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五十年,难忘校园情

阿翔

<h3>Δ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七○ 届宁武校友偕师相聚悦来,回忆起五十年前走进中学校门,与老师和同学相见相识的那一刻,心中涌淌着层层甜蜜……</h3> <h3>Δ 1968年9月,我们刚刚十四、五岁,怀着蓝天白云一样清澈透明的心情,迈进了宁武中学大门。五十年了,人生经历了整整半个世纪。我们中的大部分校友已升格到爷辈,但是,我们不会忘记那些普通的校舍,那是孕育我们破土生长的地方。更不会忘记早已刻在我们心头的师生情,同学情。</h3> <p class="ql-block">Δ 为此,我们收集了宁武师生珍藏的部分照片,编辑《回眸》这个集子,以示纪念。本集共分四个部分:</p><p class="ql-block">一,青春身影</p><p class="ql-block">二,故事生涯</p><p class="ql-block">三,师生欢聚</p><p class="ql-block">四,重逢悦来</p><p class="ql-block"><br></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一、青春身影</b></h1><h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泛黄的相片是友谊的见证,</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青涩的面容是我们共同的记忆……<span style="text-align: right;"></span></div></h3> <h3>Δ 九班同学高文菊珍藏了半个世纪的学生照。随着时光推移,这些照片彰显珍贵!从左到右,第一排:陈玲花,高文菊,王雅芳,第二排:杨佩珍,陆晓禾,刘臻,第三排:周耀英,黄伟芳,郭秀芬,第四排:傅雯霞,秦红妹。<br></h3> <h3>Δ 九班男生仇兆松9月16日在同学群里所晒的这张学生证,请注意填发日期,是整整五十年前!仇同学感叹岁月蹉跎,引用了印度诗人泰戈尔对于人生的感悟:「天空未留痕迹、然而鸟儿确已飞过」。</h3><h3>然而,然而这儿有片痕迹一一刚发下的学生证一转眼已经泛黄了!<br></h3> <h3>Δ “初升的太阳照在脸上,也照着身旁这棵小树”。</h3><h3>左起:九班李世凤,陈玲花,一班邱忆萍。在校时的珍贵留影。</h3> <h3>Δ 南汇下乡学农时二班部分女同学合影:草帽、毛巾、毛主席像章。很有时代感哦!</h3><h3>前排左起:侯文娟、宋毛英、丁红萍;后排左起:何贵英、许美玲、刘玲、王金妹。<br></h3> <h3>Δ ‘’让我们记住这美好时光……”八班女同学1970年10月摄于杨浦公园,上图:前排左为成玲珍,右为杨凤珠,后排左起张生芳、殷桂珍、蒋龙英。下图摄于同日同地,左为成玲珍,右为杨凤珠。</h3> <h3>Δ 这张照片是在南汇学农时,十一班同学和南汇朋友在外滩的合影。左起:周振发,金永年,南汇朋友鞠建新,姜应本。</h3> <p class="ql-block">Δ 十一班陈纯莉珍藏。前排左起:丁鑫芳,何祝仙(七班,已故),王爱娣(已故);第二排左起:沈金凤,陈纯莉;第三排左起:沈凤妹,任平,谢建华,吕泽萍。1971年10月,陈纯莉要到安徽插队,好友何祝仙及同班同学在铁路上与她拍照留念。</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大铁弯弯欲<b>何</b>从,</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同学<b>祝</b>程情意浓。</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当年笑靥音容在,</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今向谁行觅<b>仙</b>踪?</p><p class="ql-block"><br></p> <h3>Δ 1971年10月,即将分别,十一班部分师生于上海平凉公园拍照留念。前排左起:税爱国,尚桂林,后排左起:张茂青,马大林老师,俞仑。</h3> <h3>Δ 1971年10月,即将分别,十班部分同学于上海大厦白渡桥前拍照留念。</h3> <h3>Δ 1971年10月,即将分别,八班女生柏斗兰、殷佩华到红心照相馆合影留念。</h3> <h3>Δ 五班同学离校前到天真照相馆留影</h3><h3>右起:俞本岗、张忆民、陈龙江。<br></h3> <h3>Δ 岁月将记忆褪成了黑白,唯有那丝甜,久留于心间。</h3><h3>毕业后三年,同学重逢,格外亲”蜜”。九班万丽娟与徐网兰同学的合影。</h3> <h3>Δ 六班苑志萍(左),外地回来,同学相聚,到位于提篮桥的宏伟照相馆拍照留念。钱月娥(右)曹丽华。</h3> <h3>Δ 五班张春娣(左)与金佑风离校后一同分配在杨树浦煤气厂工作。此照片是1978年所拍。</h3> <h3>Δ 这张由陶卫民同学发来的珍贵相片是十一班十二班部分同学分到煤气厂后的合影。前排左起:吴文芳,吴桂青,居继生,刘德鸿(已故),邓建一,吴维顺,史松竹,王健生。后排左起:佘国和,邬根彪,陶卫民,沈建福,杨福顺,陆斗安,张华胜。</h3><h3>我们曾经一遍又一遍看过《列宁在一九一八》、《列宁在十月》影片,列宁是我们敬仰的偶像。幸福地聚集在他的身前,我们都成了他的卫士“瓦西里”!</h3> <h3>Δ 校园西角的青年楼,是唯一保存至今的学校老建筑。仰望铁扶梯,眼前出现了伴着下课铃响同学涌出教室跑向操场的情景。</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二、故事生涯</b></h1><h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多少趟回到故乡,</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总想来这里看一看母校,</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会一会同学和老师;</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多少回遇到坎坷,</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总会感叹学生时代</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那份纯真那种友谊!</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多少次获得成功,</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真想告诉我的青春伙伴,</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让大家分享快乐;</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多少夜进入梦乡,</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穿越时空又见到了你一一</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我当年的姐妹兄弟!……</div></h3> <h3>Δ 就像歌词所说,长大了我就是你。当年站在老师身边的十一班张茂青,后来也做了一辈子的从教工作,培养了众多电子自动化方面的专业人才。图为张茂青在苏州大学的部分工作场面。</h3> <h3>Δ 曾经在学校大礼堂演唱过《草原英雄小姐妹》,毕业后一生从事声乐专业。从演员到老师,如今又投身合唱指挥的文化公益事业。她和她的学生获得的丰硕奖牌,是她用辛劳与汗水换得。然而,五十年前的甜美歌声仍是她留给我们的最深印象。她是六班的冷红梅。</h3> <h3>Δ 国徽下履职,街市上服务,家门口工作。从穿上第一代法院制服,到退休,十班同学张胜凤在杨浦法院法官岗位上工作了二十九年。退休后热心为同学服务,还多次帮助“失联”的同学“接上关系”……</h3> <h3>Δ 邹志彪毕业后一直在船舶行业工作。图为陪同部队首长和外国客户参观他所在的武昌造船厂造船基地。退休后热心参加社区活动,时而穿上军服,怀念军工生涯。</h3> <h3>Δ 七○届宁武校友中有一批参军的同学。这是临行前学校工宣队老师同学欢送的留影。(第二排右三为叶子良老师)</h3> <h3>Δ 当年参军的三班王长富(右一)对这三张照片颇有感慨:一直放在身边,伴我军旅生涯六年。从上海大场一浙江黄岩一江苏南京一山西太原一上海大场始终没有丟失。</h3> <h3>Δ 这是六班参军校友唐仲俊珍藏的两张同学照片</h3> <h3>Δ 其中孙红根、唐仲俊为参军同学。</h3><h3>据杨金荣回忆:1974年夏天,在四川服役的孙红根回沪探亲,我们几个同学相约去唐仲俊服役的大场机场军营看他。记得当时是一起骑自行车过去的,说好都穿海魂衫,以呼应“海军航空兵大场机场”名称。</h3> <h3>Δ 他酷爱音乐,中学时开始学拉提琴。几十年来,无论是身处逆境南下闯荡,还是事业有成人际交往,一把小提琴总是随身不离。上图:出国演出。下图:和同学朋友孩子在一起。音乐给他滋养,他也将音乐给同学给孩子带来快乐。他是七班吴汉城。</h3> <h3>Δ 沉静寡言,酷爱读书。作文和书法俱佳。随身带的硬面抄誊写着培根的名言:“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在那个”读书无用”年代里,九班陆晓禾给同学留下的是勤奋好学内敛外秀的良好印象。</h3><h3>四十多年来从翻译意大利哲学家维科专著到国内最早投入经济伦理学研究,陆晓禾的人生经历似乎践行着先哲所指,所著所译所编的几十本书作和大量学会成果默默记录着她的努力和刻苦。<br></h3><h3>回忆起当年的学生生活,陆晓禾对亦师亦友的老师满怀思念,看到九班同学学生相片很是激动,同时也怀念已经故去的挚友姐妹莫纲娣。<br></h3> <h3>Δ 离开宁武中学后历任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美国研究中心主任等职的倪世雄老师,提起当年担任七班班主任的往事,总是展露笑容,愉快回忆和学生共同生活和劳动的这段特殊经历。现在,他和他的博士学生继续活跃在国际关系研究领域,笔耕不辍,不断推出新书新作。</h3><h3>上图为2016年在以他名字命名的世雄国际关系研究中心成立仪式上与他的博士学生留影。</h3><h3>下图为1984年应他的中学生学生单位邀请做改革开放后的中美关系专题讲座。</h3> <h3>Δ 他是八班班主任,兼教语文,和七○届同学非常熟悉友好。只是已经离开上海几十年,很少联系。听到本纪念活动消息,表示要专程赶来参加。问他忙点啥,朱玉富老师发来这张近照,并附小诗如下:</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昔日教书匠,</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今天为老农。</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情寄田园外,</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往事烟雨中。</h3> <h3>Δ 将近五十年前,《天真》照相馆摄影师陶先生邀请前来取相片的女孩(十一班同学谢建华)拍一张艺术照。一周后这张经过精心染色的《纺织女工》相片在相馆橱窗展示。谢建华几十年一直珍藏着这张放大的彩照,同时记着那位慈祥长者。当十二班同学陶卫民(担任本次活动摄影)应邀发来父亲照片时,谢建华一眼认出了当年的陶先生。</h3><h3>《天真》照相馆为我们留下了美好的青春回忆。陶先生音容也同时刻进了我们共同的记忆里。</h3> <h3>Δ 张亭同学曾多次热心联络七○届校友欢聚,也是本次活动的倡导者和组织者。然而最近有点分不开身,你看,9月6日,是老母亲100岁生日。区领导登门慰问,送来生日蛋糕和由应勇市长签署的百岁生日证书。张亭至今单身,他说,虽然我一生无所建树,但我最大的功劳就是将老母亲赡养到百岁。是的,从少年到现在,他一直和母亲住在一起,照顾老人,尽其孝道。</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三、师生欢聚</b></h1><h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都说一生中最美好的是青春年华,</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每一次聚会都把我们拉回到过去……</div></h3> <h3>Δ 1992年9月,离校20余年的五班部分同学与班主任顾蓓麟老师相聚,共同举杯感谢老师教诲之恩,同筑师生友谊之情。左起:杨爱莲、忻爱诞、俞本岗、顾蓓麟、莫纲娣(已故)、陈龙江、张忆民</h3> <h3>Δ 上图:1995年11月24日,3班同学与时令风老师(前左四)、尹惠群老师(前左五,已故)、傳德平老师(前左六)留影。下图:2011年10月,3班部分同学与时年81岁的时令风老师(前排左四)欢聚。</h3> <h3>Δ 三班杨丽琴同学(上图右)珍藏的三幅师生合影。上图:与尹惠群老师(已故)、李卫同学。中图:与时令风老师、李卫同学。下图:与傅德平老师(中)、郁文虎(右)、胡小龙同学。</h3> <h3>Δ 1998年3月,五班同学再次相聚。右二为莫纲娣。</h3> <h3>Δ 1995年,阔别24年的六班师生相聚。中间戴眼镜的是李松其老师,右边是冷红梅同学。</h3> <h3>Δ 1997年,在宁武建校三十周年庆典会场,二班同学与高振凤老师合影。</h3><h3>前排左起:乐伟良、刘玲、张华芬、何贵英、高振凤老师、罗静芬、许美玲、陈海银、汤素英(中间小孩是刘玲同学的儿子) 后排左起:杨金荣、黄新萍、周佩智(已故)、王妙香(已故)、王金妹、沈阿宝、李德强、史黎新<br></h3> <h3>Δ 1997年5月十一班师生毕业后的第一次聚会,到现在已有21年了。前排左起:彭桂芳,沈金凤,谢建华,吴毅玲老师,王忆文(已故),王爱娣(已故)后排左起:沈凤妹,丁鑫芳,陆斗安,姜应本,税爱国。</h3><h3>该合影摄于上海电车修配厂餐厅。</h3> <h3>Δ 十一班同学欢聚场面。</h3> <h3>Δ 2014.10.12日,一班师生聚会,庆祝施丽明老师过70岁生日。前排左三是施丽明老师,右三是俞仲伟老师。</h3><h3>下图是2016.10月师生聚会合影照。<br></h3> <h3>Δ 2015年,部分同学与原四班班主任蔡瑞虹老师(前排中)欢聚。蔡老师端庄和蔼,在七○届同学中威信很高。这次活动得到了四班同学在内的同年级他班同学的积极响应和参与。</h3> <h3>Δ 2016年,四班师生欢聚。前排右三蔡老师,右四沙惠珠老师。</h3> <h3>Δ 七班部分同学2017年与王博文老师夫妇欢聚。“四十八年过去,回首一笑间!”</h3> <h3>Δ 前排右二为七班倪世雄老师,左一是二班高振凤老师。右一是工宣队小朱师傅。摄于2015年12月,丰收日酒店。餐毕,有感。</h3><h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临江仙 · 丰收日师生会</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霜发风华秋韵浅,</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笑容闪露当年。</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茫茫岁月淡如烟。</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师生欢畅聚,</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情愫另一番。</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世事人生说近远,</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铅华洗尽尘喧。</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难得浮生半日闲,</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再约丰收日,</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榴果满家园。</div></h3> <h3>Δ 八班师生相聚,中间持花束者是张乐梅老师。</h3> <h3>Δ 图为十班于翠英(左一)华丽英(右一)在宁武中学建校三十周年庆典与班主任王凤珍(左二)钱光顺(左三)老师合影。</h3> <h3>Δ 这是从多张十班同学聚会的相片中选取的两张。上图是2015年与王凤珍老师(前排左四)合影。下图是2017年同学合影。钱老师和王老师已相继离世。</h3> <h3>Δ 2018年9月11日,十一班同学再次聚会。</h3> <h3>Δ 十二班部分同学今年六月的一次聚会。男生:前排左起:沈建福、董文照、许建平、蔡勇。后排左起:吴维顺、邬根彪、陶卫民。女生:前排左起:姚兰英、吴凤宝、陈为群、寿维华、华巧珍。后排左起:朱月、吴萍华、朱月芳。</h3> <h3>Δ 小学同班,中学同校。此生有缘,一一发小。</h3><h3>上图分别是二班杨金荣,一班仇月兰,七班吴祖毅提供的小学同学合影,同学中绝大部分为中学同校校友。</h3><h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星移斗转五十载,</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发小纷纷聚网台。</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诺诺含糊新有事,</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娓娓破释小无猜。</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曾经苍海鸿鹄往,</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又见村庄落叶归。</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莫道白驹骁似箭,</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霜天过后绽春蕾。</div></h3> <h3>Δ 照片中携夫人的两位傅荣标(后右)、董文照(前左二)和刘以发(后中,已故)同邹志彪(后左一)都是发小。2013年8月他们在邹志彪的工作所在地相聚,于武汉黄鹤楼前留影。</h3> <h3>Δ这是一张令人伤感的发小团聚的照片,照片中的三班同学汤定国(中)正与小学老师同学畅怀叙旧。(左边是一中心小学的副校长李璇丽老师,右边是12班的朱玉芳同学 )然而他现已病故。汤同学生前任上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是交运集团专业领军人物,他勤奋刻苦,学术精湛,业绩卓越,身患重病仍抱病授课与写作,不幸于退休前病逝。</h3><h3>纵使相逢应相识,尘满面,鬓如霜……</h3><h3>为汤同学留出的这一页,是我们对他及所有已经过早离开我们的老师和同学的深情怀念。</h3> <h3>Δ 8月29日,各班召集人相聚,商讨筹备事宜。确定了本次纪念活动的日程安排和规模主题等。七○届宁武校友入校五十周年偕师纪念活动正式拉开序幕。</h3> <h3>Δ 重逢悦来前夕,我们先后收到了朱玲珍师傅(上右)和不能前来参加相聚的高振凤老师(上左)的祝福。</h3><h3>当年的工宣队小朱师傅特别制作了电子贺卡,预祝纪念活动圆满成功。(图下)</h3><h3>高老师在给二班同学的微信里深情而又谦虚地写道:“你们是我从事教师工作的第一届学生……你们让我学着如何做好班主任;教我学讲上海话;领着我进社区穿里弄,走进每个学生的家……从你们长足的进步中,我看到了自己工作的价值,也增添了我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她在美国加州遥祝同学们:健康!幸福!<br></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四、重逢悦来</b></h1><h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走过几十年风风雨雨,</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而今——我们又走到了一起,</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唤一声乳名,提一段往事,</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按捺不住久违了的激动和欣喜。</div></h3> <h3>Δ 70届老师欣喜相会,相互握手拥抱,笑逐颜开。</h3> <h3>Δ 由冷红梅领唱,校友合唱队演唱的《老师我想你》,拉开了在悦来酒店举行的纪念活动的帷幕。</h3> <h3>Δ 参加悦来五十年纪念活动的全体老师合影。</h3><h3>前排从左到右,顾蓓麟,叶子良,时令风,倪世雄,李松其。<br></h3><h3>后排从左到右 张乐梅,何为,朱玉富,沙惠珠,范寿光,施丽明。<br></h3><h3>三年的中学生活,在我们五十年人生长河中是短暂的,但对我们一生的影响却是深远的。在那特殊年代里,我们的老师力排阻挠,坚持复课,给了我们知识和能力,给了我们素养和人格,为我们走向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此向老师们致以深深的敬意!</h3><p style="text-align: right; ">一一主持词 </h3> <h3>Δ 各班同学派代表向老师献花。</h3><h3>图为八班杨凤珠,张生芳向班主任朱玉富,张乐梅老师献花后留影。</h3> <h3>Δ 六班钱月娥代表同学向班主任李松其老师献花。</h3> <h3>Δ 叶子良老师和倪世雄老师先后讲话,祝贺纪念活动圆满成功。鼓励同学们十年归零,开启新的征程。</h3> <h3>Δ 校友献艺,给同学带来美好的艺术欣赏,也为纪念活动增添喜乐气氛。<br></h3> <h3>Δ 图为十一班同学在一人一句祝福后共同举杯祝愿。</h3><h3>无论我们经历了什么,无论是顺利还是曲折,是精彩还是平淡,但今天一一我们都回到了那一年。为我们曾经的十四五岁,干杯!</h3><h3 style="text-align: right; "> 一一主持词 </h3> <h3>Δ 对老师的思念和感激,全在这里了!<br></h3><h3>图为五班同学和班主任顾蓓麟老师共同举杯祝福。</h3> <h3>Δ 当年一起参军的三位老同学在悦来欣喜相逢。左起:童晓春,王长富,王长富。</h3><h3>可不是编者笔误哦,据传,当年部队首长点名时为示区别,将他们名字念作:童晓春!黑长富!白长富!</h3> <h3>Δ 图左为悦来重逢时的李世风,邱忆萍,王雅芳。小图是五十年前的李世风,陈玲花,邱忆萍。那缕清晨的阳光,让我们记住了身旁这棵小树,歌声还在耳边回荡,找一棵参天大树继续留个影吧!</h3> <h3>Δ 《纺织女工》彩照故事的后续</h3><h3>《纺织女工》作品摄影师的儿子陶卫民(十二班)与《纺织女工》作品原型谢建华(十一班)将近五十年后在‘’悦来‘’相聚。</h3> <h3>Δ 师生尽享重逢的喜悦。悦来宴厅到处是欢乐场面。回眸清纯,留住美好,正是这一刻许多师生的共同愿望。</h3><h3><br></h3> <h3>Δ 一班参加活动的全体师生合影。<br></h3><h3>前排左起:邱忆萍,陆斗兰,鲁琴芬,施丽明老师,侯瑶琴,屠国敏。</h3><h3>后排左起:陈美英,顾红珍,朱彩珍,王士云,姚桂英,李季,钟定发。<br></h3> <h3>Δ 二班参加活动的全体同学合影</h3><h3>前排左起:张华芬、罗静芬、孙惠丽、丁红萍、尤六妹、宋毛英、汤素英</h3><h3>后排左起:杨金荣、沈阿宝、邹德萍、莫德华、童美丽、侯文娟、王金妹、许美玲、黄新萍、史黎新、成根发、乐伟良</h3> <h3>Δ 四班参加活动的全体师生合影。<br></h3><h3>前排左起郭其伟,沙老师,韩菊英,王新华 后排左起汪富明,袁志萍,李梅英,戴超群,卲信祖,谈宏亮,丁华,袁富珍,盛建英,王忠荣,徐秀凤,徐祥珍<br></h3> <h3>Δ 五班参加活动的全体师生合影。</h3><h3>前排左起:忻爱诞、顾蓓麟、张春娣、贺玲珍</h3><h3>第二排左起:陈龙江、张忆民、吳钊荣、王长富、乐秀展、陆明妹、杨爱莲、徐金花、金佑凤、丁维</h3><h3>第三排左起:时清忠、俞本岗、李林根、童晓春、陈光明、翁新伟</h3> <h3>Δ 六班参加活动的全体师生合影。</h3><h3>前排左起:乔仁明、奚家衷、范均梅、王延娟、祁秋英、钱月娥、李松其、冷红梅、苏红英、杨道巧、曹丽华。后排左起:程晓宝、李志坚、吴建生、吴瑞芳、沈富春、高莲英、苑志萍、沈志民、陈培明、孟宪法、陈伟民、贺玉堂、唐仲俊<br></h3> <h3>Δ 七班参加活动的全体师生合影。<br></h3><h3>前排左起:范寿光,倪世雄,朱玲珍。</h3><h3>第二排左起:黄兰英,郁世国,沈秀兰,夏琴,吴金妹,邱红妹,徐梅芳,孙少根。</h3><h3>第三排左起:吴祖毅,吴敏铭,杨珍妹,刘金芳,于爱民,邹胜源,杨福珍。</h3> <h3>Δ 八班参加活动的全体师生合影。前排左起:邹志彪、朱玉富、张乐梅、刘慎鸣;后排左起:云根忠、张生芳、傅荣标、蒋龙英、陈建强、成玲珍、董锦俊、杨凤珠、顾云海、殷佩华、吴晶晶。<br></h3> <h3>Δ 九班参加活动的全体师生合影。</h3><h3>前排从左到右:王雅芳,夏斯芳,高文菊,李世风,徐网兰,万丽娟,郭盛娟,张敏玲,黄伟芳,周耀英,郭秀芬,傅雯霞,陆晓禾,金根兴。后排从左到右:蒋晓鸣,仇兆松,梁以鸣,傅炳令,程鹤龄,王治荣,坐着的小何老师。<br></h3> <h3>Δ 十班参加活动的全体师生合影。</h3><h3>前排左起仇香银、王福兰、曹红妹、张胜凤、周国英、孙丽萍、于翠英、唐力芳、郁大忠,后排左起戴银妹、吴金凤、华丽英、陈伯明、金佑发、徐学勤、俞海龙、周学华。<br></h3> <h3>Δ 十一班参加活动的全体师生合影。</h3><h3>前排左起:刘䋞珍,吕泽萍,陈纯莉,史素珍,沈金凤,王玉兰。</h3><h3>后排左起:汤富海,谢建华,侯志林,陶英君,陆斗安,杨龙珍,张茂青,姜应本,尚桂林</h3><h3><br></h3> <h3>Δ十二班参加活动的全体同学合影。</h3><h3> 前排左起:朱玉芳,朱亚芳,姚兰英,寿维华,吴凤宝,杨瑞琴,后排左起:朱林龙,邬根彪,陈明良,陶卫民,邓健一,居继生,张国强。 </h3> <h3>Δ 夜阑人静,风清月皎。感恩之心,难以言表。衷心祝福:老师,安好!一一活动当晚编辑有感</h3><h3>图为时令风、叶子良老师在纪念活动现场。</h3> <h3>Δ 人生的故事已经写成厚厚的书本,</h3><h3>可最清新、最美好的—— 还是那段,写在第一页的“序”。<br></h3> <p class="ql-block">编后语</p><p class="ql-block">做完邱忆萍那页‘’直到长成参天大树‘’,我想该写编后语了。</p><p class="ql-block">金秋季节,红叶飘零,揣着深情,扑向土地。</p><p class="ql-block">在二百多位师生的共同参与下,回眸五十年纪念活动落幕了。然而,写满记忆的叶子还在纷飞,于是,眼前就有了这片美丽的秋色。</p><p class="ql-block">随着第四部分“重逢悦来”内容落定,历时40天的《回眸五十年,难忘校园情》编汇”工程”在深秋时节“竣工”了。</p><p class="ql-block">第四部分,集中于”悦来”重逢。近悦远来,意思是这里有愉悦的场面,再远的亲朋也快点汇聚过来吧一一很好的寓意。果然,在杨金荣陶卫民等同学的镜焦下,愉悦感动的画面比比皆是。正如很多同学所说:五十年一聚,多不容易!那天,大家的兴奋和喜悦都写在了脸上。是的,回眸五十年,谁没经历过风雨,但中学那三年,在绝大多数同学的脑海中留下的是青春和美好。我们选择十四五岁入校那一年来纪念,正是希望通过回眸清纯,留住美好。向善之心,人皆有之。心若向善,人心自暖。正是这一刻许多师生的共同感受。</p><p class="ql-block">作为纪念入校五十年活动的重要组成,《回眸》集的诞生过程受到了众多师生的关注和厚爱,其中的内容因师生提供的大量珍贵图片和故事背景而彰显生命力,也因建议和修正的互动使编汇更具广泛参与的意义。如果说《回眸》集尚有保存价值,其价值也正在于此吧。</p><p class="ql-block">编者 2018.11. 于伦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