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的土地上,曾经发生过一次重要的历史事件,就是炎黄部落打败了蚩尤部落。
当蚩尤部落怀着深深的耻辱走向南方时,我们能想象这些曾经的强悍的部落心里承受的压力。
蚩尤这个贬义词应该也是炎黄部落或者后来人命名的,中国的历史一向是成者王侯败者寇,既然炎黄成为一个民族的先人,那么敌人自然就变成蚩了。
后来在南方的蚩尤部落逐渐成为一个民族,历史上叫苗,而苗又有很多部落,其中拓跋部落形成了党项人。后来党项人所居住的地方因为吐蕃的压力而北上,在今天陕西、宁夏一带生存繁衍。 党项人在中国历史中又贬为羌人,其实我个人认为,在这片土地上,就是因为有羌、胡、匈奴、番等民族凶悍的血液不断的灌输,才会有了后来这个大的汉民族,在这些民族中,总是有他们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党项羌在富饶的宁夏平原里逐步发展强大起来,并抒写了属于他们的历史。
历史到了1038年,党项人的英雄诞生了,他就是李元昊。李元昊在军事上不断取得胜利时,在经济、文化上也不断创造自己的历史,西夏文字的创造,农业文明的引进,疆土的扩展,发展成包括今天宁夏、甘肃、青海、内蒙、陕西的广大土地,成就了近两百年的西夏王朝,与宋、辽、吐蕃、蒙古共同抒写了那个时代的历史。
怀着对这段历史的兴趣,我们一行五人,两台车,六天时间,横跨了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四省,两千八百多公里,探访了古老而神秘的西夏历史。 西部充满着神秘和苍凉,它那对自然、对生命带来的感悟是震撼的,在历史变迁中,思索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所带来的整体氛围,一直是我面对苍茫西部激动不已的原因。
对于我们这些业余历史爱好者来说,西部曾经的人类足迹,曾经诞生的历史文化,曾经拥有的疆土和勃勃生机,都是我们感兴趣的地方,甚至对这里的一切,小草、小树、戈壁、沙漠、文字、民族等渴望了解的程度达到了痴迷。
在兰州到银川的路上,我们似乎是顽皮的儿童,肆意的游玩在这片历史背景中,享受着这片土地带给我们的愉悦。 这片土地曾经的金戈铁马、塞外风情,飘渺而虚幻,我们只能在这片广阔的土地上,感受着假日带给我们的乐趣。
宁夏,这个标准的移民地区,今天已经焕然一新。 西夏王陵也已经“彩旗招展,锣鼓喧天”。
也许对历史的好奇是人生活中的天性,在回望这片土地曾经发生的历史时,才会体会出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与我们本身的关系。
我们渴望无拘无束的生活,我们渴望天马行空般的自由,我们更加渴望精神世界的充实,那种对周围世界的凝视,那种与生带来的孤傲,在历史岁月的冲击中,体现出自己生命的不同意义。
曾经多少次梦里回到故土,在浑厚的黄土高坡上体味百感。
曾经多少次行走在养育我的土地上,面对往日的历史硝烟、残存烽火激动万分。 遥望着巴丹吉林沙漠,仿佛依稀听见祖先们向前呐喊的声音。
那是千年的呐喊,那是生命不屈的顽强,那是人类不断进步的豪迈!
从兰州到银川,一路向北。
路边的芳草和小树已经逐渐憔悴。
一路的宁静,一路的回望。
一路的岁月,一路的审视。
展示出黄土的魅力,
展示出沧桑的岁月。 这里曾经咄咄逼人的寒光,刀光剑影的壮烈,都成为背景中的影子。
一路向北的豪迈掩饰了旌旗蔽日、万马奔腾的喧嚣。
那种民族间为生存而激烈争斗的场面,在今天看来是那么的遥远。
岁月的凝视,战争带来凄惨的呼喊早已没了踪迹。
时间可以抹去一切的痕迹,留下的只有这个静静的世界。 巍巍贺兰山孕育宁夏平原
茫茫阿拉善谱写沧桑历史
离开宁夏平原,穿越南北走向的贺兰山,我们由阿拉善左旗一路向西,目标额济纳。
贺兰山西边即可看到阿拉善大沙漠,阿拉善沙漠包括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沙漠三部分,毗邻甘肃、宁夏,位于内蒙古最西端,北部与蒙古国相连。
翻越贺兰山时,我们能看到规模很大的风力发电厂,据说因为贺兰山的阻挡,来自阿拉善的大风才不会侵蚀宁夏平原,才造就了宁夏一方富饶土地。
阿拉善因贺兰山而得名,蒙古语的意思是五彩斑斓的地方。贺兰山的存在意义是中国荒漠化与非荒漠化的分界标志。 沙漠是神秘的,充满了神奇和诱惑,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的越野爱好者。
在路上,可依 看见很多这样的越野车,在沙漠里游玩、驰骋。
巴丹吉林沙漠因为有世界沙漠最高峰必鲁图峰而驰名。巴丹吉林沙漠海拔1300到1600米,而必鲁图峰相对高度500米,所以这里也是春季中国沙尘暴的发源地。 路上我们还看见月亮湖景区的牌子,听说那边是腾格里沙漠中,最大、最美的湖泊,也是世界上离城市最近的沙漠湖泊。
阿拉善沙漠最大的特点就是湖泊众多,湖光沙色,美不胜收。 因为阿拉善风蚀作用,这里的岩石都具有非常鲜明的被风侵蚀的独特样子,路边可以看到很多卖岩石的小摊点,造型各异的岩石也成为阿拉善地区民族性或地区性的观赏物。 抵抗大风的还有这里的两棵胡杨,在距离额济纳还有两百多公里的时候,我们停车走近了这两棵独特的胡杨。 阳光好像就是在地平线斜照过来,引的我们和胡杨都有很长很长的影子。 沙漠高原的景色可谓五彩斑斓,这也印证了阿拉善美丽与忧伤的描写。
这天我们很晚才到达额济纳,一个原因是路途遥远,有七百三十多公里,另一个原因是我们留恋路上的风景。
现在回忆起来,那天晚上我们的速度还是很安全的,后来一路上可以看见很多很多出事故的车辆,不管怎么说,安全第一永远是旅行的第一要务。 值得大书一笔的还有凌晨时我们做的面片,在深夜里能吃上热乎乎的鸡蛋、西红柿面片,真是比什么景色都完美的事了。
但我们扎营的地方有点问题,因为第二天我们醒来的时候,正好睡在人家一座沙漠公园的门口,而游人们居然把我们的帐篷和桌子当摄影背景了。 胡杨林很早以前,我只知道是新疆戈壁沙漠里生长的一种树木,后来才知道额济纳旗也有一片更美的胡杨林,而且起着阻挡巴丹吉林沙漠的作用,是蒙古国没有遭受沙漠侵害的天然屏障。维吾尔语称胡杨为托克拉克,意为“最美丽的树”,的确是这样,尤其身处戈壁、沙漠中,才能更深刻体会出它“美丽”的一面。
胡杨不但美的令人窒息,胡杨还具有惊人的抗干旱、御风沙、耐盐碱的能力,能顽强地生存繁衍于沙漠之中,因而被人们赞誉为“沙漠英雄树”,也许胡杨的这些特征,正好使得热爱生活的人们趋之若鹜的原因。
人们夸赞胡杨巨大的生命力,活着一千年不死,死后一千年不倒,倒后一千年不烂。于是,我们看到的是胡杨林顽强地生活在戈壁、沙漠中,我们看到的是怪树林鬼魅婀娜般的惊诧,更加看到类似化石般的胡杨造型。
额济纳是胡杨的发源地,这里有一种说法:如果你爱一个人,就在金秋时节带她去,因为这里美的醉人。如果你恨一个人,那么你就让他春天去额济纳,因为这里是沙尘暴的天堂。 金秋时节,额济纳旗迎来了它最美的时节, 当我们驱车走在胡杨林两旁时,迎面而来的是人潮涌动的大军,甚至我们找个停车的地方都没有。 我们只好顺着汽车、人流的大军,缓慢地向着额济纳旗方向前进。 我尽量找着人少的时候,尽快拍下“到此一游”的留恋,仓皇、狼狈般的从胡杨林撤出。 尽管我已经做好了人多影响拍摄的准备,尽管我几次想停车或者已经停车,但后边的汽车喇叭声催促的我根本没有机会留下一张满意的照片,我们只好无奈地先找吃饭的地方了。 额济纳旗大街上也无法容下我们停车的地方,匆匆买了点馒头和瓜果,我们就一路奔向——黑城。 很久很久以前,一队贩卖丝绸到西域的骆驼商队,由古城西安走向茫茫戈壁,当他们已经看到嘉峪关高耸的城楼,甚至有人已经闻到嘉峪关诱人的烤羊肉味时,却看到四周烽火台狼烟滚滚,一场发生在戈壁的民族战争爆发了。为躲避战火,商队紧急磋商后,向着恐怖的黑戈壁进发。路上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一路走向一个陌生的地方,他们终于在茫茫戈壁上迷路了,最重要的是水的储备早已用完,在面临绝境的时候,商队的骆驼们,凭着它们特有的嗅觉,拖着这些已经绝望的商人,来到了一条广阔的河流边。后来他们沿着这条河流,顺流而下,一直走到望不到边际的湖泊前,这才止住了他们继续向北的信念。待到他们冷静下来后,要去富裕的西域,要交换手里的丝绸,要换回所需的商品的渴望是那么的强烈、执着。就这样,他们居然走出了另一条去往西域的丝绸之路,历史上也称为北丝绸之路。 也许历史就是从一次偶然事件中走来的,也许历史上丝绸古道北边道路真的是由这样一个故事而演化。 当我面对黑水河畔、胡杨林边的黑城遗址时,我仿佛看到蒙古大军穿越蒙古大草原,横跨弱水湖,战马嘶鸣,硝烟弥漫,战争一触即发的情景。而守城的西夏将士视死如归,仰天长啸的豪气也似乎在黑城上空弥漫。
曾经的故事已经远离了我们这些旅行者,透过历史的迷雾,我们能感觉到黑城曾经的辉煌。西夏人是顽强的,他们面临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强悍军队时,他们战斗到了最后一刻,他们可以饱含热泪,张开他们的胸怀抚慰自己的亲人,那是一种何样的悲壮,何样的气概!
走在这座英雄的黑城遗址上时,面对一个个过往的游人,我沉静在深深的思绪中。
这片土地发生的故事,需要一个什么样的评价?
中国自古以来评价历史从来都是成者王侯败者寇的逻辑思维,而这种思维下的是埋藏在骨子里深深的奴性。中国人从来没有对真理誓死的追求,没有对人身自由强烈的渴望。中国人的哲学思维里,只有一种适者生存,好死不如赖活着的弱者逻辑,这就是可悲的命运一直缠绕着中国人的四周,挥之不去的原因所在。
面对黑水城苍凉的景色,面对曾经发生的强强对抗的民族战争,我多么渴望现代中国人可以向当初的强悍民族学习,放下那些可笑的自慰架子,忘掉那些可怜的战争创伤,像一个真正强悍的民族一样,昂起头,迈开矫健的步伐,向着现代文明前进。 残阳真似血
大漠今如歌
奇垣仍断壁
厚重征岁月
曾经的狼烟
曾经的羌笛
曾经的豪迈
曾经的悲壮
一幕幕,一行行
思绪万千,心中的泪水潸然落下。 谁知我此时心中所想?谁能与我共有此时的豪情?谁又能与我对酒长歌…… 黑水城,这是西夏人的称谓。
后来蒙古人改为黑城,沿用至今。
如今因为河水改道、干枯,黑城已经无往日的样子。
而这里的一切对我来说,都是那么留恋 。 在额济纳大街上,可以看到很多土尔扈特标志的酒店、街道,这引起我们浓厚的兴趣。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草原时,土尔扈特的前身,卫拉特部落与1207年归附了成吉思汗,又因为他们善于骑马作战,卫拉特部落里的土尔扈特人成为成吉思汗的卫戍部队,而被人称作土尔扈特部,蒙古语中也有强大、强悍之意。后来因与准格尔部矛盾激化,土尔扈特部走向了伏尔加河,甚至顿河流域。 在人迹稀少的伏尔加河生活了一百多年后,沙皇俄国的叶卡琳娜二世强悍的统治使得一直保持自治状态的土尔扈特人不堪忍受被奴役之苦,离开肥沃的伏尔加草原,回归太阳升起的故乡,这就形成了人类历史上最后一次民族大迁徙,及土尔扈特人东归。 土尔扈特人的东归实际上早已经在做准备,一方面与蒙古新疆附近的准格尔部联姻,另一方面得到清朝康熙、雍正政权的支持,终于在乾隆年间回归了故土。 额济纳的土尔扈特人的回归,经历更加曲折,他们首先走到了青藏高原,辗转起伏多次,终于在额济纳地区定居下来,这事发生在清康熙年间,所以额济纳的土尔扈特是首先回归到东土的探路者,他们在后来发生大规模民族迁徙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额济纳的土尔扈特人因为有皇族血统,而又因为与清帝国关系密切,在收复准格尔汉国中做出贡献,所以在土尔扈特部里有较高的地位。又因为与后来土尔扈特东归到新疆的部落有所区别,历史上也称额济纳土尔扈特为旧土尔扈特。 1998年,额济纳还举行了土尔扈特东归300年纪念活动,这些都构成了额济纳旗目前的旅游资源。 探索西夏历史,与蒙古人的崛起有着非常重要的联系。为此,我们早早的就在一片沙地中,找了找游牧民族的感觉,宿营扎寨,搞起了我们的游牧旅行,也算是一种迁徙活动吧。 游牧、迁徙,离不开住宿、吃饭,这次我们没有烧烤,一个原因是对额济纳的羊肉不熟悉,怕不合胃口,兰州的羊肉已经把我们的胃口惯坏了。 另一个原因是我们两个女童鞋的兰州家常饭做的绝,所以这次我们的游牧活动就从她们做饭开始。 想象一下,在黑水河边,胡杨林映衬着夕阳中,有一些旅行者们开锅造饭,一边欣赏着落日美景,一边品尝着如家的饭菜,那是一个什么享受? 曾经的历史,曾经民族的回归,在我们这些旅行者匆匆的脚步中演绎着蒙太奇式的影像。 居延海位于额济纳旗达来乎布镇东北40公里的地方,是巴丹吉林沙漠的最北部,也是古时弱水最终流入的归宿地,春秋时期,额济纳地区有非常知名的弱水湖,弱水湖面积应该超过今天的青海湖,“弱水三千,独饮一瓢。”可见当初弱水湖的宽广。我估计现在的居延海也许就是当初弱水湖的一部分吧。 弱水又称作黑水河、黑河,黑水河发源于祁连山山脉,经甘肃张掖、酒泉后,流入内蒙古阿拉善地区,古时黑水河流经额济纳旗后,一直绵延曲折流入黑龙江,最终汇入大海,后来因为水源环境改变,最终黑水河成为内陆河。 现今黑水河已经成为中国第二大内陆河,而居延海也在六十和九十年代两次干枯,引来严重的生态变化,造成沙尘暴疯狂肆虐内陆。后来经过统筹安排,居延海恢复了一定的规模,缓解了环境改变带来的灾害,这点来说,居延海不但是西北自古以来最大的淡水湖泊,也是中原免受更大沙尘暴冲击的环境调节阀。 额济纳旗汉代时叫居延,后蒙古人改为额济纳,而居延海一直沿用这个名称,代表着曾经的民族融合。唐代诗人王维留下了《塞上作》一诗:“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暮云空蹟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诗中描写的居延城外大概指的是黑水城,而季节恰恰正好是秋日,诗人王维那时一定也看到额济纳美丽的风光,眼里是牧草茂盛,一片生机盎然的秋天色彩,望着眼中广阔的天地,诗人激动不已,豪情万丈,由感而发,描绘出了当时额济纳地区壮美的草原风光。 而如今的额济纳,走入视野的是戈壁、沙漠。近代中国好像突然没有了主心骨,突然做事情没有了理性,啥事都来个摸着石头过河,可代价实在是巨大。黑河古时还可以流入大海,是养育蒙古高原的母亲河,但黑河上游的过度开发,导致黑河没有往日的风采,黑河断流,居延海干枯,胡杨林灭绝……我们一边欣赏着这里的美景,一边为人类破坏环境遭受的生态变化而哀叹不止;一边是兴奋的游客,一边却是流着泪水的额济纳戈壁滩,强烈对比给穿着冲锋衣,享受着自驾游乐趣的我们多大的冲击? 居延海目前有四十多平方公里,这已经是九十年代前七十多平方公里干枯以后,恢复的最好的面积,可见近来环境保护已经成为这里一项多么重要的工作。
居延海的民风很淳朴,也许和土尔扈特人有关系。
土尔扈特人喜欢自由,善歌喜舞的民族。因为这个原因,历史上他们饱受了准格尔人的欺辱,到处搬迁,到处流浪。
而土尔扈特人天生的乐观使得他们善待生活,他们的好客非常有名,可以这样说,如果作为旅行者,在土尔扈特人家里留宿,他们会给你最尊贵客人的礼遇。 在土尔扈特人里,很少有家庭不和谐的声音,历来这个民族特别在乎家庭的美满,在乎爱情的纯真。
。。。。这美篇限制图片,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