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历史不会忘记(原创)

圳……

<h3>圳……/文</h3> <h3>十多年前,我随团采访苏州工业园区的几家外企,在那里认识了一位来自台湾的张姓老先生,工作之余听这位老兵讲述当年抗战之事,感触颇深。临别前他给了我一本台湾抗战史料室的资料册子,他说:</h3><h3><b>我们有责任把这段史实告诉给子孙后代。</b></h3><h3><br></h3><h3>这本资料册子,概述了抗战时期中国军队在对日作战的正面战场上的一些真实情况,其中很多细节和数据在当时国内的历史背景下是无法知晓的。另外,由于这个题材不属于我报道范围,考虑再三后,我把手头的资料和部分笔记给了同行的一位军报朋友,希望她能在适当的时候做些选择性的报道,也算对张老先生的嘱托有个交待。</h3><h3><br></h3><h3>随着海峡两岸关系的不断改进,如今国民政府时期中国军队抗战的事迹已常见报道,不再算什么新鲜事儿,我想张老先生的愿望在历史的进程中也算是自然而然的圆实了。</h3><h3><b><br></b></h3><h3><b>历史不会忘记!</b></h3><h3>岁月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了大半个世纪,今天再来回顾当年的那场抗战,仍旧能感觉到那个年代的艰难与困苦,如果没有前人们的奋斗与牺牲精神,又何来今日之幸福美满。</h3><h3>这篇文章是对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的简述,尽管其中牵涉到的几乎所有人物,都是国民政府军队里的中高级将领,然而他们作为中华民族一员,曾经站在挽救民族存亡的最前线,历史同样不会忘记,同时更是对那些战死沙场的英雄们致以的崇高的敬意!</h3> <h3>抗日战争,我们打了八年,中国军队和日本侵略军共进行了约4万余次的大小战斗。其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力量在侧面和敌后的系列战斗,对整个抗战过程起到了积极的作用。<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而</span>正面战场上的多次会战,是真正摧毁敌有生力量和决定战局关键的,虽然这些战役大多以失败告终,并付出了沉重代价,但在敌我双方力量悬殊较大的情况下,当时能组织起这些规模大型的会战积极抵抗侵华日军,不能不说是个壮举。特别是最初时期的几次会战对中国抗日战争能够顺利进入相持阶段,起到了决定因素,毛泽东同志在有关抗战的一系列著作中也反复强调过这点,这才是共产党人的胸怀与世界观。</h3><h3><br></h3><h3>中国军队在对日作战中,共计进行了22次大型会战,其中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的是以下8次会战。</h3> <h3>1. 淞沪会战(1937年8月13日~11月11日)</h3><h3><br></h3><h3>参战的中国军队主要将领:冯玉祥、顾祝同、陈诚、张治中。<br></h3><h3><br></h3><h3>淞沪会战又称<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八一三”淞沪战役</span>,是整个中日战争中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中日双方投入的兵力达到100万之多。中国军队投入了最精锐的中央教导总队及87师、88师。</h3><h3>战前日本曾叫嚣,三个月足以灭亡中国,事实上光是上海就打了三个月,迫使<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日军三次更换主帅,虽</span>然最后日本取得了胜利,但也因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此战日军伤亡5万余人。中国军民浴血苦战,用伤亡33万人的代价,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争取了时间,从上海等地迁出大批厂矿机器及战略物资,为坚持长期抗战起了重大作用。</h3> <h3>2.南京保卫战(1937年12月1日~12月13日)</h3><h3><br></h3><h3>参战的中国军队主要将领:唐生智、孙元良、宋希濂。</h3><h3><br></h3><h3>淞沪会战后,日军迅速集结,以约20万的兵力进攻国民政府首都南京,当时中国守军约为15万人。虽然敌我力量对比悬殊,加之之前对南京的防守部署不力,可短短八天的南京保卫战却打得十分激烈,涌现出的英雄不计其数。</h3><h3>最终由于南京各城门先后被攻破,无法再组织有效的防御,被迫于12月12日匆忙突围撤退。之后由于守军撤退失序,致使大批守军滞留城内,日军进入南京后开始了长达数月的南京大屠杀,残酷杀害中国军民30万余人。<br></h3> <h3>3.太原会战(1937年9月13日~11月8日)</h3><h3><br></h3><h3>参战的中国军队主要将领:阎锡山、卫立煌、孙连仲、傅作义、郝梦龄(殉国)、王靖国。</h3><h3><br></h3><h3>太原会战历时2个月,是抗战初期华北战场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战绩最显著的一次会战。</h3><h3>1937年9月13日,日军占领大同后向太原进攻,此时中国守军以不惧牺牲,英勇抵抗的精神,一度使日军陷入困境。日军参战总兵力约合4个半师共14万人,伤亡近3万人;中国军队参战总兵力6个集团军计52个师(旅)共28万余人,伤亡10万人以上。其中忻口战役大量消耗日军有生力量,牵制了日军沿平汉铁路(今北京-汉口)南下的作战行动,忻口战役打出了中国人的威风。太原会战结束,同时宣告了中国军队在华北的正规战争从此结束。<br></h3><h3>太原会战也是国共两党合作抗日配合较好的一次会战。</h3> <h3>4.徐州会战(1938年1月4日~5月21日)</h3><h3><br></h3><h3>参战的中国军队主要将领:李宗仁、孙连仲、汤恩伯、张自忠、庞炳勋、王铭章(殉国)。</h3><h3><br></h3><h3>徐州会战包括滕县保卫战、临沂保卫战、台儿庄大捷和徐州突围4部分。</h3><h3>在滕县血战中,川军的表现异常英勇,为台儿庄布阵争取了两天时间。张自忠指挥的临沂大战,粉碎了日军两路夹击台儿庄的计划,重创了日军的2个王牌军。李宗仁设计的空城计,让日军想在徐州歼灭国军70万主力的计划全盘落空。<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徐州大突围使得日军的战略企图彻底破灭,也是我国抗战史上光辉的一页,</span><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为后来的长江地区抗战保存了很大实力,</span>同时台儿庄大捷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意志。</h3><h3>其间的1938年1月11日,蒋介石逮捕了对日不抵抗的韩复榘并很快在武昌将其处决,整肃了军纪,有效控制住当时军队中不战而逃的局面。</h3> <h3>5.兰封会战(1938年5月21日~6月)</h3><h3><br></h3><h3>参战的中国军队主要将领:程潜、薛岳、邱清泉、桂永清、宋希濂、杜聿明、龙慕韩(因战斗不力而枪毙)。</h3><h3><br></h3><h3>兰封会战是日军为配合徐州会战,切断徐州中国军队之西面退路和阻止第一战区军队增援徐州,和中国军队发生的一场会战,最终演变成了武汉会战的序幕。兰封会战对日军来讲是败仗,如果土肥原在5月18日转向商丘,估计日军能够提前一个星期占领商丘。一个精锐的常设师团加上一个重炮旅团,将对从徐州战场后撤的中国军队造成很大威胁。而且日军第16师团和第3、13混成旅团可以全力截击后撤的中国军队,而不是去救援土肥原。</h3><h3>由于在这次会战中,国民党将领龙慕韩作战不力被处决,成为抗战中第一个被处决的蒋介石中央嫡系将领。</h3> <h3>6.武汉会战(1938年6月~10月)</h3><h3><br></h3><h3>参战的中国军队主要将领:陈诚、白崇禧、薛岳、张发奎、孙连仲、王耀武、张灵甫、黄维、商震、池峰城、李延年、杜聿明、关麟征、郑洞国。</h3><h3><br></h3><h3>武汉会战是抗日战争战略防御阶段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也是一次典型的陆海空协同作战。其中的史家岭大捷全歼了日军4个团。中国空军与敌激战,取得重大战果,共击落日机62架,炸毁日机16架,炸沉日军舰艇23艘,有力支援了地面部队作战。中国海军在长江上也进行了激烈战斗,在沿江要塞布置水雷,设置海岸炮,并击沉日舰多艘,有力迟滞了日舰沿江进攻。中国军队英勇抗击,消耗了日军有生力量,迟滞了日军行动。日军伤亡10万以上,日军虽然攻占了武汉,但其速战速决,迫国民政府屈服以结束战争的战略企图并未达到,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虽然武汉最终失守,但“武汉会战”却有着重大的意义。会战中,中国军队歼灭日军十多万人,同时大量消耗了日本财力,争取到时间把工业迁入西南和西北地区,为相持阶段作了重要的物资准备。自此以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日军再也没有能力调动40多万大军作战略进攻性的大会战了。从这个角度上看,“武汉会战”取得了战略上的成功。<br></h3> <h3>7,第三次长沙会战(1941年12月23日~1942年1月6日)</h3><h3><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br></span></h3><h3><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参战的中国军队主要将领:薛岳、杨森、李玉堂、方先觉、夏首勋、陈沛、孙明瑾、余程万</span><br></h3><h3><br></h3><h3>此次长沙会战,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军队对日军进行的一次防御战役。日军由于前期进展顺利,后又屡攻不下长沙,反被中国军队压缩包围,弹药和补给线均被切断,只能靠空投补给后开始突围。中国军队立即从防御转向进攻,通过阻击、截击、尾击作战,穷追不舍,在多处予敌重大打击,扩大战果,敌狼狈逃窜,至1942年1月15日,日军退过新墙河,恢复战前态势。</h3><h3>中国军队第9战区一线兵团运用天炉战法,依托各阵地逐次抵抗,给日军相当的损耗和迟滞。待敌深入长沙预定决战地区,中国长沙守军顽强坚守核心阵地,连续挫败日军进攻。由于中国军队部署得当、协同密切,作战得力,从而取得了此次会战的胜利。此役共毙伤俘日军5万余人,成为日军偷袭珍珠港以来,同盟军取得的决定性之胜利。<br></h3> <h3>8.湘西会战(1945年4月~6月)</h3><h3><br></h3><h3>参战的中国军队主要将领:王耀武、施中诚、胡琏、李天霞、廖耀湘、韩璇。</h3><h3><br></h3><h3>湘西会战又称雪峰山会战,是中日双方正面战场上的最后一次会战。也是抗日战争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中国军队给予了侵华日军最严厉打击,此战役也直接给日本政府敲响了丧钟,湘西也由此成了日军侵华战争的终结地,日军最终在湖南湘西芷江投降。</h3><h3>中国军队因为对胜利的坚定信念,士气空前高涨,同时也显示出大无畏的牺牲精神,是中日战争后期英雄辈出的一场战役,其悲壮不亚于淞沪战役。众多官兵以“吾土即吾民,吾民即吾土”之决心,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弘扬了中国之国威。<br></h3> <h3>在八年抗战中,中国军队与日侵略军总共进行了22次大型会战,虽说大都以失败告终,但中国军队在这些战役中所表现出来的为民族而战的精神惊天地 ,泣鬼神。其中许多战役对后来的抗日战争格局是起到重要作用并且意义重大的。<br></h3><h3>另外14次大型会战及主要将领:</h3> <h3>随枣会战(1939年5月1日~20日)<br></h3><div><h3>参战的中国军队主要将领:李宗仁、汤恩伯、张自忠、李品仙、孙震。</h3><h3><br></h3><h3>第一次长沙会战(1939年9月14日~10月)</h3><h3>参战的中国军队主要将领:薛岳、罗卓英、王耀武、关麟征、杨森、张灵甫。</h3><h3><br></h3><h3>桂南会战(1939年11月13日~1940年10月30日)</h3><h3>参战的中国军队主要将领:白崇禧、杜聿明、邱清泉、廖耀湘、郑洞国、陈明仁、戴安澜。</h3><h3><br></h3><h3>枣宜会战(1940年5月1日~6月18日)</h3><h3>参战的中国军队主要将领:李宗仁、陈诚、张自忠(殉国)、汤恩伯、黄琪翔、孙连仲、孙震。</h3><h3><br></h3><h3>豫南会战(1941年1月25日~2月7日)</h3><h3>参战中国军队主要将领:李宗仁、汤恩伯、孙连仲、李品仙。</h3><h3><br></h3><h3>上高会战(1941年3月15日~4月9日)</h3><h3>参战的中国军队主要将领:罗卓英、王耀武、张灵甫、韩璇。</h3><h3><br></h3><h3>晋南会战(中条山之战)1941年5月</h3><h3>参战的中国军队主要将领:卫立煌、杜聿明、傅作义。</h3><h3><br></h3><h3>第二次长沙会战(1941年9月~10月1日)</h3><h3>参战的中国军队主要将领:薛岳、杨森、赖传湘(殉国)、欧震、王耀武、王甲本、刘振三。</h3><h3><br></h3><h3>浙赣会战(1942年4月~7月28日)</h3><h3>参战的中国军队主要将领:顾祝同、上官云相、刘建绪、黄绍竑、汪之斌。</h3><h3><br></h3><h3>鄂西会战(1943年5月~6月)</h3><h3>参战的中国军队主要将领:陈诚、胡琏、王瓒绪、王敬久、冯治安、王甲本。</h3><h3><br></h3><h3>常德会战(1943年11月2日~12月)</h3><h3>参战的中国军队主要将领:孙连仲、王耀武、余程万、施中诚、胡琏、池峰城、张灵甫。</h3><h3><br></h3><h3>豫中会战(1944年4月~5月25日)</h3><h3>参战的中国军队主要将领:汤恩伯、蒋鼎文、胡宗南、李家钰、何国柱、吕公良(殉国)</h3><h3><br></h3><h3>衡阳会战(1944年5月~8月)</h3><h3>参战的中国军队主要将领:薛岳、方先觉、周庆祥、容有略、葛先才。</h3><h3><br></h3><h3>桂柳会战(1944年8月~12月10日)</h3><h3>参战的中国军队主要将领:白崇禧、张发奎、韦云淞、阚维雍(殉国)、孙元良</h3></div> <h3>在整个抗日战争中,国民政府兵力最高时达500万人。</h3><h3>中国军队与日本侵略军除了22次大型会战,还进行了1117次大型战斗和38931次小型战斗。据国民政府国防部1946年统计,中国军队作战伤亡322万7926人、病亡42万2479人,总计损失365万0465人;日军损失48万3708人,而伤者更达193万4820人。</h3><h3>中国在战争中所承受的损失极大,约为6500亿美金。</h3><h3>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口损失总数应在5000万人以上。</h3><h3><br></h3><h3>1945年9月3日,中国人民终于迎来了最后的胜利。抗日战争,在中国历史上是一场艰苦卓越而又伟大的战争,在这场全民抵御外侵的战争中,中华民族用血肉书写了自强,用生命谱出了壮歌。</h3><h3>铭记那段血与泪写就的过去,纪念那场不屈不挠的抗争。<br></h3><h3>凡此在国家民族危难之际勇于献身的华夏儿女们啊</h3><h3><b>历史不会忘记!</b><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