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近年来,伴随着治水工作的常抓不懈,如今“五水共治”正在释放出越来越多的生态红利。但治水也是一场难仗和硬仗,是一个动态变化的发展过程。如何推动水环境持续改善?治水“神器”--无人机开始出现在桐乡纵横交织的水网上……</h3> <h3>5月30日,大麻镇丁家桥港与东九里港交汇处北70米河流交汇处大面积浮萍;
6月2日,洲泉镇水北港北亭桥北河流转弯处西两百米河道中有渔网,河岸两侧有垃圾……
在桐乡市“五水共治”指挥部办公室督查科工作人员的桌面上,放着一份近期刚刚汇总好的全市范围内360多条市镇两级河道和精品河道存在的水环境问题的详细情况,并附着多张清晰的现场照片。<br></h3> <h3>“这些问题都是我们派出去的无人机巡河员带回来的,用它们巡河可比我们用脚去发现问题全面得多了。”该名工作人员说道。
原来,为加快推进智慧治水,弥补徒步巡河中因河段环境复杂产生的工作时间长、强度大、效率低下等问题,今年,桐乡市正式“聘请”了无人机作为高空“巡河员”,作为河长巡河的有益补充,确保治水不留死角。
“利用无人机巡河,不但可以对河道漂浮物、河岸保洁情况进行全方位的拍摄记录,而且可以更高效地收集河流水质、污染源、排污口、河岸违法建筑等涉河主要问题的信息,实现河道巡查全覆盖,有效地减轻了巡河难度,提高了巡河效率。”桐乡市“五水共治”办督查科相关负责人介绍,桐乡市将每季度开展一次无人机巡查,对河道水质情况、河岸垃圾、排放口、河岸违法建筑等涉河主要问题,实时上传文字描述及视频或照片并提供定位,通过地空结合、人机结合的方式实现巡查范围、巡查内容的全覆盖。
这还不算,为了拓宽监管视野,如今我市不少镇(街道)还配备了能在地下管道中“作战”的“侦察兵”,利用管网探测机器人深入管道对雨污水管网进行“侦察”。<br></h3> <h3>就在前段时间,为了探测雨水管网内是否存在破损、溢流、串管的情况,崇福镇治水办工作人员在崇福镇建业路北端雨水井处,将一个“小汽车”造型的管网探测机器人放入了管网。只见身形娇小的机器人在四个轮子的带动下可在地下管网内灵活改变前后左右的方向,同时,通过一根连接线,机器人在管网内捕捉到的高清影像便能实时传输到地面工作人员的屏幕上,为及时抢修管网破损口、清理管道内异物等提供精准定位。
空中有无人机抓拍,地面有河长巡河,地下管道内有机器人侦查……如此全方位的治水矩阵,将“水陆空”各方面的力量都充分调动了起来,确保辖区范围内河道保洁360度无死角。<br></h3> <h3>如今,巧借科技力量进行治水在桐乡已经蔚然成风。如依托互联网技术,如今在乌镇水域的主要断面已设置“天眼”高空监控系统,可对该区域进行全方位、多视角、全天候的可视化监控;通过在线智能化防控平台建设,全市13家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现已基本实现养殖污染源头、过程、末端全过程监管,大大强化了农业源污染治理;此外,全市不少河道都装上了自动化曝气装置,达到为河水充氧、净化水质的效果。
据桐乡市“五水共治”办相关负责人透露,今年桐乡市还计划结合河长制信息系统平台(APP),在市级以上交接断面及市级以上河道设置移动“天眼”,建立监控网络,进一步加快治水信息化机制建设,并在“无人机”巡河的基础上引入“无人船”巡河项目,进一步提升巡河质量,持续为桐乡的“五水共治”工作装上科技的“引擎”。
可以预见,桐乡这座江南水乡,必将在“AI+”的大背景下,不断创新治水模式,在“全民治水”的大环境中,大步向科技治水、精准治水迈进。<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