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中国影像方志》赴房县拍摄张文蔚书法 

张文蔚书法文化

<h3> </h3><h3>▲央视《中国影像方志》拍摄张文蔚书法创作现场<br></h3> <h3> 艺术特点:张文蔚师法王羲之、颜真卿、欧阳询、虞世南、苏东坡,兼修张旭、怀素、章草、魏碑,开始以狂草见长,笔势连绵环绕,奇变流走,飞动放纵,遒劲刚健,犹如古藤攀树,龙蛇舞空,把创作的激情,胸中的感情,畅汗淋漓地倾泻于纸上。后又攻隶书作品,取法高古,不参时流,但又守道不封己,将行草笔法融入其中,从而增加隶书作品的灵动与流畅,韵味与雄强,因而其作品气韵独特,古雅脱俗,既桀骜不驯,又功底深厚;既标新立异,又明了可目,个人风格突出,受人青睐。<br></h3> <h3>其它信息:张文蔚不仅善书,而且好文、爱石、喜古玩。在勤修书法的同时,他大量阅读,并创作了文学作品300余篇,分别入编《散文》、《当代小说》、《小小说》等;同时收藏汉江奇石200余方,被选为湖北省奇石协会理事;对古珠、古瓷的研究也系统而深刻。<br></h3> <h3>▲央视《中国影像方志》拍摄张文蔚书法创作现场 9月4日,央视《中国影像方志》拍摄组对房县张文蔚的书法创作进行专题拍摄,用镜头记录房县书法爱好者在书法艺术上的传承和弘扬。此次拍摄作为央视《中国影像方志》拍摄房县的一部分,将制成40分钟的纪录片,预计明年将在央视播出。届时将和之前拍摄的房县人文山水、风土人情、民俗文化等一起向外展示房县的沧桑巨变和悠久文化,彰显房县人民的勤劳智慧和生生不息的血脉精神。 </h3><h3><br></h3> <h3>▲拍摄中张文蔚现场创作《卜算子》词一首并进行书法创作(译文:足跡遍房陵,曲徑道不平,山高路遠多峻嶺,风餐露宿行。重任铁肩挑,正气兩䄂清,年年东风传佳訊,心血为百姓。卜算子一首,为蔡賢忠书记而作)<br></h3> <h3>▲拍摄现场张文蔚即兴创作的“在房县遇见美” 张文蔚(本署崇智)字毅君,号清石、散鲁。为汉江师范学院特聘教授、湖北房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兼)、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武当流派书画院执行院长、武当书画派领军人物。 张文蔚书法作品,点画精到,结体熟稔,枯润相宜,动静结合,深厚的功底可见一斑。满纸看似随意的提按顿挫,细较起来却是笔笔用心、笔笔见性,将刻意而精心的雕琢隐藏于洒脱不羁的墨韵之后,这正是杰出书法家的高明之处。通篇观来,字相离而气相贯,笔相连而意相隔,忽则淡定舒缓,忽则畅达连绵,隐约可见的笔墨节奏恰如一缕心曲,将书者的情感律动展现于纸面之上。张文蔚先生不仅善书,而且好文、爱石。文学的陶染给予他的书法以平和、静谧,点点墨迹散发出文人书卷的雅逸馨香;而奇石的灵秀则使他的书法更添了几分高古与奇崛,寓碑于帖,方圆并用,字里行间的碑石气凛然而生。为书者,若仅仅求功于书,久而久之,难免禁锢了笔墨的脚步,思想不通,情趣无味,则书法板滞,意兴全无,虽池水尽染而事倍功半。一位优秀的书者,应化万物于一毫,汇天下于一卷,举一反三,见微知著,方得笔墨真谛、生韵味精髓。张文蔚先生正属后者。<br></h3><h3>(参考文献:张文蔚书法百度百科)</h3> <h3>▲同摄制组合影 据悉,央视《中国影像方志》为大型记录片,旨为时代讴歌,为人民立传,揭示传统文化根脉,凝聚中国力量,讲中国故事,增强文化自信。现在全国拍摄,其部分剧集已在央视一套晚8点黄金时段播出。 (攝影:叶倡见 文:张立林)<br></h3> <h3> 成就荣誉:张文蔚的书法作品先后入选全国第五届书法篆刻展、中国当代书法家邀请展,荣获“世纪之辰杯”中国书画艺术大展二等奖、中国文联主办的全国美术书法大展书法金奖、走向二十一世纪湖北省书画艺术作品大展优秀奖、《书法报》“武当山杯”海内外书友书法篆刻展三等奖、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培训中心第七届学员结业教学成果展三等奖、第四届当代书画家作品邀请展百佳作品、中国美术书法赴澳展三等奖等。作品入编《中国书法家选集》、《全国美术书法大展选集》、《湖北省书法篆刻选集》、《书法论文文选》、《十堰市第一、二、三届小品书法展作品集》、《张文蔚书法作品集》;《中国书法》、《书法》、《中国书画》、《中国收藏》、《书法报》、《人民日报·海外版》、《十堰日报》等数十种刊物专题介绍其书艺。在2011年南京嘉信秋季拍卖会和2013年广东保利拍卖会上,分别以每平尺5000.00元~8000.00元成交。作品多次入选国内外重大书法展览及在专业报刊发表,被收入书法作品专集,或被博物馆、艺术馆、名胜地收藏及刻碑。书法作品被韩国、日本、新加坡、美国等海外个人及专业组织收藏展览。作品被中国收藏拍卖网收藏,被聘为中国收藏拍卖艺术网高级书画师,提名为“2011年度百名作品最具收藏潜力艺术家”称号。 2018年9月4日央视《中国影像方志》走进房县专题拍摄张文蔚书法艺术成就并在中央一台播出。<br></h3> <h3> 《中国影像方志》百度百科 &nbsp;&nbsp;&nbsp;&nbsp; 在中国,有句话叫“国有国史,地有方志,家有家谱”,国史、方志、家谱,这些典籍资料共同记录了中华民族的奋斗史。而地方志承上启下,记录了各地的历史变革、文化传承、地理风物、风俗民情等,形成了独特的方志文化。   在中国,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史”是人们梳理前人的故事,“志”是人们记录自己的故事,是留给后人的“历史”。 盛世修志是方志文化的传统。历史上,每隔几十年,各地都会续修地方志,以记录这些年来当地的发展和变化。而运用现代影像技术传承方志文化,则是我们的一种探索。   用影像记录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用镜头见证中国梦的实现,这是制作大型纪录片《中国影像方志》的宗旨和初衷,也是央视作为国家电视台的责任和担当。   大型纪录片《中国影像方志》经过两年多的调研、策划、样片拍摄与完善,于2016年6月被确定为中央电视台重点项目并立项启动。我们将以构筑当代重大文化工程的决心,以全国各地的历代地方志为基础,以现代影视手段和全新的视角,拍摄制作一部传承方志文化、记录当代中国的大型纪录片《中国影像方志》。   作为大型文化影像工程,《中国影像方志》将从中华文明的角度解读地方志、从地方志的角度彰显中华文明,以局部展示整体、以地方表达中国,从而为时代讴歌,为人民立传。   《中国影像方志》将以我国行政区划中的县和县级市为拍摄主体,每地1集、每集40分钟,计划摄制2300集以上。 《中国影像方志》 ,是一部大型纪录片,在全国各县(市)进行拍摄,计划摄制2300集以上。第一批六期节目于2017年5月28日、29日、30日端午节期间,在CCTV-1央视综合频道晚上20:00黄金时间播出。 《中国影像方志》旨在为时代而歌,为人民立传,充分展示改革开放、尤其是十八大以来我国各地经济社会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和沧桑巨变,揭示中国传统文化根脉,凝聚中国力量,讲好中国故事,增强文化自信。 </h3><h3><br></h3> <h3>之一</h3> <h3>之二</h3> <h3>之三</h3> <h3>之四</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