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赛投稿——十七个世纪会留下多少回忆

✨劉琪✨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010101"> 撰文:嘎嘎<br> 摄影:刘琪</font></b></h3> <h3><b><font color="#010101">  一个人,一生会拥有多少回忆?又有多少回忆伴随你一生?那一群人呢?一个村落呢?一个走过十七个世纪的古村落,会有多少回忆依然泛起,依稀斑驳?</font></b></h3> <h3><b><font color="#010101">  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就在那么一天,我来了,来到了这个古老的村落。不是为了好奇,是为了感悟。</font></b></h3> <h3><b><font color="#010101">  千古名句,“商人重利轻离别,前夜浮梁买茶去”,出自唐代白居易的&lt;&lt;琵琶行&gt;&gt;。同样,位于瓷茶古邑浮梁正北的沧溪朱氏古村,也是起源于唐代,历经一千七百余年。一如瓷都那千年的窑火,历经百代,经久不熄。</font></b></h3> <h3><b><font color="#010101">  古桥,古街道,古祠堂,古建筑,古民居等等一一呈现,时常迷离恍惚在梦想与现实之间。这就是江南水乡典型的风景、满载回忆的古村落吗?</font></b></h3> <h3><b><font color="#010101"><br>  “蜚英坊”,“三贡坊”,还有“茶商大院”,等等。记录着朱氏家族昌盛的文脉和家国情怀。“克己”,是沧溪朱氏家训的核心内容,仅明清两代就出了“三举五贤四十八秀”。就是这一方蕴育灵秀的乡土,盘龙踞凤,生生不息。“千古风流今在此,万里功名莫放休,君王三百州。”文字所能记载的是不朽的荣耀,但也是有限的历史。在如烟的岁月里,在历史的长河中,这个古老的村庄,还有多少回忆被尘封?有多少回忆被记取?</font></b></h3> <h3><b><font color="#010101"> 还有吗?有。在哪儿呢?墙。古村的墙。斑驳陆离的墙面上霜雪隐隐。绿茸茸的青苔上,是否也附着了前人的金戈铁马,鼓乐箫声?还是寄托了诗人的风花雪月,滚滚红尘?<br>  </font></b></h3> <h3><b><font color="#010101">  我在墙前伫立,任由想像的翅膀自由地飞翔:穿越了十七个世纪,这个古村落里,还散落多少回忆?真的,我很想知道,但不强求结果。这个心态倒使我轻松了许多,却能清楚地感知到,这儿经岁月洗礼的芬芳和时光沉淀的美,愜意绵绵。</font></b></h3> <h3><b><font color="#010101"> 沧溪古村,灵山秀水。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尽情地呼吸,默默地传承。也正如这里墙头、墙角边的花儿,或打着盹儿,或怒放。又似摇曳的风铃,开在心中某处的尾端,不经意间,轻轻地回响。<br>  </font></b></h3> <h3><b><font color="#010101">  “说好永远的,不知怎么就散了。最后自己想来想去竟然也搞不清当初是什么原因分开彼此的。”这是民国才女张爱玲在“一别,便是一生”中的一段话。不知怎的,此时忽然想起,似有所悟。但我还会来的,或许下一次有你,或许下一次无他。这就是沧溪古村的魅力。不能忘却的记忆,将一直延续下去,永远没有结局……</font></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