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h3><h1><font color="#010101"> 家是港湾,能避风,能挡雨。</font></h1><h1><font color="#010101"> 我现实中的第一个家在建湖县钟庄公社陶舍大队杨中生产队。那里的民风淳朴、乡邻和睦。我家住的那个墩子叫杨家老祖,还比较闻名,对外人说我家在钟庄陶舍大队人家不一定知道,但是告诉他们在杨家老祖,就恍然大悟,知道知道。记忆中的老屋墙是半截红砖半截土砖(俗称土脚),红砖约1米高,向上是土砖,屋面是大半截草面小半截瓦面,老屋虽简陋,却冬暖夏凉。</font></h1><h1><font color="#010101"> 那时候真的很穷,然而虽然穷,在父母的庇护下,我们穷并快乐着。</font></h1><h3></h3><h1><font color="#010101"> 据老一辈人讲,杨家老祖历史悠久,曾是古代州府所在地,因为杨姓较多,获称杨家老祖,据说杨家老祖大河里有沉没的古老城池,老祖大河河堤沿线是历代祖宗的归宿地,神圣庄重。</font></h1><h1><font color="#010101"> 杨家老祖有一个庄子叫汤碾, 汤碾是钟庄最古老的庄子,明万历年间有个热闹的集市,历史在湖垛之前。万历盐城县志提到盐城西乡有两个集市,一是朦胧,一是汤碾。汤碾人洪伟先生曾经在文章《长河入梦》里写过:老家塘河西岸是汤碾,老街道,青石板,黛瓦凌檐,小巷幽幽,青苔深深。有轮船码头,常有人坐在那里等轮船进城,也有砖头小路,由此可以一路到建湖县城。儿时汤碾有渡船。若在对岸,唤上一声,船夫老者,橹篙吱呀,缓缓而来……现在的汤碾是普通乡村的模样了。西塘河上有汤碾渡桥,宽1.2米,长47米,夸张的窄而长,仅供电动车自行车等通过。这样的桥很少很少,却也算是桥中一景。</font></h1><h1><font color="#010101"> 如果说钟庄的水土孕育我们长大,那么上冈的水土则见证着我们成长。</font></h1><h1><font color="#010101"> 我现实中第二个家在建湖县上冈镇,我8岁那年,父亲参加江苏省招聘干部考试,在参考人员中脱颖而出,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成为一名正式的国家干部,因而被安排到位于上冈镇的县蚕种场工作。我们举家搬迁到上冈,父亲做生产队长的嫡叔伯弟兄找了挂浆船帮我们搬家,左邻右舍都来帮忙,大家依依惜别,多年的乡邻互道珍重。告别老家我和姐姐只知道高兴,不知道父母那时的心境,也许是高兴,也许有惆怅。搬家印象最深的还有我家的虎纹老猫和四眼黑狗(因为狗的眼睛上面有和眼睛差不多大的黄毛,像四只眼,所以叫它四眼),当时因为经济条件差,解决温饱都很困难,父母决定只带四眼狗而不带老猫去上冈,不知什么原因,我们从开始搬物件到结束都没看到老猫,直到挂浆船发动了,姐姐发现老猫躲在船舱里,姐姐告诉母亲,母亲看到老猫,叹了口气,还是同意带上它了。其实母亲是不忍心丢下老猫的,毕竟一起生活了多年,早已经是我家的一员了。</font></h1><h1><font color="#010101"> 初到上冈,感觉新鲜而刺激,印象中上冈小街人来人往,大而热闹,街上小商品琳琅满目,小吃花样繁多,小的时候听大人说上冈是街,而钟庄俗称“西乡”,从钟庄到上冈就是从乡下到街上,那时候感觉真好呀,小时候是非常向往街上的生活的。</font></h1><h3 style="text-align: right; "><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 style="text-align: right; "><font color="#010101">(未完待续)</font></h3><h1>
</h1><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