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尼亚记忆(三): 这里的鸟窝一串串,这里的鸟儿不怕人

云之霄

<h3>去肯尼亚,主要的目的是拍动物大迁徙,没想到这里不仅是大型野生动物的天堂,也是鸟类的乐园。 肯尼亚的鸟类繁多,不少的品种我们在国内从未见过,最主要的是,这里的鸟不怕人,你可以走近它的跟前,在这里可以感受到鸟和人类是朋友,和谐共处。 <br></h3> <h3>从内罗毕下飞机后坐车前往安博塞利,离开首都不远就可看到辽阔的草原,时值肯尼亚的冬季,路边的树上的枝叶并不茂盛,甚至有些萧条,但萧条的小树枝上,有许多的球团。一个或两个,或是一串,我开始很诧异,这些树枝上的球团是什么呢? 当我突然看到一只鸟儿从这球团飞出来的时候,我才知道树枝上一串串的球团是小鸟的窝。 <br></h3> <h3>我太震惊了! 在国内,鸟儿的巢都会选择在遮风避雨的隐蔽之处,虽然我们经常也能看到鸟,但要看到鸟儿的窝却非常不易。我分析原因,其一是:肯尼亚在赤道附近,属赤道无风带,没有大风; 其二是:这里的人不会伤害鸟,不会掏鸟窝、不会捣鸟蛋,鸟不惧怕人。<br></h3> <h3>织布鸟,也称织巢鸟,鸟类中优秀的纺织工和建筑大师。在弱软凌空的树枝条上,用草茎纤维搭建它们的爱巢。</h3> <h3>在肯尼亚除火烈鸟外,印象最深的算是皇冠鹤。<br></h3> <h3>皇冠鹤是乌干达的国鸟,因头顶一撮貌似皇冠的羽毛而得名。羽毛艳丽,气质高雅,不愧为禽中皇冠。</h3> <h3>鸵鸟,和金合欢树一样,在空旷的草原中显得孤独。</h3> <h3>第一天到安博利就看到有许多的这种美丽的小鸟,在奈瓦湖SOPA酒店的草地上也有大群的这种鸟,问了一位当地人,他告诉我这种鸟叫Superb Starling,后来百度得知中文名叫栗头丽椋鸟。</h3> <h3>羽毛太艳丽了,闪闪发亮</h3> <h3>这种鸟我想也是栗头丽椋鸟,只是颜色不同</h3> <h3>非洲篦鹭,最明显的特征是有一只形状像勺子一样的嘴巴,觅食时快速地在水里吸吮寻找食物。</h3> <h3>非洲斑鹡鸰:这个鸟名字就是“激灵”的发音,它的叫声就是“激灵激灵”的。<br></h3> <h3>带幼仔的妈妈,幼仔在妈妈肚子羽毛里面</h3> <h3>苍鹭,在国内也看见过。</h3> <h3>黄嘴鹳,也是大型的禽鸟,高高的脚杆和长而尖的大嘴适合在湿地湖泊觅食生活。它有着高大健硕的身躯和白里透红的羽毛,想必它展翅飞翔的姿势一定不错,可惜我们拍它的时候一直在傻傻地站着。</h3> <h3>珍珠鸡。小女儿的故事书中有《珍珠鸡和鳄鱼的故事》,我被缠着讲过多遍。见到真实的珍珠鸡,感觉有点亲切。</h3> <h3>非洲稚鴴,我在网上查了很久才找到这个鸟名。头戴浅蓝色的顶冠,比较独特,在安博塞利看到不少,喜欢在湿地浅水的地方觅食。</h3> <h3>鹈鹕,最大的特征是下巴下面一个大大的皮囊,善于捕鱼,善于高空飞翔,叫声粗哑浑厚。我们住树顶酒店那一晚,外面奇怪大声的叫声就是窗外湖里的这个东西发出来的。</h3> <h3>埃及鹅,比家鹅的个头小一点,相比家鹅有着彩色的羽毛,还多了一双棕色的熊猫眼。</h3> <h3>这个叫黑脸沙鸡,在网上查了很久,开始以为是凤头鹧鸪,后来比照觉得应该是黑脸沙鸡。在马塞马拉最后一天傍晚拍的,金色的夕阳照在金黄的草地上,与黑脸沙鸡金黄的羽毛融为一体。</h3> <h3>噪鹮,在肯尼亚多次看到,比较常见,这个在奈瓦沙湖边酒店草地拍的。</h3> <h3>非洲白鹮,除了嘴和尾巴和黑的,其余都是洁白的羽毛。<br></h3> <h3>这只也不知叫什么鸟,是在博戈利亚火烈鸟旁边拍的,飞舞的时候甩着有长长的尾巴,像挥着长袖起舞的歌女,姿势非常美,可惜飞翔的美姿没有拍清楚。</h3> <h3>苍鹰,爪子里还有没吃完的猎物。</h3> <h3>这是秃鹳,光秃秃的脖子下有个肉袋,样子很难看,肯尼亚随处可见,在内罗毕我们住的宾馆门前的大树上就有很多秃鹳在筑巢栖息。</h3><h3>秃鹳常以腐食和垃圾为食,在纳特龙和博戈利亚,秃鹳是火烈鸟幼鸟的天敌。我和小女儿在纪录片《红色翅膀》中看到: 一只秃鹳一次能吃掉伤害上百只火烈鸟幼鸟和火烈鸟蛋,气得小女儿说她最讨厌秃鹳。</h3> <h3>秃鹳和秃鹫</h3> <h3>秃鹫在吃狮子吃剩的猎物</h3> <h3>吃饱了在晒太阳</h3> <h3>蛇鹫,也叫秘书鸟。个子很高,草原上的草只到它的膝盖。</h3> <h3>牛,鹭和牛鹂,一个是地上走的,另一样是天上飞的,他们成了好朋友。牛的身上和周围聚集有许多的寄生虫和蚊虫,寄生虫和蚊虫成了鹭和牛鹂的佳肴,鹭和牛鹂帮牛减少蚊虫的骚扰可以安心悠闲地吃草。它们如影随形、相依相伴、合作共赢,一幅和谐的生态画面。</h3> <h3>黄嘴牛鹂</h3> <h3>鹭喜欢站在牛背上,因此,有一种鹭就被叫做牛背鹭。</h3> <h3>帮你挠挠头</h3> <h3>帮你掏掏耳朵</h3> <h3>帮你扣扣鼻子</h3> <h3>弄得太舒服了,安逸陶醉地闭眼了。</h3> <h3>大角斑羚与佛法僧</h3> <h3>这几个不同类的,也能玩到一起来?</h3> <h3>佛法僧是在草原上最艳丽的鸟,它的名字虽然是佛教三宝,可是和佛教没一点联系,据说佛法僧名字来历源于这鸟的叫声像日语中“佛法僧”的发音。佛法僧是肯尼亚的国鸟</h3> <h3>在马赛马拉看到多次佛法僧,它喜欢长时间静静立在树枝,对人一点都不畏惧,我们长枪短炮对着它,它一点都不害羞,还不停变着姿势Pose给我们拍,太乖了。</h3> <h3>大鱼狗,乍一听这名字,容易让人误以为是狗,但它是最大的翠鸟。</h3><h3>百度资料显示:大鱼狗(学名:Megaceryle maxima)是非洲最大的翠鸟,体长42 -48厘米,体重255-426克。</h3><h3>体长40多厘米的翠鸟,真的很大! 这只拍摄于奈瓦沙湖,我们坐在游船上,大鱼狗立在高高的树上,用长焦600端拍的,因此从图片真难以辨别出它有多大。</h3> <h3>斑鱼狗,其实就是黑白色的翠鸟,不知为什么叫斑鱼狗</h3> <h3>鱼鹰</h3> <h3>这对鱼鹰的动作如此协调一致</h3> <h3>雄鹰展翅,直击苍穹,天空是它的舞台,强劲娇健的翅膀能让它不羁地翱翔于天地间。在人们心中,鹰是励志成功强者的代名词。</h3> <h3>鹰翅疾如风<br></h3> <h3>鹰爪利如锥<br></h3> <h3>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奈瓦沙湖上有不少鱼鹰,给我们开船的小黑哥遇到有鱼鹰时,便停好船,吹起响哨,把准备好的小鱼诱饵抛入空中,等鱼鹰来抓。那天估计鱼鹰都吃饱了,小黑哥努力地抛了多次鱼饵,只有一次引来鱼鹰抓捕。<br></h3> <h3>这也是一种织布鸟,织的窝就在宾馆院子的小树上</h3> <h3>空旷的草原,孤零的金合欢,寥寥的树枝中的鸟窝格外醒目,树枝中的鸟窝垂下来并不高,站在地上伸手可及。非洲有很多食不裹腹的孩子,但他们从不会去抓鸟充饥。想起自己小时候没少干过掏鸟窝抓小鸟之事,突然心中充满愧疚。</h3> <h3>原来只知道肯尼亚野生动物多,没料到能拍到这么鸟,感觉赚了,但时间太仓促,没有几幅满意的照片,只能算是记录下来了。还有不少看到了,却没有拍到的鸟,其中印象最深的是在安博塞利的湿地湖边,在路边有几只像燕子一样彩色的鸟,非常漂亮,我们的车子从它们身边快速开过,离得很近,它们却没飞走,遗憾的是车速很快,很颠簸,我没能拍下来,只有留在自己的记忆中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