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为什么中国有大把的穷人,却要花大笔的钱去援助非洲?问这个问题,就像问为什么地球上还有国家在闹饥荒,人类却要去探索月球和火星?一样:图样,图森破,sometimes naïve.
为什么中国要去援助非洲?答案很简单:因为援外,会让中国更富、更强、更牛逼。首先,我们先要澄清一个概念:中国援助非洲不是学习雷锋好榜样,也不是损己利人;而是“有情、有义、有利”的战略互惠。媒体里说的“援外”,其实有着8类细分方式:</h3><h3>第一类叫成套项目援助:主要是中国帮助受援国建设工程项目(援建)。中方负责项目勘察、设计和施工,提供设备、建筑材料,派遣工程技术人员组织和指导施工、安装和试生产。而援助建设一个工程项目,绝不仅仅是为了这个项目而做项目,而是将中国企业、中国技术、中国制造 打包输出;更关键的是在海外当地建立了此类项目的“中国标准”。标准这个东西,就是一条护城河,只要在这个领域采用了中国标准,今后这个国家的此类项目基本都得由中国人包办。今后,不管你是先进的美国标准、高傲的欧洲标准、还是精巧的日本标准,不花上个十倍八倍的代价根本攻不进来。此外,援建如果涉及到大型的铁路公路、水利水电项目,项目及沿线的水文地质情况都会被调查的一清二楚。水文地质资料意味着什么,稍有常识的人都懂。为什么中国从清朝就开始抓捕在中国做地质情报搜集的日本间谍,这资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h3> <h3>第二种援助叫:一般物资,比如向受援国提供生产物资、技术性产品及必要的配套技术服务。这里面就涵盖机械设备、医疗设备、交通运输工具等。好了,这些设备提供给你了,但设备得用啊,使用过程中的零配件那可以是要自己花钱买的。虽然咱们不是“拍立得“模式(相机便宜或免费,利润来自相片纸),但大家都知道卖汽车不赚钱,维修保养和零配件才真正赚钱,同时还带动了中国产品、中国产能的输出。这就相当于中国国家花钱,替中国企业去做Sales和促销。去哪儿找这么好的社会主义政府?
第三类叫技术合作,跟第四类“人力资源开发合作”合在一起就是:前者把中国老师专家派出去培训国外管理技术人员;后者是把国外政府官员、管理与技术人员喊到中国来“面授”。比如在北大搞的风生水起的南南学院-里面全是各国政坛的未来之星。这可厉害了!师徒关系,放在任何一个文明和国家,都是具有很强粘性与传承的力量。接受过中国老师耳提面命的徒子徒孙,将来大概率事件就是中国和中国模式的死忠粉。我们只不过花了点学费和路费,就能影响、甚至点化大几十个国家的未来领袖级人物这要搞成个创业项目,大把的VC/PE能抢破脑袋!现在每年在中国接受培训的这种国外政治、经济、技术的“潜力股“,已经超过1万名。孔夫子72贤徒便闻名天下几千年,中国每年1万多世界门徒,想想都忍不住哈哈哈…<br></h3> <h3>第五类是援外医疗队。这个大家都比较熟悉,但大家熟悉的都是那些新闻题材的“头条“比如中国医生血战埃博拉啊,冲进霍乱疫区不顾个人安危啊。但,实际上的援外医疗,绝大多数时候是给当地人日常治疗个头疼脑热拉肚子,最多接生个孩子;而且中国医疗队特别牛的地方在于,大量运用针灸、推拿和中西医结合的手段。不但治好了病,还推广了中医。援外医疗绝对是小投入大回报:全世界都知道中国援外医疗、蓝盔天使,但其实在海外的医疗队员总共才一两千人,还分布在五六十个国家这广告效应秒杀百度贴吧10条长安街。<br></h3> <h3>第六类叫紧急人道主义援助。其实就是抗险救灾。这个不用说了,中国对非洲好,非洲兄弟关键时候对中国也是没说的:赤道几内亚,一个人口仅为100万的非洲小国在汶川地震的时候向中国捐赠了100万欧元(按当时汇率是美国捐款的近三倍),相当于这个国家每个人捐了1欧元。2010年青海玉树地震后,刚果共和国(俗称刚果布),非要给中国捐赠一个小学。当时中国政府觉得青海建校的成本高,而这个国家只有400多万人口,还是重债穷国,就建议对方捐赠一幢教学楼或图书馆得了。但刚果布总统表示:不管造价多高,刚方都坚持要捐建一所完整的小学。最后,刚果布政府出资1600万元,捐建了称多县文乐中心小学。在中国遇到自然灾害的时候,这些人均收入一天不到10块人民币的黑非洲(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每次都会出钱。人心都是肉长的,哪儿也不例外。
<br></h3> <h3>第7类援助叫援外志愿者,大多都是汉语教师去海外。传播汉语、撒播中华文明,我觉得这都不能算援外,这是一个上下五千年文明古国,一个文化自信的21世纪大国必须要做的事儿!
最后一类是债务减免。这些年中国减免了几百亿人民币的债务,看着挺多,但一和其他世界强国相比,还是很有差距。德国迄今一共减免了近5000亿人民币的援外债务,而美国一年的援外资金就有400-500亿美元。日本更是海外撒钱的大金主,仅在2013-2015两三年间就减免债务或援外3500亿人民币。甚至连坐拥全世界1/3的贫困人口,国民人均年收入仅1万人民币的印度,每年的援外资金都在百亿左右。
</h3> <h3>中国对非洲的援助,不但在政治和经济上都实现了互惠互利,还漂亮的践行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义利观。首先,在政治上可以说,没有非洲兄弟,就难有中国目前的国际大国地位。中国对非援助始于1956年,大规模展开则在上世纪60年代。在日常生活中,自私的人没有真正的朋友,帮助别人与自己的钱包是否殷实并无必然联系。这一道理在国际关系中同样适用。中国对非援助使刚刚挣脱殖民枷锁、百废待兴的非洲各国得以在不牺牲主权、尊严和国家利益前提下,获得急需的经济、军事支持。“文.革”期间中国对非洲的援助非但未停滞,反倒进入高潮,例如坦赞铁路等几个著名的大项目都是在70年代建成的。正是中国这种无私的帮助,使中非之间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坦赞铁路被誉为“非洲自由之路”的铁路,是联结起中非之间跨种族、跨世纪的真挚友谊,是中非人民友好史上的丰碑,许多国内外学者指出,中国在自己相当困难的前提下对非洲进行长期、大量的无偿援助,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赢得了地位和威望,争得了影响,打破了朝鲜战争后西方国家孤立中国的战略。1971年10月25日,联合国第二十六届大会,中国恢复了联合国合法席位,时任中国外交部副部长乔冠华会心大笑的照片成为一个时代的记忆,如果没有非洲的“穷兄弟”的支持,中国要想重回联合国几乎是不可能想象的。用毛主席的那句名言就是:这是非洲黑人兄弟把我们抬进去的。然后,从1990年起,美、英、法、日在联合国搞了十几次反华提案,全部被否决掉。每次都是加纳、肯尼亚、苏丹等非洲兄弟加上巴铁冲在前面,为中国摇旗呐喊。国际风云,早已过了单打独斗的时代,一个好汉三个帮,才能营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国际格局。
</h3><h3><br></h3> <h3>经济上:对于经济上的中非互利互惠,我们不需要列举中非贸易额过去十几年增长了20倍,中国在非洲承包工程达到近500亿美元,阿尔及利亚、安哥拉、尼日利亚等往中国出口了多少亟需的原油。仅从下面这个段子,就看出双方是如何合作共赢的:
非洲:我有石油和矿产。
欧美:我给你开采!
非洲:被你们剥削上百年了,我现在要自己建厂,自己加工原材料。
欧美:你没钱没路没水没电没头脑,建个毛?!
中国:非洲兄弟,我来帮你!
中国:你看啊,矿区上游正好有条河,咱把这一拦,就是个大型水电站。
中国:有了电,就得把路也跟上:我们直接电气化铁路打通矿区和港口,让资源好挖又好卖!质量你放心,我们家的中铁和中铁建修高铁都是世界第一,港口全球前十咱家占七个,中国交建和招商局专门干这个。大英国建航母都买的咱的龙门吊。在铁路沿线和港口附近,我们再给建两个工业园区,专门往欧美出口零关税的消费品。这个我们经验十足,中信集团、华夏幸福、泰达都是老油条了。
非洲:太够哥们了!可是我没钱......
中国:没事儿,我借给你!进出口银行有优贷(优惠贷款)、优买(优惠买方信贷),国开行有中非发展基金,工行、中行有商贷、随你挑。很简单,只要拿矿产、石油和国家主权担保一下就行。实在不行,你们的可可,芝麻,也能运到中国还款(注:中国吃的香油,很多是埃塞俄比亚出产)。利率吗,肯定比日本和美国高不了太多……
非洲:那,那我美元外汇储备不够咋办?
中国:这太好了啊!咱两个央行抓紧弄个货币互换,以后咱哥俩交易,用什么美元!
非洲:就这么办!
中国:对了,既然通了电,那过去用不上的电视机、微波炉啥的也得配一下吧。我们这海尔、格力都是全球第一;给你修水电的中国电建还能拉着美的电器给你把白色家电都送货上门。价格嘛,好商量,我们现在搞家电下乡,买一批送一批。
非洲:我们这儿电视台没什么节目,天天就是看新闻和广告,要电视没什么用吧
中国:正好!北京有个四达公司,专门把我们特别好看的电视剧翻译成豪萨语、斯瓦希里语等当地语言。以后你们看广告看烦了,就看我们非洲版的《三生三世》,《亮剑》,《射雕英雄传》。兄弟之间,好东西,要分享!
中国:还有啊,现在都4G了,上网嗖嗖地。你这2G网络得让华为中兴给升级一下,价格是欧美的1/3。绝对亲兄弟,剁手价。
非洲:这个我喜欢啊!
中国:你看,咱们现在把贫穷落后的家乡的这么好,保不齐有人会眼红,会羡慕嫉妒恨。所以咱得保卫胜利果实啊。
非洲:这个,咋保卫啊?
中国:不如团购点枭龙?再来批99A?这可是好东西,物美价廉还抗造,陆军指挥学院包教包会包分配。(注:南京陆军指挥学院的外国学员中,已经出了5位总统、1位副总统、1位总理、8位国防部长)。这事儿你就交给出门右拐的保利和中航技就行。
非洲:成了!兄弟一生一起走!
欧美:我擦!我们要去联合国举报!!我们要CNN,BBC发中国威胁论报道!!!
</h3><h3><br></h3> <h3>中国和非洲存在独特的互补关系:
一方面,中国高速增长的经济、蓬勃发展的基础产业和制造业,需要大量能源、矿产和其它自然资源,庞大的制造业产品、产能和大量的资金,又需要稳定、开放的市场需求;
另一方面,非洲各国经济严重依赖资源出口,本身则资源丰富,而制造业的匮乏需要输入门类齐全、价格可以负担的工业品,落后的基础设施则需要借助外力兴建,方能获得持续发展的后劲。中国所有正是非洲所需,反之亦然。不仅如此,中国对非援助还可有效提升非洲资源开采、运输效率,改善非洲市场购买力,这些同样会反作用于中国自身。<br></h3> <h3>不仅如此,和出口欧美成熟市场普遍存在的低利润率和“退税依赖”不同,对非出口的利润率,一直维持在较高的水准。中非未来:高性价比的合作,可以说,倘没有非洲这个“外挂”,中国经济、尤其“世界工厂”的加工经济,很难在2008年开始的全球金融危机中,熬过欧美工业化国家需求大幅下降的冲击,产能过剩、开工不足,将导致地方经济遭受重压,大量蓝领工人丧失工作,并带来严重的经济、社会和治安后果;倘没有非洲这个“外挂”,中国在能源、原材料来源上,就会受到更多的制约,从而大大提高经济运行的成本。而非洲“外挂”的“启动泵”和“润滑剂”,正是雪中送炭般的对外援助,没有这些援助,基础设施匮乏、流动资金短缺的非洲各国经济,就很难一下子“转”起来。而即便撇开对非援助的政治回报和国际义务不谈,仅就经济回报而言,已不愧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援助中最高效、回报最多最直接的项目。应该承认,中国在对外援助方面也存在不足之处。但更应看到的是,随着时代的进步、经验的积累在不断减少,中国对外援助的实效性、针对性不断增强,回报率也稳步上升,具体到对非援助,说是“中国迄今性价比最高的对外援助”,也丝毫不过分。非洲是最晚迈向工业化的大洲,也是人口结构最年轻的大洲,而中国则正面临经济结构转型,双方在未来的合作、发展中如何继续维持这种互利互补的关系,如何继续确保对非援助的高效、高回报,需要彼此间更多的探索、努力和智慧,而如何让其它外援目标、项目也获得同样的价值和回报,则是值得有关方面认真思索的问题。过去援助非洲有过去的逻辑,今天援助非洲也有今天的逻辑。中国援助非洲是从国家根本利益出发的,国家发展需要我们有更大的国际视野,要有胸怀,有智慧。世界在变,非洲也在变,中非关系的内涵与形式也在变,但是中非关系的重要性没有变。<br></h3><h3>涓涓流水 不因石而阻,
眷眷情谊 不因远而疏。
祝中非友谊山高水长!<br></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