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野一纵(38军)后代纪念辽沈战役胜利七十周年活动纪实

祝华

<h3 style="text-align: left;"><b>这是一次战役</b><br></h3><h3 style="text-align: left;"><b>这是一段历史&nbsp;</b></h3><h3 style="text-align: left;"><b>这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英雄图腾</b></h3><h3 style="text-align: left;"><b>这是一阕经年不衰的红色凯歌 &nbsp;</b></h3><h3 style="text-align: left;"><b><br></b></h3><h3 style="text-align: left;"><b> ——题记</b></h3><h3><br></h3><h3><br></h3><h3><b>辽沈战役——</b></h3><h3><b> </b> 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之首战。国民党称之为辽西会战、辽沈会战,自1948年9月12日开始,共历时52天。我东北野战军由林彪、罗荣桓、刘亚楼统一指挥,攻锦州 、守塔山 、战黑山、扫辽西、围长春、克沈阳、击营口,解放全东北,直逼山海关,以伤亡6.9万人的代价,歼灭国民党军47万精锐部队。</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辽沈战役的胜利,使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在兵力数量方面超越国民党,东北解放区成为巩固的战略后方,大大加速了全国解放的步伐。 </h3> <h3>  2018年8月27日至8月31日,为纪念辽沈战役胜利70周年, 320余名东北野战军后代,从祖国的四面八方奔赴当年父辈浴血奋战的辽西大地,寻访旧日战场和英雄足迹,祭奠英烈,缅怀先辈,以光大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h3> <h3>  辽沈战役之初,东野首长命令1纵3师于新立屯、大虎山一带配合10纵阻击沈阳西援之敌,主力与2纵由辽西南下,主攻锦州。后又命令1纵为锦州攻坚和塔山阻援的总预备队,将这支攻守兼备、举足轻重,国民党军最为忌惮的英雄部队放至塔山与锦州之间的高桥地区,随时应对不测。</h3><h3> 受命后,一纵将士不负使命,在司令员李天佑、政治委员梁必业率领下,先后参加了黑山阻击战、廖耀湘兵团围歼战、解放沈阳等大小战斗20余次,征程2500里,歼敌3万余人,为东北的解放做出了突出贡献。</h3> <h3><b>8月27日 集结,相逢的喜悦</b></h3><h3> 我东野一纵参加纪念活动的32名后代,分别来自北京、河北、辽宁、吉林、山东、湖南、广东、广西、福建,以及遥远的“南方大陆”澳大利亚。年龄最大的71岁,最小的年仅四岁——是参加此次活动唯一的第四代红色传人。</h3><h5><br></h5> <h3>  相逢是首歌,为了胜利的纪念相逢在辽西战场,是首喜悦而又豪迈的歌。</h3> <h3>  当晚,锦州市委、市政府为纪念活动举行盛大的启动仪式。</h3> <h5>  东野参谋长刘亚楼之子、四野后代联谊会会长刘煜滨,锦州市委副书记、市政府党组书记、代市长于学利,东野十纵司令员梁兴初之子、四野联谊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梁晓源在启动仪式上。</h5> <h5>  于学利和东野六纵司令员陈光之子陈耀东,东北军区参谋长陈奇涵上将之子陈崇北。</h5> <h5 style="text-align: left;">  四野联谊会副会长张冀,东野一纵司令员李天佑之子、四野联谊会一纵分会会长李亚滨</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 ">张星华、李为民</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刘煜滨、祝华</h5> <h5>   曹岩、李亚滨、董欣</h5> <h5 style="text-align: left;">   管晓枢、管铁华、梁晓源、四野联谊会一纵分会副秘书长邵小兵、夏群建</h5> <h5>  东野十纵司令员梁兴初之子、四野联谊会十纵分会会长梁晓东(中),东野一纵3师师长刘贤权之子、四野联谊会一纵分会秘书长刘朝春(右),夏群建</h5> <h5 style="text-align: left;">  刘军、周建华、张曼、李亚滨,宣历军、肖辉杰</h5> <h5 style="text-align: left;">  周建华、宣历军、刘军、祝华、董军、李亚滨、高毓柠、卢晓丽、张星华、曹岩、董欣</h5> <h5 style="text-align: left;">  张曼、黄友萍、杨阳、江克滨、刘朝春、卢晓丽、李慧、曹岩</h5> <h5 style="text-align: left;"> 夏群建、周建华、宣历军、黄友森、张晓梅、管晓枢、尹雪莹、董军、董欣、张华扬</h5> <h5>   徐鲁梅、陈毅斌、陈毅生、管晓枢、宋丽、李为民、张星华、管铁华、刘军、邵小兵,还有徐鲁梅的小孙女、第四代红色传人小嘟宝</h5> <h3>  不经意间走漏的生日信息,将四位寿星请上了舞台,三百余众虽无血缘却情同手足的兄弟姐妹,发自肺腑地同声合唱那支温暖的的祝福曲:祝你生日快乐!</h3><h3> 伟大的辽沈战役70岁生日快乐!</h3><h3><br></h3><h3><br></h3><h3><b>8月28日 锦州——辽沈战役纪念馆,牤牛屯,配水池</b></h3><h3><br></h3>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辽沈战役纪念碑</h5><h3><br></h3><h3> 这个身穿棉大衣,一手持长枪,一手向前挥进的勇士形象,是冒着冰雪严寒经年鏖战的东北野战军的典型标志。</h3> <h3>  320名东野后代在辽沈战役纪念碑前队列整齐,一如当年的东野将士。</h3> <h5>  张晋湘、刘煜滨、李纯、黄煦、周青林、步钢</h5> <h3>  纪念仪式的第一个环节,是高唱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后代们高亢激昂的歌声在初秋的暖阳里,响彻广场。</h3> <h3>  当手持花枝的亚滨大哥向纪念碑走去的时候,年青的志愿者情不自禁地上前以手相搀。她的名字叫董彩虹。在整个纪念活动中,像她这样年轻、朝气、相信红色信仰的志愿者有数十人。</h3> <h3>  当我们手执寄托哀思和敬意的花枝,伫立在高耸的丰碑前,</h3><h3><br></h3> <h3>  我们追悼英烈,祭奠先辈,也怀念那个已随战火硝烟飘然远去,最终归于历史的英雄年代。</h3><h3><br></h3> <h3>  小嘟宝牵着奶奶的衣角,学着奶奶们的样子,向纪念碑献上盛开的黄菊。</h3> <h3>  军礼——是我们此时此刻向英烈致敬最恰当的方式,尽管我们中有人可能从未当过兵。因为军礼是军人世家最高的礼节。</h3><h3><br></h3><h5>管铁华、李亚滨、曾汉江、褚华、卓耕</h5> <h3></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辽沈战役纪念馆依山就势而建,气势恢宏</h3> <h3>  当四岁的小嘟宝踮着脚尖去触摸那巨大的英雄雕像时,她或许还无法理解牺牲的真正含义,但一定有一颗小小的种子在那幼小的心灵里悄然生根,发芽,慢慢长大……</h3> <h3>  纪念馆里的战争记忆,同样令人神往。</h3> <h5>刘军、张星华</h5> <h5>刘军、曹岩、董欣、夏群建</h5> <h3>  李亚滨手指的地方,就是一纵作为辽沈战役预备队所在的高桥区域。</h3> <h3>  在英雄榜上找到了外祖父、全国著名战斗英雄卢锡勤的照片,高毓柠既兴奋又自豪:在这,排在光荣榜的第一名!</h3> <h3>  在他们身后,是中国第一幅全景画《攻克锦州》,这种将绘画、塑型、声光等多种表现形式融为一体的艺术形式,以一种让人身临其境的视听效果,真实、形象地再现了七十年前东野将士攻克锦州的壮阔场面。被称为中国美术史上前所未有的艺术巨作。</h3> <h3>  李亚滨向辽沈战役纪念馆捐赠父亲、东野一纵司令员李天佑上将诞辰100周年纪念文集《李天佑画传》。</h3> <h3>  全国著名战斗英雄卢锡勤一生荣立过九次大功,那些光彩奕奕的军功章已先后被老英雄捐赠给军事博物馆、平津战役纪念馆和辽沈战役纪念馆。这一次女儿卢晓丽、外孙女高毓柠带来的是他撰写的两本回忆录。</h3> <h3>  为纪念馆捐赠的东野后代与锦州市、纪念馆领导合影留念。</h3> <h5 style="text-align: left;">  牤牛屯东北野战军锦州前线指挥所</h5><h3><br></h3><h3> 1948年10月5日,东北野战军司令员林彪、政委罗荣桓、参谋长刘亚楼率指挥机关,从黑龙江省双城堡秘密到达锦州凌海翠岩山脚下的一个小村牤牛屯,就在这里指挥了锦州攻坚战以及黑山阻击战、塔山阻击战、辽西围歼战。</h3> <h3>  一纵两位第三代代表张华扬(左一)、高毓柠(右二),都是事业有成的青年才俊,但他们却像父辈那样热衷于革命传统和红色文化的弘扬与传承。</h3> <h3>  纪念馆编排的一部情景剧《辽沈战役的历史瞬间》,别具一格地再现了当年东野首长在牤牛屯指挥辽沈战役大决战的生动场景,敌机俯冲的轰鸣声,战场撕杀枪炮声,生动地衬托出东野首长面临大战淡定自若的大将风度,后代们一个个看得出了神,个个赞不绝口。</h3> <h3>  指挥所陈列室的墙上布满了战争的遗迹</h3>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 ">肖辉杰、范增平夫妇、刘军、尹雪莹</h5> <h5 style="text-align: left;">  周建华、曹岩、董欣、尹雪莹、邵小兵、董军、徐鲁梅</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配水池战斗遗址</h5><h3><br></h3><h3> 配水池之战,是锦州外围的关键战斗之一。</h3><h3> 为了抢占被敌先期占领的锦州城制高点配水池,一营600多官兵与敌血战十小时,先后击退国民党军三十余次反扑,最后只剩下5名勇士和1名随军记者,却将配水池牢牢掌握手中。国民党军所谓“配水池是第二个凡尔登”,“守配水池的都是铁打的汉”云云,在一营官兵喊出“攻配水池的都是打铁的汉”的口号声中成为笑谈。70年时光流转,墙壁上累累弹痕依然清晰如初,记载着3纵将士的英雄史诗。</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在配水池战斗遗址前合影留念</h3>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 ">徐鲁梅、李慧</h5><h3><br></h3><h3><br></h3><h3><b>29日塔山</b></h3> <h5 style="text-align: left;"> &nbsp;塔山阻击战纪念馆</h5><h3><br></h3><h3> 毛主席为辽沈战役制定的战略是“关门打狗”,而塔山就是“关门打狗”的“门”。1948年10月10日至15日,东野第4、第11纵队,为保障主力夺取锦州,于锦州西南塔山地区阻击增援锦州的国民党军,称为塔山阻击战。</h3><h3> 塔山塔山,既无塔也无山,只是一个大约一百户人家的小村庄,却是通往锦州的必经之路。在那场异常惨烈的战斗中,我军将士以8个师顶住敌军11个师的进攻,整整六天六夜, 有效地保障了我军主力攻克锦州作战的胜利。</h3><h3><br></h3> <h3>  多年以后,八位参战将军始终无法忘怀在塔山阻击战中牺牲的将士,相约百年之后,一起安葬在塔山。他们是开国中将吴克华、莫文骅、胡奇才,少将江民风、欧阳文、江燮元、焦玉山、李福泽。</h3> <h3>  李亚滨手捧的军旗上有参加活动的全体东野后代的签名。</h3> <h3>  这面军旗将永存塔山阻击战纪念馆。</h3> <h3>  一纵第三代子弟张华扬,为建造“胜利纪念碑”, 也尽了一份力。</h3> <h3>  黄友森、黄友萍兄妹是第二次一起参加这种纪念活动。第一次是在英雄城四平。</h3> <h5 style="text-align: left;">  宣历军、董军、姜学红、董欣、邵小兵、小嘟宝 &nbsp;</h5><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在纪念碑前、在红旗下的我们</h3> <h3>  320名东北野战军后代相聚在塔山革命烈士纪念碑前。</h3><h3><br></h3><h3><br></h3><h3><b>8月30日 黑山——人民胜利纪念碑, 黑山阻击战纪念馆, 101高地。祭扫黑山革命烈士陵园</b></h3><h3><b><br></b></h3><h3><b><br></b></h3><h3><b><br></b></h3><h3><b>黑山阻击战 </b></h3><h3><b> </b>1948年10月21日,林、罗、刘首长根据我军诱敌深入、打大歼灭战的方针,命令东野十纵在黑山、大虎山一线阻击廖耀湘的“西进兵团”。敌以5个军又1个师的兵力,向我军阵地疯狂进攻,主战场101高地被敌炮火削去两米,但将士们“誓与阵地共存亡”,以血肉之躯坚守高地,与五倍于我之敌鏖战三天三夜,使敌尸横遍野,寸步未进。共歼敌14300人,俘敌新六军军长李涛、第七十一军军长向凤武,缴获大批武器装备,为全歼廖耀湘兵团,夺取辽沈战役的最后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h3><h3> 黑山阻击战是辽沈战役的关键一战,在世界军事史上颇负盛名。有人将辽沈战役中的塔山阻击战、黑山阻击战,以及淮海战役中的徐东阻击战,并称为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中的“三大阻击战”。</h3> <h3>  为了胜利的纪念,东北野战军后代自筹资金,在“101”高地捐建一座“胜利纪念碑”,碑身高5.6米,宽1.27米,厚1.16米,重24吨。</h3> <h3>  在“胜利纪念碑”不远处的山顶上,就是著名的“101”高地纪念碑,两碑遥遥相望,70年漫漫岁月在此时凝聚成一瞬。</h3> <h3>  老战士高连桥, 黄克诚大将之子黄煦 , 刘亚楼上将之子刘煜滨, 锦州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王功生, 黑山县委书记袁力等为“胜利纪念碑”揭幕。其时, 320名东野后代, 环碑而立, 高唱国歌, 盛典仪式, 以碑铭志, 向英雄的“101”高地致敬!</h3> <h3>  锦州市委宣传部长王功生、黑山县委书记袁立、县人大副主任郭久富、县政府副县长崔恒、县政协副主席穆艳秀。</h3> <h3>  当老战士高连桥慈爱地牵起小嘟宝的手,历史与未来正以另一种方式重逢。</h3> <h3>  “101”高地南北长580米,东西宽450米,面积为21万平方米。1963年9月,被辽宁省政府确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今高地上遍植松柏,苍翠成阴。在绿树掩映之下,当年的战壕、掩体依然历历在目,侧耳静听,仿佛还能听见将士们的铮铮誓言和英勇搏击之声……</h3> <h3>  这位小号手牺牲时年仅十六岁,小烈士雕像高耸云天下,唯美至极</h3>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101"高地修建记事碑</h5> <h3>  董欣在101高地纪念碑前向光荣牺牲的革命先烈致敬。她的一篇《回家》美文,缘自肺腑,情真意切,一经完成便广为传播,深得众后代青睐美誉。</h3> <h3>  才子周建华——大家都这样称呼他。在纪念四平解放70周年活动时,他的《四战四平烈士祭文》,悲怆从容,慷慨激昂,感动的无数人为之落泪。才子多诗,在五天的辽西之行,他有多首诗作上了《今日头条》,并以各种形式在后代中广为流传。</h3>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刘煜滨夫人刘晓春、董军、赵琬莹</h5>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101高地,红旗和东野后代</h3> <h3></h3><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在黑山阻击战纪念馆</h5> <h3>  为此次活动特意从澳大利亚赶来的张晓梅。</h3> <h3>  在黑山阻击战纪念馆前高唱38军军歌,因为有先烈英魂护持,自然雄壮又豪迈!</h3>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黑山阻击战烈士纪念碑</h5> <h3>  黑山阻击战烈士陵园建于1948年11月。当时辽沈战役战火硝烟刚刚散尽,黑山各项事业百废待兴,但黑山人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铲废墟之土安葬忠骨,平疮痍之地造建灵碑”。始建有顶高2米的圆形公墓,和文祭碑一块、烈士名录碑四块。</h3><h3> 此后,烈士陵园又经两次修葺,修建了纪念碑,碑高19.48米,寓意黑山阻击战发生在1948年;瞻仰广场台阶3级,寓意黑山阻击战历时3天3夜;纪念碑基座11级,寓意黑山阻击战烈士陵园始建于1948年11月。碑身东面是时任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委林彪的题词:“为人民解放而牺牲的烈士们永垂不朽”。</h3> <h3>  在前往烈士陵园的路边,志愿者摆放了一簇簇新鲜的黄菊</h3> <h3>  黄菊,又是黄菊。</h3> <h3>  在这个和平的秋天,只有清丽的黄菊,才能寄托三代人整整70年的哀思和怀念。</h3> <h3>  这队花季少年诵读的是黑山阻击战烈士纪念碑碑文。在今天的祭奠现场,少年清纯的童声,声声响亮,荡气回肠,后代们禁不住泪流满面……</h3> <h3>  此碑文作于一九四八年十一月,镌刻于这块普通的碑石上,字迹朴拙,但词语铿锵。</h3> <h5 style="text-align: left;">   &nbsp;辽西战役烈士纪念碑</h5><h3><br></h3><h3> 发生于1948年10月26日的厉家窝棚阻击战,是廖耀湘“西进兵团”的另一个恶梦。东野6纵将士在此与敌激战一昼夜,死死卡住廖兵团逃回沈阳之路,致其5个军被全部围歼,廖耀湘以下8.8万官兵当了俘虏。而英勇的6纵两千余名官兵战死沙场。</h3><h3> 史学家称:辽沈战役的三大关键节点,塔山阻击战、黑山阻击战和厉家窝棚阻击战,以厉家窝棚阻击战最为惨烈。</h3> <h5 style="text-align: left;">  (左二起)曹岩、董欣、褚华、管晓枢、徐鲁梅、张星华、李冰天等为纪念碑仪典。</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董军(右二)和高毓柠(右一)</h5> <h3>  照片中掩面而泣的是6纵副司令员兼16师师长的李作鹏将军之子李冰天。右边是一代名将陈光的长子陈耀东,他的一声仰天长啸:“两千个将士的生命啊!”令在场的人皆悲泣失声,不能自己。</h3> <h3>  胡家窝棚战斗是一个很小的局部战斗,但却是对廖耀湘兵团的关键一击,因此引起了中外军事专家的高度重视。</h3><h3> 三纵的一个排奉命前出寻敌,无意中发现一处架设着众多天线的大房子,当即居高临下以手榴弹进行攻击。全排官兵直到深陷敌阵壮烈牺牲,都不知他们遭遇的原来是廖耀湘“西进兵团”指挥所,而他们用手榴弹摧毁的正是指挥所的中枢神经通讯设备,更不知因为他们的机智善战,至使廖兵团在两日后便彻底土崩瓦解。</h3><h3> 有西方专家称:这是“上帝之手”为东野部队送来的“神来之笔”。哪里有什么“上帝之手”,只有一排勇士的机智神勇、无所畏惧乃至鲜血和生命,他们就是东北野战军的“上帝之手”!</h3> <h5>  肖辉杰、李慧、邵小兵、黑山县常务副县长王晓东、江克滨、陈毅斌、县长助理王华、张华扬</h5> <h5>  张华扬、卫平大哥、徐鲁梅、赵琬莹、董军、志愿者印晓菲、李亚滨、董欣、曹岩、尹雪莹</h5> <h3>  在黑山烈士陵园门前,受到当地群众亲人般的欢迎。</h3> <h3>  8月30日晚,黑山县委县政府在文化大厦剧场举行了黑山阻击战胜利七十周年纪念大会。与会人员共同观看了以“热血•忠魂”为主题的专场文艺演出。会前邵小兵副秘书长组织一纵全体后代高唱38军军歌。</h3> <h3>  当主持人带领全场观众起立,举起右拳,同声高诵入党誓词的时候,现场正气庄严,群情激昂。</h3> <h3>  后代联谊会领导、黑山县领导与演员合影留念</h3> <h3> 更多后代被请上台跟演员合影</h3> <h3><b>8月31日 告别的时刻</b></h3><h3> &nbsp;</h3><h3> 告别的时刻,才知道时间原来如此短暂<br></h3><h3><br></h3><h3>特此说明:中间白衣服为黑山志愿者印晓菲,蓝衣服一直陪伴我们五天的小韩。感谢你们,因为有你们的陪伴,我们的行程才会如此的圆满。</h3> <h3>  告别的时刻,才知道我们已经难舍难分。</h3> <h5 style="text-align: left;">  陈毅生、陈毅斌、张星华、黄友森、李为民、董欣、邵小兵</h5><h3><br></h3><h3> 合影,留念;</h3> <h5 style="text-align: left;"> 曹岩和董军</h5><h3><br></h3><h3> 再合影,还是为了留念。</h3> <h3 style="text-align: left;">  相见时难别亦难,最后的告别是在沈阳的东北解放纪念碑前。</h3><h5 style="text-align: left;"><br></h5><h3 style="text-align: left;"> 再见辽西——英雄的黑土地</h3><h3> 再见辽西——英雄的人民</h3><h3> 再见辽西——父亲的战场</h3><h3> 你用鲜血和生命谱写辉煌</h3><h3> 我用至真至诚传承理想</h3><h3> 你是红色江山的经典传奇</h3><h3> 我在续写英雄的无尽荣光</h3><h3> 在同一个队列里</h3><h3> 在同一面大旗下</h3><h3> 向前向前</h3><h3> 向着你不曾抵达的远方</h3><h3><br></h3><h3> 2018年9月18日</h3><h3><br></h3><h3><br></h3><h3><br></h3><h3>策划制作:祝华 曹岩<br></h3><h3>摄 影:祝华 夏群建 </h3><h3>文字编撰:曹岩</h3><h3><br></h3><h3><br></h3><h3>背景音乐:《献花曲》</h3><h3>作者:罗浪(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创始人)</h3><h3>演奏: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h3><h3><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希望您能喜欢</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