <h3>▲1982年1元国库券</h3><h3><br></h3><h3>除了早期高面额券种,像1982年的1元券、1990年和1991年的20元券,是国库券中很少见的面额,有机会可以留意下~</h3><h3><br></h3><h3> 外汇兑换券</h3> <h3>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外汇券是一种相当牛B的“特权货币”,中英双字,超有逼格!
改革开放初期,很多外国大兄弟和归侨来华,中国兴建了一批高级宾馆、商店。但在当时,国内禁止外币流通,为了便于这些外籍人士消费,国家发行了外汇券。外籍人士须将所持外币兑换成外汇券,在指定范围内,与人民币等值使用。
有外汇券,才能进入当时高档的“友谊商店”,并购买紧俏物资,实乃居家旅行装B泡妞之必备!
外汇券有1角、5角、1元、5元、10元、50元、100元7种面额,至1996年6月30日起退出流通后,逐渐进入收藏市场,历年来外汇券的价格不断上升,少则增值五六倍,多则增值几十倍。外汇券的存世量少,品种不多,价格较低,很适合入手。<br></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b>粮票</b></h3> <h3>粮票,那可是大名鼎鼎,如雷贯耳了。就算没用过,也都听说过。
1955年,全国各地相继发行粮票,俨然成为“第二货币”。粮票按物品分,有粮券、副食品券(肉票、油票等)和工业券(布票、煤票等);按地域分,有全国、军用、地方、划拨粮票四种。
计划经济时代,有钱没用,有粮票才是真牛B。
年纪轻的小伙伴可能不是很懂,粮票并不能代替钱,而是“允许买粮的凭证”。也就是说,你去粮店的时候,给店主钱%20粮票,人家才卖给你;少了其中一样,就买不了。
粮票在当时,是紧俏的生活必需品,饭都吃不饱的日子,没人会想着收藏的,因此全新品相的粮票存世量极少。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粮票没了用武之地,93年便停用了。之后,粮票成为了很受欢迎的收藏品,品相好的粮票并不多,如果爷爷奶奶手里还有,一定要保存好~<br></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b>侨汇卷</b></h3> <h3>侨汇券,同样诞生于计划经济时代,一般由省级商业厅、粮食厅、供销社、侨办等多个单位联合发行,权威性较高,它是与人民币等值的有价票证。它诞生于1957年7月30日,于1992年废止。
当年人们可凭它,到指定的商店购买多种紧俏商品,和粮票类似,侨汇券虽有面值,但不能单独使用,需要与人民币现金共同使用。
早在1957年正式发行侨汇券前,就有“侨汇粮票”出现了,当时它是粮票中的“贵族”,连兑换物资的商店都是特供商店。<br></h3> <h3> ▲侨汇粮票
现存世的综合性大张侨汇票多达1500余种,集齐了,你就是大佬!<br></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b>军用代金券</b></h3> <h3>▲1965年军用代金券全套,2010嘉德春拍以291200元成交</h3><h3><br></h3><h3>抗美援越部队1965年军用代金券,是解放军部队协助越南抵抗美国,供在越南境内援越部队使用的军用货币。其面值与人民币相等,分为1分、5分、1角、5角、1元、5元等六种券别。</h3><h3><br></h3><h3>截至1968年3月,我国先后派出援越部队共32万余人,军用代金券的发行量很有限。1970年我参战部队回国后,要求全部代金券立即兑换收缴,故目前的存世量很少,尤以伍角、伍圆最为罕见,伍圆存世量仅十多枚,是人民币体系中最珍稀的纸币之一。</h3><h3><br></h3><h3>一张流通过的1元军用代金券,售价高达5800元,全新品相的,更是可遇不可求!</h3><h3><br></h3><h3>除了1965越战的军用代金券,还有其他代金券或类代金券,都是在部队、兵团使用的。</h3><h3><br></h3><h3>如下图,就包含了:中国人民解放军84748部队军用代金券、兵团被服厂本票、中国人民解放军84879部队、89319部队代金券等。</h3> <h3>还有,1966年中国与巴基斯坦签订修筑喀喇昆仑公路的协定,但当时不允许人民币出境、外币入境,为方便工程建设人员和部队官兵的需要,国家特发行“喀喇昆仑工程代金券”。</h3> <h3>▲喀喇昆仑工程代金券</h3><h3><br></h3><h3>蝴蝶分割线</h3><h3>饭票</h3> <h3> ▲民国及解放初期各类饭票</h3><h3><br></h3><h3>饭票,又叫餐券,一直到现在都还使用,通常由军队、单位后勤、食堂等地发放,凭票吃饭~</h3><h3><br></h3><h3>在计划经济年代,单位食堂统一生产、价格垄断、窗口售卖,人人都捧着个饭碗或饭盒,带上饭票,带上无限的耐心,恭恭敬敬地排长队。那时候的食堂,一般饭菜品质不高,但应付半饥半饱,倒也马马虎虎。(现在的食堂,味道也不咋地,阿姨也手抖……)</h3><h3><br></h3><h3>饭票种类五花八门,通常作为一种趣味收藏,而不是投资。一些建国前的部队、机关饭票,品相好的能卖到千元以上,普通的饭票价格并不贵。</h3><h3><br></h3><h3>蝴蝶分割线</h3><h3>时代虽已离我们远去,但留下许多痕迹,这些国库券、外汇券、粮票、饭票、代金券……你,还留着吗?</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