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二0一八年八月二十一日,我们家七兄妹一行十一人陪同父亲重返故里,实现父亲多年的愿望。<br> 九十二岁的父亲很小就跟随父辈从辽宁省来到黑龙江省穆棱县八面通莲河村定居。一九四五年,父亲就参加了革命工作,从此远离家乡。虽说多年在外,但父亲的心里无时无刻不怀念自己的家乡。尤其是年迈后的父亲,更是思念家乡的那片土地,思念家乡的亲人。父亲八十多岁的时候,就总是想回家看看。先后三次子女陪同父亲,了却了他一次又一次的心愿。<br> 随着年龄增长,父亲想回家看看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因为父亲的年龄大了,我们担心他的身体受不了,不敢轻易冒着风险去接受父亲的这种要求。父亲得不到自己要求做的事情,时常会用绝食的方式来表达他的心情。<br> 我们总觉得父亲八十五岁的时候回老家,就很不容易了。可这七年中父亲还是惦记这件事。家里人聚齐的时候,父亲会郑重地说:“我回老家的事,你们定没定下来?”我们不直接回答这个问题时,他还会继续说:“这么多年了,家里的人过得好不好,村里的变化大不大?”“还有一件事就是我要带你们回家,去给老祖宗磕个头。”说到这里,父亲总是眼睛里噙着泪水。<br> “勤为本,俭养德,诚立身,孝当先。”这是中华的传统美德。也是父亲教我们怎样做人的根本。尤其我家是满族人,行孝道最为重要。<br> 我们清楚地记得小的时候,每到年三十,父亲会把奶奶的照片摆在桌子上,让我们跪在地上给奶奶磕头。给已故的亲人烧纸祭祀都在三十的晚上。吃年夜饭的时候,也要摆上一个碗,一双筷子。以这种方式来祭奠已故的爷爷。我们每家至今还保留了大年初二那天烙油糖饼的传统。因为这一天是奶奶的生日,奶奶最爱吃油糖饼。<br> 父亲根深蒂固的孝道,在他九十几岁的时候还是念念不忘。我们就是有一万个理由也说服不了父亲。“你们就让我去给老祖宗磕个头行不行。”我们真是无言以对。<br> 我们看到父亲想要回家看看,想要亲自带子女们回老家祭祖的要求这么迫切,真是看在眼中,急在心里。<br> 这也许是父亲在有生之年里最后的一个心愿了吧。在父亲身体状况还可以的情况下,不能让父亲留下终身的遗憾。也不能让我们留下一辈子的遗憾。我们经过再三的考虑,周密的准备,决定去实现父亲的愿望。</h3> <h3> 早上,六点 五十分我们从大庆出发。乘坐十八座位的丰田海狮商务休闲车,沿着绥满高速公路向牡丹冮方向行驶。 <br> 这天,天公作美,时而天晴朗,时而下着阵雨。不同的天气变化,让车窗外的风景更加优美。远处是连绵起伏的群山,近处是一块块呈浅黄色的稻田,一片片绿油油的大豆地,再加上一道道防风林似的玉米的丰采。让大地呈现出一幅富有北方独特的景象。车内的我们情绪高涨。一路歌声,一路欢笑。两岁半的孙儿更是兴奋得不得了。父亲的脸上也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不时地把眼光投向窗外,欣赏着美丽的风景。</h3> <h3> 虽然路途较远,但我们心情好就不觉得辛苦。临近穆棱了,五妹兴奋地指着窗外路旁的标志牌告诉父亲,穆棱马上就要到了!父亲一下子精神起来,坐直了身体,顺着五妹指的方向,向车窗外望去。嘴里不停地说:“快到家了,快到家了。”<br> </h3> <h3> 穆棱到八面通只有二十二公里。八面通市是穆棱县的人民政府所在地。在我们要进入八面通时,车停了下来。大家都想放松一下。准备与前来接应我们的亲人相见。</h3> <h3> 我们下了车,顿时让眼前的美景迷住了。路两旁高大的花秋树上的小红豆豆压弯了枝头,加上蓝天白云的映衬真是美上加美。弟妹随手摘下一枝,让小孙子给了父亲。父亲看着花儿,笑得那么开心。</h3> <h3> 一会儿,便与接我们的艳翔汇合了。这是我们回老家见到的第一个亲人。艳翔是我堂姐的儿子,是莲河村的村书记。亲人见面格外开心。</h3> <h3> 艳翔开车在前面带路。我们直接来到了艳翔事先为我们安排好的“穆棱宾馆”。我们卸下了行李、包裹,安排好房间。楼下餐厅里丰盛的晚餐早已摆上了桌。</h3> <h3> 我们又与闻讯赶来住在八面通市的堂弟福 新和表妹夫利书相见。大家围坐在一起。艳翔首先举起酒杯,热情地说:“欢迎大庆人回家!”一句肺府之言,让我们激动不已。眼睛湿润的我们干了这杯酒。<br></h3> <h3> 一杯酒下了肚,话语自然就多了起来。大家都打开了话匣子,说着掏心窝子的话。<br> 父亲的状态特别好。他也把斟满啤酒的杯子举了起来。示意大家一起喝酒。我们看到父亲这么高兴,就陪着父亲一起边喝边聊。这时候的我们心里很踏实。只觉得我们不枉此行。</h3> <h3> 晚上,我们住在艳翔安排的穆棱最高档的酒店,心里真的过意不去。我们再三感谢艳翔的盛情款待。艳翔总是重复一句话:“回家了,就让你们吃好,住好。”</h3> <h3> 二十二日早上八点钟,我们从八面通出发,由艳翔带路,去这次行程的目的地—莲河村。<br> 车在八面通巿区行驶得很慢,为的是让父亲看一看离别六十几年,他曾经工作过的地方。福志弟弟让司机把车开到市公安局所在地,车停在市公安局门口。告诉父亲:“爸,你看,这是市公安局大楼。”父亲激动地说:“我在这公安局上过班。”<br> 虽说这公安局的办公楼,不再是父亲记忆中的那个公安局处所,但从他的面目表情看得出来,他好骄傲自豪。他坚信,这就是他当年上班的地方。目光久久地凝视着。</h3> <h3> 车开动了,父亲还是回过头张望。车开远了,父亲静静地坐着,他在想什么?我们谁也不说一句话。心情和父亲一样,留恋这父亲曾经工作过的地方。</h3> <h3> 是呀,父亲十八岁就在这里学习、工作。直到一九五五年,服从组织分配。随同开垦北大荒百万复员大军,来到了祖国的北疆,成为开发建设北大荒的开拓者。尽管过去了六七十年,但这段人生历程,在父亲的记忆中是刻骨铭心的。</h3> <h3> 从八面通到莲河村要一个多小时的车程。车行驶在通向村子的国道上,一路上我们兴奋得手舞足蹈。父亲也不肯躺下来休息,目不转睛地和我们一起欣赏着家乡的一道道风景线。</h3> <h3> 艳翔坐在我身边,兴致勃勃地向我们讲述这山,这水的故事。</h3> <h3> 噢!一路上没有离开我眼帘的穆棱河,它正是我常在梦中见到的家乡河流。</h3> <h3> 这个季节,这条河水势很大。在车上就能听到河水滚滚的流动的声音。河面上时而宽阔,时而狭窄。这时四妹福娟便滔滔不绝地说,这河里的鲫鱼、鲶鱼、还有林蛙可多了。她十四岁的时候,在老家住的那些日子里,多次和家人下河里捉林蛙。又大又肥的林蛙可是好东西。捉到林蛙后,把林蛙肚子里的油取出来,然后去卖钱,价钱不菲呢。艳翔接着说,这穆棱河里的玉石可是远近闻名的。草花玉,树花玉是经过四五千年才形成的。家乡可到处都是宝呀!</h3> <h3> 我们正陶醉在动人的传说之中,不知道谁大声地喊道:“我们到家啦!”<br> 进入屯子第一眼看见的是一块立在村口的石碑。上面雕刻着“莲河村”三个红色的大字。这不仅是小村子的标志,它的意义一定是“镇村石”了。</h3> <h3> 车行驶在村里的水泥路上,我们一下子被眼前的情景怔住了。前边不远的地方一帮人边走边向我们招手。那是住在村里的亲人们出来接我们的。<br> 车停下来了,家人们一涌而上。我们下了车,亲人们相互问候拥抱。堂弟福礼拉着父亲的手说:“叔,你看我是谁呀?”父亲笑着说:“不用认,听声音就知道是谁。”我们大家拍手叫好:“老爸太厉害啦。”“我叔记性太好了。”<br> 福礼把父亲从车上抱到轮椅上,对父亲说:“叔,咱们回家。”</h3> <h3> 我们一行人来到了福礼家。我们知道回老家的第一站必须先到福礼家。父亲这一辈就伯父和我父亲哥俩。伯父有三个儿子,福礼排行老二。哥哥福新和弟弟福才常年在外谋生。在这个村里,曹家大事小情全靠福礼张罗。他的为人处事全村出了名。所以曹家拿他为重。我们也敬他三分。</h3> <h3> 弟妹素梅早已在院子里摆上了桌子。桌子上面摆着切好的西瓜和自己家种的菇娘。素梅拿着一块西瓜递给父亲,说:“叔,吃块西瓜,解解渴。”父亲接过西瓜,热泪盈眶。边吃边说:“这是到家了,还给西瓜吃,谢谢了。”我们都对父亲说:“爸爸,你不是总要回家吗?这就是曹家,就是你日夜思念的家。”父亲连连点着头。</h3> <h3> 我们看到父亲如此的恋家,理解了他在九十几岁的高龄,还是那么执着地要求带他回老家的心情了。我们做到了。此时我们感到很欣慰。</h3> <h3> 曹家四兄弟能相聚在曹家唯一的一位长辈的身边,可是我们所有的亲人最开心的事。</h3> <h3> “你们不是来窜门,你们是回家。这家是我的家,也是你们的家。”福礼弟的一句话深深地打动了我们的心。是呀,我们就是回家。这里就是我们的根。</h3> <h3> 我们回老家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父亲带着我们去祭祖扫墓。这一天是农历七月十四,正是我们传统祭奠已故人日子的前一天。 <br> 曹家的墓地在村子附近的一座山的半山腰上。这里可是个风水宝地。<br> 墓地场地开阔。后面靠山,山峦环抱。前面是日夜奔流不息的穆棱河。远处是连绵不断的山脉。可谓依山傍水。<br> 我的堂弟们和艳翔用轮椅把父亲抬到山上。所有的家人都跟着父亲来到山上。</h3> <h3> 父亲安静地坐在轮椅上,看着我们扫幕祭拜。我们祭典后,来到父亲身边。父亲双手合拢,默默地悼念他的已故亲人。父亲仔细地看着每个碑文记载。向他已故的祖母、父母、叔叔、哥嫂默哀。<br> 这一幕,我们的心情既沉痛又充满了感动。我们打心眼里敬佩父亲,在他九十几岁的高龄时,能带领着他的子孙们祭拜祖先。他的言行举止行为会影响我们几代人。</h3> <h3> 福香大姐今年七十四岁,是曹家的长女。用父亲的话来说,她是曹家老大。这个称呼可是名副其实。福香姐虽说是许家人,但在曹家人的心目中就是我们最贴心的,最亲近的人。我们回家了,这第一顿饭就得在福香姐家吃了。</h3> <h3> 许家大院坐落在村东头。整个房基高出地面一米多,宽敞的水泥铺成的院子,有两幢现代化的砖瓦房。窗玻璃,在阳光的照射下,透明瓦亮。院子的围墙上摆着许多盆花,都在展示它们的美。抢眼的两大盆木菊开得火红。大门口的左侧,一棵高大的水曲柳树,枝繁叶茂。给整个庭院增添了生机。</h3> <h3> 我们进入许家大院,亲人们相聚的时刻让我们热血沸腾。大家逐个互相拥抱,手握着手交谈。阵阵的笑声布满了整个院子,谁也不肯坐下来歇息。<br> 让我们欢心的是曹家所有的亲人都从远近不同的地方聚集在这里。</h3> <h3> 家人们纷纷的和父亲拍照。这是我的弟弟们和弟妹。还有福礼的两个小孙女。四世同堂其乐融融。</h3> <h3> 这是我伯父的儿女们。</h3> <h3> 这是曹家两家的合影。</h3> <h3> 瞧这一大家子人。照片中除了曹家两家人之外,还有大姑家的二姐和二姐夫,老姑家的弟弟和弟妹,老姑家的妹夫。从长者九十二岁的父亲,至两岁的孙儿,他们跨度整整九十年。多难得啊!我们怎能不珍惜亲人们在一起的分分秒秒。</h3> <h3> 大家拍完了照,才围着桌子坐了下来。桌子上摆满了西瓜、黄瓜、李子,还有菇娘。这些好吃的,都是自家产的。我们品味着家乡的味道,个个脸上洋溢着浓浓的甜蜜。许姐夫在一旁沏茶倒水,问长问短。就像我们的长辈一样。</h3> <h3> 厨房里三、四个人忙着做饭。又宽又大的厨房,东西各有一口大铁锅。一口锅里正冒着热气。不用开锅就知道锅里烀着苞米,那满屋子,满院子飘着玉米的清香味,早就让我们垂涎三尺了。福香姐把一盆烀好的玉米端出来。我们手捧着玉米啃了起来。“哪里的玉米味道都没有咱老家的正中。”大家边吃边说着自己的感受。</h3> <h3> 一会儿功夫,丰盛的美味佳肴摆满了三张桌。排骨、扣肉、小鸡炖粉条不可少。蘑菇炒青椒,那蘑菇是从山上刚采回来的。黄又嫩的炒鸡蛋,那鸡蛋是刚从鸡窝里捡回来的。还有我们从来没有吃过的长长的蚕的幼虫,被油炸得金黄,这小东西是大姐夫在市场高价买回来的。这浓浓的农家风味的美食,大调我们的胃口。</h3> <h3> 院子里,大姐夫提杯说:“你们能陪着我叔回老家,我高兴。在家就不用外道,要吃好喝好。”大姐夫贴心的话刚落下,大家就举杯畅饮。</h3> <h3> 屋里的我们,围坐在父亲的身边,也举起酒杯。福香姐举着杯说道:“我知道大庆人陪我叔回老家,高兴得晚上都睡不了觉。这两天我就合计,叔回来了,吃些啥好呢?你们回来这么多人,住在哪儿好 呢?不管怎么样,到家了,就要吃好,住好,玩儿好。你们都别客气。”大姐淳朴的话语,让我们心里热呼呼的。我们共同举杯,祝福父亲幸福健康。父亲虽然嘴不说什么,但满脸都堆着笑容。</h3> <h3> 我们大家吃着,说着,好开心哦。厨房里的家人还不停地往桌子上端菜。<br> 福香姐乐呵呵地端上来一道菜,放在桌子中间,问我们:“你们看这是什么?”我们站起来,齐声答道:“血糊噜!”这是曹家的一道传统菜,我们特别喜欢吃。而且对它的做法我们再熟悉不过了。<br> 我夹起“血糊噜”细细地品味着,这就是母亲做的那个味道。我们吃着,可谁也不说话了。这时, 三妹福莉抽泣着说:“咱们小的时候,家里一杀鸡,妈就做这血糊噜。”我们含着眼泪慢慢地吃着。<br> 每次我们都是陪着父母一起回老家。这次唯独少了母亲。这两天看似平静而又甜蜜的我们,其实每个人的内心都有说不出的酸楚。饭桌上父亲一句话也不说。和他交谈时,只是点头而已。在家的时候,每天都会问我们:“你妈啥时候回家?你们去医院看她了吗?”父亲惦记着母亲会流泪。可这两天我们回老家这么大的事儿,他不提母亲了。我知道,父亲的心里在流泪。他把对母亲的思念,深深地埋在了心底。我们在父亲面前也不提母亲的事。这次我们七个子女都能放下工作,放下手中所有的事情,陪父亲回老家,圆父亲的梦。这是我们儿女们应该做的事情,也是最值得我们珍惜的事情。<br> <br> </h3> <h3> 亲人们挨着个地到父亲身边,发至内心的祝福父亲健康长寿,幸福快乐。<br> 福礼弟弟端起碗,一口一口给父亲喂饭。“叔,饭可口不?好吃不?回一次家不容易,你就多住几天吧。”父亲边吃边点着头。我激动得泪水模糊了双眼。这一幕让我们感觉到这种剪不断,割舍不开的骨肉之情,什么也代替不了。</h3> <h3> 曹家两位长女,我们的大姐异常兴奋,她们说着小时候在一起的趣事儿。都说现在我们都进七了,多难得一见。以后有机会就走动走动,出去玩玩儿,开开心心地过好每一天。<br> 在此,我的姐姐代表大庆一行人再三感谢家人对我们的热情款待。福香姐含着眼泪说:“你们可要常回家看看。” <br> 大家都表示以后我们常联系,常走动。用此增加我们之间的感情。</h3> <h3> 吃过午饭,我们顾不上休息,带着父亲在村里转转,看看父亲最牵挂的地方。<br> 我们回到曹家老房子的地方,这房子不再是原来的那个房子了。因房子年头久了,不易居住。福礼卖掉了老房子。现在住的一家在原址上翻盖了新房。</h3> <h3> 我们经房主人的允许,进了小院儿。虽说不再是曹家了,但也倍感亲切。这毕竟是我们姐仨的出生地。就在此留影纪念吧。</h3> <h3> 从老房子出来,艳翔带我们来到了村委会。<br> 村委会座落在村子的北面。房子规整,一排玻璃窗透明崭亮。房子的前面长长的花池子里开着各式各样的花儿。最让人入眼的是那宽阔平坦的广场,。这广场是村里活动的场所了。让我们感觉到眼前的村委会可是具有现代化的品味。</h3> <h3> 走进村委会的办公室,让我们眼前一亮,室内装饰风格简约现代。抢眼的是墙上挂着的十几块金色的奖状,还有村委会的各项目标和规章制度。<br> 引人入胜的是那一大块的栏目。上面醒目的大字“八面通镇莲河村行政组织”。下面左上角是党旗的标志,右边是“入党誓言”。再下边是组织机构五位委员的标准照片。那第一位党支部书记许艳翔,就是福香的儿子。</h3> <h3> 艳翔是一位年轻有为的村官。他连任两届村党支部书记。在职期间,莲河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村子里的村容村貌早就让我们耳目一新。数条白色的水泥路,贯穿整个村子。这给村子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交通行走的方便。粮食的增产,农副业的发展,让农民们的生活越来越富裕。<br> 莲河村多次被评为镇里先进村、先进党支部。真为家乡有这么优秀的领路人而骄傲。</h3> <h3> 我们出了村委会,父亲久久地凝视着村委会大门两边挂着的牌匾上刻的大字。我想,父亲一定为曹家的后代有人而欣慰。<br> 解放前与解放初期,曹家是全村出了名的革命之家。伯父多次参加支前担架队,是个支前模范。父亲是县公安大队的干部。无论是县里,还是区里派来的工作组都在曹家搭伙做饭。深得上级的信任与村民的拥护。</h3> <h3> 从村委会出来,我们陪着父亲到村外逛逛。<br> 我们来到了莲河桥。这也是莲河村的一道风景线。</h3> <h3> 我们七兄妹陪着父亲在桥上一起欣赏家乡的美景,讲着家乡的故事。父亲脸上露出了笑容,我们好兴奋。父亲的心里一定有满满的喜悦。</h3> <h3> 我们告诉父亲,脚下的这莲河桥就要拆掉了。新的一座莲河大桥马上就要开通啦!我指着那新的莲河大桥对父亲说:“爸,你看,新的莲河桥多气派。”<br> 父亲点着头,连声称赞:“好,好。”<br> <br> </h3> <h3> 金黄色的稻田,让人一看就知道今年又是个好光景。</h3> <h3> 家乡的景致就像一幅幅美丽的画卷。真叫我们笑在脸上,喜在心里。<br> 这一切一切都是父亲所期待已久的而成为现实的事情,怎能不让父亲称心如意呢。</h3> <h3> 天色还早,我们坐着福礼家的小三轮上山采蘑菇。素梅弟妹开着车,我们和她的两个小孙女坐在上边。素梅不住嘴地向我们介绍途中的所见所闻。真是件件都是新鲜事儿。<br> 到了山下,我们下了车。还没上山,我就看见一片榛树,我一下子惊呆了。这又是我不止一次梦中的画面。我时常梦见我在山下采榛子,那榛子多得采也采不完。我再次感受到梦中的河流,梦中的榛子树,还有那山上奶奶的身影。这梦境就是灵验了我的思乡情畅。<br> </h3> <h3> “奶奶,快来呀!这里的蘑菇可多了!”林子里传来了小孙女的声音。我小跑地上了山。刚一进林子,就迈不开脚步了。这一片片灰色的小蘑菇太惹人喜爱了。我忙蹲下来,边采边兴奋地说:“这里咋这么多蘑菇呀!采不过来呀!”<br> 素梅说,这个季节我们这的山都有采不完的蘑菇。这里有一种粗腿的白蘑菇还没出来,再下一场雨就出来了。它的价钱不低。每年就光采这种蘑菇就能赚到五千多元。等榛蘑下来,你只要把车停在山下,一下午就能采几筐,把它晒干再卖,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h3> <h3> 我不由感慨地说:“这里的山就是宝山呀!”素梅站起来又说起来:“你看那些山上的树,都是村民们自己的财产。”我惊讶地问:“你们咋有这么多的林子?这满山的树都成材了,是不是很值钱?”“是的。那是十几年前,农村响应国家号召,退耕还林,把自家的地都栽上了松树。”我又问:“你家有林子吗?”“有,虽说不多,但也不错。因为那是自家的东西。国家政策好,这土地,这山林归村民个人,政策多少年不变,大家心里都有底。”<br> 看到素梅那满足的神情让我宽心。也让我感觉到党和国家的好政策,让农民有了奔头。</h3> <h3> 我们出了林子,把蘑菇装上车,让福礼弟拉回家。<br> 我和福娟妹跟素梅去她家的菇娘地摘菇娘。去菇娘地要走好长一段的大豆地,齐腰的大豆让我们寸步难行。我和四妹没走多远,就累得气喘吁吁。往前一看,素梅早就到地儿了。我俩一鼓劲儿来到了菇娘地。<br> 素梅和她的两个小孙女正摘菇娘呢。原来福礼到家后又返回来了。地头上福志和几个家人边吃着刚摘下的西红柿,边观赏四周的景观,他们在谈论着什么呢?一定和我一样,都为我们能近距离地接触这田园生活而兴奋吧。<br> 素梅边摘菇娘,边对我们说:“你们捡好的摘,明天回城带给你们的孩子吃。”可我们只想帮素梅多摘点儿菇娘。我们知道这些天素梅一家每天早上天刚亮就到地里劳作。一天下来能赚两百元。<br> 别看两个小孙女年龄不大,在农忙季节可是家里的好帮手。除了到地里帮奶奶干点儿活,中午还能给奶奶送饭呢。<br> “你这片菇娘地能挣多少钱呀?”我问。“能挣四五千块。”“你们一年好辛苦呀。”素梅舒了一口气,又说:“我们农村人都这么做。种地、种菜、采山货,忙活一年,挣的钱也够花的了。虽说不那么富裕,但也生活得舒坦。”<br> 我再次从心里敬佩福礼和素梅。他们用自己的智慧,用勤劳的双手,让家里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好。<br> <br> <br><br></h3> <h3> 傍晚了,我们满载而归走在回家的路上。一路的风景让我们放慢了脚步。<br> 我们站在山头上,眺望这夕阳下村庄的景象。一片片将成熟的玉米、大豆、稻子把大地、山坡打扮得漂漂亮亮。显得尤为突出的美。弯弯曲曲的穆棱河在夕阳的映衬下发着闪闪的银光。加上村民居住的红瓦白墙的房子,让这个画面充满了无限的遐想联翩。</h3> <h3> 此时此刻我们都更喜欢这个小村庄了。我也更加爱生我养我的莲河村了。</h3> <h3> 吃了晚饭,我们就去村部看广场舞。一路上村民们成群结队地,说着,笑着涌向广场。<br> 我们快速地来到广场,广场舞早已开始了。广场的周围挤满了人。广场中间几十个人排着整齐的方队,随着悦耳动听的音乐,跳着优美的舞步。我们站在前面,只欣赏福礼的舞姿。<br> 福礼可是村里的文艺骨干。他舞跳得好,歌唱得更好。用他的话来说,唱歌能让自己开心,还能解乏。下地干活累了。就吼上几嗓子,浑身就有劲儿了。 <br> 眼前的一切让我心悦诚服。听说他们正在排练去县里参加广场舞比赛的舞蹈呢。</h3> <h3> 小小山村里的娱乐休闲活动,一点儿也不比城里差。这些娱乐活动给村庄带来了活力,给村民们带来了欢乐。</h3> <h3> 晚上,福香姐热情地挽留我们在她家住一宿。从我们一进门,看见这热乎乎的大炕,就想在这住上一晚上。大姐为我们铺好了被褥。我们躺在热炕上,好舒服呀!白天的疲惫,一扫而光。不一会儿我就进入了甜甜的梦乡。平日里,出门在外睡不着觉的我,这一夜睡得好踏实。这也是回家的感觉吧。</h3> <h3> 我一觉睡到天亮。外面起早的大姐夫已经在忙㓉着了。<br> 他提着水壶在前院子浇花。然后又端上拌好的狗食去后院。我特感兴趣地跟大姐夫到了后院。<br> 好热闹的后院呀。满院子溜达的小笨鸡,公鸡看到一团纸巾,误导小母鸡来抢好吃的东西。两只大鹅,看到主人来了,伸长脖子嘎嘎地叫着。</h3> <h3> 一群小狗崽儿,没等主人到跟前,就嗷嗷的叫着。一桶狗食一下子抢个精光。这些狗崽出生没几天,它们的妈妈就被人偷走了。是姐夫精心呵护,让狗儿们长得又大又壮。<br> 这充满生活气息和情趣的农家院,让我们向往。</h3> <h3> 早餐是我们最想吃的那口—酸汤子。我进厨房想看一下老家人转汤子的方式。艳梅是把转汤子专用的,自家制作的小用具套在手指上,轻轻地甩出长长的条。再看弟妹用的工具可是先进的。比老式方法既快又省力。<br> 盛上一大碗酸汤子,细细品味,酸里带着甜丝丝的味道,好正中。父亲也津津有味地吃着,这顿早餐一定是他最可口的美食了。<br> 制作酸汤面是老家的地方特色美食。到了深秋,家家户户都要泡上一大缸玉米。发酵后制作而成。做的酸汤面足够吃一冬天的。剩下的就冻在冰箱里。每年我母亲把老家人带来的酸汤面当成宝。只有家里人齐全了,才会给我们转酸汤子吃。以后再也不能吃到妈妈亲手转的酸汤子了。想想这,心里酸酸的。</h3> <h3> 吃过早饭,我们想抓紧时间,多走走逛逛。四妹福娟建议我们去河东秀池二姑家看看。<br> 我们步行六七里路,来到二姑家。四妹说,这老房子一点没变样,甚至陈设的家俱摆放位置都没变。我们屋里屋外看看,用心地感受这二姑生活了一辈子的地方。虽然二姑不在了,这房子二姑的四女儿小玉居住。但我们感觉这还是二姑的家。<br> 我五岁离开老家,对二姑没有任何印象。但这种骨血相脉之情,让我们思念她老人家。我们坐在二姑曾经住过的热炕上,倍感亲切。<br><br><br><br></h3> <h3> 这一上午,我们尽情享受大自然带来的欢乐。多多的家乡趣事,让我们欣喜若狂。 <br> 一声火车的鸣笛,让我们兴奋地向小火车即将通过的小站飞奔过去。福娟边跑边喊着:“太高兴了!太好了!我又看到小火车了!”这趟火车福娟十几岁时坐着去矿上卖小货的事,让她记忆犹新。近五十年后再见小火车,她怎能不兴奋。谢谢三妹夫抓拍了这个宝贵的镜头。留下了珍贵的照片。</h3> <h3> 四妹夫采一大捆马齿菜。坐在路过的一台农用车上,笑啊,乐呀。说是回家用野菜包包子。</h3> <h3> 我们正玩得不亦乐乎,从远处传来呼喊声音:“二姐,我在这呢!”我往传出声音的方向望去。嗬!三妹夫登上了莲河村的最高点—中国移动通信发射塔。爬到那八十七米的塔,对于一个有着专业技术的他,可是轻而易举的事了。</h3> <h3> 三妹夫在塔的顶端发现了一个鸟巢,鸟巢里竟然有三个鸟蛋。他把这新奇有趣小东西拍下来。鸟儿高超的造巢技艺让我们赞叹。这大自然留下了太多的美好的事物。真佩服三妹夫拍到这么难得的镜头。<br> 回到大姐家,我们把去二姑家的事和看到的新鲜事,讲述给父亲。把拍的照片让父亲欣赏。父亲合不拢嘴地笑着,频频点头称赞。</h3> <h3> 我们在老家最后一顿饭,是福礼弟弟在莲河村最好的饭店安排的。男士们举杯畅饮,大庆人深深地感谢老家的亲人热请款待。老家的亲人们还是那句话,希望大庆亲人找点儿时间,找点儿空闲,再回老家相聚。</h3> <h3> 女士们,吃着,喝着,说着知心话。都表示我们之间的感情一定要相互珍惜。我们永远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h3> <h3> 难舍难分的一家人,再留下美好的回忆吧。</h3> <h3> 车开动了,父亲虽然没有一句话。但他点着头,微笑着向送别的亲人表示感谢。</h3> <h3> 亲人们跟着开动的车,千叮万嘱的话语还在耳边萦绕。“叔叔,好好保重身体。”<br>“你们可要常回家看看呀!”</h3> <h3> 我们回来路过牡丹江市,这也是我们行程安排的第二站。因为牡丹江市是父亲当年常到这出差办事的地方。父亲现在还清楚记得他熟悉的,思念的地方。<br> 我们在此留影纪念吧。留下父亲深切的思念。留下我们美好的愿望。</h3> <h3> 我们圆满地结束了预计五天的行程。这五天里,我们能陪着父亲一起回故乡,实现了父亲的心愿。这是我们人生中最幸福最快乐的事。<br> 感谢父亲,让我们再一次领略了那山,那水的自然风光;让我们再一次牢记那段浓浓的亲情;让我们真正明白了您老人家的良苦用心。<br> </h3> <h3> 从老家回来后,让我们最欣慰的是我们的父亲能静下心来,照样每日读书看报。饭也吃得好了。觉也睡得香了。不再提回老家的事情了。看到这些,我们的心也踏实了。<br> 谢谢我们的父亲,您给我们的财富够我们受益终生。您给我们真正的幸福快乐让我们用一生去体会。</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