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遊山西

韩松辉

<p class="ql-block">雖然喜歡閑時出來走走看看,但卻很少抱團結伴而行,一個人的旅行隨心隨性,悠閑輕松,少了許多團隊的羈絆和束縛。離開浮躁和喧囂的鬧市,獨自旅行是一場修行,也是一種自然體驗和人生感悟,無論身心還是靈魂。縱觀人生,又何嘗不是一種長途旅行。地上文物看山西,上網查閱了一些資料和路線籌劃,趁兒子休假之餘,調整心態,放慢腳步,携子踏上了品味、觀察、歷練和充實自己、適應自己的自由行旅程。</p><p class="ql-block">榆次老城:位於晉中市榆次區,是隋開皇二年,在古城舊址上修築而來,迄今已有1400年的歷史。老城佔地100萬平方米,古建築群和園林建築面積60萬平方米。老城內有城隍廟、縣衙、文廟、鳳鳴書院、市樓、清虛閣、思鳳樓、禇尚書書院、桑雲故居等眾多歷史古跡和人文景觀。景區建築氣勢雄偉、構造精巧,是一處以古建藝術為載體的中國城市、政治、宗教、商業和民居文化的集結地……。</p> <h3>常家莊園:是被稱為“儒商世家”的榆次東陽鎮常氏家族的宅院建築群。始建於清乾隆三十三年到光緒五年間,佔地60萬平方米,有房屋4000餘間,樓房50餘座,園林13處,是規模最大的晉商大院,也是中國最大的莊園式建築群。目前開放為遺存的半條街,共計12餘萬平方米,布局嚴謹,整齊有序,由堡門、堡牆、街道、宅院建築群、園林、商鋪以及街心牌樓、堡池、池橋等組成……。</h3> <h3>晉祠:位於太原市晉祠鎮,始建於西周時期,是為紀念晉國開國諸侯唐叔虞及母後邑姜後而建,是中國現存最早的皇家園林建築群,為晉國宗祠。晉祠現存有三百年以上的建築98座、塑像110尊、碑刻300塊、鑄造藝術品37尊,是集莊嚴壯觀與清雅秀麗,宗祠祭祀建築與自然山水完美結合的典範,其中的難老泉、侍女像、聖母像被譽為“晉祠三絕”……。</h3> <h3>山西博物院:位於太原市汾河西畔,建築面積5.1萬平方米,珍貴藏品約40萬件。基本陳列以“晉魂”為主題,自夏商蹤跡到明清晉商的發展歷史。博物館是一個老少皆宜的去處,雖然是看不大懂,還是想携子去感受一下增加點知识和閱歷,也只有到了那里,你才能感覺到自己的見識確實是井底之蛙。</h3> <h3>雲岡石窟:位於大同市西郊17公里處的武周山南麓,石窟依山開鑿於北魏文成帝(460年)起,一直延續至孝明帝(524年)止,東西綿延一公里。存有主要洞窟45個,大小窟龕252個,石雕造像51000餘軀,為中國規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與敦煌莫高窟、洛陽龍門石窟和天水麥積山石窟並稱為中國四大石窟藝術寶庫。還是看不大懂,但是能感覺到非常的恢宏大氣,來前興趣不大,看後意猶未盡……。</h3> <h3>大同古城:位於大同市中心區域,現存大同城牆為明洪武五年(1372年),大將軍徐達奉命依遼、金、元舊城基礎增築而成,東西長1.8公里,南北1.82公里,城牆以規整的石條、石板、石方為基礎,高達14米,上下寬12一18米,城牆四周修築了54座望樓,96座窩鋪,四面城牆有580對垛子。城牆高大雄偉,堅固險峻,是我國古代軍事建築史上頗具特色的重鎮名城。古城內文物古跡眾多,而且大多不收費,包括古城牆、華嚴寺、善化寺、關帝廟、府文廟、帝君廟、清真大寺、法華寺、九龍壁、純陽宮、中國雕塑博物館、梁思成紀念館等。登上城牆徒步一週近三個小時,既然來了,什麽都想沉下來切身感受一下……。</h3> <h3>中國雕塑博物館:來前上網查閱才知道中國雕塑博物館在山西大同市,位於大同北城牆甕城內,建築面積3.2萬平方米,展線長達2100米,是我國目前開展古今中外雕塑藝術品收藏、展覽陳列、藝術研究和交流的唯一專業主題博物館。借着自小喜歡過幾天美術的緣由,竟也沉下來看了一天,直至人家閉館清人……。</h3> <h3>法華寺:位於大同古城內和陽街北側,始建於元末明初,是大同現存唯一一座覆鉢式琉璃喇嘛塔,因塔內存有一部《法華經》而得名。整個寺院建築高低錯落,左右對稱,塑像靈動豐潤,形象生動,壁畫色彩豐富,人物眾多,多民族融合與異域色彩結合的特點濃厚……。</h3> <h3>大同九龍壁:位於古城內和陽街,建於明洪武末年,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三子朱桂代王府前的琉璃照壁,距今已有600多年了,壁高8米,厚2.02米,長45.5米。是我國現存最享盛名的三座(北京故宮、北海)九龍壁中規模最大,建築年代最早的一座龍壁。1649年,大同總兵姜(王襄)反清兵敗後,在清軍的瘋狂“屠城”中,曾顯赫一時的代王府被付之一炬,化為一片瓦礫之地,而王府前的照壁一一九龍壁卻免於劫難,有幸被保存了下來……。</h3> <h3>善化古寺:位於大同古城內永泰門內街,始建於唐,佔地20000平方米,整個布局唐風猶存,主體建築沿中軸線坐北朝南,漸次展開,層層迭高,寺院高低錯落,左右對稱。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最為完整的遼、金寺院……。</h3> <h3>華嚴寺:位於古城內西南隅,始建於遼重熙七年(1038年),據佛教經典《華嚴經》而命名。兼具遼國皇室宗廟性質,地位顯赫,後毀於戰火,金天眷三年(1140年)重建。佔地66000平方米,是中國現存年代較早、保存較完整的一座遼金寺廟建築群。華嚴寶塔是繼應縣木塔之後全國第二大純木榫卯結構的方形木塔,通高43米,塔下近500平方米的千佛地宮,釆用100噸純銅打造而成,內供高僧舍利及千尊佛像,金碧輝煌,是傳統與現實完美結合的典範之作……。</h3> <p class="ql-block">應縣木塔:佛宮寺釋迦塔位於朔州市應縣城西北佛宮寺內,俗稱應縣木塔。建於遼清寧二年(1056年),是中國現存最高最古老的一座木結構塔式建築,與意大利比薩斜塔、巴黎埃菲爾鐵塔並稱“世界三大奇塔”。2016年獲吉尼斯世界紀錄認定,為世界最高的木塔。釋迦塔高67.31米,底層直徑30.27米,呈平面八角形,全塔耗材紅松木料3000立方米,2600多噸,純木結構,無釘無鉚,塔內供奉着兩顆釋迦牟尼佛牙舍利。雖然歷經四季變化、風霜雨雪、十餘次地震、戰火兵災,卻巍然屹立、千年不倒。與滄州鐵獅子、正定大菩薩、趙縣趙州橋被譽為“華北四寶”……。</p> <h3>懸空寺:位於大同渾源縣恆山西側的峭壁間,以如臨深淵的險峻而著稱,是中國僅存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獨特寺廟。北魏天興元年(398年),天師道長寇謙之仙逝前留下遺訓,要建一座空中寺院,以達“上延霄客,下絕囂浮”。之後眾弟子籌資選址,懸空寺於北魏太和十五年(491年)建成。全寺為木質框架式結構,在陡崖上鑿洞插懸梁為基,樓閣間以棧道相通,背依絕壁,下臨深谷,寺雖不大,但巧奪天工,頗為壯觀,寺下岩石上“壯觀”二字為唐代詩仙李白的墨寶。懸空寺的選址之險,建築之奇,結構之巧,把力學、美學和宗教融合為一體,做到了盡善盡美。懸空寺現存建築是明清兩代修繕的遺物……。</h3> <h3>北嶽恆山:位於大同渾源縣城南10公里處,是塞外高原通向冀中平原之咽喉要衝,也是這次携子出行挑戰自己,計劃翻越的主要目標。恆山與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中嶽嵩山並稱為五嶽,為中國地理標志,是天下道教主流全真派聖地,主峰天峰嶺海拔2016.10米。携子自前山“真武廟”處徒步登至主峰極頂,翻越到後山“和之門”處下山也就到縣城了,一瓶水,八小時,一努力也就翻過來了……。</h3> <h3>恆山下的渾源:走進恆山腳下的渾源縣城,映入眼簾最多的就是滿大街各種大小店面的涼粉、餡餅和削面美食,位於西關街的網紅“小媳婦涼粉”招牌店,自然是少不了光顧的,雖然是漫遊,生活保障也得跟上呀。自由行的好處就是一個小縣城也能沉下三、五天,早晨起來走走看看建於1158年的圓覺寺磚塔和金末元初的永安禪寺,每到一處,對這些古建築總有一種莫名的愛好,雖然不懂,但總願意去接近,去感受其中的歷史和文化、來龍和去脈……。</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