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胡劈山造像</h3> <h3> <b> 胡劈山的低调 </b> </h3><h3> 作者 叶成军</h3><h3> (一)
那年,县木综厂新分来一个大学生,姓胡,将近一米八的个头,远看像关西大汉,近看却细皮嫩肉,油头粉面。他那四六开的发型,每次出门,必须照着镜子,精心呵护,抹上发油,直至锃光瓦亮。</h3><h3> 就是这作派,大家私下都称他"胡劈山",久而久之,人们竟记不起他的真实姓名了。
胡劈山本科专业是机械设计制造,80年代这个专业不容易找工作,带着“报效桑梓”的雄心壮志和几分惆怅失落,被县企业局分到木综厂。该厂位于乡镇上,不太景气。
厂里没有专业对口的岗位,他被安排在安全生产科。
全厂除了两名中专生,也就数他文凭最高,因此他常起怀才不遇之叹。每每此时,就会让人联想起当年孔老夫子,老人家倚门而歌:“太山坏乎,梁柱摧乎!”
厂里还算优厚他,尽管住房紧张,仍给他分了一间临近厂门的单身宿舍,算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了。加上刚来不久就有同事称他“胡专家”,给他受伤的心灵凭添了几许慰藉。
胡劈山在讲话时,眼神、表情与音调的搭配有些失调,异变得有些娘娘腔。虽是小遗憾,但也不是什么大问题,反倒有时会提高他的斯文指数。同时,其高雅脱俗的谈吐,丰富的书面语言,与工厂里那些开口闭口,满嘴脏话,污言秽语的"土包子"们相比,足以鹤立鸡群。很快,他就获得了同科室小张的崇拜,就连主管宣传的工会主席老齐,也对他激赏有加。
据同事们评价,这位学工科的大学生满腹经纶,大有学贯古今中外之态。说话时,经常把一些名人请出山来,挂在嘴边助阵,有老子、黑格尔、周作人等人。反而,他所学专业上诸如“流体传动”、“智能化”、“运行应用”等名词,则有被他冷落之势一一不全怪他,木综厂也用不上这些"高大上"。</h3><h3> 他还有一个优点,谈话结束时,总习惯补上一句“低调点”,以表明自己谨奉着读书人“虚怀若谷”的人生圭臬。
一个冬天的早晨,刚刚上班,办公室人员差不多到齐了。有的在查看报表,有的在做内务卫生。胡劈山站了起来,乜斜环顾左右,突然大声说:“小张,昨天下班路上,你问我的那个问题非常有分量,它是关于德国哲学家叔本华的……”如此如此一番,边说边来到小张的办公桌前,顺势取过小张恭敬递上的一支白芙蓉,吞云吐雾,滔滔不绝。关于那个德国佬的生活年代、哲学流派、唯意志论等,甚至德国佬在生活中的几个隐私细节,也毫不留情被胡劈山给扒了出来。如数家珍侃了近十分钟,偶尔他还踱回自己办公桌前,偷偷瞟几眼提前准备在桌上的提示纸条,最后当然也少不了那句“低调点”。</h3><h3> 人们一头雾水,似懂非懂,反正就知道这个胡劈山很不简单,学问深。
小张似乎颇有收获,又怯生生地请教:“胡专家,我看你寝室的窗玻璃上,贴了两个毛笔字,那是啥意思呢?”
“哦,就是那两个篆字吧?是我自己亲自写的,叫做‘慎独’,表示一个人修身养性的最高境界。哦,要低调点,”胡劈山不无得意,并优雅地把手往窗外一伸,手指一弹,烟头在空中划出一道漂亮的弧线,老远地躺在地上,上方的墙上正好挂着红色灭火器。
胡劈山趁热打铁,向小张他们出卖了许多情报,全是关于自己在大学校园里的风云往事,如在校报上发表文章、参加书法比赛获奖、在院学生会担任什么职务、多少漂亮女生慕名打听他的具体情况等等。</h3><h3> 总之,他的经历,甚至包括他的用品,一般皆非等闲。连他那支二手货手表,也是上海手表厂第一代产品,1120型的,全钢防震。
大家佩服得五体投地,尤其是我们那敦厚的小张。
天知道,那些事情,原本的确可能是略有其形的,只是被他虚构得非常饱满。毛笔字属于硬功夫,不易作假吧?但胡劈山自有妙招。尽管他自我感觉有点书家风范,但也就是几年来闲暇时,随意断断续续涂写一阵,勉强算是有了入门级的功夫。如果有人心生仰慕,非得向他求一幅墨宝,没关系,难不住他。他会随后请自己眼里的高人捉刀,并要对方留下空白,最后潇洒地填上自己的落款和印章一一所以说,一般人要得到他一幅纯粹的真迹,殊非易事。
(二)
节约是个好习惯。胡劈山虽在同事们面前努力地表现着自己的豪爽,却又是非常的节俭。
工厂生产是等米下锅的。有时来料加工任务很紧,全厂三班倒。下夜班后,照例大家会三三两两去镇上的面馆加餐,胡劈山几乎从来是不掏钱的,买单全是他人的事情。
偶尔,胡劈山也会反思:这些工人文化浅,智商不高,让他们破财,不能说"活该",至少也是"应该"。笛卡尔似乎也说过:我思故我不折财一一从大学起,他已练就了10多种逃避买单的绝活,百毒不浸,从未失手(为了社会和谐,此处不便公开那些绝招)。自己既毫发未损,还又体面光鲜,特别是像小张这类渴求知识的小屁孩,本来就应该主动款待自己,因为“知识就是财富”。</h3><h3> 胡劈山还是有底线的,投桃必须报李。平时爱招待自己的那几个人,他会利用自己打考勤的权力,即便是他们迟到缺席,也会舒展地在考勤表上给他们划上一个勾,而对其余的人则一概秉公执法。
办公室又传出小道消息,说工会主席老齐的干女儿看上胡劈山,已在托人摸他的底了。
胡劈山笑容可掬,当即反复声明自己有女朋友,是大学同学,美女,才女。
走桃花运,毕竟是一件好事情。在同事们的赞叹和吆喝声中,胡劈山也想展示自己的豪气,主动提议要办招待,大家下班后就去喝酒庆祝。"一个也不能少,否则就是瞧不起我姓胡的,"他说着,状若兰花之手轻快地掠过前额发际。
一家略显档次的餐馆里,摆了满满一桌下酒菜,一包甲秀烟。两杯下肚,中心人物当仁不让就是青年才俊胡劈山了。只见他八面临风,主动出击,与大家推杯换盏。他尖声尖气,话到精彩之处,拳和掌频敲桌面,而不太走运的花生米和爆肉片等等,被他源源不断地送进嘴里。偶尔,口中一些嚼碎的食物碎屑,会随着气流远远地飞进盘中和碗中。</h3><h3> 舌吐莲花,好一派乱颤生风的景象。
胡劈山随后又站了起来,郑重宣布,说他在上大学时,研究并发现了高教出版社《高等数学》教材上有两处不妥,多次给教材编委会的著名教授写信,力陈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主编终于向他屈服,教材再版时,他的意见竟被采纳了。
所有人都感到震惊:这个青年人真是不得了,必须别眼相看!</h3><h3> 其实胡劈山本人并不知道他吹牛的份量。别说是大学教材,在中国就是中小学教材修改,也是非常严格,甚至会全世界关注的。
其间还出现过好几次谈话高潮。胡劈山酒酣耳热,越说越激动,几乎每次都站了起来,唾沫狂飞。只见他一手叉着腰,一手指点着江山。间或,头一昂一甩,兰花手变剪刀手将额上几丝乱发一捋,景致动人。当他话至"要么庸俗,要么孤独"这句名言时,一个趔趄,差点摔倒。</h3><h3> 席上喝酒的只有四人,两瓶崇阳大曲即将告罄,大家侧身一看,胡劈山不知何时已经趴在桌上睡着了,怎么也叫不醒。</h3><h3> 可怜的小张,只得又去把单买了。</h3><h3> 恰在一行人架着胡劈山准备离开餐馆时,他居然醒了。马上就吵着闹着,不依不饶,暴怒着,要追究到底,是谁不给他面子,把他招待大家的权利给剥夺了,害得他只有一包烟的破费。
众人面面相觑。
(三)
木综厂倒闭,全员下岗。
十多年后,工友们有时会聚在一起,谈及木综厂往事,自然会谈及奇葩胡劈山。
现在的小张,已是县保险公司中层管理人员。据小张说,胡劈山下岗后曾经利用安置费在县城里开过一家广告装饰铺,不久就关闭了。听说后来他又到西安搞传销,其余的知之甚少。
末了,小张不无感慨地说:“还是几年前清明节,我在县城车站,匆匆见过胡专家一面,人已秃顶,显很苍老。胡专家说他是从外地赶回来给父亲上坟的。唉,感觉这个人是彻底地变了,语言不很多,可以说是很狼狈很落魄,但人确实是很低调了。”
2018090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