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区域和一定的时间纬度中,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随波逐流四方飘泊。正是因为如此,许多人在不断的追寻着自己的足迹和历史的足迹,探究着渺如尘烟或清楚如昔的过往。走进博物馆,你就会发现,那些曾经的在数百数千年前发生的事,如今,正在向您倾诉!</h1> <h1>大英博物馆中庭穹顶由数千块玻璃拼成</h1> <h1>大英博物馆中庭的热带雨林图腾</h1> <h1> 有幸在旅游国外的日子里,在埃及开罗,参观了埃及国家博物馆;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参观了冬宫博物馆;在英国伦敦,参观了大英博物馆;在法国巴黎,参观了卢浮宫博物馆;其中,俄、英、法博物馆是世界四大博物馆中的三个。美国的纽约去了,可惜没有参观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如果进去了,那么,就太幸运了,把世界四大博物馆都走了一遍!虽然过去的那些旧时光我们无法参与,可是博物馆为我们搭建了一座神奇的桥梁,带我们回到那个年代,与过去对话。</h1><h1> 其实,在每一个博物馆逗留的时间只有短短的两三个小时,要比较全面的了解其中的内容是一件完全不可能的事情。看一组数字吧,虽然比较枯燥,可也说明了问题。大英博物馆占地75000平方米,拥有94个展厅,一年内接待的参观人数可达682万。现有馆藏品800万件,而目前展出的藏品只有约5万件,还不到全部馆藏的1%,如果还对它的馆藏数据没有概念,那么我们来做个算数:如果每年都把展出的藏品全部换一遍,也要一百多年才能展得完!</h1> <h1>以下为大英博物馆内埃及馆藏品</h1> <h3><font color="#010101">一双对称的高达4米多的石雕,精美的令人目眩</font></h3> <h1> 走马观花也罢,管中窥豹也罢,在这历史文明的长河中徜徉,走过一件件旧时的物品、画作和雕塑面前,被拉回到那个年代,读他们的故事,用这样的方式跟不可触及的旧时光发生交集,仍然是一次很棒很棒的体念。特别是,它能够促使你由此及彼,由外到内的进行追寻、对比与思考——</h1> <h1>十四五世纪的黄金锺表</h1> <h1>公元前二千多年的木门,有六米多高</h1> <h1>古埃及石棺</h1> <h1> 埃及博物馆虽然不入四大博物馆之列,但因其历史的特殊地位,在世界上仍然有着很高的位置。她位于埃及首都开罗中心的解放广场旁,这里收藏的各种文物有 30 多万件,陈列展出的只有 6.3 万件,约占全部文物的五分之一。它浓缩了古埃及的灿烂和文明,这里收藏的宝物无声的向我们讲述了埃及五千年的文明史,从前王朝,到建造金字塔的年代——等等,等等。无一不在诉说着古埃及的辉煌历史,让我们可以看到遥远历史年代流传下来的文明之火。</h1><h1> 毫无疑问,古埃及公元前五千多年的历史是世界文明史上最灿烂夺目的一章。建于公元前三千多年的金字塔,以及流传下来的大量的石刻法老雕像及木乃伊等,我们在倾听着他们讲述着异常异常久远的故事的时候,我忽然有了一种比对的想法,哪个年代,我们的中华大地上正发生什么事件呢?又留下了什么文物来见证这一段历史呢?我们的黄帝、舜帝,我们的夏、商、周时代是怎么样的?从可以考证的时间上推算,秦始皇建的长城比古埃及修建金字塔迟了二千多年……</h1> <h1>埃及博物馆不能够在馆内拍照,因此,只能够在博物馆的门口处留影了。</h1> <h1>金字塔脚下,聆听历史的回声</h1> <h1>建于公元前一千四百多年前的埃及卢克索神庙一隅</h1> <h1> 俄罗斯的冬宫博物馆好大啊,它内部分为原始文化史、古希腊罗马文化与艺术、东方民族文化与艺术、俄罗斯文化、西欧艺术史、钱币、工艺等七大部分,堪称世界文化的百科全书。它的建筑雄伟壮观,占地9万平方米,共三层1050个房间,若想走遍博物馆开放的展厅,行程约计22公里之长。22公里?真的是一个吓人的数字!其收藏的有从古到今270万件艺术品,包括1.5万幅绘画,1.2万件雕塑,60万幅线条画,100多万枚硬币,奖章和纪念章以及22.4万件实用艺术品。其中绘画作品闻名于世,包括14-20世纪700年的跨度,从拜占庭最古老的宗教画,到西欧各时期著名画派的经典之作,以及现代马蒂斯、毕加索的绘画作品和其他印象派画作应有尽有。据说每件藏品停一分钟观看,也要五年。</h1> <h3>冬宫里的藏品</h3> <h1>冬宫里的绘画藏品</h1> <h1>冬宫里的古埃及藏品</h1> <h1> 巴黎的卢浮宫博物馆就不用说了,它藏有被誉为世界三宝的《维纳斯》雕像、《蒙娜丽莎》油画和《胜利女神》石雕,拥有的艺术收藏达40万件以上,包括雕塑、绘画、美术工艺及古代东方,古代埃及和古希腊罗马等6个门类。从古代埃及、希腊、埃特鲁里亚、罗马的艺术品,到东方各国的艺术品,有从中世纪到现代的雕塑作品,还有数量惊人的王室珍玩以及绘画精品等等。而在这世界三宝面前,总是人头攒动,参观者拍照者络绎不绝。</h1> <h1>罗浮宫外景</h1> <h1>公元前四五千年的古希腊雕刻</h1> <h1>罗浮宫内藏品</h1> <h1>维纳斯的雕像前永远是那么多人</h1> <h1>胜利女神,罗浮宫镇馆三宝之一</h1> <h1>防弹玻璃后的蒙娜丽莎画像,两边有专门的安保守护,拍个照片都是难事</h1> <h1>罗浮宫内展厅</h1> <h3><br></h3><h1> 在游览这些博物馆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这样一个现象。古埃及的文明世界著名,因此,在这些大的博物馆里,一定少不了古埃及的文物。而这些埃及的文物,件件精美无比,气派非凡,远比我们在埃及博物馆中看到的要漂亮。比如,镶金的唯妙唯俏的木乃伊,在埃及就看不到。罗塞塔石碑,它是大英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最早是在1799年时由法军上尉皮耶-佛罕索瓦•札维耶•布夏贺在一个埃及港湾城市罗塞塔发现,但在英法两国的战争之中辗转到英国手中,自1802年起保存于大英博物馆中并公开展示。它制作于公元前196年,刻有古埃及国王托勒密五世登基的诏书。其最大的意义是石碑上用希腊文字、古埃及文字和当时的通俗体文字刻了同样的内容,它独特的三语对照写法,意外成为解码的关键。因为三种语言中的古希腊文是近代人类可以阅读的,利用这关键来比对分析碑上其它两种语言的内容,就可以了解这些失传语言的文字与文法结构。这使得近代的考古学家得以有机会通过对比,解读出已经失传数千年的埃及象形文之意义与结构,而成为今日研究古埃及历史的重要里程碑。这一块高约114.4厘米、宽72.3厘米、厚27.9厘米,略呈长方形但实际上缺了许多边角的黑色玄武岩平面石碑,每天都吸引着许许多多的游客。要拍摄一张它的照片也不容易,可我好歹也拍了一张。</h1><div><br></div><div><br></div><h1> 看了在三大博物馆的埃及藏品,比照在埃及看到的东西,几乎可以这样断定,埃及最有价值,最精美的珍品文物,以及许许多多价值无法估量的文物已经流落他乡了。</h1> <h1>镶嵌金片的精美的木乃依,在埃及都看不到</h1> <h1>有三种文字的罗塞塔碑,大英博物馆的镇馆之宝</h1> <h1><br></h1><h1> 在进大英博物馆前,导游告诉我们,一个罗塞塔石碑,一个埃尔金大理石雕,是非常值得看一看的。他还特地讲了埃尔金大理石雕的故事,因为,它引来了英国和希腊两国长达数十年的外交纠纷,希腊还几乎把英国告上国际刑事法庭。</h1><h1> 埃尔金大理石雕是从希腊的帕特农神庙中盗取的。帕特农神庙始建于公元前447年,正式启用是在公元前438年,完全用白色大理石砌成,她是希腊全盛时期建筑与雕刻的主要代表,有“希腊国宝”之称,也是人类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英国贵族埃尔金伯爵1799年被任命为英国驻奥斯曼帝国的大使,他酷爱文物。希腊当时处于奥斯曼帝国统治下,最好的文物大多集中在雅典卫城上的帕特农神庙。埃尔金一到帝国首都伊斯坦布尔就展开活动,最后买通刚上任的帝国首席大臣,得到一纸“接近”神庙的特许证。他于是雇用300多名工匠,一年之内就将神庙近60%的雕塑都拆卸下来。1803年,他命下属将这些石雕装了满满200箱,利用英国皇家舰只运往伦敦。 1816年,他提出以74240英镑的价格出售给英国政府。英国议会成立一个特别委员会,经过审议,确认这些石雕是“古代艺术中真正一流的珍品”,出价3.5万英镑收购,交大英博物馆收藏。从此,希腊人民用辛劳和智慧创造的艺术品就成为大英博物馆“最值得骄傲的展品”,并以他的爵号命名为“埃尔金大理石雕”</h1><h1>为了追回这一批珍贵的国宝,上世纪80年代,时任希腊文化部长的墨库里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呼吁各国关注埃尔金大理石事件,与会者还专就此事进行了投票,结果是52票赞成归还,11票反对。但这似乎没有起到任何作用,因为当时英国并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员国,投票结果对其没有约束作用。</h1><h1> 面对挫折,希腊人并没有放弃。墨库里在1986年的一次BBC节目上指出:“对于我们而言,埃尔金大理石是我们的旗帜、我们的身份证、我们的语言,我们会永不放弃。”希腊人开始向来雅典参观的游客散发宣传品,强调埃尔金大理石必须从大英博物馆中归来,唯此才能修补帕特农神庙上敞开的伤疤……</h1><h1> 1992年4月6日,《纽约时报》倡议归还雕塑,认为埃尔金大理石是“希腊皇冠上的珠宝”。但是,这一切努力都付之了东流,埃尔金大理石雕至今仍在大英博物馆展出。</h1> <h3>帕特农神庙</h3> <h1>展馆内有一个大展厅,展出的就是雅典帕特农神庙的前厅雕像及神庙外墙上的浮雕板。浮雕上刻了长长一列骑手和信徒的队伍,表现的是每四年举行一次的泛雅典娜节。栩栩如生的人物,雕刻的如此细腻,尤其是人物的表情、服装上的皱褶和细微的卷发,不愧为古代希腊作品中的瑰宝。</h1> <h1> 古埃及、古希腊这样一些精美绝伦的古艺术品如今被展在异国他乡,它们是怎么去到那里的?毫无疑问,途径多种多样,但是,巧取和豪夺一定是不可或缺的!其实,我很想在这些博物馆里看一看我们中国的展品,因为,在做功课时知道,我们有很多珍贵的文物就在这些博物馆里。可是,导游或明确告诉我们,中国馆不对中国旅行团开放,或者就是以其它理由不带我们去看。出行前的功课告诉我,大英博物馆收藏了约23000件中国古书画、刻本、器具、雕塑、敦煌莫高窟文物。这其中,长期陈列的珍宝只有约2000件,其余的都被存放在博物馆的10个藏室中,除非是特殊展览,一般游客无缘一睹真容。我在功课中看到过藏品的部分照片,那些陶器和书画色彩明艳,图案栩栩如生,远非如今看到的其它国家的泥陶土罐可比。</h1><h1> 中国馆东方馆为什么不对中国旅行团开放,为什么我们不能够看一看自己这个有着数千年文明的古国老祖宗们留下来的东西,是怕刺激到我们的神经还是我们的民族情感,我不得而知!但是,我们可以从埃及博物馆摆设的藏品中想象到,我们故宫博物馆里的藏品,精品数量应该……</h1> <h1>大英博物馆里的一些藏品</h1> <h3>黄金盔甲</h3> <h1> 现在的许多旅行,都是去古迹、古镇、看古物,发思古之幽情。或许,有些年轻人可能是不屑于这一些的。而我们这些老人家,不知道是因为老了,时日无多。还是因为岁月的沉淀,需要要追寻一些久远的东西,从中有所感悟。很多人觉得,在历史面前留影是一件值得炫耀的事情,而我却觉得异常的沉重与百感交集——当代的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我们不可能停留在过去的时光中。然而,没有过去的无数的年年岁岁的日积月累,有我们今天的一切吗?</h1><h1> 在无可挽回的日日流逝的时光面前,我们是那么的渺小,那么的微不足道。可是,历史可以告诫和启示着某些永恒不变的东西,可以回答很多我们穷其一生也想不明白的道理。</h1><h1>我记得,在美国我曾问一个在美生活了20多年,如今有两个小孩在美国小学读书的导游:美国的学校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吗?他答,进行,可他们的教育方式和我们不一样。他们喜欢带他们去博物馆,或者去参观军事基地,看飞机、军舰、坦克——这不是从小就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吗?让小孩子知道,他们的祖辈曾经有过的辉煌的历史和得到过的无数的战利品——</h1><h1> 在俄英法的博物馆里,你一定会看到,一群一群的当地的中小学生,背着书包,拿着笔和笔记本,在老师的带领下,参观这些几千年遗留下来的稀世珍品。我不知道他们能够从中感悟到什么,可他们会觉得,在自己国家博物馆,透过这些藏品去了解和见证世界文明的伟大和繁荣,见证人类的智慧、人类的发展,一定会感觉到非常的骄傲和自豪!</h1> <h1>大英博物馆内的中学生</h1> <h1> 世界是冷血和残酷的,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就是物竞天择的丛林吞噬法则。悲哉,为我大中华在近代一百多年的历史中,遭受世界列强的侵食、凌辱与创伤落泪!喜哉,为我大中华在当代近六十载的光阴中自强不息,大步奋进,迅速崛起开颜!</h1><h1><br></h1>