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中国给了我生活又一个颤音_深切怀念小提琴家盛中国-史钟麒-

爷叔芭蕾史钟麒

<h3>今天上午一打开微信,满屏都是小提琴大师盛中国不幸逝世的消息,想起1979年拍摄《生活的颤音》时的点滴,顿生悲哀之情。本来计划明年回上海办事情时找机会去北京探望他,没想到此愿永远都无法实现了。生活,又给了我一个颤音。</h3> <h3>1979年,我生平第一次触电,这是一部扮演小提琴家的电影,剧情围绕着小提琴家的生活、爱情展开,影片几乎三分之二的镜头在我身上,难度、压力可想而知。影片中那么多的提琴演奏的特写,近景,要想完成得好,完成得恰如其分,不温不火,真的是难上加难。</h3> <h3>这是我的第一部电影,是我从一个芭蕾舞演员踏上银幕的第一步,与此同时,这也是导演滕文骥的第一部自编自导的电影。他对音乐的热爱来自先天,小学时就指挥学生合唱队演出。他对音乐的理解极为深刻,对如何运用镜头突出音乐家的气质有着与众不同理念和做法,于是在拍摄中对一些细节就十分讲究,运用很多不同角度,不同长度的镜头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而这一切,生活中的范本就是大师盛中国,盛中国就是这部电影的灵魂。<br></h3> <h3>《生活的颤音》里所有的乐曲都是盛中国的录音,影片中的小提琴是他借给剧组,由我保管和使用,乐谱是他给我,并在乐谱上标好弓法,把位,让我每天练习。剧组在北京出外景期间,他经常来剧组,不时地到我们几个演员的房间里看我练琴。有了他,影片就成功了一半。<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如果没有他的帮助,谁知道这部影片最后会怎么样。他把琴借给了我,借给了剧组,也把魂借给了我,借给了剧组。在拍与中央乐团演出的场景时,他就站在镜头之外的地方盯着我的每一个细小的动作。谢谢你,大师!</span></h3> <h3>这是由中央音乐学院杨宝智教授提供的资料。 2018年6月,经金士铭朱亦兵盛中国补充辨认,1956年2-7月间前苏联专家班学生,伴奏老师(艺术指导)及管弦系老师,工作人员合照,名单如下: 前排右起苏联小提琴专家米基强斯基, 韩里,金士铭,王耀玲,张伟华,郑石生,戴红领巾的是盛中国,李积初,褚耀武,彭鼎新,毛宇寬。 后排左起张洪岛,朱永宁,闫泰山,隋克强,如今照片上的人只有毛宇宽、彭鼎新、金士铭和张伟华四人健在,其余的中国第二代小提琴家多半已经逝去,令人惋惜。</h3> <h3>这是小提琴家的全家福。</h3> <h3>这是中国小提琴制作大师曹树堃先生上午发出的的悼詞,他与盛中国交往极深。</h3><h3>盛世大师别凡尘 中华顿失好琴音 国人同声齐哀悼 悼我乐坛巨星沉<br></h3> <h3>试音。</h3> <h3>如果平时你只注意到盛中国大师演奏时难以置信的技巧,音准,那你再留意一下他演奏乐曲中融入的感情,那就是一首歌。(敬请观者忽略视频中的对白,那只是历史的记录。)</h3> <h3>《生活的颤音》的音乐是由西安电影制片厂作曲家李耀东作曲,第一段以及贯穿全片的音乐就是《抹去吧,眼角的泪!》,盛中国的演奏更给这个曲子增加了深沉、悲切的重彩。在今天他离去之际,就用他自己倾注感情演奏的曲子为他送行。抹去吧,眼角的泪!愿天堂里有你的爱,有你的更为美妙的琴声......</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