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新学期刚刚开始,我们都希望孩子形成良好的习惯来面对新学期。那么成一个习惯要多久?21天吗?不,大多数人需要66天,甚至更多。
养成一个好习惯,到底要多久?伦敦大学学院的健康心理学家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他们邀请了96位参与者,请他们选择一项想要发展成习惯的日常行为。
他们选择的行为全都是每天都能做,但目前还没做到的事情,并且多数跟健康有关,比如,午饭时吃一块水果,或晚饭后跑步15分钟。参与者需要每一天登录一个网站,报告他们是否还在继续之前选择的行为,以及这种行为的习惯程度如何。
所谓习惯,是指不假思索完成某种行为的程度,自动化是习惯的核心。
</h3><h3> 结果如何呢?研究者发现:平均下来,实验对象需要66天才能养成新习惯。而且不同人养成习惯需要的时间是有差异的。下定决心在早餐后喝一杯水的人,在20天后变得不费劲。选择在午饭时吃一块水果的人,则至少花了两倍时间。而运动习惯的养成则更困难了。84天后,依然没有人养成早上做50个仰卧起坐的习惯。
虽然早起刷牙是一件再简单不过的事情,可是对于像我女儿这个年龄的小朋友养成刷牙习惯,可没那么简单,好习惯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或许你忘记自己学习刷牙的“血泪史”,那么不妨换个角度,你是否曾经计划着跑步、读书、减肥?你甚至还把微信头像改成“不瘦十斤,不改头像”,结果可能经过大半年的奋斗,才终于有了收获。
更何况,真实的情况是,多数人往往半途而废。
现在你知道,养成一个好习惯有多难了。也许你就会冷静下来了。总之,“宽于律己,严于律娃”的事情做不得。
不过你也别气馁,心理学家做了很多研究,来帮助我们和孩子更好地养成习惯。
<br></h3><h3><br></h3><h3>问题1:动力是什么?
给习惯创造一个动力,比如“安利”孩子从“我不刷牙”到“我要刷牙”。
你肯定要皱眉头了:孩子压根儿不想刷牙,动力为零,甚至是负数。但是,你可以创造条件让孩子有动力。你也不是一开始就想要跑步的,而是看了很多文章告诉你跑步有多好,慢慢被“安利”。
怎么安利孩子刷牙?你可能苦口婆心地跟孩子讲,牙齿上有很多牙虫,如果不刷牙,牙虫就会把牙齿蛀掉,有蛀牙是很疼的。但语言是抽象的,很多孩子并不能理解。
这时候很多家长会找绘本讲给孩子听,丰富的画面,给孩子解释起来,形象很多。你发现孩子愿意刷了,说明他已经有了“我要刷牙”的想法。但是绘本的作用有限,不能给孩子持续的动力。
这很正常,你也不是知道跑步的好处后,就能每天跑10公里的。绘本的作用在于给孩子种下习惯的种子,发芽、开花、结果,还需要后面的精心呵护。
<br></h3><h3><br></h3><h3> 问题2:在什么时候、通过什么方式,把它变成习惯?
</h3><h3> 在什么时候、通过什么方式重复行为,把它变成习惯?让习惯保持下去。前面提到,习惯的核心是自动化。而让行为自动化的关键在于环境和重复的具体行为。
</h3><h3> 我们通常会对自己说,今年我要减肥。这类计划根本没有指出具体的行为,以及我们进行该行为时所处的环境。心理学家彼得·戈尔维策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简单有效的方法:如果-那么if-then。如果出现某种情况,那么我们就做某个行为。
按照这个方法,有效的计划应该是:“如果我坐公交车回家,那么我就提前两个车站下车走路来减肥。”同样,帮孩子培养学习的习惯,仅仅告诉他“我们要好好学习”是不够的,我们需要建立“如果-那么”的连接,比如“如果吃完晚饭,那么放下筷子就要先把作业做完”。这样我们就在具体情况和行动之间建立了牢固的联系。一旦这种联系变成机械性的,新习惯就形成了。
有人会问,“如果”后面的情况能不能是时间?如果到了下午6:30,那么就去做作业。千万不要。用时间来提示新习惯会存在一个困难,就是你需要不停地看表;而且,孩子往往没有时间观念,需要你来提醒,无法自觉。用事件或环境作为触发器是因为它们不太需要我们去记忆,比如吃完饭放下筷子就去做作业。
记住,敲黑板:习惯的核心是自动化,不费劲。
当然,如果在固定事件或环境的同时,再固定时间来触发一个习惯,那么效果会更好。需要注意的是,你要确保触发器是已有的习惯,或者每天必做的事情。比如刚才说的吃完晚饭放下筷子。
另外让孩子快速进入学习状态还有另外一个小诀窍:提高可获得性。比如很多人坚持不了健身,有时候是因为想去,包却不在身边。把健身包放在公司或者健身房,提高可获得性,去健身房的阻力就小了。那孩子学习时尽力把孩子的书房布置的舒适,让孩子晚饭之前先把各科作业掏出分类在书桌上准备好,晚饭后孩子放下筷子进入学习状态的干扰降到最低,步骤减到最少。
<br></h3><h3><br></h3><h3> 问题3:如何应对失败、不满和不便之处?<br></h3><h3> </h3><h3> 你已经知道养成一个习惯的平均时间是66天,而非21天。但是有时候当孩子偶尔不能执行计划时,你还是忍不住会发火。这时候,你可以用“如果-那么”的计划来帮助自己灭火。“如果我因为孩子不坚持减肥快要发疯,那么我就告诉自己,培养习惯并不容易,我想每天跑步难也是很有挑战的。”
<br></h3><h3>
由内而外的力量比从外向内的力量更重要。与其每天强迫孩子减肥,不如想办法,将外部动力变成内在动力,让孩子自己想减肥。美国心理学家德西和瑞安的自我决定论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思路。根据自我决定论,促进外部动力向内在动力转化有三个因素:自主感、归属感和胜任感。
自主感让孩子觉得行为可以由自己决定,通俗点说是“自己选的路,含着泪也要走完”。比如前面提到的减肥。你还可以让孩子更多了解身材的重要意义运动的好处,给孩子准备他喜欢的球鞋,让他们知道不管是将来择偶还是应聘工作一个挺拔的身姿和因为长期锻炼形成的克服困难的意志对他们都特别重要。而这一切最好不要通过说教最好是身边的故事,更好的是父母的故事,父母本事就是热爱运动的人。
归属感让孩子感受到爱、尊重和接纳。比如很多孩子小时候不喜欢学习,每一次学习都是鸡飞狗跳的,孩子就容易将学习跟负面情绪联系在一起。所以孩子的学习习惯最好从小养成,从孩子喜欢的学习项目逐渐培养学习的归属感,每个孩子都有很多初始的好奇心,家长呵护的好孩子就会逐渐习惯获得新知带来的归属感,让学习成为他们生活中的必然选择。
胜任感让孩子觉得他能做到。孩子的进步往往是微小的。你需要给他走心的鼓励,抓住他成长的瞬间。今天孩子穿了件休身的衣服很好看就要找到时机夸奖他因为锻炼身材比以前好了很多,每一个肯定都在帮助孩子建立自信。
</h3><h3> 孩子的进步也是螺旋式的,今天好一些,明天可能退回去一点。你不妨给他做一个可视化的鼓励表格,没天测量体重绘出时间体重变化图像,让孩子看到自己的曲折进步。总之让孩子养成一个好习惯并非易事,好习惯越早形成越好,另外家长自身具有的好习惯更容易转化给孩子,爱健身的爸爸有更大概率有一个爱健身的孩子,注重审美和搭配的妈妈有更大概率有一个气质脱俗的孩子。同样父母如果热爱学习自控能强,孩子基本都会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孩子们来说周围的人和环境的影响实在重要了,这也是我们努力做好内动力集训营,全天学习规划,生源严谨筛选,一定通过一个专业团队让孩子更快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秋季已经满班,需要了解寒假内动力集训营可以扫下方二维码。<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