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豫园是一座园林,要想了解豫园还得先从园林说起。在我国,园林被分为三大类: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和寺庙园林、豫园属于私家园林。中国园林有许多技巧,比如借景、障景等等。不过它们都由四个基本因素组成,这四个因素是水、植物、建筑和假山。大多数私家园林都在江南,就是因为这儿多水源和适宜做假山的石源较多。豫园就是符合这些基本条件,才有可能在四百多年前建造起来。</h3><div><br></div><h3></h3><h3> 我以前认为看园林就一定要去苏州看荣登世界文化遗产的拙政园、留园、狮子林、沧浪亭、网师园等正宗的苏州园林,那是叫响世界的园林。今天看了上海的豫园以后,感觉不论是规模、设计、还是人文、历史,豫园都完全可以和苏州园林相媲美。</h3><div><br></div><h3></h3><h3> 豫园位于上海市中心的黄浦区东北部,北靠福佑路,东临安仁街,西南与老城隍庙、豫园商城相连。它是老城区仅存的明代园林。是江南五大园林之首,有小中见大的明清古典园林风格,它以虚实相映、大小对比、高下对称、疏密有致等建筑手法而著称,有“奇秀甲江南”之誉。1982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国家级AAAA景点。</h3><h3><br></h3> <h3>01——鸟瞰豫园图</h3> <h3>02——我们进入景区就从绿波廊开始吧,绿波廊,最初在豫园内,现在是豫园外景,是一家酒楼,这里曾接待过英国女王伊丽莎白和美国总统克林顿等许多外国元首</h3> <h3>03——现在这个时间段,虽然天热,绿波廊前照样是人流如潮</h3> <h3>04——九曲桥旁的荷花池,横跨荷花池,九是最大的阳数,代表吉祥如意的意思</h3> <h3>05——八月中旬莲子已经成熟,甚至有的已经脱离母体</h3> <h3>06——九曲桥,右侧的建筑是湖心亭,左侧的建筑是南翔馒头店</h3> <h3>07——古典亮丽的湖心亭</h3> <h3>08——九曲桥下还有一条乌篷船</h3> <h3>09——走过九曲桥就可以到豫园正门</h3> <h3>10——在九曲桥上看到的豫园正门</h3> <h3>11——六十岁以上老年人半价十五元</h3> <h3>12——豫园正门,门楼上的雕刻就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h3> <h3>13——豫园外墙上的提示牌</h3><h3><br></h3><h3> 豫园的面积有两万平方米,其布局曲折、亭、台、楼、阁、假山、池塘共30余处。按其主体建筑,可分成大假山、万花楼、点春堂、会景楼、玉玲珑、内园六大景区,每个景区都有其独特的景色。</h3><h3></h3><h3><br></h3><h3><br></h3><h3> <b> 入园第一景区大假山景区:三穗堂、大假山、仰山堂、卷雨楼、游廊等景点</b></h3><h3><br></h3> <h3>14——“海上名园”题词石,是江泽民一九九九年五月十八日题写</h3><h3><br></h3><h3> 进入豫园正门,迎面所见这块黄褐色的巨石,“海上名园”题词石,是江泽民于一九九九年五月十八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为庆祝豫园肇建440周年所题。涂金的大字在黄褐石的映衬下,愈发显得遒劲有力。进入豫园大门,这块巨石后面就是三穗堂。</h3><h3><br></h3> <h3>15——再举相机时一位美女进入镜头,留下吧</h3> <h3>16——三穗堂,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重建,堂名取一禾三穗象征丰收之意</h3> <h3>17——堂上悬挂着潘允端撰写、潘伯鹰书写的《豫园记》</h3><h3><br></h3><h3> 三穗堂位于豫园正门处。明代为乐寿堂,园主潘允端等在此听戏之所。据潘允端《玉华堂日记》,这里几乎是“无日不开宴,无日不观剧”。各地戏文子弟和士大夫家乐竞相争艳斗奇,不仅有吴门子弟演唱的昆山腔,并且还有七阳、余姚、太平等地艺人演唱的地方戏曲声腔,五方之音,汇于一堂;从雏伶、小肠的拍手清唱,到梨园艺人的整本大戏。清初曾被征为上海县衙办公之地。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改建西园时在原明乐寿堂旧址上重筑,作为地方上文人士绅聚会活动的场所,取名为“三穗堂”。</h3><div><br></div><h3> 三穗堂是一座气势恢弘、宽敞高大的厅堂,是豫园主要建筑之一。为歇山式建筑,屋顶塑像左为拿着长矛的张飞,右为手持大刀的严颜,屋顶出檐部分造得呈现向上仰翻的曲线形状,作用有两点,一是为了缓冲雨水急骤下流,二是采光。让我们进入堂内参观,堂内中堂挂着潘伯鹰书写的《豫园记》,梁上高悬着三穗堂、灵台经始、城市山林三块贴金扁额。厅堂正门的八扇隔窗雕刻着稻麦、玉米、高粱、瓜果等图案,生动地点出了堂名“一稻三穗,丰收在望”之意。抱柱上有两江总督、太子少保陶澍题写的一联:“此即濠间,非我非鱼皆乐境;恰来海上,在山在水有遗音”。还有幅对联:</h3><h3> 秋水藕花潭蟾窟流辉楼台倒影涵金粟</h3><h3> 晓风杨柳岸莺梭织翠村巷随声纬木棉</h3> <h3>18——“三穗堂”至“仰山堂”前后石板天井,东、西设花瓶洞门相通</h3> <h3>19——通过大假山看到的仰山堂</h3><h3><br></h3><h3> 下层叫仰山堂,顾名思义就是在那是看大假山最好的地方。上层叫卷雨楼,取《滕王阁序》中“珠帘暮卷西山雨”的意境。</h3><h3><br></h3> <h3>20——老外摄影人都喜欢在这里发呆</h3><h3><br></h3><h3> 仰山堂、卷雨楼位于三穗堂后面,隔荷花池与大假山相望。这是一座飞檐翘角两层楼阁,下层是仰山堂,上层是卷雨楼。建于清同治五年(1866)。堂为五楹,后有回廊,曲槛临池,望大假山,池中倒影可鉴,仰山堂以仰山名,有两层语义:一层是堂上所挂清人所书取自王羲之《兰亭集序》“此地有崇山峻岭”句,点出此处为观赏大假山绝佳处,这里的仰山是仰望的意思;另一层则典出《诗经》句“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暗指园主对德行高尚者的仰慕之情。卷雨楼卷雨的出典说法很多,一般认为取自王勃《腾王阁序》诗句“珠帘暮卷西山雨”,意思是在蒙蒙细雨中登上卷雨楼观望大假山,迷茫如烟,隐约可见,别有一番诗情画意。</h3> <h3>21——大假山上有二亭,一在山麓,名“挹秀亭”一在山巅,称“望江亭”</h3><h3><br></h3><h3> 大假山,位于豫园西北角园门附近,这是豫园景色的精华之一,也是江南地区现存最古老、最精美、最大的黄石假山。它由明代著名叠山家张南阳精心设计堆砌,是他唯一存世的作品。假山高约12米,宽60米,纵深40米,大假山峰峦起伏,磴道纡曲,涧壑深邃,清泉若注。山上花木葱茏,山下环抱一泓池水。游人登临,颇有置身山岭之趣。层峦叠嶂,清泉飞瀑,完若真景。大假山是全园最高点,相传当年也是上海的最高峰之一。山上有二亭,一在山麓,名“挹秀亭”,意为登此可挹园内秀丽景色;一在山巅,称“望江亭”,意为立此亭中“视黄浦吴淞皆在足下。而风帆云树,则远及于数十里之外”。 因走的过于匆忙没能登上这座假山看看,当然,也错过了建在大假山后的那道卧龙龙墙。</h3><div><br></div><h3> 大假山气势宏大,用2000吨浙江武康黄石叠成,一直享有“江南黄石假上之冠”的美誉。对其建造特点,清末名人王韬曾描绘:“奇峰攒峙,重峦错叠,为西园胜观。其上绣以莹瓦,平坦如砥;左右磴道,行折盘旋曲赴,或石壁峭空,或石池下注,偶而洞口含岈,偶而坡陀突兀,陟其巅视及数里之外。循径而下又转一境,则垂柳千丝,平池十顷,横通略约,斜露亭台,取景清幽,恍似别有一天。于此觉城市而有山林之趣,尘障为之一空。”见石不露土是它一大特色,假山黏合剂用石灰、糯米汁等制成,迄今有459年了。假山层次分明,有近山、中山、远山、山上林木葱茏,山虽不是真山,其气势却不亚于真山,是园林中叠石碓山的经典之作。豫园景物时废时兴,而大假山仍保持旧观。</h3><div><br></div><h3> 大假山与周围环境的处理,也显出造园家手艺的高妙:一是林木。山上及周边林木葱茏,使大假山增添许多自然清新气息;二是水体。大假山的山水交接处及曲桥处理都恰到好处;三是建筑。亭台的体量和设置,巧妙地烘托了山势,也担负起游人休憩、赏景等功能。</h3> <h3>22——仰山堂东面的游廊入口,两侧有一对铸造于元代的铁狮子</h3> <h3>23——这只雄狮昂首张口、双目炯炯、脚下攫着一只绣球,威武雄壮</h3> <h3>24——西边一只母狮温顺驯良,用前爪逗耍幼狮,姿态十分可爱</h3><h3><br></h3><h3> 元代铁狮 美人腰 仰山堂东侧是游廊,为登临大假山必经处。游廊口,有一对铁狮,姿态生动,铸工精致。东边一只雄狮昂首张口、双目炯炯、脚下攫着一只绣球,威武雄壮。西边一只母狮温顺驯良,用前爪逗耍幼狮,姿态十分可爱。这对铁狮造型美观、毛纹清晰、铸工精致颇受游人喜爱,中外游客到此,都要在狮子身上抚摸一番,如今铁狮被抚摸的油鉴光亮。但铁狮的诞生地,年龄和他所受的磨难,以及到豫园来沪的情况却鲜为人知。</h3><div><br></div><h3> 这对铁狮原产于河南章德府安阳县,始置于河南安阳县衙大堂前,上刻有“大元国至元廿九年岁次庚寅十月廿八日”等字样,由匠人赵璋负责铸造,至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它的年龄要比豫园园龄还要大200多岁。抗战时期,日寇在中华大地到处掠夺,这对铁狮也难幸免。被掠夺到日本东京,险些被熔冶后制造枪炮。后发现铁狮底座上烙刻的年号,才认定此物乃中华国宝,得以保留,免遭灭顶之灾。铁狮座上各有款识:“章德府安阳县铜山镇匠人赵璋□□□”,“大元国至元廿九年岁次庚寅十月廿八日”。抗战胜利后铁狮归还中国,但长期保存于仓库内,上世纪末修园时移置此,为上海豫园增添了一份古老的看点。</h3><div><br></div><h3> 上海于宋代建镇,原属松江府华亭县,随着上海经济的发展,人口、户数逐年增多,时至元代至元年间上海已“领户64000 有奇,岁种粮10 有2 万余石”。为此,松江知府于元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 以上海“地大户多”为由,以松江府直隶行省的奏议,提请“分华亭,设上海县”。次年,元朝廷正式批准分设上海县的奏议。在元朝廷正式批准分设上海县的奏议的次年大元国至元廿九年,正好河南安阳县铸造了这对铁狮子,这对铁狮好像是为祝贺上海建县而诞生的,于六、七百年后竟然来到了上海。史实再次证明,无巧不成书,这对元代铁狮真与上海有不解之缘,实是一个非常奇妙的历史巧合。</h3><h3><br></h3> <h3>25——游廊两侧的墙上有许多砖雕、石雕</h3><div><br></div><h3></h3><h3> 游廊两侧的墙上有许多砖雕、石雕,历史都很悠久,如今在外面都加上了玻璃罩保护起来了。这是一幅《神仙图》,上面雕有观音、达摩、魁星和福禄寿三星。游廊西侧墙上有“武举夺魁”砖雕和“梅妻鹤子”泥塑。(古时科举考试,如在乡试、会试、殿试中均考取第一名,即中了解元、会元、状元,就叫连中三元。图中武将盘马弯弓,英姿勃发,志在必得。梅妻鹤子典出宋代林和靖,北宋诗人,隐居杭州西湖孤山,终生不仕,赏梅养鹤,终生不娶,留下梅妻鹤子的千古佳话。)砖雕意在激励人们博取功名,积极入世;而泥塑似又推崇淡泊名利,消极出世。反映出几千年来中国士绅阶层的矛盾心态。</h3><h3><br></h3><h3><br></h3> <h3>26——萃秀堂 大假山景区主要建筑之一</h3><h3><br></h3><h3> 萃秀堂位于大假山的东麓,面山而筑。乾隆二十五年(1760)始建,乾隆三十五年竣工。嘉庆十八年(1813)由西园庙产转属豆饼业公所,并经过大规模修葺。建筑构件精粹,优雅峻洁。成为文人雅集和接待来沪贵宾的重要场所:光绪五年(1879)5月21日,时任上海道台的刘瑞芬在此宴请美国前总统格兰特;1922年11月13日,上海学界名流在此宴请来沪造访的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夫妇。</h3> <h3>27——自萃秀堂绕过花廊,入山路,有明代祝枝山所书的“溪山清赏”石刻</h3> <h3>28——游廊中上方有“渐入佳境”匾,典出《晋书顾恺之传》:“恺之每食甘遮,恒自尾至本,人或怪之。云:‘渐入佳境’”</h3> <h3>29——廊中有一太湖石,高2.3米,亭亭玉立,名“美人腰”,似美人柔腰顾盼,遮住了前面景物,乃造园抑景,产生含蓄美的艺术效果</h3><h3><br></h3><h3><b>第二景区万花楼景区:鱼乐榭、亦舫、两宜轩、复廊、万花楼</b></h3> <h3>30——清静别致的游廊</h3> <h3>31——转路廻峰</h3> <h3>32——鱼乐榭可凭栏观池中游鱼,周边景色同样宜人</h3><div><br></div><h3></h3><h3> 过渐入佳境游廊,至峰回路转石壁处而右转,我们就来到了万花楼景区。眼前右方这一突出于溪流之上的小榭,就是鱼乐榭。“鱼乐”两字出典于庄子的《秋水篇》:“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取名“鱼乐”,蕴含着园主人对庄子的仰幕和避世隐逸的心情。鱼乐榭是豫园的园中园,建筑精致,小巧玲珑,小中见大,虚实相映,周围古木参天,绿荫如盖,在园林空间处理上采取了分隔方法,很有独到之处。</h3> <h3>33——隔水花墙</h3> <h3>34——复廊,中间用墙分隔,两边皆可行走,墙上开设着形状不同的漏窗</h3><h3><br></h3><h3> 现在我们要穿过一条复廊,这复廊南宽北窄,据说在古代男人走南边,女人只能走北边,体现了男尊女卑,复廊中间墙上有漏窗,它分割了景区空间,从漏窗中左顾楼台掩映,右望溪流峰石,宛如图画小品,又延长了观赏时间。请看复廊西边有一方亭,亭中有块扁,上面所题的“会心不远”典出《世说新语》,说的是梁简文帝游华林园,对侍游的大臣讲:会心处不必在远。简文帝游园,见园林景色,认识到并非一定要到遥远之处才能领悟万物造化要旨,各位见此,是否也会有所启示?<br></h3><h3><br></h3> <h3>35——两宜轩位于复廊的东出口南侧,面山对水,有古人“观山观水两相宜”的情趣,故名两宜轩</h3><h3><br></h3><h3> 两宜轩复廊东端这小轩,在这里探首俯视则清泉如镜,隔崖相望则石峰壁立,面山对水,有古人“观山观水两相宜”的情趣,故名两宜轩。北面的建筑相当精致,形状如船舫,称为亦舫,也提醒我们,水能载舟,也能覆舟。</h3><h3><br></h3> <h3>36——亦舫全貌</h3><h3><br></h3><h3> 亦舫的右边是逶迤起伏的龙墙,左侧绿荫婆娑。亦舫虽筑于假山之上,但周围用瓦片小砖铺地,成波浪状,仿佛舫于涛中航行,其构造为园林建筑所罕见。</h3><h3><br></h3> <h3>37——亦舫正面</h3> <h3>38——万花楼前有两枝古树,一为银杏,一为广玉兰</h3><div><span style="color: inherit;"><br></span></div><div><span style="color: inherit;"> 出了复廊,便见万花楼,花神阁遗址,请看这楼台庭院有两棵古树,右边是银杏树,相传为建园时院主人亲手种植,这棵树也有400多年历史了。左边一棵是广玉兰,也有近200年的树龄了。</span><br></div><h3><br></h3> <h3>39——万花楼楼二层,重建于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明代此处称花神阁</h3> <h3>40——万花楼 是园内的一个主要建筑</h3><div><br></div><h3></h3><h3> 这庭院四周遍种花木,“万花深处”有一小楼,名“万花楼”,为豫园中胜景。楼下四角雕有梅兰菊竹,称为植物四君子。万花楼楼上有一幅对联:“桂馥兰芬水流山静,花开柳眉月朗风清,”另有一联曰“莺莺燕燕,翠翠红红,处处融融冶冶;风风雨雨,花花草草,年年暮暮朝朝”,皆点出了这一区域以花木为主题的特色。在万花楼回廊的挡板上刻有木雕作品,称为“暗八仙”,即是八仙手中所持的法器,他们分别是吕洞宾的宝剑,铁拐李的葫芦,汉钟离的芭蕉扇,韩湘子的宝箱,曹国舅的擅板,蓝采和的花篮,张果老的鱼鼓,何仙姑的荷花。楼南面有湖石假山。四周多回廊曲槛,三步一折,五步一弯。廊旁的白色粉墙边,依墙缀以石峰,栽植翠竹。</h3><h3><br></h3> <h3>41——万花深处</h3><h3><br></h3><h3> 庭院小溪对岸粉墙下,花石点缀其间,山石间有兰草、迎春、黄杨、杜鹊、翠竹以及应时盆景,点出“万花深处”的寓意。 万花楼景区的特色是藻饰精致,曲栏迂回,布局巧妙,给人以感悟想象的空间。从万花楼向东门洞进入,过“穿云龙”墙,便由万花楼景区进入了点春堂景区。</h3><h3><br></h3><h3><b>第三景区点春堂景区:点春堂、打唱台、古井亭、快楼、和煦堂、静宜轩、听鹂亭</b></h3><h3><br></h3> <h3>42——从万花楼向东,过龙墙月门,便进入了点春堂景区</h3> <h3>43——穿龙云墙位于点春堂西,龙头用砖雕塑,龙身以瓦作成鳞片,龙头下有一只金蟾,金蟾饮龙流下的唾液,整条龙似欲昂首腾飞,穿向云中</h3><div><br></div><div><b>豫园的龙墙</b></div><div> 在豫园里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龙墙。据说这是有着400多年历史的豫园园中最有特色的建筑之一,豫园因地处上海闹市,故用高墙分隔围闭,使之闹中取静,又在各景区间设置粉墙,粉墙上部全部做出波浪形的墙脊,加设形态各异的五条砖雕龙首。全园40余处景观被这栩栩如生的龙墙、蜿蜒曲折的回廊以及形状各异的花草巧妙地分隔。以虚隔作幛景,似隔非隔透出园林丰富的景层,成为豫园的一大特色。使之一步一景、步步皆美景。也因此只有亲眼目睹了它们的精妙,才能感悟到豫园的精灵秀气。</div><div><br></div><div> 五条龙首神态各异,各具特色,但大都恣肆飞扬。龙身蜿蜒以瓦作鳞片,如:点春堂景区点春堂和万花楼之间的穿云龙“穿云龙”,墙体似祥云,整条龙似欲昂首腾飞,穿向空中。内园耸翠亭和可以观之间的“眠龙”(图43),全长56米,是豫园中最长的一条,也是五条龙中第二条龙口下塑有蟾蜍的。眠龙鳞片以泥塑手法制成,龙鳞伏下,以示处于休眠状态(图95),而另四条龙的鳞片以瓦片制成,龙鳞竖起,以示精神振作(图43、53、54)。龙墙分隔手法巧妙,穿云破雾蜿蜒于粉墙之上游动,艺术氛围浓烈,同时也为豫园增添了灵气、仙气和神气,是豫园的独特景观。</div><div><br> 传说为这5龙墙,园主潘家险招杀身之祸。封建社会龙图是皇室的专利,除此之外对任何人都是禁忌,逾制是要灭门的。因豫园建的太奢华,遂遭嫉妒、告密。皇帝闻讯后龙颜大怒,即派专人调查,一旦查实,难逃灭门之灾。然潘恩和潘允端在朝廷的一些好朋友知险后从速告知了潘家。潘允端闻讯大惊失色、惊恐万分,不过他还是急中生智,马上派人把龙墙上的龙爪去掉了两个。等调查人员来到去现场勘查时,潘允端说我建的根本就不是龙,而是三爪的莽。调查人员在豫园内转了一圈,看到的确实都是三爪的蟒(图43、54),于是就回京复命去了。由此,潘允端靠朋友的信息和自己的智慧,使潘家逃过了这一劫,躲避了"五爪金龙"之嫌。接下篇《豫园二》<br></div><div><br></div><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