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西藏之行

越明

五月底至六月中旬,在西藏旅行了十四天。从北京乘坐T175次到青海西宁,二十三个小时,为绿皮旅游列车,沿途主要以黄土高原地貌为主,快中午时到达了西宁,这里称作夏都,一年四季的气温都较舒适,宾馆也不需要配置空调,从北京出发的热气消失了,凉爽舒适。下午就去参观塔尔寺,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自然非同凡响,规模宏伟。 塔尔寺的正门 俯瞰 藏传寺庙里是不允许照相的,只有广场空地可以照,内部的富丽堂皇让人唏嘘不已。 转经,祈求好运。 丹噶尔古城,汉族建筑风格为主。 第二天去青海湖,感觉就是个海,无边无际的,湖水洁净,湖里停泊的也是海船。 蓝蓝的海 这个湖中建筑是鱼雷试验基地。 日月山,这里是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的交界处,山峰两侧有很明显的地貌差,青藏高原一侧呈现草原地貌,主要是藏族居住区,这里相传也是文成公主进藏前短暂居住地,海拔3500米左右,还没出现高原反应。 在西宁住了两天之后,就开始进藏,西宁到拉萨需要24小时,青藏铁路基本和青藏公路同行,穿越藏北广袤的无人区,地形复杂,气候多变。图为绿皮列车上,穿越唐古拉山和昆仑山已经出现高原反应,列车每个铺位都有送氧设备,但是在缺氧的状态下睡觉也很困难。 美丽连绵的雪山 无人区,气候变化多变,有这种云的地方应该都在下雪。 沿途的湖泊 有些地方水草丰茂,牦牛和羚羊安静的吃草,可可西里的藏羚羊现在受到保护,铁路沿岸能看见很多,三五成群,或卧或站,悠闲自在,它们基本不再遭受人类的杀戮,欣喜之极。 在那曲车站短暂休息。 火车上结识的朋友。 拉萨站,广场不允许停留,见我照相,武警战士冲过来呵斥我。 这是在拉萨住的宾馆。 拉萨海拔近3700米,高原反应一直在,主要是头疼。好在住了一晚后,开始去低海拔的林芝地区。 拉萨去林芝的山路,马上要翻越米拉山口,是个考验。从植物稀少程度,就能判断一地的海拔高度。 米拉山口海拔5013米,西藏与林芝的天然屏障。 雅鲁藏布江的中流砥柱。 进入林芝,这里是西藏的江南,海拔在3000米左右,温暖舒适,气候宜人,植被丰富,也是西藏土地最肥沃的地方。 远处的雪山海拔都在6500米以上。 对面的藏区也叫香格里拉。 古堡,应该是为了守卫林芝而修建的。 这里是一个休息区,饭馆主要是四川、云南人经营,藏族人很少从事服务业,路上见到很多敞篷吉普车载着很多藏族小伙,都是上山挖虫草的,带着大量生活物资,要在山上生活个把月。 鲁朗林海 雪山下的油菜花盛开。 藏式小屋 女主人卓玛,林芝地区主要居民为工部藏族。 工布藏族的民居。 天葬台 雅鲁藏布江 南迦巴瓦峰,7782米。 雪山下的牧场。 从林芝回拉萨,去了布达拉宫和大昭寺。 白墙红瓦 夜幕下的圣殿。 大昭寺 拉萨到日喀则,日喀则的海拔平均在4000米以上,这里有扎什伦布寺和纳木错。因为海拔高,这一带地区显得很荒凉,条件更艰苦。日照很强烈,我已经被晒伤了,只好用围巾帽子眼镜把自己挡个严实。 扎什伦布寺的入口。 朝拜的信众。 寺庙里温馨的窗台。 卡诺拉冰川 冰川的积雪正在融化,山谷里有很响的瀑布声儿,这是羊卓雍错的发源地。如果从我站的地方走到山谷,看上去很近,实际需要五个小时。 经幡从山顶延展到地面 纳木错 圣洁之湖 羊卓雍错,最美的湖。 晒伤也掩饰不住幸福。 再见了,西藏,就以与藏族小女孩的合影作为结束语吧。 拉萨直接回北京,火车需要48小时,要住两个晚上,有在西藏认识的一帮朋友在一起打打牌、聊聊天、串串手串,时间感觉过得很快。总计14天的行程结束,西藏很多地方还没去,感觉到处都是风景,这里与内地的自然地貌、风土人情、宗教信仰、风俗习惯都有很大不同,是很独特的一片高原,世界第三极之说名副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