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东昌路

亚农

<h3> 意犹未尽东昌路(1) 上次初试牛刀写了一篇东昌路,不想会有人看;不单看,还认认真真正地指出了里面的错误,不由让我受宠若惊,飘飘然起来,于是又开始涂鸦,至于有没有人看,不去想那么多,再做一回黄婆,自唱自卖。 话说最热闹的一段东昌路被改造得无影无踪,不免有点可惜。須知这东昌路是浦东的黄金宝地,是1928年填了东洋泾浜而修建起来的,已有近百年的历史。更难得的是起名东昌,那是山东聊城的东昌府,与打虎英雄武松的家乡阳谷县比邻而居。由东昌路开了个山东头,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浦东的地名均取自山东,还喜欢加个山,此话暂且放过一边。 东昌路最初仅到善堂路,此后浦东南路在震修路的基础上拓宽延长,东昌路也延伸到浦东南路,但真正热闹的还是前半段路。一清早,来自轮渡公交的过客上上下下把东昌路的这一头堵塞得水泄不通,两股人流互相冲撞,形成一股旋流,搅成一团,继而发出阵阵噪声,敲打着人的耳膜。路的北面因为是一排粮食仓库,行人不多。而这一边,先是公交终点站,接着照相馆,鈡表店,旅社,理发铺……,一连十几间门面挤得满满泼泼,其中一间,东昌路64号,便是我最初到这个世界上来的家。后来因为三代人挤得没法子,父母便在浦东南路张杨路口又借了一间乡下房子把我们安顿下来。那时,这里是名副其实的乡下,往东一点全是农田。旁边还有一大片坟墓地,后来这儿造起了浦南球场和光辉中学。 今天就写到这里。 意犹未尽东昌路(2) 东昌路64号就处在东昌路和烂泥渡路的转角处。烂泥渡路是第一条横马路,原名赖义渡路。 烂泥渡路向南几十米有一排二层的木结构小楼,二楼沿街是外走廊,很好看。楼的一部分用作军人服务社,解决部分军人家属的就业问题,祖父曾在里面帮助记账当会计。北段的烂泥渡路较闹猛,有几个同学就住在这段路附近。街上有一家很大的切麵工场,王隽灝曾在此奉献了宝贵的年华。有一天下午我去看他,正见他在靠窗的长椅上作葛优躺,两眼盯着屋顶的天花板发呆,午后的斜阳照在他那张白哲的脸上,略显有点苍凉。他笑着请我坐下,然后两人云里雾里的谈了一会。这次分手后就再没有见到他。有一次路过他的家门口,院门虚掩,他婶娘出来,告知王隽灝出去了,遂告辞出来。如今,该处早已被高楼替代。有诗云:当年今日此门中,老妪清风两相送。柴门不知何处去,唯见高楼入云中。王学兄壮志未酬,乃上天安排,不必耿耿于怀,鄙人未尝不是遭此厄运 ! 以后如有机会,很想见他一面。 再说东昌路自烂泥渡路向东,商店鳞次栉比,渐入佳境。先是浴德池,乃浦东第一大公共浴池,进门便是两只大理发椅,正对两块大镜子,非常气派,浴资很贵,我从未进去过。一路向东有两家大药房,一家叫"树德堂",一家是"童涵春",不知为何要挤在一起,一直挤到海兴路。这就是北侧的第二条横马路,向北穿过东宁路,到花园石桥路与杨家宅路相接。朱一鸣的家好像就在海兴路的东侧,好大一个院子,可以种些蔬菜瓜果之类,闹中取静,很舒服。再向东又是一条小弄堂,一边是煤球行,一边是颇有名的一品香食品店。去周明芳家就从这条弄堂进去,推辆自行车还可以,三轮车就有难度了。从他家堂屋的木头排窗推出去,就能见到正在建造的东方明珠电视塔。当时很是惊喜,想象今后看电视一定非常清楚,不料几年后,竟连人带脚下的这片房子全都请了出去。 今天就写到这里。 意犹未尽东昌路(3) 一品香向东,茶叶店,大鸿运酒楼,羊肉面馆,大陆百货商店,新华书店,茶馆店兼老虎灶,布店,服装店,饮食店,老其昌食品店,一直到善堂路角上的五金商店,接连不断,目不暇接。其中,大陆百货店的后人在全民经商时开发了跃民烧鸡,一举成功,声名一直传到浦西,周明芳父亲也一度在东昌电影院旁的跃民大饭店执掌大厨,这也算是七八十年代东昌路上的一段佳话。新华书店年末岁初最是兴旺,买年画挂历的人群,进进出出,带来了不少节日的气氛。茶馆店从一早就闹猛起来,吃茶的,听书的,打开水的,甚至还有洗浴的,没一刻消停。我有时走过也会探头往里面张往一下,看看有些什么有趣的事儿。布店里则花花绿绿的布匹放满了橱柜台桌,营业员耳朵边上夹一枝笔,头颈上挂一根软尺,为顾客挑花色,量尺寸,头顶上一根根铅丝通向里面的高台,那是一只账台,我的一位女同学高高地坐在上面,她毕业后被分配在这里当会计,令我垂涎三尺。最吸引的自然是三开间门面的老其昌食品店,花花绿绿的糖果,香气扑鼻的糕点看得人口水直流,无奈囊中羞涩,只能饱饱眼福了,咽咽口水,擦门而过了。 到了善堂路,也就到了东昌路最热闹的尽头。与其继续往东走,不如左拐走进善堂路。 今天就写到这里。 意犹未尽东昌路(4) 善堂路因张姓所建的"积善堂" 而得名,长不过百米,到东宁路"洋泾庙"结束。此路虽不长,但满足百姓水电木工铜匠之类的点铺还不少,故也有点人气。善堂路上上有二处建筑不得不说。其一是座落于路东的二层西式小楼,尖尖的屋顶,红色的瓦片,拉毛的奶黄色的墙面,看上去象外国童话故事里的城堡,原先是姓瞿的一座私家别墅,解放后用作浦东少年宫,邻班一个同学的父亲就在少年宫里当老师,每每路过这里,探头探脑向里面张往,也许可能遇到这位长辈可以带我进去开开眼界,可惜从未有此艳遇。 另一幢建筑便是路顶头的小洋泾庙,属道教。浦东的道教比较盛行,远在东面源森路商城路口的钦儩仰殿便是上海最大的一所道观。里面用泥塑活生生地展现了十八层阴司地狱的场景,那些阎王小鬼,判官夜叉,牛头马面,一个个凶神恶煞,面目狰狞,而刀砍,火烧,油煎,还把人丟到爬满了蛇的池子里更是让人心惊胆战,毛骨悚然。我当时只十几岁,刚上初中,那天大概星期天,没事,天气又好,一个人就沿着沈家弄路一直往东走,一旁是条小河,一边是断断续续的农家房舍,周围非常安静,暖和的空气里混杂了泥土的清香,令人陶醉。偶尔可以看到农妇坐在屋檐下做针线或纳鞋底,小猫或小狗爬在边上,闲适温馨。中间还遇到一座小庙,单个门面,里面就供着一位弥陀菩萨,门口一幅楹联,上联是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下联是慈颜常笑笑人间可笑之人,菩萨头上有一块横匾,四个大字: 皆大欢喜。就这样一路走走看看,逍遥自在,不知不觉就走到了钦儩仰殿,游人不多,香火也不旺,大殿里面很昏暗,一片败落景象。现在的钦儩仰殿经过大修,外观堂皇,气派恢宏,只是里面那些泥塑已不复存在,也不会再恢复原状。 回头再说善堂路到底东宁路321号小洋泾庙,改成浦东图书馆后也去过几次,坐在里面,有点象在庙里念经或衙门里当差的感觉,很有点新鲜感。文革后改成日杂公司的仓库,1997年拆除,在原址附近造了一幢造型时尚由几个半球形的建筑构成的三层小楼,兰色的玻璃幕墙,看上去非常挑眼。这就是陆家嘴街道图书馆。今年又在里面辟了一家书店,名为。《融书房》,是上海十大最美书店之一。至于东宁路也已退出历史舞台。 东宁路旧称警局路,西起烂泥渡路,与海兴路交叉,终于善堂路,后来又向东延伸到浦东南路。祖母一直称东宁路为警局路,有时她要梳头,就会说到烂泥渡警局路梳头阿姨家去了。浦东最早的公立医院浦东医院也设在东宁路上,解放后改名上海市第三人民医院,此后为了改善浦东的医疗条件,新建东方医院,第三医院转为东昌路地段医院,当然现在也不复存在。 今天就写到这里。 意犹未尽东昌路(5) 说完东昌路的北侧,再说它的南侧。 善堂路转角第一家便是浦东最大的百货商店,三开间门面,东头角上是儿童玩具,接下来是洗涤用品,就简单的牙刷牙膏肥皂百雀灵之类,当时还没流行化妆美容,用一点香皂就很奢侈了。最占地方的是羊毛衫衬衫柜台,上方挂满了各色羊毛衫,价格不菲,令人望洋兴叹。西头里面有一小的隔间,专卖笔墨纸张之类的文具用品,生意倒很不错。我每次上东昌路,大都走陆家渡路到冰厂田,转入善堂路,所以第一站便是这家百货店。从百货店出来,隔壁是邮局,寄信买邮票都在这里。一到下午三点来钟,便有许多老报客排队买新民晚报,报纸一到很快就卖空,来晚了就只能扫兴而归。不过你也可以在读报栏前看看,大致浏览一遍,解解渴。再往西,是一溜的大楼房子,银行,浦东电力公司,不感兴趣。有一条小弄,可以弯进去,里面有一家大菜场,一个大棚下面,一个个摊位连续不断。一路走下去,又从西头出来。正好是一家旧货店,各类电器家俱自行车手表等等,生意兴旺。傍边的自行车行反没它热闹。在一排街面房子中,有一间不起眼的白色小屋,玻璃橱窗里放着一些假牙之类的,是一家私人开的牙病诊所。文革时期这里出了一件很轰动的事情,因不知详情,难以细述。一路往西大多是些临街住户,店家不多,到仁记路口,有一家很大的文具店,里面堆放了一捆捆的白报纸,红红兰兰的油光纸,店虽大,顾客确不多,冷冷清清。仁记路的另一头就是有名的本帮餐馆德兴馆。 仁记路是和烂泥渡路平行的第二条横马路,向南通到冰厂田。仁记路上几排石库门里弄是浦东建得最早也是比较少的新式民房,我的大叔就住在其中一户的前楼,我仅去过一次,没上去,就站在天井里和大叔讲话。 说到这里,东昌路最热闹的西段就差不多了。东昌路的东段大多是民居,没几家商店,更没有特别的。据说同学陈伟民就住在东段,我一无所知,也是那时的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的结果。 全文完。<br></h3><h3><br></h3> <h3>东昌路老地图</h3> <h3>东昌路新地图</h3> <h3>东昌路码头</h3> <h3>东昌路渡口,东昌路起始点。</h3> <h3>东昌路轮渡</h3> <h3>海兴路一角</h3> <h3>东昌路边上的弄堂</h3> <h3>烂泥渡路陆家嘴路转角</h3> <h3>黄浦体育场</h3> <h3>东昌路救火会</h3> <h3>东昌大楼</h3> <h3>跃民饭店</h3> <h3>东昌中学</h3> <h3>东昌路地铁站</h3> <h3>浦东南路</h3> <h3>张杨路</h3> <h3>张家楼天主堂</h3> <h3>民生路</h3> <h3>洋泾中学</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