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前,我们还是一群豆蔻年华的孩子。原本应该坐在教室里学习文化知识,为了响应毛主席的号召,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我们义无反顾的打起背包,告别校园、告别熟悉的城市、告别亲人,来到了辽西锦县西八千公社七巧大队。<h3><br></h3> <h3>这是我们芳华洒落的地方。</h3><h3>当年,我们是一群涉世不深的孩子。繁重的农活,累得我们直不起腰,贫乏的物质生活,让我们倍感艰辛。那一眼望不到边的长垅地,考验着我们稚嫩的脊梁,更像我们知青的前途,看不到头的渺茫…</h3><h3>我们有过彷徨、</h3><h3>我们有过迷茫,</h3><h3>我们有过眼泪、</h3><h3>我们有过忧伤,</h3><h3>是七巧的领导和父老乡亲,引领和帮助我们走出困境、走过迷茫。</h3><h3>忘不了老队长大爷大娘,</h3><h3>还有同龄的伙伴,</h3><h3>手把手的教我们农活,</h3><h3>还把自家的饭菜端来给我们品尝…</h3><h3>是淳朴善良的父老乡亲用博大的爱,</h3><h3>驱散了我们寂寞中的孤独,</h3><h3>帮我们走过人生最艰难的时刻,</h3><h3>辅佐我们成长。</h3> <h3>50年来,我们从来也没有忘记第二故乡,和那里的父老乡亲。50年的牵挂,一次次梦里回七巧,几回回醒来又难眠。50年思念的沉淀,换来一次说走就走的重返第二故乡圆梦之旅。</h3> <h3>金秋九月天高气爽,我们抚顺11中一年五班部分同学,满怀热情奔赴辽西那片挥洒我们青春的汗水、泪水的地方。</h3> <h3>坐上驶往八千的大巴,心情格外激动。眼前闪过一排排崭新的民房,和将要成熟金黄的水稻。远处,风力发电的高大风车,挥舞着手臂,仿佛欢迎远方归来的知青。</h3><h3>我们的心,随着汽车行驶欢快的跳跃着,像远方出嫁的女儿回娘家?更像离家多年的游子回家乡,是忐忑、是激动、还是渴望…</h3> <h3>七巧大队到了。走下汽车,脑海里陈旧的记忆碎片,怎么也拼不出整洁的街道和崭新的民房。我们的第二故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切都是党的好政策和乡镇村的好领导,带领着村民把家乡建成社会主义新农庄。</h3> <h3>我们班的袁维国同学,虽然身在深圳,也心系故乡,看到同学们发的照片写了一篇感言:随着时间的消逝,转眼己半个世纪,怀着五十年的心愿,当同学们乘坐的車,进入柏油路面,高大的牌楼上写着八千街道,看到高高的办公大楼,我们心里的答案己经有了,乡改城的面貌己成雏形,我盼望己久的第二故乡,己全然改变了模样,见到了久违的老乡们,他们仍然那样热情,兴高釆烈,七巧领导设宴款待,说不完的知心话,离别时依依不舍,我们心中五十年的那份掛念己释然,我们相信他们的生活会越来越好,祝他们永远幸福安康。</h3> <h3>走进村委会大院,迎面走来佟书记、苏主任等村领导,听到熟悉的乡音,看到热情的笑脸,我们真是非常感动。</h3> <h3>茶话会,在浓浓的亲情中进行着。无论是新领导还是老书记,给了我们亲人般的温暖。</h3> <h3>茶话会后,村委会又在春满园饭店盛情款待我们。席间道不完的乡情,述不完的挂念。</h3> <h3>佟书记、苏主任等新老领导出席宴请,并和知青们深入交流,气氛热烈而温馨。</h3> <h3>我班群主、也是这次情系第二故乡活动的组织者,时玉生同学席间代表全体同学讲话,感谢七巧大队父老乡亲们,在知青下乡期间的帮助和照顾,感谢领导的盛情款待。</h3> <h3>举杯,为浓浓的故乡情。</h3> <h3>二队知青肖薇在七巧只待了二年,却和乡亲们结下了深厚的感情,早在8年前就回七巧看望父老乡亲。这是看望当年的小姐妹、现在的老姐妹李桂香。</h3><h3>肖薇写的一篇感言:光阴似箭,岁月如梭。转眼间,当年风华正茂的少男少女知青,已步入夕阳。忆往昔,同学们决定重返知青路,回第二故乡,锦县西八千七巧村。金秋九月秋高气爽!一路上看到了五十年后翻天复地的变化,乡间的板油马路,一幢幢新盖的房屋,马路上跑着私家车。真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心潮澎湃,感到由衷的高兴!村里领导班子热情的接待了我们,席间我们和乡亲们把酒言欢,畅叙别情!感受到了故乡的热情!亲人的温暖!这次活动是我们人生,浓重而精彩的一笔,给我们留下了永久的回忆。</h3> <h3>来到彭姐妹家,说不完的贴心话,唠不尽的姐妹情。</h3> <h3>原来的二队知青点,现在已成为一家饭店,那也照个相吧,毕竟我在这里生活过。</h3> <h3>七巧三队的5名知青,看望姚德林老队长。姚队长虽然84岁高龄,却耳不聋眼不花,思路敏捷记忆力超好。一见青年就认出其中两人,并能叫出所有知青的名字(包抬锦州青年)。</h3> <h3>讲起当年知青故事,姚队长滔滔不绝…三队知青回杰写了一首诗:</h3><h3>三队青年看望姚队长有感:</h3><h3>喜看稻谷千层浪,</h3><h3>抚顺青年返乡忙。</h3><h3>三队青年回七巧,</h3><h3>当年队长笑开颜。</h3><h3>叙谈往昔知青事,</h3><h3>年纪尚小离家乡。</h3><h3>困苦之时来七巧,</h3><h3>吃住艰难渡时光。</h3><h3>父老乡亲来帮忙,</h3><h3>深厚情谊永难忘。</h3><h3>改革春风进万家,</h3><h3>家家过上好生活。</h3><h3>丰收在望数万斤,</h3><h3>乡民生活有保障。</h3><h3>七巧之行收获大,</h3><h3>圆梦之旅谱新篇。</h3> <h3>三队青年点,已翻盖成新的民房。</h3> <h3>三队的青年点不在了,可这片土地仍是那样熟悉。</h3> <h3>这间房子,就是当年七巧四队的青年点。这是七巧大队仅存的青年住过的房子。</h3><h3>在昏暗的煤油灯下,我们给父母写信报平安。</h3><h3>在昏暗的煤油灯下,我们相依偎着唱着远飞的大雁。</h3><h3>在昏暗的煤油灯下,我们苦中作乐笑声不断。</h3><h3>在昏暗的煤油灯下,我们做着回城梦盼着明天。</h3> <h3>七巧五队知青看望乡亲。</h3><h3>董志坤在微信中感言:我们五队四个人分别看望了熟悉的老乡,张志 清大嫂,袁老姐等。刘文义爱人见到我们很激动,流下了眼泪。特别是孟二哥拉着我们的手泪水没断,刘文义顶着大雨开着三轮车去四队看望知青杨忠明。乡亲们的朴实、善良、热情,深深地感动着我们,爱你们第二故乡的亲人们,我们不会忘记你们的。<br></h3> <h3>这次"情系第二故乡"活动的发起人、策划者,李日升同学,提早1天从大连赶到锦州。两个老朋友刘富强哥俩在锦州等候,并一路陪同到八千七巧。这种浓厚的感情让我们万分感动!</h3> <h3>这是七巧七队的知青,看望当年的老队长苗贺久夫妻及子女</h3><h3>七队知青朱婉霞写了一篇感言:五十载重返知青路,复杂的心情无法描述。当年的俊男靓女,把最美好的青春和热血洒向了这片热土。“知识青年”多么光荣的称号,到农村,是我们离开学校走向社会的第一步。我们用稚嫩的肩担起了蓝,用瘦小的身躯铲草拿锄。劳动的艰苦我们不怕,只是心里惆怅,不知这是多远的“知青路”。想家时仰望星空眼泪不住,疲倦时告诉自己坚持住。最美好的年华,没在教室学文化,没有花前月下,没有漂亮的打扮,没有年轻人的潇洒。只有无尽的惆怅和酸苦,期盼着回城那个年度。在艰苦的日子里,七巧的乡亲们淳朴的情感和我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以致半个世纪都没忘记。那里有很多我们值得留恋的痕迹。这次重返故里,心灵受到了一次洗涤。领导虽是晚辈,也似亲人把我们迎接。乡亲们唠不完的相思话语,一句句感动的眼泪下滴。这片热土我们怎能忘记,如今,当年的知青已年过花甲,往事只能成为历史的印记。</h3> <h3>七队知青和苗贺双乡亲合影。</h3> <h3>知青来到刘增祥家,看望曾经伙伴和朋友。朱婉霞同学写下感言:岁月如梭,转眼五十载已过。始终有一个情结在心里,魂牵梦绕,回第二故乡,回我们曾经挥洒青春,流血流泪的地方。如今,我们终于回去了。时光改变了容颜,父老乡亲对我们的热情有增无减。村领导的热情接待和乡亲们淳朴真挚的情感让我们感到来自第二故乡的温暖。我们这次情系第二故乡之旅,不枉此行,将给我们的人生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永远难忘记。<br></h3> <h3>这张照片拍摄于大凌河畔。大凌河发源于辽宁和河北的接壤地区,全长447公里,主脉贯穿辽西,从东南汇入渤海。大凌河两岸有大面积的滩涂和湿地,上个世纪人们开垦了滩涂种上了庄稼。每到春季农田开始播种,七队的知青就和老乡们一起,卷起铺盖来到条件恶劣的"荒上"。滚滚的大凌河水见证了他们艰辛的劳作和乏味枯燥的荒上生活。</h3><h3>现在的大凌河畔已旧貌换新颜。退耕还林,保护湿地,村民们安居乐业,过上幸福的生活。</h3> <h3>如今的大凌河上建造了一座漫水桥,这里50年前是七队上荒所住“窝棚"所在地。那时的窝棚十分简陋,由于地方狭小,晚间睡觉只有一小条地方容身侧躺。尽管生活艰苦、尽管农活劳累,可每天和乡亲们在一起,还是苦中有乐,其乐融融。</h3> <h3>好哥们、好兄弟,和刘富强合影。</h3> <h3>七队知青看望鲁孝田夫妇和鲁孝言大嫂。</h3> <h3>看老乡,李艳华爱人和刘富奇爱人合影。</h3> <h3>八千办事处前留个影。</h3> <h3>这里是八千街道办事处,也是50年前的西八千公社。今非昔比真是鸟枪换炮,高大的办公大楼,比当年的县政府大楼不知要好几倍。</h3><h3>办事处大门前我们来了张集体照,纪念我们曾经生活、劳动的地方。</h3> 每人都在八千办事处前拍张照片,留作纪念。<h3><br></h3> <h3>为了答谢七巧大队领导和乡亲的盛情款待,我们下乡青年也在9月2号中午,在当地的饭店举办答谢宴。饭菜简单实惠,却是我们知青回馈各位领导和几位乡亲的一点心意。席间的气氛热烈浓厚,句句话都是那么感人至深。</h3><h3>最让我们感到脸红和欠意的是,这顿宴请是村会计提前买的单。我们亏欠大队和乡亲们的情太多,让我们感动、让我们不安。</h3><h3>大队领导和乡亲们对我们真是太好了,我们无以回报。怕给大队领导和乡亲们添更多麻烦,我们商量后决定提前离开七巧。饭店的老板更是贴心的为我们着想,给我们联系了长途客车。</h3> <h3>我们的群主时玉生写了一首小诗:</h3><h3>五十年后再聚首,
八千七巧路重走。
勿忘乡亲关爱情,
此情永远记心头。<br></h3> <h3>简短的两天行程结束了,激动的心情却久久不能平静。七巧领导和父老乡亲们对我们知青的热情,感动着我们所有人,让我彻夜难眠。一幕幕感人的画面,一句句温暖的语言,相见时拥抱的泪水,离别时牵手的长送。满满的温嗳和感动,依依的不舍和牵挂。</h3><h3>望着即将要离开的七巧村我的第二故乡,我们发自内心的祝愿:八千七巧的父老乡亲们,家家幸福美满,户户平安吉祥。祝愿七巧村年年风调雨顺,月月锦上添花。祝愿七巧的老人们:天天锻炼身体好,健康长寿永不老!祝愿七巧的年轻人:一帆风顺、心想事成、大展宏图、前程似锦!</h3><h3>再见了我的父老乡亲,再见了我魂牵梦绕的地方…<span style="line-height: 1.8;"></span></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