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二O一八年八月中旬,我随江苏省盐城九州摄影俱乐部一行去贵州省黔东南一线采风。二十一日上午,在贵阳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乔启明先生的带领下,我们驱车从紫云县城出发,沿青山对峙的峡谷逆格凸河而上约40公里,再徒步四十多分钟翻越了两座崎岖的大山梁,才抵达这个海拔1800多米处的约高50米、宽110多米、深200多米的巨大洞穹一一“紫云中洞”,亦称“中洞苗寨”。</h3> <h3> 一眼望去,靠近洞口散布着二十几座没有屋顶的干栏式木柱竹楼,屋与屋之间只简单地用竹篱相隔,中国乃至全亚洲的“最后洞穴部落”就居住在这里。中洞苗寨一共有上、中、下三个巨大溶洞,也叫做“上洞、中洞、下洞”,现在住在中洞的寨民是在解放后从下洞搬到中洞居住的,上洞和下洞已经不住人了,目前洞中居住着壬、吴、梁、罗四姓苗族寨民。</h3> <h3> 在我们来之前,原来的中洞还有一所小学,寨里所有的孩子都会到这里来上学,洞口三间无顶的砖砌房间和一个小操场、篮球架、升起的国旗,那是洞中的学校。2001年的时候,一家企业在格凸河景区捐赠了一所希望小学,中洞所有的孩子都搬了过去,中洞小学就废弃了。</h3> <h3> 现在居住在中洞的是一些孤寡老人和学龄前的孩子,年轻人都走出大山外出打工。洞中的人自己种麻织布,生活上自给自足,每周会走十几公里的山路到镇子上采购一些油、盐等生活用品,大部分时间都在田地里劳作、放羊喂猪,晚上围着篝火喝着自酿的玉米酒,谈论家长里短的小事。</h3> <h3> 在洞中的三个多小时里,我们近距离的走进一户苗寨人家。</h3><h3> 今年七十六岁的罗幺妹带着十二岁的孙女王诗雨一起生活,诗雨的父亲长年在山下打工,诗雨很小的时候,妈妈因山里贫困而离家出走,祖孙俩相依为命。在一些爱心人士资助下,诗雨在希望小学已经免费住、读到四年级了,每周要花三个多小时,步行十多公里,再翻越两座崎岖的大山梁回家一趟与奶奶团聚。</h3> <h3> 在与奶奶和诗雨短暂的交流中我们得知:诗雨的成长和日后的生活负担是奶奶最大的心思;诗雨非常懂事、听话,每周回家总是帮奶奶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学习成绩也很好,她最大的愿望是长大能做一名医生,为部落的寨民解除病痛。</h3> <h3> 与祖孙俩交流的时间虽然短暂,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只能用简短的文字和光与影留住这沉重的记忆。愿诗雨的梦想早日成真,愿每天的阳光给洞中人家带去更多的灿烂和温馨。</h3> <h3> 再见了中洞苗寨,再见了美丽的黔东南!</h3><h3> 作者:杨卫平 </h3><h3> 二O一八年八月于贵州黔东南</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