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动画开头,一道深坑出现在道路中央,想越坑就需将之填补。人物依次出场了主角大胡子,大力,大长腿,巨人,结尾一个瞎子,动画至此结束。主角大胡子在看到他人的做法后,一再改变自己原来的行为方式,最终东施效颦,没了自己,留下诸多谈资。</h3> <h3>常讲"学到老才能活到老。"这句话将学习的重要性提高到生命维继的高度。强调了终身学习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开卷有益即为学,阅读是学习的基本方式。信息爆炸的时代,纸质的信息跟不上电子的步伐。电子阅读受众面广,接受度深,时有段子充斥,心灵鸡汤横溢。在浮躁甚嚣的表象里寻求一世安稳的静好,小小年纪已然佛系。便有了佛系青年、佛系中年、可怕的是诞生了佛系少年。记住浙大张教授说过:在你身体资本最好的时期——体格最强、精力最盛的年纪,不去出售你的体力和脑力,不去奋斗、拒绝加班,那你想干嘛?网学,让更多的人开始深入养生概念——"此时不养生,将来养医生"。将生活描绘成一派诗情画意、春暖花开、诗和远方。选择性地忘记现实生活里存在的无数的苟且,无数的艰辛和数不过来的五加二、白加黑。这算不算一种无法直面人生的躲避?杂交水稻之父说:我让有些人吃太饱了!</h3> <h3>常讲"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便有了路。" 复制总是比原创来得便捷,踩在别人的脚步上确实能走得更快,站在别人的肩膀上确实能看得更远。但,为什么古书上对"水至清则无鱼"划出了重点呢?如果将其应用复制至"成功的学习"则可能大概率地会走进"走别人的路让自己无路可走"的境地。创造、创新是一种基于因地制宜的因应需求,一颗种子的生长有多个因素的综合作用。"南生橘北生枳" 同样的种子,在南方种植可以结成又大又甜的橘子;在北方则生成又小又涩的枳子。盲目的学习其实暗藏危险。就如动画中的大胡子代表的就是普罗大众,深坑代表的是困难,越过深坑寓意成功。普通人想成功,更多得像主角最初始采用的脚踏实地来努力填满眼前大坑的方法。当手推车掉进大坑的时候,只能徒手努力,就像生活遭遇挫折一般。它让我们待在困难对面的时间更长一些,让前行的步伐更慢一些,让成功的路子变得更艰难一些,只要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终究会有"早睡晚睡一样天光"的时候。</h3> <h3>常讲"人生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投胎是门技术活,这让我们看到有冠之"国民老公"的富二代,有"我爸是×××"的官二代,此处还有更多省略号。呵呵,还别真以为上帝给大伙划了那一条所谓的起跑线!有谁听到那哨声响?在没声响之前没准好多已经一骑绝尘, 难望项背了。况且,让尖尾雨燕和三趾树懒一线同时出发比速度?语出《孙子·谋攻》:"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 孟氏注:"审知彼己强弱利害之势,虽百战实无危殆也。" 毛主席精髓化地运用至彼强我弱的战争完胜中。正如动画里第一个人物"大力"用捷径的办法取得了成功,于是,大胡子开始学习"大力"的方法,第二个人物"大长腿",凭借自己天生优势轻松的跨过了深坑,于是大胡子又开始模仿天才。最后第三个人物"巨人"出现了,他的出现是为了讽刺死去的主角,巨人凭借更大的自身优势,直接填满深坑走了过去。天,赋不了公平。人,可追求公正。</h3> <h3>每个人隶属于自己的起跑线,每个人附着着自己的才能区。李诗人《将进酒》写到"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人生路漫漫任谁也不可能一路狂跑到底。或许:终点的优雅是终于的胜利。故此:"莫望浮云遮望眼,风物长宜放眼量"倒是可以激励最普通的人在起点都不一样的生活中,没有伞的孩子要学会在雨中努力💪坚持奔跑。条件不如人只能更脚踏实地地努力,当看到别人易如反掌的成功模式之时,应该冷静地选择性学习,而非头脑发热地盲目模仿。</h3><h3> 还有,就是对短片那戛然而止却意犹未尽的盲人的同理心……</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